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多輯「北京古玩城春拍」特約,我們為大家介紹過帕拉、克什米爾、達隆寺等風格佛像。來到第七回,則分別有丹薩替寺、永樂、以及明朝中期的中原風格造像。
丹薩替造像是出自西藏山南桑日縣丹薩替寺的佛教造像,其完美造型、雄健體魄、繁縟裝飾、精緻工藝,構成西藏佛像藝術史上空前絕後的壯美風格,不僅展現了藏佛藝術發展的巨大成就,同時也見證了一個家族(朗氏家族)、一個教派(帕竹噶舉派)和一個王朝(帕竹王朝)的興盛面貌;特別是曾經輝煌一時、雄偉壯麗的丹薩替寺早已灰飛煙滅,這些精美造像顯得彌足珍貴,成為人們了解西藏那段輝煌歷史最為可靠的實物依據,也成為我們觸摸那段輝煌歷史的真實存在。
2009 年,首都博物館研究員黃春和於台灣中華文物學會成立三十週年紀念專刊上發表《藏傳丹薩替造像風格初探》,2014 年美國亞洲協會博物館推出「丹薩替造像藝術展」,並出版精美圖錄《Golden Visions of Densatil---A Tibetan Buddhist Monastery》。2016年,黃氏又將自己多年來研究丹薩替寺的心得集結出版,書名《西藏丹薩替寺歷史研究》,推動丹薩替造像的宣傳和普及。丹薩替造像成為了近些年國內外藏佛藝術圈討論的熱門話題,也成為極受行家青睞、藏家追捧的佛像藝術品種。此次北京古玩城推出的這尊釋迦牟尼像就是一件丹薩替風格的優秀代表作品,值得關注。
黃氏調查的丹薩替造像中,有三尊釋迦牟尼佛像,皆為釋迦牟尼佛成道像,分別為北京收藏家邢繼柱先生舊藏、台灣收藏家收藏和2010 年歐洲一家拍賣公司拍品(現已為國內藏家購藏)。這三尊造像在整體造型、蓮花座及蓮花瓣、軀體結構及衣紋表現、表面鍍金等諸多方面具有丹薩替造像鮮明特點。黃氏認為,這尊釋迦牟尼像與這三尊相比毫不遜色,為其研究丹薩替風格造像又增添新題材品種。
此像頭飾螺發,螺發細密規整,頭頂現高肉髻,髻頂安寶珠,大耳垂肩,耳垂穿孔;面形圓潤,額部高廣,眉眼向兩側上挑,眉間飾白毫,深目勾鼻,雙唇緊閉,面頰及下頦飽滿圓潤,脖頸處刻三道蠶節紋,形象莊嚴妙好,神態寧靜安詳。
上身著袒右肩袈裟,下身著僧裙,衣紋簡潔,僅在領口、袖口、小腿處和下擺以聯珠線表現,表現手法承襲了古印度薩爾納特式遺範,同時又帶有尼泊爾慣用連珠線表現衣紋的特點。衣紋雖然極為簡潔,但左肩上搭覆的袈裟衣角,以及雙腿前扇形排開的袈裟裙邊層層疊疊,盡顯衣物輕柔質感,顯示造像者高超的寫實技法。
由於衣紋簡潔,軀體的起伏變化和完美的細部特徵完全顯露出來。佛身結構勻稱,肌肉飽滿,皮膚細滑,特別是高挺的胸部、圓潤的肩膀、自然下垂的手臂,形象逼真的手指和腳趾,既給人以生動柔美的藝術美感,又潛藏著無窮的生機與活力。
全身結跏跌端坐,坐姿挺拔而正直,盡顯佛為調禦丈夫的英雄氣概。左手置雙膝之上,右手垂撫右膝,手指觸地結觸地印(又稱降魔印),表現釋迦牟尼佛35 歲時在菩提樹下降魔成道的姿勢,此像因此又被稱為「佛成道相」。身下為半月形束腰式蓮花座,蓮座比較低矮,上下邊緣各飾一周連珠紋,造型周正大方;蓮座前後幾乎滿施蓮花瓣,蓮瓣短小,飽滿有力,而且富於層次感,上下對稱排列。蓮座整體顯得精緻美觀,穩重大方,使佛陀形象顯得更莊嚴雄偉。
無論從整體造型還是局部特徵來看,此像均表現了丹薩替造像鮮明的風格特點,與現知的丹薩替風格造像特徵一致。尤其突出的是:它的體量和材質完全符合丹薩替造像特點,丹薩替造像高度一般在25cm – 35cm之間,此像恰好處於丹薩替造像正常高度之內。
同時它以優質紅銅鑄造,胎體十分厚重,與同等體量的其他金銅造像相比,質量要重一倍以上,勝於一般造像的選材用料,亦完全符合丹薩替造像的工藝特點。它的蓮花座後有殘留痕跡,標明這裡原有一個銅柱,以連接佛像與佛塔,也充分見證此像即為丹薩替寺舍利靈塔上供奉的佛像,為佛塔上的「大寶裝飾」。
