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博樂德藝術中心在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北京)正式啟幕,博樂德藝術中心至此立足於北京與廈門的保稅區內,為國內唯一一家位於保稅區內的藝術品全產業鏈服務機構,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發揮保稅政策、功能和服務優勢。利用保稅區優勢,圍繞國際畫廊藝術空間、國際古玩藝術空間、藝術品拍賣、藝術品展覽、藝術品金融服務、藝術品倉儲、藝術品運輸包裝等板塊開展業務,提供藝術品全產業鏈一條龍服務。
如今,北京博樂德即將迎來自己的首拍時刻,攜7個精心準備的專場,橫跨古董、書畫、當代藝術等藝術範疇,12月5至6日預展,7日隆重舉錘。本次共挑選了12件精品,望與諸君分享共賞,其中不乏彰顯獨特與尊貴的皇家御用器物,名家書畫,以及宗教藝術領域難得一見的藝術珍品。
12月7日,博樂德期待與廣大藏家相約京城,共襄盛舉。
拍品預覽
Lot 0919|清乾隆 青花釉裡紅海水雲龍紋抱月瓶 「大清乾隆年製」款
高度:32 cm
來源:
- 著名收藏家舊藏
- 香港蘇富比 2002年春季拍賣 lot576
- 北京翰海 2011年春拍 1955萬
參閱:
-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裡紅(下)》,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頁233,圖213
- 《徐氏藝術館陶瓷IV・清代》,徐氏藝術館,1995年,圖84
- 《清瓷薈錦•香港藝術館藏清代陶瓷》,香港藝術館,1984年,頁111,圖66
- 十面靈璧山居舊藏,清乾隆青花釉裡紅海水龍紋抱月瓶,編號EK359
估價:RMB 8,000,000 - 10,000,000
本品造型優雅雋秀,直口短頸,左右附飾二耳,玲瓏別緻,扁圓腹,橢圓形圈足。釉質溫潤瑩白,器身前後均繪飾立龍海水紋,以青花繪祥雲與浪濤,層次清晰,尤見浪濤動感強烈,以釉裡紅繪畫正面立龍,巧綴青花點睛,雄碩遒勁,威儀橫貫,氣奪千里。圖案雄偉,氣勢恢弘,彷彿宣告海內之地,帝德無遠弗屆。
此瓶尺寸碩大,繪飾宏壯,為清朝瓷匠精工巧藝之佐證,炫耀盛世輝煌。
Lot 0926|清 東珠朝珠
直徑:1.1 cm x 108
參閱:
-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宮廷珍寶》第92頁,圖82
估價:RMB 5,000,000 - 6,000,000
朝珠由108顆直徑1.1cm的東珠穿成,四顆直徑2.0cm的寶珠結珠,明黃絲帶,背雲,墜角,記念三串,每串穿寶珠10顆,下有嵌紅寶石墜角。原裝黑漆地描彩漆金龍紋盒。
東珠是珍珠的一種,古人依產地的不同將珍珠劃分為南北兩大系,而清朝則把產於東北地區黑龍江、烏蘇裏江、鴨綠江及其流域的北珠稱為「東珠」。
清朝統治者把東珠視作珍寶,用以鑲嵌在表示權利和尊榮的冠服飾物上。有清一代,皇帝祭天、祭地、祭日、祭月、祭祖等都要穿戴不同色澤衣服和朝帶,佩戴不同顏色朝珠。 《清會典圖考》記:「皇帝朝珠雜飾:唯天壇用青金石,地壇用琥珀,日壇用珊瑚,月壇用綠松石。皇帝朝帶:其飾天壇用青金石,地壇用黃玉,日壇用珊瑚,月壇用白玉。 」
