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攘,男女各半,二十世紀的中國更有人提出「婦女也頂半邊天」。誠然,中國女性在這片土地上有不可忽視的貢獻與地位,然而說起女性在中國藝術中的形象,又容易讓人聯想到美人圖裡面那些三寸金蓮,弱柳扶風的女子。是否中國藝術對女性的呈現如此單一呢?其實不然,歷朝歷代女性自有其流行的妝容,亦不乏名重當時的女性藝術家,也有不讓鬚眉的女強人。檢視中國女性的形象與地位,需要回歸本土的歷史語境。
香港邦瀚斯將於2021年5月27日舉行「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拍賣會,當中特設名為「絕色:女性與中國藝術」部分,呈現明清以來中國的視覺與物質藝術對女性的多元詮釋,探討女性於中國傳統及現代藝術體系中的豐富面向,於原生的歷史語境中看待中國女性在這片土地上的複雜身境,乃本港拍賣行首次以中國女性藝術為主題的專場,所有拍品將於5月20至26日作拍前公眾預展。
64件「絕色」珍品,上溯明、清兩朝,下至近代,探討女性於傳統及現代中國藝術體系所呈現的多元面向,重釋中國美學邏輯古往今來對女性之美的視覺解讀,藉由傳統文化詮釋女性「美」並不止於容貌之美,更包含對「才」、「德」、「節」等多種情操的表現。
Lot 37|張大千(1899-1983)《讀書圖》設色紙本 立軸
創作時間:1945年
尺幅:49 x 86.5cm
款識:乙酉重陽前日,蜀郡張大千爰製。
鈐印:張爰之印、大千
藏印:陸丹林、頡頏樓藏、宗豪過目
來源:
- 陸丹林(1895-1972)舊藏(鈐印)
- 方君璧(1898-1986)舊藏(鈐印)
- 常宗豪教授(1937-2010)收藏,後由家人保存
- 香港邦瀚斯,2012年5月26日,拍品編號281
估價:HK$5,000,000 - 6,000,000
「性別與智識」這一論題,在明末曾有一場大辯論。
李贄認為性別分男女,然而見識不分男女。他同時在著作《焚書》提問:見識若有長短之分,難道男性見識一定就長於女性?這位思想走前了數百年的一代文人,最終被誣下獄,自刎而亡。
另一邊的辯論台上,文學家陳繼儒卻認為:「女子通文識字,而能明大義者,固為賢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說,挑動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無醜事,反不如不識字,守拙安分之為愈也。女子無才便是德。可謂至言。」
雖然此語一出,同朝學者便爭相批駁之,惟時至今日這句話還是常被男性沙文主義者所引用。
Lot 57|清乾隆 御製壽山田白石印及紫檀印盒
印文: 倚雲樓
高度:5.5cm
來源:黑田源次(1886-1957),日本熊本縣(題跋)
估價:HK$600,000 - 800,000
倚雲樓位於承德殊像寺中的香林室建築群,為每年秋狩,皇帝至殊像寺進香,后妃更衣梳妆之所,故又稱「梳妝樓」。樓高二層,各為三間,乾隆曾以此樓為名詠詩三首。殊像寺建於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為乾隆與太后參拜五台山殊像寺後,仿後者而成。本件「倚雲樓」印即有可能貯於倚雲樓內,且鈐於樓內書畫遺跡之上,惜倚雲樓已成廢墟,樓內陳設遺跡皆不可尋矣。
歷代有才的女性卻是不少,詩書畫藝輩有佳人。清代文學家厲鶚所輯《玉台書史》,收錄上古至清代女書法家共計211人。汪遠孫之妻湯漱玉編有《玉台畫史》,收錄歷代女畫家兩百餘人。
明代以來,女性亦廣結詩社,如桐城人方維儀結名媛詩社,編歷代女詩人集《宮闈詩史》;康熙時人徐昭華邀集江浙名媛,雅集於傳是樓,結女子詩社,其母商景徽亦是詩人,著有詩集《詠雛堂集》;清初錢塘顧之瓊結蕉園詩社,稱「蕉園七子」;乾隆時有吳中十子所結清溪吟社等。
Lot 15|改琦(1773-1828)《仕女圖冊》水墨紙本 一冊八開
尺幅:32 x 18cm(每開)
款識:玉壺山人改琦
鈐印:改琦(陽文兩次,陰文一次)、玉壺、七香(兩次)、玉壺山人(兩次)
藏印:龐耐珍藏(兩次)
來源:
- 龐耐珍藏(簽印)
- 加拿大私人收藏,後由家人保存
估價:HK$400,000 - 500,000
過於強調才德秉性,女性絕色容貌似乎就沒那麼重要了?又或者,其實差別不大。
曹雪芹描寫林黛玉,其實是神情多於容貌:「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賈寶玉也一樣「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轉盼多情,語言常笑。天然一段風騷,全在眉梢,平生萬种情思,悉堆眼角。」
