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偉爔(Julia Hu)於2022年執掌香港邦瀚斯後,一方面積極拓展亞洲地區的生意,另一面致力晉升和招納人才,效果立竿見影,令這間國際拍賣行的業務蒸蒸日上。
以早前落幕的香港春拍為例,邦瀚斯總成交額達HK$2.7億,較去年同期增長33%之多。在環球經濟面對一系列挑戰的時刻,如此佳績尤其體現出各地收藏家的認同與支持。
其中最亮眼的焦點,包括草間彌生罕見大作《無限》,榮登香港邦瀚斯現當代藝術歷來最高價成交寶座;Findlay畫廊的12幅現代越南畫作,悉數超越高估價售出;收藏大家高福全珍藏以單一藏家專拍規格舉槌,在古董圈贏得一片掌聲;5個重要私人收藏100%成交,反映書畫市場對優秀拍品的殷切需求。
與此同時,邦瀚斯亦剛剛宣佈了發展藍圖的下一步 - 將於今年9月進駐全新亞洲總部,選址全新落成的香港太古廣場六座。此一重要舉措,既彰顯了邦瀚斯對亞洲市場的堅定承諾,亦是其全球拓展計劃重要一環。
編按:本季香港邦瀚斯鐘錶部亦創出歷來最高價成交,請參閱:《冠上「泥地王」拿度名字的Richard Mille HK$914萬成交創邦瀚斯全球最貴鐘錶紀錄》
胡偉爔(Julia Hu,邦瀚斯亞洲區董事總經理)兼任拍賣官,身先士卒帶領團隊創下佳績
邦瀚斯全新亞洲總部,選址全新落成的香港太古廣場六座
拍賣是歷史悠久的行業,邦瀚斯也是屹立逾兩百年的老字號。傳承品牌歷史文化的同時,當然也需要與時並進,方能繼續躋身行業列尖之列。
以本季為例,香港邦瀚斯亞洲買家群體日益壯大,同時呈年輕化趨勢,近20%買家為新客戶,33%買家為千禧新世代及Z世代,為藝術市場注入新動力。
就本季拍賣與亞洲新總部事宜,邦瀚斯亞洲區董事總經理胡偉爔(Julia Hu)表示:「亞洲是邦瀚斯全球務增增長的重心。過去數年,我們緊貼市場形勢,精心制定策略,同時持續強化團隊實力。
本季春拍,我們的努力得到了市場的認可,達到超過 30%的顯著增長。展望下半年,香港邦瀚斯將搬遷至全新總部,打造一個嶄新的展陳空間。此舉措再次凸顯了我們對亞洲這一戰略性市場的承諾,並將助力我們把握更多商機。」
邦瀚斯執行主席 Hans-Kristian Hoejsgaard 表示:「邦瀚斯遷址至全新亞洲總部,標誌著公司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這是我們對亞洲務增強勁且穩健增長的自然回應,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滿足日益壯大的客戶群之需求。」
關尚鵬 Marcello Kwan|邦瀚斯 亞洲區現代及當代藝術部主管
現當代藝術
香港邦瀚斯現代及當代藝術部在關尚鵬帶領下,最近幾季接連創出佳績。2023年春拍,行方特別策劃「文少勵舊藏」專場,這位中國當代藝術運動伯樂的藏品,不少都以高價成場,帶動行方斬獲HK$6,100萬季度成交額新高。
今季競投氣氛同樣激烈,拿下近HK$6,070萬成交額佳績。至於王牌焦點,則落在草間彌生大作《無限》之上。這位「波點女王」近年在亞洲市場炙手可熱,作品遍佈每間拍行、每個季度的拍賣。相對來說,要找到草間作品的「生貨」,絕非易事。
不過,香港邦瀚斯還是辦得到。這幅《無限》不僅拍前從未曝光,更是融合「波點」、「無限網」兩大創作標誌的草間純抽象畫作孤例,最終以HK$4,643萬成交,榮登香港邦瀚斯現當代藝術歷來最高價成交寶座,同時摘下行方今季成交桂冠。