根據清朝典制規定,東珠朝珠只有皇帝和皇太后、皇后在宮中舉行大典時,穿禮服佩戴東珠朝珠。
Lot 0901|明永樂 青花紫菀石竹圖抱月瓶
高度:30 cm
來源:
- 歐洲重要藏家舊藏,附歐洲重要機構鑑定證書
參閱:
- 《景德鎮出土明初官窯瓷器》,鴻禧美術館,台北,1996年,頁186,編號62
- 《中國の陶磁•元明の青花》,卷8,東京,1995年
- 康蕊君,《Chinese Ceramics in the Topkapi Saray Museum,Istanbul》,John Ayers 編,倫敦,1986年,卷2,彩圖見頁423
- 耿寶昌編,《故宮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北京,2002年,卷1,圖版87及88(明宣德)
- 《明瓷名器圖錄》,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圖版16
- 《上海博物館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窯瓷器》,上海,2007年,圖版3-9
- 《世界陶磁全集》,卷14,東京,1976年,頁20,彩色圖版13
- 《中國陶瓷全集》,卷12,上海,2000年,圖版17
- 康蕊君《玫茵堂中國陶瓷》,倫敦,1994-2010年,卷4,編號1635,後售香港蘇富比2012年10月9日,編號37
- 《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宮館藏中國瓷器》卷2,封面
估價:RMB 4,500,000 - 5,500,000
本品直口,短頸,頸側對稱飾雙如意云頭形耳,雙耳曲折有致,顯器身輕巧玲瓏,扁圓腹,橢圓形圈足。
通體以青花繪製紋飾,口沿外飾雙弦線,頸部繪蕉葉紋,肩部及脛部飾變形蓮瓣紋相對應,瓶身兩面各繪石竹及紫菀,花瓣輕透,嬌嫩欲滴;於傳統花草紋瓷器中極為罕見。
一般花草紋大都是折枝紋或纏枝紋,而本品為數株石竹及紫菀,且所繪花枝生於土中,沃土起伏不平,花枝嬌柔卓約,似迎風搖曳,宛如園中花叢,野趣天成。所繪筆法精湛細膩,佈局繁密適當,青花發色鮮豔耀目。
Lot 0906|清乾隆 御卦玉如意
長度:43 cm
估價:RMB 2,200,000 - 3,200,000
此件如意和田青白玉質,首作雲葉式,周圍留邊,一端高浮雕展翼蝙蝠,寓意吉祥。如意首上淺浮雕雙龍內飾「乾卦」,與2011年秋北京保利秋拍「太上皇帝」圓璽所刻一致。該璽以RMB 1.61億成交,由此可見,此紋飾為乾隆帝重要紋飾標誌。
「太上皇帝」圓璽
器柄狀如靈芝,曲線優美流暢,正面浮雕一掛飾,掛首為「卍」字,下飾慶字,再懸磬,寓意吉慶萬年。此對如意選料精當,做工細膩,線條洗練順暢,雕琢皆栩栩如生、細緻入微,為典型清代中期宮廷玉雕風格,器柄末端有活環,用以穿系穗子。
如意源於印度,魏晉南北朝時隨佛教傳入中國為高雅的把玩陳設之物。民間因如意之名吉祥美好而倍加喜愛,士人也普遍將如意視為清雅之物,唐代盧綸《蕭常侍癭柏亭歌》有「重簾不動自飄香,似到瀛洲白玉堂。水精如意刁金色,雲母屏風透掩光。」之句。尤其明清士大夫為顯示風雅倜儻,常持握把玩如意,蔚為風潮,宮中亦難免俗。
