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亞洲文化和經濟實力起飛,中國古董市場的競爭愈趨激烈。在常規專場以外,拍賣行也花更多心思,籌辦別樹一幟的企劃以吸引收藏家。
國際拍賣行邦瀚斯為箇中好手,本季香港春拍呈獻單一藏家專場「尚古雅韻 - 安玉軒藏珍」,以及特色主題專場「香道 - 靜怡境」,成為古玩界熱話,將於5月29號同日舉槌。
尚古雅韻 - 安玉軒藏珍
「安玉軒」主人的收藏之旅始於八十年代,歷年走訪世界各地知名藝術商和拍賣行,搜求兼具藝術與歷史價值的瑰寶,絕對是拍賣場上同類收藏當中最全面的藏珍之一。
本次拍賣帶來逾八十件精彩古玩,涵蓋多個門類、材質及年代,帶來高古、中古及明清玉器、御製掐絲琺瑯器、御製玻璃器、壽山石和奇石雕刻、銅胎畫琺瑯器、漆器、文房等,珍品琳琅,展示了文人慕古、尚雅之藝術嚮往。
Lot 137|明宣德 銅胎掐絲琺瑯纏枝蓮紋盞托 「大明宣德年製」及「翁字号」款
直徑:19.3 cm
估價:HK$800,000 - 1,200,000
談中國古玩,「景泰藍」可謂無人不識的名字。
這種工藝正名其實是掐絲琺瑯,早於元代便自拜占庭經伊斯蘭地區傳入中土,經明初永樂、宣德積極發展,至景泰一朝時製作已是純熟精緻。由於所用琺瑯釉以藍色為主,古董商與收藏家遂稱之為「景泰藍」,沿用至今。
明初掐絲琺瑯俱為宮廷製造,故都是朝堂陳設用器。至於如本器般有宣德本朝年款者,更是屈指可數,有著錄的僅兩例。一例盞槽外飾五組琺琅彩纏枝蓮紋間以菊紋,邊飾雲紋,現藏北京故宮。
另一例屬著名的Pierre Uldry收藏,盞槽外飾琺琅彩各式花卉六組,邊飾纏枝花紋,收錄於《Pierre Uldry藏中國掐絲琺琅器》一書。
北京故宮的宣德年款近例
本品盞槽內飾盛開蓮花,周圍蓮葉纏卷,工藝精緻
掐絲琺瑯以皇家美術品的身份在明朝登場,製作自然不可能馬虎。
匠人先將銅絲盤出花紋,黏固胎上,後填施各色琺瑯釉料在花紋框格內、外,入窯烘燒,如此重複數次,待器表覆蓋的釉層至適當厚度,再經打磨、鍍金等手續始成。經此等繁複工藝後,成品以色鮮妍麗,光彩耀目著稱,且具固久防滲等實用特質。
本盞托以淺藍色琺琅釉為地,盞槽內飾盛開蓮花,周圍蓮葉纏卷,盞槽凸起邊緣一周飾紅、黃、白、藍組合蓮瓣紋;槽外飾琺琅彩纏枝蓮花八組,細外緣飾蓮瓣紋一周,折沿上飾綠地白色海浪紋。
胎體厚重,色彩純正,工藝精緻,無疑為宣德時期上乘之作。
Lot 132|清乾隆 銅胎畫琺瑯開光西洋人物圖獸耳瓶 藍彩「大清乾隆年製」楷書款
高度:31.9 cm
估價:HK$300,000 - 500,000
中華歷史長河中,不少藝術品都是在工藝傳承與文化碰撞下誕生,銅胎畫琺瑯便是一例。
17、18世紀,歐洲步入啟蒙時代,高舉理性和科學大旗的同時,藝術觀與創作亦因而有所改變。與此同時,在歐亞大陸另一端的滿清皇朝,康熙帝接見了西洋傳教士,皇家作坊自此揭開中西合璧的重要一章,畫琺瑯工藝正是其中的代表作。
皇家作坊以上述的掐絲琺瑯與歐洲琺瑯彩為基礎,研製畫琺瑯技術,最先應用在金屬器之上,研製出銅胎畫琺瑯,直到康熙晚期再創燒出瓷胎畫琺瑯。
由此可見,銅胎畫琺瑯起著承先啟後的重要作用。
本品不但是中西合璧,更是古今共融。
瓶圓形,短頸,豐肩,兩側帶獸耳,碗式腹,外撇圈足,器形帶有強烈的古代青銅器影子。罐內施淺藍綠釉,器表黃地纏枝花間飾開光,肩、腹各二,以西洋寫生的技法分別繪西洋房舍、西洋人物、動物、西洋母子圖。
縱觀清宮飾西洋人物圖的銅胎畫琺瑯器,有鐘錶、蓋罐、鼻烟壺等諸般例子,惟畫工如本品般精細的甚少。據考究,有可能是造辦處直接訂做,或是廣東琺琅工坊上繳宮廷之作。
Lot 154|清乾隆 青白玉填金御題三友圖雙面硯屏
寬度:15.8 cm
來源:
- Louis Joseph(標籤)
- 倫敦蘇富比,2017年11月8日,拍品34
估價:HK$500,000 - 700,000
在傳統鑑藏界,古玩以尺寸適合上手的為上,其中以象徵皇帝書卷氣的文房尤為矜貴,若上面有御題詩則更是可遇不可求 - 本品便正正集齊了這些元素。
