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花卉、林風眠仕女 匯集法國最大獨立拍賣行Aguttes

論亞洲藝術,旅法畫家常玉可謂最目前最炙手可熱的繪畫名家。法國第一大獨立拍賣行奧古特Aguttes,於3月11日舉行的「亞洲繪畫,經典傑作」專場拍賣,帶來常玉1950年代的傑作《青花盆栽芍藥花》。同場還有另一旅法畫家林風眠的招牌創作仕女畫《鏡照紅顏》。以下為大家逐一介紹此專場的焦點拍品。


著名留法華裔藝術大師常玉(1901-1966)的代表傑作《青花盆栽芍藥花》。這幅傑作於50年代末由藏家從藝術家處直接獲得。之後馬蒂爾德·洛卡特利女伯爵一直繼承並歸入自己收藏之中,直到1990年4月作品被現任西班牙私人藏家收藏至今。

這幅作品是常玉藝術生涯當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縱觀常玉四十年的創作生涯,靜物花卉題材是他最喜愛的主題之一,但是此幅傑作又以其巨型尺寸和對比鮮明的色彩筆觸,有別於常玉的其他作品。《青花盆栽芍藥花》已經隱於世約70年有餘,得此佳機,我們得以使此鉅作驚蟄獻世。


© Aguttes

常玉(1901-1966)《青花盆栽芍藥花》

纖維板面油畫
署名於右下角

拍品編號:1
創作年份:1950年
尺寸:109.8 x 79.8 cm

來源:

  • 馬蒂爾德·洛卡特利女伯爵從藝術家處購得,伯爵居住在西班牙,馬德里,雷科萊托斯大道13號 Calle Recoletos, 13, Madrid, Espagne
  • 1971年5月18日由巴塞羅那室內設計師格扎維埃·雷佳思·佩奇收藏,並由其家庭傳繼,現任藏家從前者購入
  • 1990年4月14日西班牙私人從前者購入收藏
  • 私人收藏至今

參考文獻
常玉油畫全集:2001年,由 Rita Wong. Lin & Keng Art出版,第262頁,148號 以及264頁150號(作品的相關報告)

估價:€2,500,000 - 3,500,000

常玉,1901年10月14日出生在南充縣(今南充市順慶區)城內一個書香世家。父親常書舫為本地畫師,以畫獅、馬著稱。常書舫在城內鄉紳中較有遠見卓識,對子女的培養極為上心,供玉食,教修養,育見識,並以厚禮請來清末民初的「蜀中大儒」趙熙,親授常玉詩文與書畫。常玉在趙熙門下學滿五年,為他打下了以「水墨線條」勾勒人體的素描基礎,中國文人意趣也根植於心。1920年代的巴黎無疑是一片應許之地,幾乎矛盾的舊時代和新風貌在這裡合二為一。它是現代主義的搖籃:無論是巴洛克風格的咖啡館還是青年愛光顧的煙霧繚繞酒吧,都可能是靈光一閃的創意發源地。他決心來到現代主義的發源地,並於1921年移居巴黎。到達巴黎後不久,常玉便融入了當地藝術社群。

在法期間,與徐悲鴻、蔣碧微、龐熏琴、潘玉良、邵洵美、梁宗岱、徐志摩等過從甚密,並與畢加索、勃拉克、賈柯梅蒂、藤田嗣治、馬蒂斯等交往密切。到巴黎後他,由於手頭寬裕,沒去正規的藝術學校,而是進入了不受限制的“大茅屋學院”習畫。 “大茅屋工作室”比一般青年畫家的畫室條件要好得多。據龐薰琴回憶「環境清幽,工作室又高又大,光線也好……工作室內有個閣樓,常玉就睡在這閣樓上。」


© Aguttes

在巴黎的求學,使他學會了將他的傳統中國書法與西方現代主義相結合,發展出一種結合了東方寧靜與西方美學的風格,並使用線描、皴法暈染等技法,嘗試變形與抽象,成為自己表達藝術語言絕佳的工具。他的作品呈現形式極簡,但是草稿卻異常複雜。在野獸派的影響下,他採用了構圖及用色的靈感,同時將東方美術審美融入在其作品當中。特別是他對於繪畫題材的選擇,尤其鍾愛於傳統文人畫的常見的花卉題材,如盆花、瓶花、藍花,作品最後呈現出寧靜而又致遠,中西的和諧交融使我們常規的藝術認知邊界如濃霧般模糊消散,最終展現出最最質樸最純粹的「本質主義」。

