2021年1月,波提且利(Sandro Botticelli)《手持圓形聖像的年輕男子》在紐約蘇富比舉槌,US$9,218萬(HK$7.19億;NT$25.4億)天價易手,成為拍賣史上第二貴西洋古典畫作。
事隔一年,同一拍場帶來這位文藝復興大師的另一肖像畫《憂患之子》,預期逾US$4,000萬(HK$3.12億;NT$10.9億)成交。
此畫構圖特別,眾天使手執「基督的武器」,圍繞耶穌組成光環。究竟「憂患之子」是怎樣的耶穌形象?「基督的武器」又有何含意?讓我們一起上5分鐘的藝術課,尋覓箇中答案。
Lot 14|波提且利(Sandro Botticelli,1445-1510)《憂患之子》蛋彩 油彩 畫板
尺幅:69 x 51.4 cm(畫作);116.2 x 100 cm(連框)
來源:
- Adelaide Kemble(1815-1879),英國漢普郡
- 曾孫女Pamela Margaret Stanley(1909-1991)繼承,後委託倫敦蘇富比拍賣,1963年11月27日,Lot 9( £10,000成交)
- Butler代表現任藏家於上述拍買購得
拍賣行:紐約蘇富比
拍賣日期:2022/1/27
行方預期US$4,000萬以上成交
舊約預言 救世之子
憂患之子(Man of Sorrows)這種耶穌形象,衍生自舊約《以賽亞書》對救世主默西亞的預言段落:
- 他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
- 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被神擊打苦待了
- 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
- 耶和華卻定意將他壓傷,使他受痛苦。耶和華以他為贖罪祭
基督宗教相信,耶穌受難無疑應驗了這段預言,他就是默西亞、救世主、受膏者基督。正因如此,憂患之子形象的耶穌,大都頭戴荊棘、身帶聖傷,強調十字架受刑經歷與奉獻精神。
Aelbrecht Bouts(1549年卒)工作室的《憂患之子》繪畫|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15世紀的《憂患之子》版畫|德累斯頓版畫素描博物館
是次拍賣的《憂患之子》
受難刑具 基督武器
憂患之子題材約13世紀起在歐洲興起,有時會與Arma Christi形象結合,就好像上圖的15世紀版畫,以及今次拍賣的《憂患之子》一般。
這個拉丁文詞彙指的是耶穌受難刑具,例如是:
- 十字架|古代處決叛教者、異教徒、重犯的刑具,因耶穌被釘而成為苦難象徵
- 命運之矛 / 朗基努斯之槍|羅馬士兵為確認十字架上的耶穌是否已斷氣,用之刺其側腹的長兵器
- 荆棘冠|羅馬士兵藉以嘲笑耶穌稱自己為「猶太人之王」的「冠冕」
- 鞭|羅馬士兵以之鞭打耶穌
- 梯|用來把耶穌屍體拿下十字架的梯子
- 柱|耶穌受鞭刑時被綁其上之柱
- 鉗|拔走耶穌身上釘子的用鉗
- 釘|把耶穌釘在十字架的三顆釘
- 海綿|羅馬士兵用海綿蘸醋,綁在牛膝草上,餵給十字架上的耶穌
是次拍賣的《憂患之子》局部,左至右、上而下:命運之矛、鞭、梯、柱、鉗、海綿
是次拍賣的《憂患之子》局部,頭頂有十字架,左面天使拿著釘過耶穌的三顆釘,白布則可能代表裹屍布
雖然它們是令耶穌受苦受難的刑具,但在信仰角度上也正是耶穌藉之摧毀撒旦、邪惡、死亡力量的武器,所以稱為Arma Christi - 基督的武器。
耶穌身穿紅袍,象徵寶血與犧牲;眾天使掩臉飲泣,為基督之苦而悲痛。與此同時,畫中還有兩個隱藏細節。首先是肉眼可見的:長袍領口寫有「拿撒勒的耶穌,猶太人之王」字句
第二點則需要借助紅外線科技,可見畫板原有另一畫作的不完整草稿,主題很可能是「聖母與聖嬰」。
領口寫有「拿撒勒的耶穌,猶太人之王」字句
紅外線下可見,畫板原有另一畫作的不完整草稿
草稿主題很可能是「聖母與聖嬰」
追隨狂熱修士 焚毀「異端」畫作
行方引述學者意見,判斷《憂患之子》為波提且利晚期作品,相信是他在人生最後十年、即1500-1510年所繪畫。這位大師晚年畫作相當罕見,而且已經不再是那位繪畫《維納斯的誕生》(1470年代)與《春》(1480年代)的藝術家了。
1490年代,大名鼎鼎的美第奇家族失勢,佛羅倫斯落入Girolamo Savonarola掌握之中。這名道明會修士對時況極感不滿,認為人民在奢侈與享樂中墮落,於是以鐵腕清規管治這個文藝復興搖籃地。
1497年,他讓追隨者在城中大肆搜刮「誘人犯原罪的東西」,包括古代雕塑、非基督宗教主題繪畫、文學手稿、占卜星相書籍、樂器、化妝品等等,於城中火堆燒燬,史稱「虛榮之火」。
《維納斯的誕生》當時收藏於城外的美第奇大宅,才僥倖逃過一難|佛羅倫斯 烏菲茲美術館
著名電玩遊戲《刺客教條II》中,Savonarola為重要奸角,最終也如史實般於火中化成飛灰
無數珍貴文物在此惡名昭彰的事件中毀於一旦。據學者考究,波提且利是Savonarola追隨者,很可能自願把昔日繪畫的「異教」畫作,統統拿到火堆燒毀。
至於以羅馬或希臘神話為主題的《維納斯的誕生》與《春》,則因為當時收藏於城外的美第奇大宅之中,才僥倖逃過一劫,得以存世。
Savonarola的鐵腕管治很快弄巧反拙。「虛榮之火」事件同年,他被教宗逐出教會;翌年,與同伴一起吊死,屍體即場以火焚毀。
說來諷刺,Savonarola以攻擊「異端」吸引信徒,最終卻被教會判為「異端」而處死;波提且利追隨Savonarola後,遠離甚至燒毀自己的「異教」畫作,但流芳百世的偏偏是「異教」主題繪畫。
名英國演員Pamela Margaret Stanley
英國演藝世家舊藏 事隔60年再現拍場
《憂患之子》來源最早追溯至Adelaide Kemble(1815-1879)。她是維多利亞時期的著名歌劇演員,為十八至十九世紀稱霸英國演藝界的Kemble家族成員。
她身後,畫作由曾孫女Pamela Margaret Stanley(1909-1991)繼承,後於1963委託倫敦蘇富比拍賣,現藏家當時以£10,000投得。
事隔近60年,《憂患之子》再度交到蘇富比手中,今次在紐約上陣,預期逾US$4,000萬成交。由於蘇富比提供行方保證,故畫作肯定不會流拍。至於能否以天價易手,The Value屆時再為大家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