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宮廷文殊菩薩領銜 德馬圖珍藏拍賣圓滿落幕斬獲HK$1.22億

自2022年春季起,邦瀚斯三度於巴黎為德馬圖(Claude de Marteau)舉辦單一藏家專場,帶來這位比利時名古董商一系列宗教造像,不但以高成交率落槌,更斬獲超越預期的成交額,成為收藏圈熱話。

來到2023年秋季,邦瀚斯轉移戰線,把此系列最終章 - 第四部份專場帶到香港,今日(6號)下午舉槌。

結果,永樂宮廷御製的銅鎏金文殊菩薩像脫穎而出,以逾HK$889萬(NT$3,650萬)易手,成為整個德馬圖珍藏拍賣系列的成交桂冠。

兩年來四個德馬圖專場,亦以合計HK$1.22億(NT$5億)的成交總額圓滿落幕,亞洲藏家佔了其中逾60%金額,拍品成交率則達85%之高。


Lot 8|明永樂(1403-24年) 銅鎏金文殊菩薩像 「大明永樂年施」刻款(第四部份專場兼整個拍賣系列之成交冠軍)

高度:17.6 cm
來源:克勞德‧德馬圖(Claude de Marteau),布魯塞爾,1970年代入藏

拍賣日期:2023/10/6
估價:HK$6,000,000 - 8,000,000
落槌價:HK$7,000,000
成交價:HK$8,894,000


由於蒙古和藏傳佛教之緊密關係,藏佛信仰在元朝時已相當流行。朱元璋曾經出家當過沙彌,登上大寶後對佛教採取保護政策。這位大明開國皇帝不欲重蹈唐朝中原與藏地(吐藩)戰爭衝突之覆轍,故遣特使入藏邀請噶舉派黑帽系最高法王到南京受封,藉懷柔政策安撫邊陲勢力。

西藏位處邊疆,文化又和中原大相逕庭,中央難以直接管治,借助宗教力量無疑是重要手段。

是故,燕王朱棣起兵篡其姪登基成為永樂帝後,非但沒有改變父親朱元璋的西藏政策,反而更積極籠絡藏佛各大派系,恭請上師、分封法王、興建佛寺。他本人亦篤信藏佛,被上師高僧尊稱為「掌控力之輪等七政寶的法王」。

為了對西藏政要和寺院賜予國禮,宮廷御用監特設「佛作」工坊,鑄造如此尊文殊菩薩般的華貴造像與法器。


文殊菩薩像以HK$700萬落槌


永樂帝御容|台北故宮

藏佛信仰其非鐵板一塊,當中有許多不同派別。所以「佛作」造像描繪的菩薩神祇,不少都是各門各派特別尊崇的本尊。

若然描繪的是文殊菩薩,則更是別有一番含意。

文殊菩薩,睿智靈善,與普賢菩薩並列,為釋迦如來兩大弟子。在密教信仰中,文殊菩薩智慧第一,與觀音菩薩(慈悲)、金剛薩埵(力量)合稱三怙主,象徵佛門義理精華,地位非凡。

傳統上,藏傳佛教稱呼當地世俗統治者為菩薩化身。時移勢易,當藏佛尋找藏地以外的政權支持時,便把此等做法擴展開去。從元朝到清代,藏傳佛教會尊稱庇護佛法的漢地統治者為「文殊菩薩化身」。有明確記載者,包括忽必烈、洪武帝朱元墇、永樂帝朱棣、乃至滿清入關後的諸位皇帝。

所以說,永樂帝把此尊文殊菩薩像送出去時,頗有「寡人親臨」的意味。另一方面來看,能收到如此國禮的人物,來頭地位必然不同一般。


上述歷史不但促使了永樂宮廷佛像的誕生,更影響了如此名品別具魅力的藝術風格。

忽必烈統治元朝之時,國師八思巴邀請著名紐瓦爾雕塑匠阿尼哥(Aniko,1244-1306)擔任總管,與其尼泊爾及西藏弟子為朝廷鑄造佛像,興塔建寺。

佛教造像歷史上,紐瓦爾工匠手藝之佳與名聲之高無出其右,長期受各地權貴聘請鑄造佛像。他們是尼泊爾境內加德滿都谷地的住民,吸收4-6世紀印度笈多王朝文化以外,又受到8-12世紀印度帕拉王朝藝術影響,發展出自成一派的獨特美學。