英國使節馬戈爾尼在《乾隆英使覲見記》中記載:「所經各宮或各屋,必有一寶座,寶座之旁,必有一如意」。乾隆《清高宗御製詩三集》卷九十三有《詠白玉如意》一首:「盈尺和闐玉,良工琢曲瓊。惟堅待為錯,曰白自含英。底藉公孫辯,還嗤恵子鳴。指揮供代語,靜默足沉情。」
可知乾隆皇帝對玉如意的喜愛之情。這件玉如意,以整塊和田青白玉雕琢而成,玉質瑩潤,十分珍異。整雕如意對玉料要求高、耗材多,故清宮玉如意多系鑲嵌式,這樣材質優良、體量大且成對的珍品玉如意十分罕見。
Lot 0920|清雍正 粉青釉凸花四季花卉三多紋大碗 「大清雍正年製」款
直徑:33.7 cm
來源:
- 香港佳士得,2000年10月31日,編號874
- 北京拍賣會,2008年12月6日,編號2438
參閱:
- 《趙從衍家族藏重要中國瓷器和玉雕專場(第一部分)》,香港蘇富比,1986年11月18日,編號86
- 《英國鐵路基金會藏重要中國瓷器工藝品圖錄》,香港蘇富比,1989年5月16日,編號57
展覽:
- 「明萬曆‧清雍正瓷器」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08年11月
估價:RMB 2,800,000 - 3,800,000
拍品尺寸甚大,查閱國內外公私收藏著錄,英國鐵路基金會和香港趙從衍家族曾藏有相同品種,屬於雍正時期名貴的御用瓷器,極為難得。
雍正單色釉燒造水準高超,品種多樣,拍品釉色典雅,具有厚胎肥釉、釉下刻花等特徵,裝飾風格又與元明時期龍泉窯青釉瓷器較為相似,說明其屬於仿古兼有開創之新品。
大碗胎體堅實,通體施粉青釉,外壁釉下凸飾折枝壽桃、石榴、柿子三多紋,及牡丹、芙蓉、荷花等四季花卉,間以祥雲搭配。紋飾立體凸出,釉面肥厚滋潤,觸之有冰肌玉骨之感。圈足刷醬色護胎,仿宋代瓷器「鐵足」之典型特徵。品相保存良好,配木座。
Lot 0635|明 官窯三足爐
直徑:10 cm
估價:RMB 1,500,000 - 1,800,000
此爐板沿外折,呈六瓣葵花式,短頸收束,折肩,腹部圓鼓,頸部至腹部均隨口沿作花棱狀起伏,腹下環收,下承三錐形足,其勢外撇,俯視呈三角形分佈,膛留有一小孔,以防在燒製過程中開裂。通體施灰白乳濁釉,厚若堆脂,溫潤似玉,光斂內藴,凸棱處釉層較薄微泛赭褐,釉面可見金絲鐵線自然開片,縱橫交錯,視覺感受極佳。足底無釉,露灰褐堅致胎體。
整器以青銅鬲為藍本,然又融入了古人獨特的審美情趣,大小適中,造型古樸雅緻,葵花狀起伏的造型與腹部飽滿的處理,形成了直線與曲線的對比,使器物造型更富有線條變化,振盪出動靜諧趣的韻律。
Lot 0810|十七世紀 格魯派金剛護法總集唐卡 西藏宮廷風格 棉布礦物彩膠
尺幅:84 x 54 cm
估價:RMB 1,800,000 - 2,800,000
從藝術性角度審視,本幅唐卡堪稱西藏宮廷護法唐卡的代表作。
一是繪製精到。不同於普通的寂靜本尊或上師唐卡,護法唐卡的繪製難度極高。因為缺乏現實中的人像作為參照,即使存在造像度量的規矩,但對於多手、多腳、多面、多手幟護法形象的繪製,仍然對畫師的空間想像和構型能力存在極高要求。故而,坊間所見護法唐卡,多存在聖尊身形比例失調、四肢位置失當、神態表情呆板等問題。而本幅唐卡,勾线有力,形象準確,描摹生動,設色協調,無論是諸佛祖師,還是護法伴神,抑或是護法項間所戴顱鬘,身形、神態均繪製精到,自然生動,栩栩如生,觀之宛如護法聖眾降臨面前。就藝術風格而言,呈現出典型的新勉唐畫派風格,間有欽則畫派靈動遺風,堪稱宮廷畫師藝術傑作。
