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閣下是建盞愛好者,又或對宋代美學深感著迷,那麼暑假的旅遊地點已經替你決定了 - 北京與大阪。
首先是北京的國家博物館,正舉辦「紫玉甌心」大型展覽,呈獻135件古代建盞與相關文物,以及298件當代建窯工藝品。
接著是大阪的藤田美術館,鎮館之寶「南宋 曜變天目」正隆重展出;最後是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重新開幕的特備展覽,正以日本國寶「南宋 油滴天目」領銜。
油滴、兔毫、「供御」款、乃至古今輝映的曜變等頂級建盞,都可以在今個夏天盡情飽覽。
中國國家博物館|紫玉甌心 - 中國建窯建盞文化展
展期:即日至2024/9/26
地址:北京東城區東長安街16號(天安門廣場東側)
入場:免費(需預約)
建窯,位於今日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以生產黑釉瓷器著稱,創燒於晚唐五代時期,興盛於兩宋,產品以碗類居多,文獻稱為「甌」或「盞」,統稱「建盞」。
兩宋鬥茶風氣盛行,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皆引為時尚。建盞造型簡約,摒棄了過於繁雜的裝飾,黑色釉面又最宜襯托白色茶沫,乃審美與實用的自然結合,故成為最佳的鬥茶用具,迅速風靡。
建盞可說是土與火的藝術結晶,窯工對溫度火候的掌控爐火純青,燒到一定溫度時就要開始降溫,讓釉液在自然狀態下流淌,形成獨具特色的窯變釉面,舉如油滴、兔毫、曜變等珍稀品種。這些不規則紋飾渾然天成,精彩奪目,讓人百看而不厭,體現宋瓷崇尚的自然之美。
北宋名臣范仲淹《和章岷從事鬥茶歌》有曰:「黃金碾畔綠塵飛,紫玉甌心雪濤起」。少數建盞在光線照射下會散發紫色光暈,文人墨客以「紫玉甌」或「紫甌」形容之,即為本次展覽名稱由來。
宋代 建窯 黑釉油滴束口盞
油滴,指黑色釉面上浮現的斑點狀結晶,因像沸騰的油點狀而得名,按其呈色而俗稱「金油滴」或「銀油滴」。
油滴釉的斑點較小且密集,有別於鷓鴣斑釉的大而疏朗,視覺上似是繁星點綴於漆黑夜幕之中,有文獻便稱之為「星建盞」。
建盞各種斑駁紋飾之中,即以油滴最受市場追捧。2016年,日本著名藏家「臨宇山人」的「南宋 油滴天目」茶碗在紐約佳士得舉槌,US$1,170萬(HK$9,125萬)天價易手,寫下建盞拍賣紀錄至今。
宋代 建窯 黑釉兔毫撇口盞
至於建盞最流行的釉面,則是兔毫。蔡襄《茶錄》云:「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宋徽宗《大觀茶論》並稱:「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
具體表現為釉層中均勻呈現細密筋脈,形狀如兔子的毫毛一樣纖細柔長。這種紋理的色調以黑釉或褐色釉為底,閃現出黃褐、灰、灰白、白褐、青蘭、青褐等變幻莫測的色彩,具有玉潤玄光的藝術魅力。
除了油滴與兔毫,建盞還有諸般品種,舉如鷓鴣斑、西瓜皮釉(又稱鐵鏽斑)、醬黃釉,以至各式難以名狀的奇特紋理。此外,還有底部帶「供御」款的罕有傳世品,是當時專供趙宋皇室使用的珍器。
宋代 建窯 西瓜皮釉盞
宋代 建窯 黑釉束口盞
宋 建窯 醬黃釉束口盞
宋代 建窯 「供御」款黑釉盞
明代以後,由於飲茶習慣改變,建盞燒製一度沒落,至新中國成立後方再度復興。其中,許多當代建盞藝術家都鍾情「曜變」釉色。
16世紀出版的日本文獻記載:「曜變斑建盞,乃無上神品,值萬匹絹;油滴斑建盞,是第二重寶,值五千匹絹;兔毫盞,值三千匹絹。」宋代曜變建盞乃是收藏界的夢幻逸品,然而中國境內如今只得殘片,而無完整器存世。