1930年是非常多產的一年,也是在這一年曾經扶植畢加索、杜尚、布拉克、曼雷、布菲和布朗庫西等藝術家的大藝術品商人亨利·皮埃爾·侯謝(Henri -Pierre Roché,1879-1959)成為常玉的代理商。至1931年,侯謝收藏了常玉的111幅油畫及600幅素描。侯謝的大量購買,使常玉的作品開始被法國畫壇注意及收藏,並於多間畫廊展出,多次參與秋季沙龍及獨立沙龍展,特別是在歐洲地位很高的法國杜勒里沙龍。那段時間,常玉在巴黎已經有不小的影響,其名字亦開始登錄在《法國藝術家名人錄》之類的年鑑中。

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由於對於顏色的精簡和高度的提煉,常玉的畫作變得尤其的具有辨識性。無論是人體、花卉還是動物,灰粉色都經常成為畫中主題對象的顏色,相反,背景往往選取明度和飽和度較高的乳白色或者黑色。這一時期的創作被稱為「粉色時期」,當然藝術風格的變化也絕非偶然。1927年,常玉在「大茅屋工作室」與哈蒙茲男爵的女兒瑪素•哈蒙尼耶小姐相識,1929年結婚。這是常玉一生中一段被籠罩在粉紅色陽光下的甜蜜生活,創作的激情也是尤其充沛,粉色也代表了歲月靜好、溫柔以待。常玉在勾勒花卉時帶有謹慎的溫和之感,在他的靜物花卉作品中,花卉的線條鑑定且認真,慢慢暈染的粉調略施粉黛並賜予畫面以生機。

熊秉明曾《紅樓夢》第三十七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蘅蕪苑夜擬菊花題》中「盆、魂、痕、昏」四個做詩的韻腳來形容常玉的盆花作品,極為精到。常玉的盆花作品,常常是在寂寞的畫面上,花束一點也不柔媚,枝幹頓挫彷彿工筆鐵線描一般硬朗。和盆花一樣,常玉的其他靜物作品,也解脫了靜物畫的寫實性,乃至於直接在畫面上書寫《五言絕句》,明顯的散發文人情緒。 1930年,他為法文版《陶潛詩集》作了三幅插畫,都採用了南宋山水冊頁風格的斜角式構圖,融合木版畫雕刻技法。

從1940年到1950年,棕褐色、翡翠綠、天青藍開始逐漸出現在常玉的作品中,同時他也將飽和的顏色和輕柔的灰調子做對比處理。他在題材的選擇上也有三種偏好:裸體、動物和靜物。每種偏好都映襯出藝術家的各個性格特點:裸體,畫家的幽默感以及人性的共同的原始慾望;動物,畫家哲學思想的觸角延伸;靜物,這些花花草草、瓶瓶籃籃成為了常玉筆下承載美麗情感的詩與遠方。

在西方傳統繪畫和靜物的題材作品當中,花卉總是反復出現表現自然形色之美的具象。梵高的出現,立刻使西方的藝術家嘆為吃驚,他也是西方最早的通過靜物表達自我意識的藝術家之一。然而在亞洲這種情況完全不同,盆中之花總是充滿了豐富的符號和寓意。作為文人抒以寄情的媒介,花卉題材的解讀和理解往往是精神層面的。如果說常玉刻意的選擇西畫的油彩、畫布和幾近野獸派的畫法,他卻始終不忘在畫中註入中華之魂。畫家用簡潔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他對於空間或時間的精神探索,正如東方傳統文明所追求得境界,在可能有限的空間中找到無限的存在,到達無時間感和無空間感的精神世界。


© Aguttes

伴隨著常玉四十年的末期的風格演進,我們總能看到花卉和容器失調的比例關係,花盆越來越窄以至於似乎無法承載過分繁茂粗壯的枝葉。為了欣賞這些美麗的花朵,觀者不得不順應畫家給出的路徑,自下而上觀看,之後便毫無抵抗力的被常玉的畫作征服。四十多年的異鄉漂泊,常玉發自內心的體會到:遠離中國,他種下最爛漫,最艷麗的花朵卻未得到故土的滋養。在五十年代,常玉將自己無盡的孤獨融化在畫中的花苞與花莖中,從而轉變為令人精神愉悅的大師之作。