草間彌生(1929年生)《無限》壓克力 畫布(香港邦瀚斯當代藝術最高價拍品)
尺幅:193 x 129.5 cm
成交價:HK$46,434,000
尺幅近兩米高的《無限》,不僅於自1995年完成以來從未曝光,更是拍賣史上首幅同時融合「無限的網」與「波點」的草間純抽象繪畫。
「無限的網」與「波點」是草間兩大創作標誌,畫中網紋和波點各佔半壁江山。兩者交匯之處,邊界迂迴曲折,為原來相對平靜的網點圖案增加了律動之感。即使在芸芸草間作品中,獨樹一幟的個性亦是無出其右。
《無限》的左右二分構圖,不僅在草間作品中極為罕見,更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意涵。它揭示了二元對立的議題,同時畫中左右兩方相互靠攏,也象徵著尋求共識、融合與共融的可能。
據照片記錄,《無限》最遲於1987年已開始創作,至1995年草間簽名正式完成。對比甫到紐約的初生之犢,她當時已經走過多姿多彩的人生 - 在白人男性主導的美國藝壇鬥爭,與情人的「柏拉圖式戀愛」,回國後遭日本社會妖魔化,花甲之年後終於受國際認同而名揚天下。
與此同時,這位東瀛女王筆下的網與點,亦在歲月洗練中不斷發展萌生。
李禹煥(1964年生)《對話》壓克力 畫布
尺幅:130 x 162 cm
成交價:HK$5,338,000
除了東瀛藝術,一海之隔的韓國藝術,今季亦在香港邦瀚斯大放異彩。李禹煥2015年作品「對話」,在至少三位藏家爭逐下,以超越估價範圍的HK$420萬落槌,連佣成交價近HK$534萬。
「韓流」在藝術市場上算是新興勢力。然而,這個朝鮮半島的國度,其實早已孕誕出不少巨匠,以極簡美學聞名的李禹煥便是其中一位。
李禹煥乃是哲學系出身,學識廣博、善於思辯,選擇了超越語言界限的藝術為終生職業,創作以揉合傳統東方傳統著稱,帶領東亞藝術走出新局的同時,亦深受西方世界認同推崇,其收藏家群體絕不僅限於亞洲。
《對話》為同名系列的2015年作品。偌大的單色畫布上,僅有一抹漸層橘紅筆觸。杯狀圖案以單一筆觸完成,展現出藝術家日經月累扎實的繪畫功力,一筆瞬間,俐落清晰的輪廓、從深至淺細膩的色彩變化,以簡約的筆觸和顏色變化,在空白的畫布上,創造出一種強烈而深邃的視覺和情感效果。
曾梵志(1964年生)《三年級一班 第20號》油彩 畫布
尺幅:48 x 38 cm
成交價:HK$1,782,000
文少勵舊藏的曾梵志畫作,去年在香港邦瀚斯大放異彩。今季的現當代藝術專場,文少勵舊藏的《三年級一班 第20號》亦在藏家爭持下,以HK$178萬成交。
「三年級一班」系列是曾梵志回首孩童時期傷痛的悲歌。曾梵志成長於集體主義盛行的年代,小孩最大的榮耀,莫過於能加入少年先鋒隊,獲發象徵無產階級的紅領巾。
然而,小曾梵志從未配戴過紅領巾,令他感到恥辱和遭受排斥,加上不時被同儕欺凌,更是難以釋懷:「我感覺到自己有甚麼問題…它使我的情感受到了創傷,儘管很難準確地說出是甚麼樣的情感。有一些事情我無法指出來,但是卻一直在困擾我。」
於「三年級一班」系列,紅領巾是「紅小兵志志」的象徵 - 一個紅衛兵少年與壞份子鬥爭、情節誇張而真假難分的諷刺故事,宣泄自童年就壓抑在心底的複雜情感。
及至「面具」系列,紅領巾依舊是非常重要的象徵。舉如破億易手的「面具」系列《最後的晚餐》,紅領巾便作為集體主義的符號,與代表個人主義的金領巾對衡。
鍾泗濱(1917-1983)《姊妹》油彩 畫布
尺幅:76.5 x 61 cm
成交價:HK$1,909,000
接下來讓我們把焦點轉至東南亞藝術,鍾泗濱被譽為東南亞最具影響力的華人藝術家之一,創作生涯長達四十多年,繪畫技巧縝密細緻、風格多變。
