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三月,藝術盛事浪接浪,其中之一的Art Central(3月25至30日)人流相當暢旺,一連六日展期,共吸引逾4.3萬訪客。
展會匯聚全球逾100間畫廊及500位藝術家,陣容龐大。今年藝術形式與題材豐富多元,既有特別委託香港藝術家創作的大型裝置,亦有首次登場的講述表演節目與場內影院,讓觀眾目不暇給。
Image courtesy of Art Central. Photo credit to Wong Pak Hang
Image courtesy of Art Central
Image courtesy of Art Central
今屆展會帶來特別畫廊專題「Legend」,介紹6位1970年前出生的亞太區藝術家,探索他們的藝術創作如何連結過去與未來,包括日本「彩虹藝術家」靉嘔(AY-O)、日本先驅攝影師細江英公、澳洲原住民藝術家Emily Kame Kngwarray、韓國當代藝術家李仁燮華,台北先鋒派藝術家梅丁衍,以及香港藝術家馮美華。
其中的靉嘔是日本戰後藝術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以彩虹色譜取代慣常圖案,突破傳統繪畫模式。展出的《彩虹男女》以舖排有序的彩虹色塊,繪畫出兩性軀體的力與美。
靉嘔(AY-O)《彩虹男女》
細江英公《薔薇刑》(Courtesy of see+ Gallery)
畫中人的頭部、上半身和下半身均以暖色作主調,鎖骨、肩膀等部位則採用較多的收縮色,如紅色和橙色,最後以黃色為主調,呈現圓潤的腹部。
另一焦點作品為細江英公的《薔薇刑》,他打破傳統紀實攝影的局限,以影像探索死亡、情色與人類心理等主題。他鏡頭下的大文豪三島由紀夫目光堅定,嘴巴含著一朵薔薇,展現黑與白、野性與浪漫的極致對比。
唐納天《A Brazen Rift(After Branzi)》(Image courtesy of Art Central. Photo credit to Eric Hong)
Roxane Revon《Symbiosis》(Image courtesy of Art Central. Photo credit to Eric Hong)
戴瑩《神廟2》(Image courtesy of Yiwei Gallery)
藝術裝置亦是今屆亮點,展會特別委約香港藝術家唐納天,創作《A Brazen Rift(After Branzi)》。這個首度亮相的大型藝術裝置,靈感源自義大利建築師Andrea Branzi未實現的建築圖紙,唐納天對Andrea Branzi的二維視角重新創作,作品平行地展示城市中心絡繹不絕的人群,以及展會中人群流動所產生的動能,風格前衛而富生命力。
展會亦帶來另外五件異體雕塑與裝置,當中包括駐紐約藝術家Roxane Revon的多媒體作品《Symbiosis》,把菌絲、根系等天然材料融入攝影中,令肖像逐漸轉化為抽象形式,象徵人類與地球的深厚關係。
至於四川藝術家戴瑩的《神廟2》,則以紅色宣紙為結構,覆上充滿動感的圓形與圈狀圖案,模擬女性的子宮,象徵回溯生命的起點。
李爽《ÆTHER(Poor Objects)》(Courtesy of the artist, Peres Projects and Akeroyd Collection)
此外,今年特設場內影院Cinema Central,放映影像藝術節目《On the Shores of…》,展示鄭淑麗、郭家賜、Raqs Media Collective等多位藝術家的作品,探討人們如何透過現今網絡連繫互動,以充滿想像力的方式,引領觀眾進入全新的認知領域。
Cinema Central亦獨家放映Akeroyd Collection的精選作品,它們來自香港慈善家Shane Akeroyd的收藏,包括結合日食影像與魚眼鏡頭拍攝畫面的《ÆTHER(Poor Objects)》、科幻紀錄片《Lumapit Sa Akin, Paraiso》、探討死亡及儀式的《A Child Goes Burying Dead Insects》等。
傅秀璇《in the shadow of the cosmic》(Photo credit to Eric Hong)
陳子雯《Our Birthdays(uncut)》(Image courtesy of Art Central)
首度登場的還有講述表演節目,以研究為基礎,結合文字、圖像和動作,帶來新穎的藝術表演形式。節目亮點包括新加坡藝術家傅秀璇的《in the shadow of the cosmic》,透過一個虛擬人偶與合成聲音、動漫角色和3D網紅的對話,追溯1980到90年代東亞經濟奇蹟與科技東方主義的出現,呈現東亞女性的數碼形象。
另一講述表演節目為香港藝術家陳子雯的《Our Birthdays(uncut)》,她深入探討恐怖電影類型,檢視華語電影中吸血鬼和母親的形象意涵,同時解構酷兒與恐怖電影之間的關係。
Studio Central(Image courtesy of Art Central)
Studio Central(Image courtesy of Art Central)
值得一提的創意項目,還有展會與香港旅遊發展局合作的「Studio Central 」。香港藝術家兼建築師朱頌琪、動態裝置藝術家董永康,以及廣州跨學科藝術家團體菠蘿核,以中上環、油麻地及深水埗的建築地標為靈感,探索香港的多元魅力。
「Studio Central」化身為工作室,讓參觀者近距離目睹藝術家的創作過程,並與藝術家即場交流,深入體驗藝術與社區之間的緊密連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