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拍賣之最|何鴻卿爵士珍藏 HK$4.7億的「第一把交椅」

疫情之下,拍賣業一度飽受挑戰。然而,隨著大家生活逐步恢復正常,市場終於明確地踏上復甦之途,相繼刷新了諸多成交紀錄。迎接新一年來臨之際,讓我們回顧2022的一眾拍賣之最。

香港10月秋拍,蘇富比帶來何鴻卿爵士珍藏,以亞洲藝術罕有的晚拍待遇舉槌,許多古董都引發幾近瘋狂的爭奪戰。

當中以一張明朝黃花梨交椅成績最驕人,估價HK$1,000萬,結果以10倍的HK$1.06億落槌,連佣HK$1.24億(NT$5.03億)易手 - 不但刷新中式椅拍賣紀錄,也是歷來第二貴的中國古典家具,名副其實是「第一把交椅」。

順帶一提,蘇富比在年末總結何爵士珍藏在香港、倫敦兩地,4個現場拍賣及一場網上拍賣,475件拍品合共斬獲HK$9.3億,是拍前估價總和兩倍多,足見何爵士藏品的魅力。


大英博物館何鴻卿爵士展廳揭幕,英女王在何鴻卿陪伴下親臨參觀


明末 黃花梨圓後背交椅|中式椅拍賣紀錄,史上第二貴中國古典家具

尺寸:71.2 x 67.2 x 102.8 cm
來源:

  • La Compagnie de la Chine et des Indes 藝廊,巴黎,1968年9月10日
  • Arthur M. Sackler收藏,1968-96年
  • Else Sackler收藏,1996-2001年
  • Elizabeth A. Sackler博士收藏,2001年
  • 紐約佳士得2001年9月20日,編號254及封面
  • Nicholas Grindley,倫敦,2001年
  • 何鴻卿爵士珍藏

拍賣行:香港蘇富比
拍賣日期:2022/10/9
估價:HK$10,000,000 - 15,000,000
成交價:HK$124,609,000


此交椅競投過程之熱烈,可說難以用筆墨形容。HK$800萬起拍,現場、電話、網上叫價者超碼有八、九位。雖然各方都按著競價階梯出手,但喊價聲此起彼落從未停下來。約45口叫價後,金額已經達至HK$8,500萬水平,此時主要為李美恩(Jesica Lee,負責服務運營)的電話委託與現場男士之爭。

接下來叫價固定於HK$100萬一口,最終再歷經約20口之後,拍賣官司徒河偉終於以HK$1.06億落槌,連佣HK$1.24億成交,現場掌聲雷動。

勝利一方為手持8828號牌、身穿白色恤衫的男士,據悉是替一位內地藏家競投。順帶一提,這位男士在同場拍賣之中,亦以HK$3,970萬投得「元 青花魚藻紋大罐」」。


黃花梨交椅以HK$1.06億落槌


在現場投得交椅的男士

如此金額,不但讓本品刷新中式椅拍賣紀錄,更令之名列史上第二貴的中國古典家具。首位為去年在北京易手的「天下一」巨案,第三位則屬名導李翰祥舊藏的一對康熙御製大頂箱櫃(匯率按落槌日計算):

  1. 明末清初 黃花梨獨板架几式巨型供案(又稱天下一),453 x 56 x 93 cm|2021年12月,北京保利,RMB 115,000,000(約HK$1.4億)
  2. 明末 黃花梨圓後背交椅,71.2 x 67.2 x 102.8 cm|2022年10月,香港蘇富比,HK$124,609,000(約RMB 1.1億)
  3. 清康熙 御製黃花梨鸞鳳牡丹紋大頂箱櫃成對,314 x 156.6 x 77.5cm x 2|2017年12月,北京保利,RMB 98,900,000


「天下一」巨案


李翰祥舊藏的康熙御製大頂箱櫃

交椅是家具中稀見且重要的品類,攜帶方便,乃達官貴人行旅時的專用座椅。自宋以來,皇帝出行也會帶上交椅,延續至明清。在12世紀的中國書畫中,已見僕人背著交椅穿越鄉郊的情景。而帝王或官員畫像,也常見坐著交椅。

交椅雖然便攜,但有著折疊家具的通病,就是易損。檢閱公私所藏,目前所知存世的黃花梨明清交椅只有30餘例,除去博物館所藏,尚流通於市場的,大概只有十來件,故被視作明清家具之重器。

圈背交椅乃中國家具獨創,初見於十二世紀初。交腿便攜,圈背舒適,合而為一實屬巧思;圈背交椅造型新穎,既得優雅又兼實用,為座椅設計別開生面。搭腦、扶手連成椅圈,形似月牙,無論正面、側面,皆呈流線圓弧。椅圈環抱上身,予坐者熨帖自在,靠背板可作裝飾,與整體相得益彰。

弧形木架關節處設鐵錯銀飾件,腳踏附鏤雕金屬板,纖巧之餘亦添穩固。圈背交椅結構考究且不失美感,可謂家具傑作。交椅工藝於明代登峰造極;明代工匠活用硬木,如名貴木材黃花梨,柔麗木紋配以嫻熟木工,方成上乘家具。明代木匠寶典《魯班經》對此獨特座椅有所詳述,並插圖繪一名官員坐交圈背椅上(下圖)。


《魯班經》插圖

何鴻卿(1930-2021)乃何東爵士之孫、何世儉三子,1930年出生於上海,長大後分別於美國天主教大學和倫敦大學,取得經濟學及法學學位,畢業後在美國米德蘭銀行擔任証券分析員。

1950年代末,祖父和父親相繼離世,何鴻卿來到香港發展,曾任香港匯豐銀行董事,亦是香港藝術發展局首任主席,成為商界及藝術界領袖人物。收藏藝術的熱忱則始於1970年代末,他因一次航班延誤而留在三藩市,於當地藝廊購入一對清代白盌,自此開始建立富饒而精緻的收藏體系。

何鴻卿的古玩收藏,以玉器、青銅器、瓷器、明清家具尤為著稱,亦是頂尖藏家組織敏求精舍成員。

他愛把不同時期和地域的藝術品,和諧地佈置在自己設計的倫敦大宅。中國與英國家具的樸韻柔澤,與古典大師及印象派畫作的鮮色艷彩互相輝映,設計精巧的中國瓷器亦是搭配相宜。


何氏倫敦大宅


何氏倫敦大宅

何鴻卿對藝術熱誠慷慨,不少文化機構因而受惠,其中他與大英博物館關係尤其深厚。

1992年,他把大量中國藝術收藏捐予大英博物館,翌年獲英女王冊封爵士頭銜;2017年,館方把中國及南亞主題的33號展廳,命名為何鴻卿爵士展廳,英女王更親臨揭幕禮。

瓷器發燒友現在要是到訪大英博物館,必定要去看看大維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1892-1964)的中國陶瓷。這批世界頂級的珍藏,原本由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收藏,一度因為經費關係而幾乎「無家可歸」,幸得何爵士居中奔波協調,最終才得以棲身大英博物館。

步入人生最後階段,何鴻卿把絕大部份的早期青花瓷及玉器收藏贈予大英博物館,成為後者近年最重要的捐贈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