及至明初,「佛作」承襲此元蒙遺風的同時,又因為漢人開始取代尼、藏兩地匠人,而融入漢地工藝與審美。在多元文化碰撞的燦爛火花下,永樂宮廷造像橫空出世,此尊文殊菩薩即為一例。


北京妙應寺的阿尼哥雕像。妙應寺原為格魯派寺院,現為博物館

文殊菩薩右手拿寶劍,能斬斷眾生一切煩惱執著;右手持不染蓮花,喻意由煩惱轉至清淨的境界;蓮花伸延至肩膀上托梵策,象徵無比智慧。

造像工藝卓越,鎏金華貴,細節精確,無疑為永樂宮廷造像典範。

箇中的紐瓦爾美學彰明較著,除了繁麗的寶飾和嬌豔的蓮花花瓣,肢體處理更是精彩。寬肩細腰,身軀呈S形微傾,小腹有肌肉富彈性感,配合輕披肩上的帔帛,整個動作飄然若動,意態瀟灑。

藏佛造像多作嵌寶,如這尊的永樂宮廷出品卻不加嵌飾,乃是中原審美。此外,圓潤勻稱的臉相,乃至流暢且質感較強的衣紋處理,都是中原表現手法。


古董佛像歷經歲月洗禮,法器配件多有殘缺。此尊不但寶劍仍在,底部原裝封藏板更是完封未動,殊為難得。

肉眼可見,原裝封藏板有八個均勻的敲擊牢固痕跡,然後按照尼泊爾習俗塗上一層硃砂漆。封藏板本身不作鎏金處理,露出選用的精練黃銅。

最近十年的研究指出,不論是北京故宮還是大英博物館的許多重要造像,俱以黃銅精製,說明這種合金銅在明初宮廷出品中廣泛應用。

此外,交叉的雙腿下方位置,相當明顯的顯示出造像所用精銅,這一特徵見於其他贈予西藏重要人物的造像,以及西藏大昭寺珍藏的文殊菩薩像(下圖)身上。

值得留意的是,不論公私收藏,永樂宮廷文殊菩薩像的造型,多如大昭寺例子一般,雙手於胸前結轉法輪印,而寶劍置於右臂之旁。至於如今次拍賣的例子,右手拿起寶劍者,則較為罕見。


明永樂 銅鎏金文殊菩薩像 「大明永樂年施」刻款|西藏大昭寺



德馬圖(Claude de Marteau)為比利時著名古董商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笈多佛陀像」,與約翰·洛克菲勒三世舊藏的「濕婆舞王像」

德馬圖(Claude de Marteau),比利時著名古董商,經手眾多佛教藝術傑作。

公共收藏機構方面,有紐約大都會博物館(The Met)從他手中接過的「笈多佛陀像」,與約翰·洛克菲勒三世(John D. Rockefeller III)舊藏的「濕婆舞王像」(現藏亞洲協會博物館)。

私人收藏方面,例子有「亞洲藝術教父」安思遠(Robert Ellsworth)舊藏的「尼泊爾 十三世紀觀音像」,以及自日本收藏,曾於靜岡縣立美術館、福岡亞洲美術館等展出的「犍陀羅 三至四世紀 釋迦牟尼佛與菩薩群像」,俱在紐約拍場天價成交。

以下為之前三個在巴黎舉行的德馬圖專場領銜拍品:


Lot 26|犍陀羅 三/四世紀 片岩佛陀像(第一部份專場成交冠軍)

高度:147.5 cm
來源:克勞德‧德馬圖,布魯塞爾,1970年代入藏
拍賣日期:2022/6/14
成交價:€567,375


Lot 36|西藏 十七世紀 銅鎏金勝樂金剛像(第二部份專場成交冠軍)

高度:29 cm
來源:克勞德‧德馬圖,布魯塞爾,1970年代入藏
拍賣日期:2022/10/4-5
成交價:€491,775


Lot 10|西藏 十五/十六世紀 銅鎏金毘魯巴像(第三部份專場成交冠軍)

高度:13.6 cm
來源:克勞德‧德馬圖,布魯塞爾,1970年代入藏
拍賣日期:2023/6/12
成交價:€952,900


拍賣總結

拍賣行:邦瀚斯
專場:德馬圖珍藏 第一至第四部份(The Claude de Marteau Collection, Part I to Part IV)
拍賣地點:巴黎(第一至第三部份),香港(第四部份)
拍賣日期:2022年春季至2023年秋季
拍品數目:257
成交率:85%
成交總額:逾HK$1.22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