鍾泗濱1917年生於廈門,1935年從廈門專科美術學校畢業,1946年移居新加坡。在東南亞各地遊歷,為鍾泗濱帶來嶄新的創作靈感。1952年,鍾泗濱和其他三位華人畫家陳宗瑞、陳文希和劉抗一同前往印尼峇里島旅遊與寫生。
此次旅程讓眾人深受當地人文風情的啟發,進而造就獨樹一幟的南洋畫派。
繪於1977年的《姊妹》,是鍾泗濱回顧早期創作的成熟之作,畫中人物擁有形態誇張的修長肢體,以及杏仁形的眼睛,可見藝術家同時受到莫迪利安尼、賈克梅蒂等西方現代畫家的啟迪。
葉小敏 Joan Yip|邦瀚斯 東南亞現代及當代藝術品主管
東南亞現當代藝術
香港邦瀚斯本季另設「從Findlay到Borynack越南經典藝術珍藏」單一藏家專場,總成交額逾HK$900萬。
此場成績亦相當亮麗,12幅黎譜及武高談的珍貴畫作,成交價皆超越拍前高估價,創下100%成交的白手套佳績,亦是拍前低估價近2倍。
黎譜(1907-2001)《花叢中的女人》油彩 畫布
尺幅:60 x 73 cm
成交價:HK$1,274,000
註:低估價2.5倍成交
說起越南藝術家,黎譜是個無法繞過的名字。黎譜1907年生於河內,少年時對繪畫及素描有極高的天分和興趣,就讀於河內美術學院,進而接觸到西方藝術與油畫的繪畫技巧。
1931年,美術學院創辦人Victor Tardieu十分賞識黎譜的天份,讓其以助手身份,一同出席在巴黎舉行的殖民地大展。到達法國後不久,黎譜接觸到雷諾瓦,莫內等印象派畫家的作品,深受啟發,繼而開啟了自己的創作技巧的演變,並於1937年定居巴黎。
《花叢中的女人》來源自威利‧芬尼畫廊(Wally Findlay Galleries),這間美國畫廊自1963年起代理黎譜以及另一位越南藝術家武高談的作品。黎譜在這段時間創作的油畫,色調活潑鮮艷,深受美國藏家之喜。
此作屬威利‧芬尼個人收藏,於1970至80年代直接得自藝術家。如今則由畫廊現任主人James R. Borynack釋出,此前從未亮相拍場。
虞詠芝 Gigi Yu|邦瀚斯 中國古董藝術部主管
沈恩文 Sam Shum|邦瀚斯 中國古董藝術部高級董事
中國古董藝術
沈恩文於今年初加盟邦瀚斯,出任古董藝術部高級董事,成為收藏圈一時熱話。他縱橫古玩界三十載,見證了中國藝術品市場風起雲湧之世。
事實上,他上任後與部門主管虞詠芝雙劍合璧,效果可說是立竿見影。今季帶來重磅單一藏家專拍「古韻涵芳 - 香港小雅之堂高福全藏中國藝術珍品」,成交率達80%,逾半拍品更以超越高估價成交。加上同日舉行的傳統專場「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合共斬獲約HK$7,400萬成交額。
高福全乃香港知名實業家,為慈善家高可甯第七子。他的藏品橫跨中華數千年歷史,瓷,料,玉,漆,銅,竹等無一或缺,大部份於1970至80年代經由香港及倫敦拍場投得。
終其一生,這位收藏大家從未出售過自己的藏珍,意味是次舉槌的古玩是近半世紀以來首度釋出市場,難怪引發連番激烈競投,不少拍品都超越預期,甚至以估價之倍數易手。
宜興紫砂鼓腹扁圓形茶壺「大彬」楷書款
高度:15.5 cm
專場:古韻涵芳 - 香港小雅之堂高福全藏中國藝術珍品
成交價:HK$4,068,000
註:場內及網上激烈出價66回,成交價為低估價135倍
此宜興紫砂茶壺估價HK$3萬,引發無比熾熱的競投,合共獲得66口叫價,最終以逾HK$406萬易手。這宗成交,一方面展現了拍賣最扣人心弦的場面,另一方面亦顯示出行方定價策略之成功,