當代建盞傳承人,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藉新時代審美角度重新思考和改進,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創造出種類繁多的釉面和器形,讓千年瓷器煥發新光彩。據資料顯示,建陽全域建盞從業人員超過6萬,年產值以億元計算。
當代 七彩曜變盞
當代 黑底銀滴盞
藤田美術館|「土」主題展
展期:即日至2024/8/31
地址:大阪市都島區網島町10-32
入場:JPY 1,000(19歲或以下免費)
剛剛說過,宋代曜變建盞乃是稀世珍寶。事實上,如今存世的完整器例子僅三,悉數為日本國寶,分別由藤田美術館(大阪)、大德寺龍光院(京都)、靜嘉堂文庫(東京)所藏,人稱「曜變天目三絕」。
如今,藤田美術館的「南宋 曜變天目茶碗」,正於其「土」主題展覽中亮相。
曜變意為「光彩奪目的窯變」,黑釉上可見大小不一、分佈不均的斑點。光線照耀下,周圍會出現眩目的虹彩輝斑,或藍或紫、或銀或金,變幻莫測。俯視而看,就似深邃宇宙中的星雲天體,堪稱建盞中的絕品,有「一碗一宇宙」之美譽。
南宋 曜變天目茶碗|日本國寶
如此珍貴的建盞,為何會傳到東瀛?
時間回到千年前的宋朝,品茗之風遍及大江南北,宋人不但愛辦茶宴,以茶待客,更會鬥茶茗戰,一比茶藝。福建瓷窯的黑釉茶碗乘時興起,大行其道,不但為文人墨客所推崇,連皇帝也下旨命令燒造御用茶碗,「建盞」二字從此成名。
中日文化交流與商貿來往,自古未斷。前往宋朝求法的日本僧人,把茶藝禮儀和所獲茶器帶回國家。曜變天目茶盞,據信就是由東瀛僧人帶到日本,流傳至今成為國寶。
據說,日本僧人當時求法,許多都前往浙江天目山一帶的寺廟修行,日人誤以為他們帶回來的建窯茶碗也是來自天目山,故就稱之為「天目」。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重新開館紀念特展「SHIN・東洋陶瓷 - MOCO典藏」
展期:即日至2024/9/29
地址:大阪市北區中之島1-1-26
入場:JPY 1,600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於1982年揭幕,收藏的古董陶瓷相當有名。2022年初,美術館開始閉門裝修,擴建施工。
事隔兩年,美術館今年終於重新開幕,紀錄特展即以名列日本國寶的「南宋 黑釉油滴天目茶盞」領銜。
據記載,此油滴建盞於鎌倉時代(1185-1333,其時中國為南宋至元朝)傳入日本,先後由豐臣秀次、西本願寺、京都三井家、若狹酒井家族遞藏,再傳世至今。豐臣秀次為豐臣秀吉的外甥,為豐臣政權第二代家督。
值得一提的是,此油滴建盞口緣部分鑲有金扣,除補強器口外,亦有增強視覺效果之用。
南宋 黑釉油滴天目茶盞|日本國寶
重新開幕特展取名「SHIN」,其中包含了三個意思:一、作為「全新(SHIN)」的美術館再出發;二、「真心(SHIN)」實意之美的邂逅;三、怦然「心(SHIN)動」的鑑賞體驗。
館方相當重視是次特展,展品陣容相當華麗。除了上述的油滴建盞外,還有同樣名列日本國寶的「元代 龍泉窯 青瓷褐斑玉壺春瓶」,乃至公認傳世品不足一百件的北宋汝窯,洋洋大觀。
中國重器以外,是次特展亦呈獻一系列韓國陶瓷,舉如高麗時期的青瓷,以及朝鮮時期的白瓷等等。
韓國陶瓷的發展,可以說是「先青後白」。高麗王朝(918-1392)時期,韓國吸收了中國越窯柴燒技術,青瓷製作得到飛躍發展;及至朝鮮王朝(1392-1897),受儒家思想影響,白瓷一度被指定為御用瓷器。
元朝 龍泉窯 青瓷褐斑玉壺春瓶|日本國寶
北宋 汝窯 青瓷水仙盆
高麗時期 十二世紀 青瓷瓜形瓶
朝鮮時期 十八世紀 青花銅紅彩蓮花紋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