與他同時代的徐悲鴻和林風眠決定在1920年代末返回中國,並很快看到他們的作品受到讚揚和認可,名利雙收。常玉卻選擇留在巴黎,繼續苦心經營自己的藝術人生。這一決定使他不僅在中國失去了被尊為師和得到認可的機會,而且在常玉去世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他的名字一文不值。他的畫作在巴黎的市場裡成捆出售,不過數百法郎。那時雜誌給他的評價是「終生失敗的畫家」。

回望常玉的一生,隱喻昭然若揭:女人是他對這個世界的慾望和愛;盆花寓意高潔的精神世界,和離土而居的畸零;那些弱弱的小動物,在一個巨大的世界裡自由而無反抗之力,就是他自己。

如他所說,「我的生命中一無所有,我只是一個畫家。關於我的作品,我認為毋須賦予任何解釋,當觀賞我的作品時,應清楚了解我所要表達的……只是一個簡單的概念。」他的世界裡,沒有慷慨激昂的民族大義,也沒有憂國憂民的教育夢想,沒有輾轉騰挪的左右逢源,更沒有迎合消費主義的惡俗趣味。女人體、靜物、小動物是常玉筆下永恆的主題,他像一個夢中人,一個浪蕩子,永遠趨近於直覺、幻想、與世無爭的童心和繁華落盡的「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



© Aguttes

林風眠(1900-1991)《鏡照紅顏》

絹本設色,水墨
署名 印章於坐下中部

拍品編號:2
尺寸:67.5 x 65.5cm

來源

  • 2010年6月17日,瑞士蘇黎世Schuler Auktionen拍賣
  • 巴黎私人收藏至今

估價:€250,000 - 350,000


© Aguttes

林風眠生於清朝末期的1900年。他天資聰慧,5歲便開始習畫;中學畢業後,年僅18歲就出國赴法,於1918-1925年間先後在第戎和巴黎學習。其也由此成為最早留學法國的中國畫家之一。一直深愛西方大師畫作的林風眠在盧浮宮和吉美博物館的藏品間流連忘返,並認識到後印象主義、野獸派與原始主義。1923年,其歐洲遊學經歷在柏林繼續,並深受德國表現主義藝術家埃里希·赫克爾(Erich Heckel,1883-1970)和艾米爾‧諾爾德(Emil Nolde,1867-1956)影響,二人均透過其藝術創作抨擊威瑪共和國的貪腐勢力。次年,他攜四十餘件作品參加了在斯特拉斯堡舉辦的中國古代和現代藝術展。憑藉從西方藝術和中國傳統藝術中汲取的靈感,林風眠逐漸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個人風格。1925年,他結束在歐洲的學習,回到了中國。

林風眠歸國後,曾在北京國立藝專和國立藝術專業學校擔任重要職務,並將梵高(Van Gogh)和塞尚(Cézanne)加入課程之中。與趙無極一樣,他也是為數不多的國際知名中國現代繪畫大師之一。他試圖在故土的根文化與之後受到的西方藝術教育之間找到某種獨立存在的方式。林風眠選擇以正方構圖的形式作畫而非長捲軸,這點令傳統藝術家大為震驚。其畫作中的明亮用色、筆觸和獨特的透視法,被視為源於他在歐洲留學的經歷,然而事實上他曾寫道,自己最大的靈感來源為宋代瓷器,以及上古洞穴壁畫的人物。

在1928年,林風眠聯同林文錚(1903-1989)和李樸園(1901-1956)成立「藝術運動社」,並「以絕對的友誼為基礎團結藝術界的新力量」為宗旨。他們亦出版藝術刊物《亞波羅》,藉此推廣自己的畫作及歐洲前衛作品。他們在1929年撰寫了一份宣言,主張團結一致,並將藝術家比喻為「為全人類在精神的田野裡耕作的農民」。這個時期的林風眠作品也體現了他對大自然的興趣。