時大彬,明萬曆至清順治人士,宜興製壺大師,系出名門,父親時朋名列「紫砂四大家」之列,師父供春更被稱為紫砂壺鼻祖。
時大彬開創全新的陶泥配製方法,在泥料中摻砂,形成「砂粗質古肌理勻」效果;與此同時,他又首創「打身筒」與「鑲身筒」法,手工製作成型,使紫砂壺製法得到飛躍改進,並沿用至今。
這位巨匠在紫砂壺界有「千載一時」的美譽,作品在康熙時期已遠銷海外,惟由於存世數量稀少,至乾隆一朝時已是千金難求。如今國家一級文物的名單之上,就有「時大彬製」款的紫砂壺,足見是何等珍貴
清雍正 釉裏紅搖鈴式夔龍抦把壺 青花「大清雍正年製」楷書款
高度:14.5 cm
專場:古韻涵芳 - 香港小雅之堂高福全藏中國藝術珍品
成交價:HK$3,814,000
註:以低估價的兩倍成交
所謂物以罕為貴,那麼罕有之最,自然是天下無雙,只得一例。
此壺造型獨特,壺身呈拱形,形似搖鈴,然而又配有夔龍形態的抦把,龍頭玲瓏浮凸,龍爪張馳有力,龍尾線條優雅自然,整體造型威風凜凜,栩栩如生。綜觀各地收藏,未見有相同出版之例,當為孤品。
康熙帝重視官窯瓷器燒造,承襲前代風格之同時,又支持創新發展,令御窯得以吐故納新。康熙初期,以刑部主事充內廷供奉的書畫家劉源,參與瓷器設計之工作,集歷代瓷器之大成,開闢新品種。
雍正朝之藝術風格與「仿古」、「創新」密不可分,本品正好體現了此朝特有之審美意趣。搖鈴形制乃參考康熙官窯之原型,尤為罕見的夔龍抦把則仿效明代風格。
清雍正 仿官釉貫耳壺 青花「大清雍正年製」篆書款
高度:43.3 cm
專場:古韻涵芳 - 香港小雅之堂高福全藏中國藝術珍品
成交價:HK$3,560,000
註:以低估價的兩倍成交
爐鈞釉創燒於雍正一朝,名字「爐鈞」透露出玄機 - 它不是無中生有,而是仿宋朝五大名窯中的鈞窯,再變化創新而出世,乃清代單色釉中饒具特色之高貴品種。
爐鈞釉之可貴,在於單靠人力難以控制,窯中每一個細小環節的微妙變化,都會影響出窯效果。
本品全身施爐鈞釉,釉中夾雜藍、紫色斑,深淺漸變,釉色絢麗。口沿一圈帶深紫,內壁口沿處以下漸漸藍、綠交替,偶爾有紫紅斑點微微點綴,交織熔融,流淌自然。
整體器形端莊典雅,線條簡潔流暢;釉色藍中帶綠,和諧融合,呈現如孔雀羽毛般之瑰麗色彩,變幻莫測,誠為佳品。
清乾隆 青花纏枝蓮紋賞瓶 青花「大清乾隆年製」篆書款
高度:17.8 cm
專場: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成交價:HK$4,068,000
大清江山,是取明朝而代之。不過清帝飽讀詩書、品味儒雅,篤學好古,在藝術上就大方追效前朝的藝術餘暉,本品正是一例。
永宣青花譽滿天下,藍頭發色是一大主因。兩朝使用西亞入口顏料「蘇麻離青」,燒成的青花發色絢麗鮮艷,常見暈散現象。由於顏料含鐵量高,自然形成不均勻的黑藍結晶斑點,深凹胎骨,與艷麗的藍色相互映襯,更增藝術魅力。
基於「蘇麻離青」這個特點,永宣青花雖然少有描繪人物,但渲染花鳥、海水、園景卻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同在宣紙作畫留下的筆觸墨痕,極富風韻。本品發色以鈷青點染,正是巧擬永宣青花特有之濃黑鐵斑。
另外有兩點值得一提。首先,纏枝蓮是很常見的紋飾,但本瓶主飾花卉之造型卻甚是鮮見,且整體構圖佈局疏朗,在同類圖紋中別樹一幟;再者,賞瓶亦是常見器形,然市場所見多為30至40 cm尺寸,本瓶則是剛好適合上手把玩的17.8 cm大小,尤為討喜。
宋或更早 白玉繩紋環
直徑:6.8 cm