二是構圖精巧。本幅唐卡有限的空間佈局中,密不透風地分佈了三組諸佛祖師及九位護法聖眾,但畫師卻通過前後空間的巧妙交錯、護法身相色塊的參差堆棧、不同顏色形狀背光的靈活應用,使得整幅畫面毫無逼仄之感。同時,宗喀巴大師寶座上的六拏具、右上角佛陀座前錯落圍繞的一眾弟子、空中圓形金色光暈中的供養天女、吉祥天母背光中隱約出現的瑪摩(女鬼)、左下角岩洞中的斷法行者,畫幅雖小卻也刻畫細緻靈動,充分彰顯出畫師的匠心獨運。
三是題材稀缺。護法題材在唐卡中屬於稀缺題材。究其原因,唐卡屬於修行法器而非工藝美術品,而護法唐卡的繪製較普通唐卡對畫師具有更高的要求。除沐浴淨身、顏料需特別處理(如不同顏色需用龍腦香、檀香等浸制等)等外,整個繪製過程中,還需契合戒定慧三學:嚴格遵照儀軌,不可隨意發揮,契合戒;繪製細緻反复,要求全神貫注,契合定;風格面貌獨立,精神氣質動人,契合慧。更有甚者,部分護法還需畫師先行接受相應灌頂、對儀軌較為熟悉後方可開筆繪製,足見如法護法唐卡繪製之不易。
另外,本幅唐卡雖歷經數百年但保存狀況良好,唐卡裱工也處處彰顯宮廷氣韻,除欣賞傳家外,虔心供奉定可感得護法加持,違緣障礙消弭無餘。
Lot 0812|明宣德 持國天王站像 宮廷風格 銅髹漆
高度:70 cm(不含底座)
估價:RMB 3,600,000 - 5,600,000
此尊持國天王造像,頭戴高高聳起的鏤空寶冠,寶冠圖案豐富、結構複雜,十分華麗,正中端坐阿彌陀佛化佛。耳際寶繒飛揚顯得輕柔而飄逸。天王呈國字臉,額頭飽滿,雙眉倒豎,眉端緊蹙;一雙丹鳳眼斜飛而上,目光堅定、眼神深邃,對有情眾生的慈愛以及對邪惡勢力的憎惡,交織於他的眉宇之間。天王鼻樑挺直,鼻翼寬闊;嘴巴大小適中,雙唇微張。面頰修長,顴骨微隆,下頜圓潤,顯得豐盈富態。
持國天王呈武將形象,身形魁梧,健碩有力。雙手原持琵琶,左手高舉持琵琶前端,右手撥動琴弦;雖然琵琶現已丟失無存,但觀其生動鮮活的手勢,似乎悅耳的琵琶聲正從祂那靈巧的指間傳出。天王身披鎧甲,甲片的形狀呈「山」字紋,紋路排列規整。胸前飾護心鏡,腹前浮雕倒置獸頭,獸頭上的鬃毛以及一縷獸皮自然下垂。腰繫革帶,兩腿之間的前襟上浮雕一條昂首向上的祥龍。手腕以及腳踝處皆有獸頭裝飾,而肘部的袖子以及鎧甲邊緣皆以錦緞裝飾。天王身後的鎧甲和龍鳳圖案同樣處理的十分精緻,一絲不苟。
帔帛隨風飄揚於腦後,自腋下繞至身後,在腰間纏繞成環,而後自然下垂,飄揺於身體兩側。帔帛與衣袍隨風飄揚,顯得輕柔而飄逸;金屬的鎧甲,緊裹身體,顯得厚重而凌厲。兩者對比鮮明,凸顯藝術家高超藝術水平。天王胸脯飽滿、虎背熊腰,雙臂渾圓。雙腿粗壯,足登戰靴,雙腿呈八字形站立,猶如拔地而起巋然不動的磐石。
Lot 0838|十二至十三世紀 帝釋天坐像 尼泊爾風格 銅鎏金 嵌寶石
高度:28.5 cm
展覽:「觀覷——東方美學的精神回歸展」時間博物館,2021年7月25日
估價:RMB 2,600,000 - 3,600,000
帝釋天,亦作「帝釋」、「帝釋尊天」,梵文音譯為「釋迦提桓因陀羅」,為佛教中忉利天之主,是佛教「二十諸天」中的第二位天王,也是四大天王及地居的天、龍夜叉傘兵的統攝者。
帝釋天曾為吠陀經中最重要的神明,在古印度的神話當中,位於首位,不過之後逐漸被毘濕奴、梵天與濕婆神給取代,原為印度教的神明,最終被佛教所吸收,成為佛教的護法神。