在1937年爆發第二次中日戰爭後,林風眠的畫室被士兵大肆洗劫,大量畫作被破壞。後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他痛下決心摧毀自己的所有畫作,以免作品成為他被批鬥的工具。林風眠後來被扣押和折磨,住所外更掛上寫有「打倒資產階級反動學閥」的標語。他對戲曲的熱愛,以及他在各種「知識」上的追求,紛紛成為指控他的把柄,令他最終被囚禁了四年半。

在1992年,吳冠中為《林風眠全集》一書撰寫序言,並寫道:「他的畫作大部分都在水盆、浴缸中盡化為紙糊沖走。他的油畫則在日本侵占杭州後被日軍當作篷布。」

1966-1976文革期間,林風眠不得不親手毀掉自己的一大批畫作。這也解釋了今天其畫作在市場上的熱度和價值。林風眠的畫作評價甚高,在拍賣市場的成交價高達500萬美元。他的作品極為珍貴,因為絕大部分真跡已在他在世時被毀。香港藝術館曾於2007年舉辦一場林風眠作品回顧展,籌備經時十年,可見其畫作難覓的程度。

作為眾多藝術史學家公認的中國現代繪畫之父,他對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趙無極、朱德群等多位中國20世紀頂級藝術大師均出自其門下。


© Aguttes

林風眠的仕女和裸女,不同於任何古今仕女畫和西方式的裸體作品。他用毛筆宣紙和典雅的色澤,捕捉著一種幻覺,一種可望不可即的美。如果說古典仕女畫多傳達壓抑和遮蔽著的愛欲,西方裸體多表現張揚著和敞開了的愛欲,林風眠的作品就介於兩者之間,表現的是昇華了的愛欲,感覺朦朧化了的女性美和肉體美。

感官刺激淡化了,對肌膚質感的描繪轉移為對姿致情態和文化氣質的塑造。愛欲的流露敞開了,但又是東方的、中國的、潛意識的。它有古典仕女的風韻,又有馬蒂斯式的輕鬆優雅;無珠光寶氣的華貴,亦無堆粉積脂的香艷;一方面流溢著異性的溫馨,又一方面透露出對人欲物慾的厭倦。並無“落花無言,人淡如菊”的感懷,卻可以感覺出“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老傳統的影響。不妨說,這是林風眠創造的融古今中外為一體的女性美。



© Aguttes

Nguyen Duc Nung(1914-1983)《花籃與少女》

絹本設色,署名日期於左下角

拍品編號:3
創作年份:1936
尺寸:45 x 62 cm
來源:巴黎私人收藏

估價:€20,000 - 30,000



© Aguttes

梅忠恕(1906-1980)《遊藝之二》

絹本設色,水墨
署名日期於左下部

拍品編號:12
創作年份:1963
尺寸:35 x 95 cm
來源:巴黎私人收藏,從藝術家處獲得併收藏至今

2020年3月 由亞洲畫家專家 夏洛特·奧古特女士Charlotte Reynier-Aguttes 編寫出版的藝術家作品全集,含此幅作品,將交付給賣家。

估價:€100,000 - 150,000


© Aguttes


© Aguttes


© Aguttes

梅中恕(Mai Trung Thu)是海防市安海縣新進社(今屬海防市安陽縣新進社)人,1906年出生在建安省一個官僚家庭,1980年枚中恕因心臟病去世。其祖父枚中桂是遵教知州、兼倫州知州,權署奠邊知府。父親枚中桔官至太子少保、東閣大學士、北寧總督,封文新男。 1925年,枚中恕考入東洋美術高等學校,與阮潘正、黎文第、黎譜、阮高練等人成為同學。

1937年,他決定移居巴黎,並在之前他的作品已經在歐洲獲得了巨大的凡響和非凡的成功,尤其是在1931年的殖民地藝術展覽。縱觀這位藝術大師的一生,他的思鄉之情貫徹始終,他深深的珍存著那顆思鄉的幼苗,它在越南藝術與文化上發芽成長。我們可以瞥見到他的矛盾在對於西方現代文明深深的吸引和那顆深根成長的亞洲美學與文化之情。

梅忠恕也始終關注越南的和平與獨立,因此他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合作,繪製了眾多兒童玩耍的場景,以促進西方公眾對此的了解。這為他贏得了盛名,讓他能夠向世人表明自己參與的社會和政治活動。梅忠恕的這件作品正是對於此的最好詮釋。他描繪了幾個在多彩而歡樂的氛圍中玩耍的兒童。畫中人物的天真和他們生活中的快樂,通過畫家卓越的絹畫才華,以自信的筆觸和鮮活的色彩完美地展現出來。