古人描寫人物筆墨多近似,惟身材有別,神情有異罷了。改琦生年和曹雪芹卒年相近,曾繪《紅樓夢圖詠》五十幀,其中的人物形象應該和曹心目中的樣子所去不遠。《仕女圖冊》(Lot 15拍品),同樣也包含了這位清代畫家所繪的林黛玉形象,二者面目近乎出自同本。可見,連畫出來的形象也是出入不大。
《仕女圖冊》之黛玉葬花(局部)
《仕女圖冊》之吹簫引鳳(弄玉)局部
《仕女圖冊》之虞姬舞劍(局部)
明清所描繪的女性形象頗多類似,這與明中期之後江南印刷業的興盛密不可分。常熟毛氏汲古閣一家便藏書八萬四千餘冊,且自設印書社,藏板十萬片;南京書坊有唐姓十二家,周姓八家;明代蘇州有書坊三十七家;湖州凌氏以及閔氏更是當時刻書業秦晉之盟,彩色套印為當時一絕。
浩瀚書海中除了經史子集,通俗讀本實則比聖人之言更加普及,且文人也參與編輯、評論乃至插畫。
Lot 46|清乾隆 青白玉巧雕《西廂記》人物故事圖廊廡形山子
寬度:24cm
來源:香港蘇富比,2007年4月8日,拍品編號828
估價待詢
《西廂記》為明代發行最廣的話本之一,校註版、重刻覆印版、曲譜據統計共一百一十種之多。有趣的一點是,眾版本的崔鶯鶯像大同小異,似有同一祖本。
例如明代隆慶三年(1569),蘇州眾芳書齋顧玄緯刻本《西廂記雜錄》有兩幀鶯鶯像,一幅落款「宋畫院待詔陳居中寫」,另一幅落款「吳趨唐寅摹」,近代文學史家鄭振鐸認為這便是鶯鶯像最早見之刊本。
女性形象繪畫雖然不少,然而終究深藏府庫大宅,一般廛里工匠接觸的當以刻本居多。是次「絕色」主題有數件藝術品皆以《西廂記》為本,例如「清乾隆 青白玉巧雕《西廂記》人物故事圖廊廡形山子」(Lot 46拍品),便取材自天啟、崇禎年間的《新刻魏仲雪先生批點西廂記》中第十一齣「乘夜踰墻」插圖。
《仕女圖冊》之鶯鶯待月(局部)
崔鶯鶯形象的流變,也反映了時代審美。她本是唐傳奇人物,從陳居中款插圖看得出其形象尚有唐代豐腴之美,而到清代則愈加細瘦。
上述改琦所繪的《仕女圖冊》,便有一幅崔鶯鶯妝台窺簡圖,其本當是陳洪綬所繪的《張深之正北西厢秘本》插圖。其中崔鶯鶯身材修長,面容姣瘦,一如他在《紅樓夢圖詠》中所繪的大觀園諸女。
Lot 27|十六/十七世紀 銅錯銀觀音立像
高度:63cm
來源:亞洲私人收藏
注:牛津鑒定公司熱釋光檢測結果(1999年1月27日,編號N199a83)顯示年代與本拍品年代一致
估價:HK$3,500,000 - 4,500,000
唐宋以後,豐腴之美已經退出了審美主流,唯有宗教人物仍然保留了中古時期的形象。
例如明清觀音造像,已經完全擺脫了男相,取而代之的是豐滿慈祥的女容。觀音菩薩原型可能為南印度地區男神,面目有慈悲瞋怒諸相。引入中原之後,大概到唐代玄宗時期觀音開始以女性形象出現,但是唐、宋、元時期觀音法相仍然男女並存,明代以降,中原地區已經絕少看到男相觀音了。
明末福建地區造像為當時一絕,有石叟、何朝宗、楊玉璇等人,鑄銅、塑瓷、石雕所作觀音像,開臉同出一路,皆以豐腴、溫潤、含笑以表現慈悲法相。
此尊明代晚期的「十六/十七世紀 銅錯銀觀音立像」(Lot 27拍品)正是一例,圓潤開臉與宋元時期的觀音像可謂一脈相承。
Lot 23|宋/元 白玉觀音立像
高度:8.5cm
估價:HK$200,000 - 300,000
張大千《讀書圖》
改琦筆下仕女,基本上就是明清兩代世俗世界認為的理想形象,瘦肩細腰,三寸金蓮,在共和革命之後變成了革新的對象。
1912年,孫中山發布命令通飭全國勸禁纏足,中國女性才終於解放了雙腳,身體得以回歸天然。張大千一生描繪女性的形象無數,多以身邊的女伴為參照,這點頗和畢加索相通,二人筆下的女性是當時中國和西方女性形象的典型,含蓄與奔放,卻都展現的了一種健康、天然之美。
大千所繪的《讀書圖》(Lot 37拍品),畫中女子面容豐滿,神完氣足,已經擺脫了明清仕女弱柳扶風的神貌,既有唐人遺韻,又是鼎革之後中國女性的新面貌。
Lot 52|十九世紀 翠玉嵌珍珠雜寶頭面及墜飾
尺寸:19cm(頭面寬);58cm(墜飾長 )
展覽:
- 南非國立文化歷史博物館,《中國玉器展覽》,開普敦,1991年,頁9
- 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中國玉器展》,普利陀利亞,1991,頁9
- 國立歷史博物館,《清代玉雕藝術展》,台北,1992年,頁1
- 遠東古代藝術博物館,《清代玉器展覽》,斯德哥爾摩,1993年
- 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御製玉雕展》,巴黎,1993年,編號89