根據《大智度論》的記載,帝釋天原本是摩伽陀國的婆羅門,生性樂善好施,死後則成為忉利的天主,祂的主要職責是保護佛陀、佛法和出家人。例如佛陀在樹下修道時,若有邪魔擾其禪思,帝釋天即吹響貝螺,護衛佛陀;而當佛陀涅槃時,帝釋天又再顯身,念誦頌詩,並保護佛陀的捨利。有關帝釋天的佛傳故事常常出現在佛教藝術作品當中,其中帝釋天往往手持寶蓋,與大梵天隨侍在釋迦的左右。
此尊帝釋天為典型尼泊爾十三世紀的佳作,姿態閒適,頭戴鏨花冠並鑲珠寶,髮絲捲曲微露于冠下,冠旁兩側還有如花般的配飾,面目安詳和藹,細眉與鼻樑連成一線,三眼微睜,面潤嘴揚,神態恬靜且舒愜自得,耳掛上揚的鑲珠寶繒帶,胸配彩色瓔珞項鍊,臂戴菱形嵌寶石臂釧,顯得華貴非凡,但又不失典雅之氣,上身袒露且有一連珠紋飾自左肩流洩而下,寬肩細腰,手臂壯碩,右手倚靠於右膝上,手掌自然下垂。
本尊肌肉線條結實,頸、臂、腰等處佩飾項圈、釧環,其上鑲嵌有各色寶石,十分華美。左腿自然盤坐,右腿屈立,右手置於膝上,手中持金剛杵,左手自然撐於身後,整件作品造型生動自然,肢體、肌肉的塑造極為寫實,富有雕塑美感,是一件十分罕見和珍貴的中早期尼泊爾造像佳作。
Lot 0341 張渥(約1356年卒)《十二美人倦繡圖》手卷 設色紙本
題跋:26 x 70 cm
畫芯:26 x 141 cm
出版、著錄:
- 《寶迂閣書畫錄》見歷代書畫輯刊第13冊第326頁
- 《文徵明書畫簡表》第109頁
- 《文徵明年譜》第563頁
- 《論吳門書派》第341頁
- 《明清中國書畫全書-文徵明》第224頁
- 《世界因遺產而璀璨-2018中國古書鑑定修復與保護國際高峰論壇》
估價:RMB 4,000,000 - 6,000,000
張渥(約1356年卒),中國元代畫家。字叔厚,號貞期生、江海客,祖籍淮南(今安徽合肥),後居杭州(今浙江杭州),一說為杭州人。通文史,好音律,然屢舉不中仕途失意,遂寄情詩畫。能山水,「儘自然之性」,擅長人物,法李公麟白描得其清麗流暢之風;擅「鐵線描」,被譽為「李龍眠後一人而已」。亦嘗作彌勒佛像。所畫線條剛勁飄逸,人物形神刻畫生動,兼畫梅竹亦瀟灑有致。
此卷是描繪了幾位女子倦繡後百無聊賴的生活情態,通過人物舉手投足的動作和表情來表現人物的性格,人物問的相互關係生動而自然,形象逼真,將人物內心的變化,尤其是那些一閃即逝的心靈波動表現的淋漓盡致。卷後文微明題隸書《美人十二詠》,行筆乾淨利落,嚴謹結實,結體俊俏而又嚴肅典雅,獨具文微明隸書清勁秀麗、溫潤閒雅的風格。
Lot 0336|正德御筆(1491-1521)嬰戲圖 鏡心 設色紙本
尺幅:136 x 67 cm(約8.2平尺)
題識:正德年製
鈐印:廣運之寶(朱)
參閱:
- 《紫禁城·明代帝室藝術》第234期,二〇一四年七月號,故宮出版社
- 《青松諧老圖》,遼寧省博物館藏
估價:RMB 2,600,000 - 3,600,000
明武宗朱厚照(1491-1521)明朝第十位皇帝,明孝宗朱佑樘和張皇后的長子,年號正德。
明中後期諸帝中,唯有武宗與思宗由檢善畫。此幅嬰戲圖便為明正德帝武宗朱厚照御筆之作,傳世罕見,極為難得。四尺整張,工筆水墨渲染並設色,傳承年代久遠,品相尚好。
畫面左側中下方繪一棵木棉樹蜿蜒而生,樹大根深,主幹粗壯,寧曲勁拔,分出枝杈,自正上方自然垂落而下,枝頭木棉花相互簇擁,花蕾滿枝,粉白如胭脂,或含苞初綻,或昂首怒放,極為熱鬧。樹木大部分在畫面之外,予人以想像的空間,視覺效果更具空間感,虛實相生,而扭曲的枝幹與垂落的枝頭,相輔相成,是為整幅作品之節奏韻律,氣韻迴旋,頗具匠心。