© Aguttes

Henry Emile Vollet(1861-1945) 《追思故人》(越南東京)

布面油畫
署名於左下角

拍品編號:8
尺寸:70 x 85 cm
來源:

  • 2000年1月26日,巴黎Tajan拍賣行
  • 巴黎私人收藏至今

展覽記錄:
巴黎Cernuschi美術館《越南視角下的湄公紅河》Du Fleuve rouge au Mékong : visions du Viet Nam,2012年9月20日至2013年1月27日
 
參考文獻:
Shimizu Christine (dir.), Du Fleuve rouge au Mékong : visions du Viet Nam, Musée Cernuschi, Paris, 20 septembre 2012 - 27 janvier 2013, p.25

估價:€10,000 - 15,000



© Aguttes

武高談(Vu Cao Dam,1908-2000)《母愛》

絹本設色,水墨
署名於右下角

拍品編號:6
創作年份:約1938 - 1940
尺寸:65 x 49.5 cm
來源:巴黎私人收藏至今

2020年3月 由亞洲畫家專家 夏洛特·奧古特女士Charlotte Reynier-Aguttes 編寫出版的藝術家作品全集,含此幅作品,將交付給賣家。

估價:€80,000 - 120,000

武高談(Vu Cao Dam),越南藝術家,1908 年出生,來自一個天主教大家庭,父母都是親法人士,十分支持他進入維克托·塔迪厄(Victor Tardieu)創辦的河內美術學院學習。23歲時獲得了一份獎學金,前往法國。由於身體不好,他沒有留在巴黎,而是定居在了南方的聖保羅德旺斯。起初以雕塑出名的武高談後來被證實是一名優秀的畫家,他筆下的線條無限延伸著,筆觸細膩、迅速,色彩淡雅、清新。他對於風俗畫有著特別的喜好,他希望展現日常生活,發揚越南文化。同時他也對西方現代藝術充滿了好奇,在他的畫作中會發現他深受馬克·夏加爾的影響。

這幅《母愛》尤其特別於它的主題,完成於20世紀30年代末期,它輕柔細膩的筆觸,嬌嫩微妙的顏色映襯出作者對於母性這一敏感主題深深的感受性、研究性及完美的表達性。

深入去看,顏色的純度和輕柔增強了絹本這一特殊的東方繪畫媒介的詩意感的表達。一位年輕的母親含胸嬋嬋而坐,用輕柔的乳房作枕,孩童猶如還身處母體中。左手支撐地面,右手輕柔孩童項部,整個身體呈現穩重的金字塔形,再次切合主題,母愛溫柔而堅實有力的再次重現。



© Aguttes

武高談(Vu Cao Dam,1908-2000)《年輕女人胸像》

材質 青銅
署名於右側下部

拍品編號:11
尺寸:37 x 15.8 x 19 cm
來源:巴黎私人收藏
展覽:

  • 1931年巴黎,國際殖民地展覽
  • 20世紀30年代 存放並展覽於巴黎Quai Branly美術館
  • 2012年9月20日至2013年1月27日 巴黎賽努奇Cernuschi美術館 展覽主題:越南印象之湄公河

參考文獻:
Shimizu Christine (dir.), Du Fleuve rouge au Mékong : visionsdu Viet Nam, Musée Cernuschi, Paris, 20 septembre 2012 - 27 janvier 2013,p.98-99 (pour le modèle similaire de l'exposition coloniale de 1931)

2020年3月 由亞洲畫家專家 夏洛特·奧古特女士Charlotte Reynier-Aguttes 編寫出版的藝術家作品全集,含此幅作品,將交付給賣家。

估價:€40,000 - 60,000

1926年,武高談進入河內美術學院學習了五年。在那裡,他在法國畫家維克多(Victor Tardieu)和美院的創始者約瑟夫·恩桂波提(Joseph Inguimberty)的門下研習素描,油畫和雕塑等課程。在他的學習期間,武高談擅長塑造半身像。事實上,藝術家著重轉向於雕塑創作,並構造了許多青銅作品,包括VictorTardieu的半身像,後來由Tardieu家族贈與給印度支那美術學院。同樣在河內,武高談與梅中恕、黎譜惺惺相惜。