專場: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成交價:HK$2,036,000
註:成交價為低估價近34倍
古玩拍賣之中,古玉屬於不時跑出「黑馬」的門類。今季香港春拍,就有這件白玉繩紋環,斷代宋朝或更早時期。
繩紋又稱絞絲紋、扭絲紋,因紋線陰陽相間,形如絞擰繩索而得名。這是一種相當古老的玉器紋飾,例子在新石器時代文物已有所見。春秋戰國之時,繩紋更是鼎極一時。
然而,由於技術要求極高,工序甚為繁複,製作成本高昂,故在趙宋以降就極為鮮見。及至明清兩世,繩紋回歸,惟雕工已有頗大轉變。
本品尤為獨特之處,在於內外雙環結構,這在戰國乃至後期的玉器中都是相當鮮見。兩環間的圓形小孔,應為穿繩懸掛所備。
凌家灘新石器遺址出土文物之中,可找到同類的內外雙重環形玉。公共收藏之中,則北京故宮有一例與本品甚為相似,斷代戰國時期。
喬晶晶|邦瀚斯 中國書畫部主管
林子瓏 Rex Lin|邦瀚斯 中國書畫部資深專家
中國書畫
邦瀚斯中國書畫部門亦迎來一番新氣象。新任部門主管喬晶晶,是本年初與沈恩文同期加盟。至於資深專家林子瓏,今回則是他在邦瀚斯工作的第三個季度。
全場競投氣氛踴躍,成交率高逾80%,近60拍品超越高估價售出,拿下HK$5,200萬成交額,成績單相當亮麗。成交三甲為三位大師包辦,順序為傅抱石山水巨制《苦瓜和尚詩意圖》、吳冠中晚期抽象作《魚樂》、以及齊白石表達對國家民族美好祈望的《松鷹圖》。
本季另一個焦點,落在5個重要私人珍藏身上,拍品全數售出,體現市場對優秀私人珍藏書畫的需求殷切:
- 「少伯珍秘 - 鄭為元將軍伉儷藏書畫文物」首現市場,14件作品合計成交額HK$9,698,020,為低估價2.5倍
- 「古韻涵芳 - 香港小雅之堂高福全藏中國藝術珍品」首次悉於市場,9件拍品拍出HK$1,890,020,為低估價逾5倍
- 「儒風 - 重要私人珍藏溥儒精品佳作」承去年佳績,今季精選小幅佳作9幀,拍出HK$2,067,200,為低估價3倍
- 「南洋明齋舊藏近現代書畫」,7件作品拍出HK$718,080,為低估價4倍
- 「日本私人珍藏王一亭」專題,成交額達拍前低估價3倍
傅抱石《苦瓜和尚詩意圖》設色紙本 立軸
尺幅:145 x 86.5 cm
成交價:HK$5,719,000
傅抱石尤為崇拜石濤,用了十幾年的時間研究。1941年,他發表集大成鉅作《石濤上人年譜》,勾勒出這位名家一生的輪廊,堪稱現代中國石濤研究之先聲。
石濤絕對稱得上是曠世藝術天才,奈何生於沒落帝王家。作為明宗室後裔,江山易祚後削髮為僧,自號「苦瓜和尚」,在國破家亡之苦中寄情丹青。傅抱石在這一代傳奇的其人其畫,找到超越時空的共鳴。
不只學術著作,傅抱石還把自己多年研究石濤的心得,傾注在畫中,希望「寫成一部史畫,來紀念這位傷心磊落的藝人」。他畫過諸多石濤題材,如《訪石圖》、《大滌草堂圖》、《石濤上人像》等。
此作上題「林濤似發雷霆怒,雲氣常令日月昏」,乃是石濤晚年題畫詩。傅抱石以用巨幅詮釋詩意,前景大筆揮灑,筆勢勁疾深重;遠景則鬆散筆觸,淡墨漫寫,略施薄彩,得山嵐抹黛之風致。皺擦之法為傅氏獨運,暢快淋漓。
吳冠中《魚樂》設色紙本 鏡框
尺幅:97 x 122 cm
成交價:HK$4,957,000
吳冠中「魚樂」題材的靈感,來自蘇州園林。進入90年代後的吳冠中,創作愈發自由,形式愈發抽象,他所表現的「魚樂」亦不再拘泥於園林中,反而變成了點線、形色的實驗,不用依附形象。
此幅《魚樂》為同題材作品中大尺幅者,達97 x 122cm。水面波光瀲灧,風漾漣漪,魚兒悠游其間。作品中點與線的表現、色彩的組合,都是吳冠中晚年典型畫風。