丹薩替造像均來自丹薩替寺舍利靈塔。丹薩替寺第一座舍利靈塔是帕木竹巴大師的靈塔,帕木竹巴大師圓寂之後,他的兩位弟子達隆塘巴和止貢巴仁欽貝,共同為其建造了供奉舍利和具有紀念意義的靈塔。此後丹薩替寺歷任京俄圓寂之後,其繼任者和弟子都會為圓寂京俄建造靈塔,由此形成了丹薩替寺靈塔眾多的歷史規模。
據歷史記載,丹薩替寺歷史上興建了十餘座舍利靈塔,它們大多為銅鍍金塔,少數為銀塔。這些靈塔形制十分獨特,而其最為突出的特點是,靈塔的基座和塔身部位都裝飾有佛像,佛像從下至上,逐層有序地周匝環繞,整個佛塔看上去玲瓏剔透,像一件巨大的雕塑藝術品,《止貢法嗣》稱之為「大寶裝飾」。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尊佛像表面鍍金盡失,可能與 1966年丹薩替寺遭受的滅頂之災有關。類似失金的丹薩替造像,武漢劉釗先生、成都安軍先生和台灣林金春先生等藏家皆有收藏,如劉釗先生收藏的一尊廣目天王半身像,安軍先生收藏的四臂吉祥天母像等。儘管如此,它對造像的整體藝術水平並不會產生太大影響,特別是丹薩替造像目前遺留下來的實物有限,倖存下來的都是難得藝術珍品。
通觀此像的整體與局部,可謂造型完美,風格壯偉,形象莊嚴,風格純熟,工藝精細,體現了西藏丹薩替造像鮮明的藝術特點;而其挺拔的坐姿、低矮的蓮花座、蓮座後連接舍利靈塔的裝置等,更加凸顯出丹薩替造像有別於其他風格造像的獨特的造型和藝術特點。黃氏因此認為,此像是一尊十分難得的丹薩替風格釋迦牟尼佛像。
綜上所述,這尊釋迦牟尼像的藝術特點與價值可以歸納為三點:其一,此像造型完美,法相莊嚴,技藝精湛,品相完好,是一尊難得的藏傳早期金銅造像珍品,具重要文物藝術價值。其二,此像時代與風格鮮明突出,體現了西藏丹薩替造像典型風格特點,又具有獨特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其藝術風格和水平可以見證元代西藏丹薩替寺、帕竹噶舉派和帕竹王朝的發展面貌,亦可見證元代西藏和尼泊爾藝術的密切交流、元代西藏佛像藝術的高度發展水平。
其三,此為釋迦牟尼佛像,雖為常見佛像題材,但在現存的丹薩替造像中極為少見。尤其它的造型非常簡單,對於藝術家要求極高,最能表現雕塑藝術水平,也最能展現佛教藝術的魅力,它以簡潔的藝術造型展現了舉世遵循的大道至簡的藝術魅力,值得珍視。總而言之,這尊釋迦牟尼佛像藝術水平卓越,佛教內涵豐富,展現了丹薩替寺造像迷人的藝術光芒。
跟著為一尊觀音菩薩像,屬舉世聞名的明代永宣宮廷風格造像,其雕塑技藝代表明代藏傳佛造像藝術史的巔峰時段,也體現了明代高超冶煉和鑄造工藝。此像頭戴花冠,正面中央花瓣呈月牙形狀,為明代宮廷造像常見樣式,傳承自尼泊爾風格;頭頂束高髮髻,髻前安置化佛阿彌陀佛,為觀音菩薩的標識。
餘髮垂肩,髮絲刻畫精細,栩栩如生;耳側繒帶呈U字形翻捲,雙目低垂,隆準闊嘴,顯現出不同凡俗的莊嚴與寂靜。寬肩挺胸,細腰軟腹,姿態優雅。上身胸前掛項圈和長鏈,項圈下綴U字形連珠式瓔珞;下身著長裙,衣紋密集於小腿部,成對稱狀分佈,流暢優美,生動表現出絲織物自然的質感;腰間束寶帶,帶下亦綴滿U 字形連珠式瓔珞;身披帔帛,繞手腕後垂於身體兩側;手腕、手臂和足部飾釧鐲。
半跏趺坐於蓮花寶座上,左腳橫盤,右腳下垂踩蓮花,左手當胸施三寶嚴印,右手置右膝手持淨瓶,瓶口向下,寓意施予眾生甘露。雙手各持蓮枝,烏巴拉花齊肩開放。蓮座為半月束腰形,上下邊緣各飾一周連珠紋,蓮瓣秀麗、挺拔,上下對稱排列,繞座一周。台座上由左至右陰刻楷體「大明永樂年施」六字,字體柔美,與明初館閣體樣式相仿。整像工藝精湛,造型優美,宮廷氣韻濃厚,冠絕明清。
