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邦瀚斯喜馬拉雅藝術拍賣 失落王朝彌勒菩薩HK$527萬領銜

紐約亞洲藝術週邦瀚斯(Bonhams)重頭戲「喜馬拉雅藝術專場」前晚舉槌,成績不過不失,59件拍品,19件流拍,成交率68%,共斬獲US$295萬(HK$2,290萬;NT$8,640萬)總成交額。全場拍品總估價US$250萬,總槌價則為US$237萬,稍低於預期。

成交三甲全為喜馬拉雅佛教藝術造像,領銜的尼泊爾失落王朝「卡薩馬拉」銅鎏金彌勒菩薩像,連佣以US$68萬(HK$527萬;NT$1,990萬)成交,順利成為成交冠軍。

成交冠軍 - Lot 616|卡薩馬拉王朝 十三/十四世紀 銅鎏金彌勒菩薩像

高度:31.8 cm
來源(暫譯):

  • Chino Roncoroni
  • 瑞士私人收藏,2009年購於巴黎藝術市場

估價:US$400,000 - 600,000
落槌價:US$550,000
成交價:US$680,075

此尊彌勒菩薩像估價US$40萬 - 60萬,拍賣官以US$25萬起拍,競價戰主要來自網上買家與電話委託客戶。經11口叫價後,拍賣官以US$55萬落槌,落入估價範圍內,連佣成交價US$68萬(HK$527萬;NT$1,990萬),由電話委託客戶投得。

中國人認識的彌勒佛,多是「大肚能容天下事」的布袋和尚版本。其實那是佛教信仰與中土文化結合的形象,彌勒在印度、尼泊爾、乃至中國隋唐時代,乃是作如來或菩薩造型,外貌就像此尊造像一般,和胖佛拉不上關係。

大乘佛教中,彌勒是釋迦牟尼的繼任者,未來將於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是為未來佛。此尊造像中,彌勒雖然微笑從容自信,又作放鬆的遊戲坐姿,但留意腳指卻屈曲繃緊,象徵證悟途上內心之警惕與掙扎。

雖然證悟並非毫無崎嶇的平坦道路,但彌勒右手施無畏印,是要信眾心安,讓他們在信仰旅途上無需有所畏怖。底座底部長出蓮花,讓彌勒像凌空踏著,亦令之更見神韻。


卡薩瑪拉王都所在谷地,幾乎沒有遺跡存世

卡薩馬拉(Khasa Malla)是十一至十四世紀統治尼泊爾地區的王朝。雖然早在二十世紀,西方學者就從歷史文獻中發現卡薩馬拉之存在,但直到1994年才藉佛像銘文首次確認此王朝的藝術品。

自古以來,各地藝術都是互相影響。卡薩馬拉也不例外,文化上和印度帕拉王朝及藏地西部多有交流,故造像藝術也融合了後兩者的風格。

與此同時,他們亦與加德滿都谷地的紐瓦爾人來往密。以此尊彌勒菩薩為例,面容和塑造方面就明顯帶有紐瓦爾派經典的「蓮花手菩薩立像」風格。

當然,此像也帶有獨特的卡薩馬拉特徵。例如彌勒菩薩左肩披上象徵身份尊貴的山羊皮,就屬於尼泊爾和蒙古地區風格,而罕見於藏地藝術。腰帶其中一截鑄於底座而非造像之上,則是另一項卡薩馬拉造像特徵。

此像為Chino Roncoroni舊藏,後來於巴黎藝術市場易手,如今在紐約邦瀚斯以US$68萬(HK$527萬;NT$1,990萬)成交。


成交亞軍 - Lot 626|西藏 十五世紀末/十六世紀 銀質銅鎏金第七世大寶法王確札嘉措與第四世夏瑪巴確吉札巴像

高度:8.6 cm(第四世夏瑪巴確吉札巴)、8.9 cm(第七世大寶法王確札嘉措)
來源:

