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著亞洲藏家對頂尖西方藝術的渴求,最近幾季香港拍賣,幾乎都是由巴斯基亞鉅作領銜。本季蘇富比香港春拍,亦帶來這位最高身價美國藝術家的作品《致水神》,估價HK$6,200萬 - 9,300萬(NT$2.3億 - 3.4億)。
此作雖非來自1982年的創作巔峰,卻是巴斯基亞目前已知唯一的絲網印刷木板作品,以木條引申為聖經符號,跨大西洋奴隸買賣的奴隸船。
翻查紀錄,此作2014年在倫敦蘇富比以£249萬(約HK$3,212萬)成交後,曾因買家「走數」而捲入訴訟。行方入稟向涉事華裔女經紀人Olyvia Kwok追討款項。
巴斯基亞(Jean-Michel Basquiat,1960-1988)《致水神》壓克力、油彩棒、絲網印刷、鋼裱於木板
創作時間:1984年
尺幅:209.6 x 274 x 10.2 cm
來源(The Value整理):
- 紐約,Mary Boone畫廊
- 紐約,佳士得,1988年5月4日,拍品編號247(成交價:US$3.52萬)
- 巴黎,Beaubourg畫廊
- 法國私人收藏
- 巴黎,蘇富比,2010年12月7日,拍品編號9(成交價:€240萬)
- 私人收藏
- 倫敦,蘇富比,2014年2月12日,拍品編號36(成交價:£249萬)
- 私人收藏
- 香港,蘇富比,2017年4月2日,拍品編號1042(成交價:HK$42,287,500)
-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估價:HK$62,000,000 - 93,000,000
拍賣行:香港蘇富比
專場:當代藝術晚拍
拍賣日期:2022年4月下旬(確實日期待定)
在回顧過往交易之前,先介紹一下畫作本身。《致水神》繪於1984年,雖然不是被視為巴斯基亞創作巔峰的1982年,卻因為是他已知唯一絲網印刷木板作品而有著獨特地位。
或許各位心水清的讀者都會聯想到,絲網印刷乃巴斯基亞密友Andy Warhol的招牌創作方式,此作亦確實有著相關背景。時間回到1984年,時間回到1984年,兩人當時相識兩年。
介紹兩人結識的畫廊經紀人兼收藏家Bruno Bischofberger,提議他們合作創作。兩者風格截然不同,卻又彼此影響。Warhol受到巴斯基亞的啟發,回歸1960年代初的繪畫創作起點;巴斯基亞則開始嘗試以Andy Warhol的絲網印刷技術創作拼貼畫。
巴斯基亞與Andy Warhol這對密友,互相影響著對方的創作
巴斯基亞在膠合板上繪畫人像圖案,又在畫面下方加五排木板條,與底下三條木柱釘合,並加入一條金屬柱,增添裝配藝術感。
此作呈現出巴斯基亞對非裔移民的宗教體系,以及奴隸制度和種族主義的深切思考。本作強調木條和金屬柱,其中木條與木船結構相似,以造船和船隻代指挪亞方舟。畫家將木條的物理性質,引申為聖經符號和奴隸船。木條成為小船、奴隸船、以至奴隸貿易的轉喻詞。
畫面右方奴隸的嘴,被一條條形如欄柵的直線遮蓋著
巴斯基亞將木條的物理性質,引申為聖經符號和奴隸船
至於畫面右方以絲網印刷、部分以棕色塗蓋的商標,設計源自著名香煙品牌Player’s Navy Cut的商標圖案。巴斯基亞用白色壓克力彩塗蓋商標,一條條形如欄柵的直線遮蓋著奴隸的嘴,藉此剝奪其聲音、禁止其發言。圖案教人聯想起當年的奴隸船、跨大西洋奴隸買賣和南美洲煙草種植場以奴隸為勞工的歷史。
巴斯基亞1960年生於紐約,父親為海地人,母親為波多黎各人。正是這血緣背景及文化傳承,令他的創作主題經常牽扣著美國種族議題。乘著美國近年掀起「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黑人平權運動,黑人藝術家乃至涉及種族議題的藝術創作備受藝壇關注。巴斯基亞的作品自然成為關注點。
Olyvia Kwok
《致水神》過往曾四度登上拍賣。最早一次在巴斯基亞逝世前數月,1988年5月在紐約佳士得易手,當年的成交價僅US$35,200,由巴黎Beaubourg畫廊購下,隨後落入法國私人收藏。
22年後的2010年,《致水神》第二度上拍,在巴黎蘇富比以€240萬易手。及至2014年,畫作轉至倫敦蘇富比舉槌,正是文首提及掀起訴訟的拍賣。在該次拍賣,《致水神》以£250萬 - 350萬估價上拍,最終連佣成交價£249萬,尚未追及低估價。
畫作成交後,蘇富比向投得畫作的Olyvia Kwok提出訴訟,指對方在該次拍賣投得的兩幅畫作,包括《致水神》及美國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Cy Twombly作品《Idilli》,俱未有付款,遂追討相關款項及利息,總數£300萬。
據指,當時Olyvia Kwok代表一名常駐香港的歐洲藏家競投,惟後者無力付款,結果引起訴訟。最終Olyvia Kwok購下兩幅畫作,事件順利解決。2017年,《致水神》轉戰香港蘇富比,連佣以HK$4,228萬易手,在3年間升值HK$1,000萬。
如今此作以HK$6,200萬 - 9,300萬估價舉槌,且看在亞洲藝術市場「西風東漸」的走勢下,能否創出成交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