武高談於1931年在美術學院畢業,並獲得獎學金,繼續前往法國學習深造。這次留學標誌著他職業生涯的一個轉折點。他受邀在1931年的國際殖民展上展示他的雕塑,藝術家也大膽的選擇在法國作永久定居。然後,他進入了盧浮宮美術館的遠東部門工作,在那裡他能夠接觸和研究偉大的歐洲藝術傑作。在那裡,雷諾阿(Renoir),梵高(VanGogh),博納爾(Bonnard)和馬蒂斯(Matisse)的作品,以及羅丹(Rodin),Despiau和賈科梅蒂(Giacometti)的作品都特別激勵他。武高談也以西方先鋒派為標誌:野獸派,巴黎學院派,都可以在他未來的創作當中找到影子和痕跡。由於殖民地展覽,他收到了大量的訂單。



© Aguttes

黎譜(1907-2001)《花束》

布面油畫
署名於右下側

拍品編號:13
尺寸:46 x 61.5 cm
來源:巴黎私人收藏,從藝術家處獲得併收藏至今

2020年3月 由亞洲畫家專家 夏洛特·奧古特女士Charlotte Reynier-Aguttes 編寫出版的藝術家作品全集,含此幅作品,將交付給賣家。

估價:€20,000 - 30,000

黎譜為東京(河內舊名)總督之子,1907 年生於北越河內以南河東郡,少年時對繪畫及素描有極高的天分和興趣,並就讀於河內美術學院(l'Ecole des Beaux-Arts d'Indochine)。進而接觸到西方藝術與油畫的繪畫技巧。然而,校方的教育理念上並不希望學生放棄自身的文化認同,教師們更鼓勵學生維持 亞洲的風格與形式。黎譜大部分的同窗,如黎文第(Le Van De)、梅忠恕(Mai Trung Thu)和武元談(Vu Cao Dam),皆以絹本膠彩的創作方式聞名於世。1931年,河內美術學院創辦人維克托‧塔迪厄(Victor Tardieu)因十分賞識黎譜的天份,讓其以助手身份陪同出席在巴黎舉行的殖民地大展(l’Exposition Coloniale)。黎在展覽結束後造訪歐洲意大利、荷蘭及比利時等國,受到弗蘭德及意大利文藝復興以前的藝術家及文藝復興時期大師們的啟發,對當時年輕的黎譜在風格演變的過程中產生極大影響。黎重返祖國,直到1934年前往中國北京旅遊時領略到中國傳統書畫的奧妙,最後於1937年回到巴黎並就此定居。黎譜展現驚人的藝術領悟力,其藝術生涯中不斷地夠透過融合不同藝術特色,發展出他獨特的風格。為了更進一步融入同一時期的法國前衛術風格,他逐漸放下對傳統國畫藝術及對意大利文藝復興繪畫的觀察與理解。

這位從印度支那美術學院畢業不久後就移居巴黎的藝術家深諳歐洲古典藝術文化,並能透過自己鍾愛的繪畫題材將之展現出來。花卉作品在其整個創作生涯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熟練掌握了靜物畫技法後,他通過不同材料和色彩的結合將之以自己的方式進行運用。從鬱金香到菊花,整個瓶花均籠罩在與翠綠枝葉搭配協調的一種主色調中。對於菊花和郁金香,他嫻熟巧妙地以暖色背景加劇融合花卉主體溫暖的黃、橙色調。圍繞這一主色,其他色彩也搭配得極為協調,白中透藍的花瓶與裝飾使艷麗的暖色變得柔和起來。如果說黎譜在絹本畫作中刻意保留了鉛筆和墨筆的線條,在其油畫作品中,線性形狀則只存在於鋼勁有力卻又完美精煉的筆觸間。