  • The Collection of Mrs. James W. Alsdorf (Karmapa only)
  • Sotheby's, New York, 5 December 1992, lot 52 (Karmapa only)
  • The Nyingjei Lam Collection
  • On loan to the Ashmolean Museum, Oxford, 1996 – 2005
  • On loan to the Rubi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2005 – 2019

估價:US$100,000 - 150,000
落槌價:US$350,000
成交價:US$437,575

成交亞軍的一對造像,則來自喜馬拉雅山另一邊的西藏。這對造像描繪的,乃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兩大領袖噶瑪巴(又稱大寶法王)以及夏瑪巴,由於前者常戴黑帽,因而被漢人俗稱黑帽喇嘛,後者則稱作紅帽喇嘛。我們亦可以帽色分辨兩尊造像。

兩尊造像蓮花座刻畫的藏文,分別是對十五世紀末至十六世紀的第七世噶瑪巴確札嘉措,以及第四世夏瑪巴確吉札巴的敬詞。據行方的拍品專文,兩尊造像很可能是由第四世夏瑪巴一位學生委託製作。造像有可能是第四世夏瑪巴仍然在世之時,又或是逝世後不久製作。


頭戴紅帽為第四世夏瑪巴確吉札巴


頭戴黑帽則為第七世噶瑪巴確札嘉措

另一點值得留意的,是造像採用銀為用料。那段時期的西藏,用銀作為物料比,黃金更矜貴。以製作雕像為例,銀多被用作鑲嵌,已非用作鑄造。銀質造像多為富有人家委託製作,他們特別採用銀作用料,以表對造像描繪人物的尊敬。銀質造像配搭銅鎏金底座,在前述尼泊爾卡薩馬拉王朝期間十分流行。

這對造像估價US$10萬 - 15萬,最終以估價3.5倍的US$35萬下槌,連佣成交價近US$44萬(HK$340萬;NT$1,280萬)。



成交季軍 - Lot 634|西藏 十八世紀 銅鎏金大威德金剛像

高度:19 cm
來源:

  • Anthony P. Russo, by inheritance in 1994
  • Doyle, New York, 16 September 2008, lot 2043

估價:US$250,000 - 350,000
落槌價:US$250,000
成交價:US$312,575

成交季軍的造像也是來自西藏,製於18世紀的銅鎏金大威德金剛像。此尊造像估價US$25萬 - 35萬,最終以US$25萬落槌,僅僅落入估價範圍,連佣成交價US$31萬(HK$240萬;NT$910萬)。

大威德金剛,藏密認為乃是文殊菩薩的忿怒相,以威猛兇暴的姿勢懾伏魔障,在格魯派(藏佛四大派之一)的地位非同凡響。常見多為此造像般的懷抱明妃形象,獨雄造形比較罕見。忿怒尊的造型有非常多意思,我們略談重要的。

大威德金剛環抱露漩佛母,正面牛首,怒目張口,環繞六面憤怒像,頂生一面憤怒像,最頂出文殊菩薩真容,八面憤怒像皆頭戴骷顱頭寶冠,火焰眉,耳戴巨環,項繞瓔珞。

居中牛頭,表閻羅王,長兩水牛角,代表兩真二諦;右三頭,象徵憤怒、權勢、安靜;左三頭,代表清淨、死亡、憤怒;居中再上名「參怖」,象徵吃人夜叉;最高一首則為文殊寂靜像,象徵慈悲平和。三目,意為千里眼,無所不見。

水牛臉和兩個牛角,又代表幻身與明光的教法,九面則代表佛陀的九類教法。三十四臂各持法器。十六條腿,壓踏閻王十六面鐵城,象徵十六空相。右八腿屈,壓八天王,象徵八成就;左八腿伸,壓八女明王,表示八自在清淨。


拍賣總結

拍賣行:紐約邦瀚斯
專場:印度、喜馬拉雅及東南亞藝術
拍賣日期:2020/9/23
拍品數目:59
成交:40
未成交:19
成交率:68%
成交總額:US$2,95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