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藝術學堂|根付與印籠 古代東瀛男士的腰間「包包」

拍賣市場中,日本古董不屬主流,反應鮮見熱烈。然而,剛剛在倫敦邦瀚斯舉槌的「東瀛藝術遺珍」專場,200多件拍品卻是悉數售出,成功斬獲100%成交率的白手套佳績。

有趣的是,是次拍賣的並非陶瓷、佛像、盔甲等大家熟悉之日本藝術,而是江戶時代流行的男士腰間「包包」。乘此機會,我們一起上一課5分鐘的堂,看看東瀛經典時尚配飾 - 根付與印籠。

編按:本文藝術品採用正式日文名稱


19世紀 鏡石図蒔絵印籠 銘「本阿弥枩悦 枩悦(方印)」£12,750成交


19世紀前期 木彫根付 獅子の子落し 銘「虎渓」£1,912成交


日本古代男子腰間配飾示意圖,棕色動物配飾是根付,旁邊為煙管,下方黑色為印籠

古人和我們一樣,外出時總要隨時攜帶各種用品東西。然而,和服設計並無口袋,於是就有了根付和印籠這種兩腰間配件的出現。

根付,簡單來說是一種扣子,穿戴於腰帶上方,連接著的繩子夾在和服與腰帶中間,繩子下方懸掛印籠或錢包等物。

印籠看上去像一個盒子,其實是多層設計,有點像農曆新年攢盤的縮小版。如此的分層構造,正正可用作存放藥品、煙草、印章等隨身攜帶之物,使用上相當方便。

就像現時流行的女士迷你手袋一樣,印籠除了實際用途外,外觀對用家來說也很重要。


印籠和現時流行的女性迷你手袋有異曲同工之妙


懷舊的日本朋友示範使用根付,繩子下方換成現代小皮包


《水戶黃門》之中,主人公與壞人決鬥前,助手都會亮出繪有家紋的印籠(圖右),以示身份

方寸之間,印籠可呈現家紋、動植物、景觀等各式圖案,層出不窮,令江戶時代具備潮流觸角的富家子弟、達官貴人、以至武士階層均籠不離腰,按時節及場合而配戴不同款色,以表現自身品味之高。印籠因此從日用品演變成藝術品,問鼎日本一流工藝。

印籠不時會出現在浮世繪的武士畫像之中。若談比較鮮活的例子,則可以看日本著名古裝劇《水戶黃門》。主人公一眾每次與壞人決鬥前,都會像展示警徽般亮出印籠,喊出「你沒看到這個家紋嗎?」這句經典對白,以示身份。

由於印籠是男士配飾,所以在仙鶴、神祇、僧人、歌舞伎者等傳統圖飾以外,也會繪畫仕女圖和春畫。

印籠以木竹或金屬製最常見,其中又以漆藝印籠最為精美。至於根付,材質以木材或牙骨居多,雖然無法像印籠般繪畫精美圖案,但也常常會雕刻成動物、昆蟲等模樣。


19世紀 薩摩紋付春画蒔絵鞘印籠 銘「桃葉(花押)」£21,500成交

19世紀 柳鷺図蒔絵印籠 銘「古満安匡作」£10,200成交


19世紀 兎に狸(かちかち山)図蒔絵貼付彫金印籠 銘「梶川作 榮(壺印)」「政美(書判)」£7,650成交


19世紀前期 木彫根付 山羊 銘「虎渓」£2,550成交

漆藝印籠上的漆,來自亞洲漆樹樹脂。樹脂有毒,含有高濃度漆酚。工匠需從樹幹割出樹皮,讓樹脂慢慢滲出,再逐滴積累而成,而每株割開樹皮的漆樹都需時至少三天時間休息。

印籠工匠把珍貴得來的樹漆耐心地重覆塗上,再利用其獨有的黏性,依照設計的圖樣加上金銀色粉,此工序名為「蒔繪」。印籠雖小,但從採漆以至完成一件漆藝印籠,卻需用上頂尖匠人以年計的時間製成,無疑是繁複且危險的過程,現代如是,古代更甚,是以漆藝印籠珍罕非常。


拍賣詳情

拍賣行:倫敦邦瀚斯
專場:滄海拾遺 - Edward Wrangham東瀛藝術遺珍
拍賣時間:202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