這些花束散發著近乎狂野的勃勃生氣,有趣的是,其在色彩和造型上又是那麼和諧齊整。



© Aguttes

梅忠恕(1906-1980)《花束》

絹本水墨設色
署名於右下角,藝術家原框裝裱

拍品編號:14
創作年份:1959
尺寸: 57.5 x 41.7 cm
來源:法國諾曼底私人收藏

2020年3月 由亞洲畫家專家 夏洛特·奧古特女士Charlotte Reynier-Aguttes 編寫出版的藝術家作品全集,含此幅作品,將交付給賣家。

估價: €30,000 - 50,000


奧古特 Aguttes 拍賣行|2020年3月11日 亞洲繪畫,經典傑作|亞洲繪畫名家 館藏級巨拍

預展時間

2020/2/24(星期一)至 2020/3/5(星期四)|10am - 1pm,2pm - 6pm(週五下午及週末除外)

正式展覽時間及地址

時間:
2020/3/9 - 10|11am - 6pm
2020/3/11|11am - 12pm
地址:德魯奧拍賣大廳 9, Rue Drouot

拍賣時間

2020/3/11(星期三)|2:30pm(巴黎時間)
地點:德魯奧拍賣大廳

拍賣與正式展覽地址

地點:巴黎德魯奧拍賣中心
地址:Drouot-Richelieu, 9, rue Drouot 75009 Paris

交通方式

地鐵|7、8、9、12號線,Richelieu Drouot站(8、9號線),Le Peletier站(7號線),Notre-Damede Lorette站(12號線)
巴士|20、39、42、48、67、74、85號
24小時停車場|12, rue Chauchat - 75009 Paris

亞洲畫家部經理|Charlotte Reynier-Aguttes 夏洛特女士
聯繫方式:
+33 (0)1 41 92 06 49
reynier@aguttes.com

拍賣鑑定專家|Charlotte Reynier-Aguttes 夏洛特女士

常駐拍賣師:
Claude Aguttes 克勞德先生
Sophie Perrine 索菲女士


奧古特Aguttes拍賣行落戶於巴黎近郊塞納河畔訥伊二十餘年,並在里昂設有分行,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和法國普羅旺斯地區艾克斯地區設立辦事處,並戰略性新開創古典繪畫&素描和俄羅斯藝術部門,並建立私賣會部門和臻品搜尋部門。同時定期在德魯奧拍賣中心舉行拍賣。2019年,總計落槌成交達到6,600萬歐元,並且相比較於2018年,取得了30%的巨額的增長,並且買家的國際性達到70%。

奧古特作為法國第一家獨立拍賣行(資本由內部股東持有)成交總額佔據法國拍賣市場第四名。奧古特拍賣行於1974年由克勞德·奧古特Claude Aguttes先生建立,今天在他的兩個女兒菲麗萍Philippine Dupré la Tour女士、夏洛特Charlotte Reynier-Aguttes女士的輔佐和支持下早已成為在法國藝術拍賣市場上的主要參與者。每年由60餘人組成的團隊(包括兩位常駐拍賣師)組織拍賣近110場。

奧古特作為德魯奧拍賣中心最活躍的參與者之一,相繼在2015年和2017年奪得了年度最佳拍賣。

在法國檢方的授權下,Aguttes拍賣行組織了阿里斯托菲爾(Aristophil)藝術公司著名藏品的首場拍賣—世界名人手札專場拍賣會。另外在2017年值得人們注意的是一些我們沒有在常規拍賣廳舉行的拍賣,例如在Autodrome de Linas-Montlhéry賽道舉行的汽車拍賣專場, 在薩爾瓦多·達利曾住過的l'hotel Arturo Lopez豪宅舉行的家具及工藝品拍賣,以及AGUTTES里昂分行剛落成的布洛托火車站拍賣廳的改造計劃,他們都將在新的一年繼續與Aguttes開始新的旅程。
     
所有部門都時刻準備著為您提供服務:
銀器,當代藝術,亞洲及古著藝術,二十世紀裝飾設計藝術,名貴轎車珍藏,珠寶首飾,狩獵及軍用設備,高級定制時裝,高古藝術,名貴鐘錶,樂器,古籍,郵票及舊信函手稿,古典繪畫素描,攝影及數碼作品,珍奇罕物,十九世紀印象派及現代藝術,稀世佳釀。同時在您面臨財物的清點、繼承、分割或轉讓時,我們與頂級專家通力合作,竭誠為您提供待售家具、畫作和工藝品的鑑定估價服務。

奧古特Aguttes可提供中文服務,請直接聯繫市場交流部 reynier@aguttes.com,或者請您直接公眾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