孫思邈,隋唐時代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唐代著名醫藥學家,思邈天資聰敏,七歲讀書便能日誦千言,二十歲通曉百家學說,時人稱「聖童」。然而他幼年體弱多病,為求醫買藥而「罄盡家產」。於是他立志學醫,做一名濟世活人的醫生。由於他勤奮好學,年青時醫術已很高明,遠近求醫者甚眾。隋文帝曾召其為國子博士,他託病推辭。
唐朝建立後,唐太宗授予他爵位,後來唐高宗又任命他為諫議大夫,他均辭官不受。對功名利祿,他淡然視之,對醫學知識卻刻意追求。他「博極醫源」,苦心研究《素問》、《靈樞》、《針灸甲乙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脈經》等古代醫著,直至「白首之年,未嘗釋卷」。同時還不恥下問,虛心向有經驗的醫生,特別是民間醫生學習,廣泛蒐集單方、驗方和群眾防病治病的經驗。
此外他還注意學習外國的醫學經驗,如印度醫學等。經過長期艱苦努力,孫思邈的醫學造詣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為他日後取得的巨大醫學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醫療實踐的過程中,他有感於歷代醫籍和諸方「部帙浩博」,不易檢索,有時遇到危急病人,找到方子時,病人卻已死了。於是也決心自己編寫一 部「務在簡易」的醫書。經數十年的辛勤勞動,終於在六五二年編著成第一部醫學巨著。
他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故取名《備急千金要方》。《千金要方》共三十卷,內容極為豐富,書中記述了很多寶貴經驗。例如在針灸學方面提出「阿是穴」和「以痛為俞」的取穴法等,在醫學史上均屬首創。孫氏還非常重視醫德修養。《千金要方》開卷之首的兩篇專論,就是他為醫者樹立的醫德規範。
孫思邈在晚年又編成《千金翼方》三十卷,作為對《千金要方》的補充。《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合稱為《千金方》,它是唐代以前醫藥學成就的系統總結,被譽為我國最早的一部臨床醫學百科全書,對後世醫學的發展影響很深遠。孫思邈於682年逝世,享年101歲。他去世後人們尊稱他為「藥王」,把他隱居過的五台山改稱為「藥王山」, 並在山中建廟塑像,樹碑立傳,以紀念他的高貴品德和為中國醫學事業發展所作的巨大貢獻。
此像藥王頭束髮,戴交腳襆頭,面容清秀,一派仙風道骨形象。面帶滿月,嘴角含笑,雙腳下垂,足踏朝天靴,正襟危坐。雙手於胸前似托立藥葫蘆瓶。身穿官服,衣紋刻劃寫實,自然流暢。衣服上胸前和背部有圓形的補子,補子上刻畫神龍,海水江崖,典型的漢地造像裝飾風格。銅像造型端莊大方,做工精湛,鎏金亮麗,保存完整,是明代道教人物造像中的精品佳作。尤其造像是體量巨大,極有氣勢,殊為難得。
第七回精選拍品
西藏(丹薩替寺風格)14世紀 合金銅 釋迦牟尼像
拍品編號:1680
高度:30.5cm
估價:RMB 5,500,000 - 7,500,000
宮廷 明永樂 銅鍍金 觀音菩薩像
拍品編號:1679
高度:21cm
估價:RMB 4,000,000 - 6,000,000
中原 明中期 銅鍍金 藥王孫思邈像
拍品編號:1678
高度:52cm
估價:RMB 900,000 - 1,500,000
拍賣詳情
拍賣行:北京古玩城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地點:北京市朝陽區 東三環南路21號 北京古玩城A座5層 多功能廳
拍埸場次:無上尊崇—古代佛教造像專場
拍品數目:56
拍賣時間:2017/6/19 8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