木棉樹之後,太湖壽石斜傾而出,石體碩大,粗曠簡潔,雄渾有力,其上孔洞互貫,以展現其渾然天成之美,畫面下方又有壽石斬頭露角,與之相互呼應,石旁伴以山草纖韌,月季盛放。
畫面正中繪兩童子於壽石古樹下嬉戲,身著雲紋朱衫的孩童一手前舉風車,回首望向身後追逐之童子,兩童子眉清目秀,虎頭虎腦,面部刻畫生動,眼神中流露出憐愛歡快之態,頗顯童子之純真稚趣。孩童衣紋堆棧質感、衣飾花紋的描繪、衣著設色之準確、乃至衣服材質質感均表現極為寫實,細緻非凡。
整幅作品在掌握整體和諧構圖的前提下,極為註重細節的處理及人物景物之間的關係,將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之繪畫法則表現的淋漓盡致,可謂面面俱到,以闡述「嬰戲」這一場景的內在精神和作者對錶達事物的情感理解,非一般庸手所能為。作品中上方偏左,鈐「廣運之寶」朱文璽印,並在鈐印中間楷書“正德年制”四字楷書豎款。表明此幅嬰戲圖之作者身份之顯赫。
Lot 0308|範曾(1938年生)《老子出關》鏡心 設色紙本
創作時間:甲戌(1994)年作
尺幅:143 x 364 cm(約46.9平尺)
題識:老子出關。甲戌年十翼抱衝齋主范曾寫於津門,春蘭已開,夏藕初載,欣萬物得時意,逸神馳作此志快雲耳。
鈐印:范曾書畫(白)、抱衝齋主(朱)、甲戌(朱)
出版:
- 《范曾繪畫·一佰幅作品》第175 ~ 176頁,中國青年出版社,1995年
估價:RMB 8,000,000 - 12,000,000
《老子出關》為范曾所酷嗜不已的題材,他自言:「我和老子恐怕是結下了一世之緣了,悲鴻之馬、黃冑之驢、可染之牛都有著符號意味,而當今之世一提及范曾,大概立刻想到老子。」
這件巨幅《老子出關》中,范曾以頓挫有力的線條,刻畫出騎在牛背上的老子,閉目深思,鬚眉皓如霜雪,而白髮飄散,不著巾幘,有蕭然出塵的風神;前面一位稚拙的村童,用一根木杖,將他的《道德經》裹著包袱,挑在肩上,一根牛繩,系在杖頭,輕鬆地牽引著白牛,怡然前行。
腳下崎嶇不平的山路,身旁曲旋的路邊老松,片片染霜的丹楓和天邊的雁陣,正將觀者的思緒,與老子一道,引向關山之外。
北京博樂德2021秋拍|線上線下同步開啟
預展:2021年12月5-6日|9:00-20:00
拍賣:2021年12月7日
地點:北京千禧大酒店2樓 朝陽宴會廳(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中路7號)
場次:
- 12:30 潮方式‧當代藝術及潮玩專場
- 13:00 城市山林‧撥雲軒古代賞石及文房專場
- 13:30 恰得古意‧當代文人賞石精品專場專場
- 14:30 中國書法繪畫專場
- 15:30 中國古董珍玩專場
- 19:00 唯心造‧生活中的審美空間
- 20:00 德瑞 · 宮廷器物夜場
網絡同步拍
12月7日12:30正式舉槌開拍(微信小程序可當日提前出價)
掃碼進入同步拍預覽拍品、搶先出價
註:線上提前出價的最高價即為現場拍賣起拍價,現場拍賣開始後,線上藏友仍可繼續出價,直至落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