前景粗筆濃墨寫柳幹虬曲,橫穿直插,柔嫩的柳枝與翠綠的柳葉在前後二景間創造呼應,野蠻的生長力與恬靜的湖景强烈地碰撞,形成奪目的視覺衝擊,這正是吳冠中於90年代所追求的效果。
吳冠中尤愛畫樹,樹在在此作中的前景中佔盡焦點,而真正的主題 – 魚溏卻以相較淺淡的形式作為背景出現。這種特別構圖是吳老幾十年來常用之法,來自於畫家對「虛實相生」的思考。
此作曾出版於《吳冠中自選畫集》、《吳冠中全集》等重要圖錄,亦於1995年在韓國首爾展出,代性表可見一斑。
齊白石《松鷹圖》水墨紙本 立軸
尺幅:137.2 x 62.4 cm
成交價:HK$2,544,000
齊白石喜畫松鷹,有多幅精彩的《松鷹圖》流傳於世,向為收藏家所喜。
「鷹」寓意「英雄」,剛健有力,而「松柏」則有長壽之喻。畫家以松鷹表達對國家民族發展的美好祈望,也含對人間幸福、天下太平的祝願。
白石老人的家鄉多松樹,他在家時亦喜植松。這位書畫大師筆下的松樹,俱為馬尾松,雄偉高大,針形葉。他喜用側鋒畫老幹,黑色略淡,力度強,有沉凝蒼勁之勢;畫松枝則喜用中鋒、焦墨,折曲如金文,如龍舞。
本幅構圖簡潔與繁密相對。一鷹立於高幹,周圍空白不作一筆,有長空廣闊之感。鷹喙勾緊閉,昂首凝視,眼神明亮銳利,兩爪緊抓樹幹,神態英武。每簇羽毛,見筆見墨,濃淡相宜,尾部濃墨重筆三筆寫出,果斷爽利。
畫面下方佈滿松枝松針,散射松針靠墨色濃淡變化表達松樹空間遠近與虛實關係,增强畫面空間感。齊白石將筆墨趣味與造型密切結合,越到老年,筆墨越精,傳神越妙。
張大千《藕花香正滿陂塘》設色紙本 鏡框
尺幅:111.3 x 53 cm
成交價:HK$1,909,000
註:出自「少伯珍秘 - 鄭為元將軍伉儷藏書畫文物」收藏,成交價為低估價3倍
大千寫荷獨步畫壇,精作無數。他畫過各態荷花,曾說「賞荷,畫荷,一輩子都不會厭倦」,可謂「荷痴」。而大千寫荷之法更是多樣,既有沒骨法,融合徐渭、石濤、八大等筆趣,盡顯文人寫意畫風;又有啟發自敦煌隋唐壁畫的工筆重彩;中晚年潑墨潑彩畫法問世,亦同樣運用在畫荷之中。
《藕花香正滿陂塘》繪亭亭凈植,清荷數竿,不蔓不枝。全幅採大寫意之法,荷花以墨為之,墨色濃淡之掌握已爐火純青。大千以淡墨勾勒出花瓣,顯得柔美優雅;花瓣尖角處復以濃墨強調,更添層次。片片荷葉以水墨大筆塗抹、潑灑而成。背景略施花青,寫出蓮葉稠疊,遮天蔽日,濃綠陰陰之感。
此作是大千1974年由美國寄贈,寫於加州環蓽庵,亦為本次拍賣中最早一件大千贈鄭為元將軍之畫作。
鄧芬《幽居修竹圖》設色紙本 鏡框
尺幅:30.8 x 38.1 cm
成交價:HK$956,500
註:出自「古韻涵芳 - 香港小雅之堂高福全藏中國藝術珍品」收藏,成交價為低估價近20倍
鄧芬善畫工文,且通曲韻,胸懷高澹,僻性不羈,豪放自命,誠為近代真奇士。民國公子袁寒雲與其亦師亦友,黃賓虹詩曰「南海丹青有鄧芬」,大千視其為畏友,放言鄧氏畫藝在嶺南「無與敵手」,嶺南諸家也無不對其筆墨造詣推崇備至。
鄧氏以鬻畫為生,作品存世頗多,然精彩若此幅者,則極為珍罕。
本幅不足方尺,密不透風,卻無絲毫逼仄感。竹林密葉,茅舍掩映;藤花掛籬,苔痕階綠,藍衣白裙小姐輕倚柴扉,紅衫女童援梯回望,似是尋找密葉間的鳥雀,又像正在張望遠處人兒,引人懸念。
鄧芬人物畫最佳,無半點清代人物之柔弱頹廢,更多明人風采。他講究中國傳統筆墨,又認為作人物畫,需對人體結構有所瞭解,故能超越傳統基本模式,筆下人物更顯豐盈,形神兼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