- 帝國礦物博物館,《清代玉器》,慕尼黑,1993年
出版及著錄:
- 陳癸淼,《清代玉雕藝術》,台北,1990年,頁174
- 陳康順,《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訊》,台北,1991年,頁3
- G. Fossati,《The World of Jade: Great Masterpieces of Chinese Art》,意大利,1992年,頁198
- 法國自然歷史博物館,《Jades Impériaux》,巴黎,1993年,頁28,編號89
估價:HK$600,000 - 800,000
明清時期的女性文藝界,縱使僅限於閨閣之內,卻頗有一席之地。若論中國兩性的分野就在於閨閣內外之間,則女子一旦跨過圍牆走出前廳,便是另一番世界。
踏進二十世紀,中國女性剛剛走出圍牆,在閨閣外的世界開始接受現代教育,形象變得健康積極。同時中國正因急速的現代化而面臨翻天覆地的改變,尤以十九世紀以來的社會動蕩最為激烈,因此女子一旦步出閨閣,少不免為時代洪流所裹挾沖刷。檢視歷代藝術對女性形象的呈現,或許不失為一條終南別徑,可以管窺中國女性在這片土地上的複雜身境。
Lot 43|范香麗(1963年生)《愛寵》油彩畫布 鋁框
尺幅:45 x 35cm
注:藝術家簽名
估價:HK$20,000 - 30,000
「絕色」主題以外,「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專場還有二十餘件古玩精品,橫跨漢代到清朝的近二千年中華美學,包括古代馬車的鎏金裝飾、明朝皇室瓷器、乃至雍正名貴的瑪瑙文房雅器等等。
Lot 67|明嘉靖 黃釉敞口盤 青花雙圈「大明嘉靖年製」楷書款
直徑:22.2cm
來源:
- 倫敦蘇富比,2011年5月11日,拍品編號215
- 亞洲顯赫私人收藏
估價:HK$500,000 - 800,000
Lot 71|清康熙 青花雲龍紋盌 青花「大清康熙年製」楷書款
直徑:16cm
來源:
- 巴黎蘇富比,2012年6月13日,拍品編號67
- 亞洲顯赫私人收藏
估價:HK$600,000 - 800,000
Lot 65|北宋 定窯白釉劃牡丹紋唾盂
直徑:22cm
來源:
- 英國倫敦古董商Berwald Oriental Art
- 英國康拉德・哈里斯教授收藏,2002年4月30日購自上者
估價:HK$400,000 - 600,000
Lot 77|漢 銅鎏金雲虡紋龍型䡇飾
高度:36cm
重量:4.4kg
來源:
- 倫敦古董商埃斯肯納齊
- 英國顯赫私人收藏,2003年購於上者
估價:HK$2,500,000 - 3,500,000
Lot 70|清乾隆 仿鈞窯變釉膽式瓶 「大清乾隆年製」六字篆書款
高度:35cm
來源:南美私人收藏
估價:HK$250,000 - 350,000
Lot 83|清雍正 瑪瑙碗 「雍正年製」四字篆書刻款
直徑:12cm
來源:澳大利亞沃隆岡William S. Tatlow (1921-2016) 舊藏
估價:HK$400,000 - 500,000
Lot 73|十八世紀 青花一把蓮抱月瓶
高度:26cm
估價:HK$250,000 - 350,000
Lot 80|清乾隆 掐絲及鏨胎琺瑯太平有象
高度:24.2cm
來源:
- 法國私人舊藏
- 巴黎蘇富比,2007年12月6日,拍品編號90
- 香港佳士得,2011年11月30日,拍品編號3174
估價:HK$350,000 - 450,000
Lot 81|西藏 十五世紀 銅鎏金釋迦牟尼坐像
高度:27.5cm
來源:
- 香港佳士得,2011年11月30日,拍品編號3331
- 倫敦顯赫私人收藏
估價:HK$1,000,000- 1,500,000
Lot 87|十八世紀 白玉雕林和靖立像
高度:13cm
來源:
- 英國私人舊藏,購於1960年代
- 佳士得紐約,2014年9月19日,拍品編號1250
-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估價:HK$300,000- 400,000
拍品詳情
拍賣行:香港邦瀚斯
專場: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 絕色:女性與中國藝術
地點:香港邦瀚斯拍賣中心(金鐘太古廣場一座20樓)
預展時間:2021/5/20 - 26|10am - 6pm
拍賣時間:2021/5/27|2:3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