屏呈橫向,低浮雕歲寒三友圖,背面陰刻描金御題詩:「伯夷聖之清,瀟灑侯似彼;伊尹聖之任,後凋貞可比;栁下聖之和,報春屬氷蕊。堪為忘年交,要之皆君子。孟氏既前呼,蘇家後唱是。允稱益者友,不出尼山㫖。命筆冩其真,在彼不在此。」
此詩出自乾隆帝《御製詩二集卷四十四》,文中對四位聖賢的看法源自《孟子》。「不食周粟」的伯夷,為聖人中的清高代表;「鼎烹說湯」的伊尹,聖人中負責任的代表;「坐懷不亂」的柳下惠,聖人中平和寬容的代表。最後是「萬世師表」孔子,為聖人中集大成者。(詩文中的尼山,即孔子出身地。)
歲寒三友素為文人墨客鐘愛之主題,乃高尚人格的象徵,與上述四聖詩文非常契合。
詩文末端題「臣王杰敬書」,鈐印「臣」及「杰」。這位王杰,也非等閒人物。
他是有清一代名臣,被乾隆欽點狀元,極受器重,官至軍機大臣,上書房總師傅,東閣大學士。王杰也可以說是嘉慶的老師,後者親政後,便命他參與主持和珅貪污重案。
王杰負責書寫上述詩文,可講合情合理。首先,他當年在殿試本來考第三名,是乾隆帝見他書法了得,遂欽點狀元。再者,王杰是難得的清廉大臣,晚年獲嘉慶帝讚曰:「道直一身立廟朝,清風兩袖返韓城」,可見其品格之高尚。
清代宮廷中,硯屏為重要的陳設品,不僅可陳設几案之上,也可作文房用具。北京故宮收藏有乾隆朝的青玉填金「御製開泰說」雙面硯屏,亦題「臣王杰敬書」。
Lot 140|清乾隆 嵌螺鈿花鳥紋銀錠式小蓋盒 嵌「乾隆年製」篆書款
長度:6.4 cm
來源:
- 倫敦佳士得,1995年12月4日,拍品340
- 香港佳士得,2011年11月30日,拍品3067
估價:HK$500,000 - 600,000
中華有不少傳統工藝,歷史比大家想像中更要源遠流長,螺鈿便是其中一種。
螺鈿,指將螺、貝、蚌等軟體動物的體殼加工成薄片,刻劃並拼組成花草、人物、鳥獸等紋樣,鑲嵌於漆、木等器物表面之裝飾技法。早在良渚文化時期、即約公元前3,300年至前2,300年,中國便有鑲嵌蚌片、蚌泡的漆器,被視為螺鈿的濫觴。到西周之時,嵌螺鈿器物更上升至禮器地位。
相對其他工藝,螺鈿的發展無疑較為緩慢。從良渚文化過了三千多年,及至盛唐之世,才見到比較成熟的螺鈿器物。日本奈良正倉院珍藏的螺鈿紫檀琵琶,以及螺鈿玳瑁八角盒,便是箇中範例。
元明時期,螺鈿工藝所使用的貝殼品種更為豐富,加工更為精細,發展出加彩漆、描金、金箔、金銀嵌錯和加撒殼屑等輔助手法,終於創造出五色斑斕的效果。
本品局部
清乾隆 褐漆嵌螺鈿如意雲形盒 「乾隆年製」款|2011年,香港佳士得,HK$92萬成交
本乾隆朝的蓋盒,通體以黑光漆為地,嵌螺鈿花鳥紋,孔雀佇立松樹之上,盯著飛行的蜻蜓,旁邊有鳶尾花生於石縫中,構圖相當獨特。蓋與器的口邊飾半圓花紋,内底中央嵌有或為犀牛角形狀的圖案,外底中央嵌楷書「乾隆年製」四字款。
蓋盒取銀錠式,即元寶形象,寓意吉祥。據北京故宮考證,以銀錠形狀製作器物應始自明代嘉靖一朝,可參考清宮舊藏的明嘉靖帶款「戧金彩漆龍鳳紋銀錠式盒」。
嵌螺鈿器之中,帶款識者相當罕見。2011年,香港佳士得有一件乾隆朝的褐漆嵌螺鈿如意雲形盒,同樣嵌「乾隆年製」四字款,當時估價僅HK$35萬,結果在熾熱競投下以HK$92萬易手。
Lot 153|十八世紀 飛鳴宿食圖白玉帶蓋扁壺
高度:17 cm
估價:HK$400,000 - 600,000
在拍賣市場中,中國古董與中國書畫往往是不同部門;在藝術長河中,兩者則常有交集影響。本玉壺畫面鋪排疏密有致,刻畫寫實傳神,正是充分借鑒了國畫的筆墨意韻。
壺身兩面淺雕麥穗與雙鳥,可解讀為描寫一對鵪鶉,取「歲歲平安」之意,乃清代常用的吉祥圖案,更帶有「雙安嘉禾」之巧思。兩面通景也可見四頭蘆雁,或曲頸酣眠,或引頸高吭,或振翅而翔,或塘邊尋覓,是為自五代時期傳統花鳥畫佈局中的「飛鳴宿食圖」。
物以罕為貴。本品的器型和圖案並不常見,近例需從頂尖博物館珍藏處找,兩岸故宮和倫敦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V&A)皆有藏品可作對比。
清乾隆 玉渚岸水禽扁壺|台北故宮
虞詠芝 Gigi Yu|邦瀚斯 中國古董藝術部主管
香道 - 靜怡境
掃地焚香閉閣眠,簟紋如水帳如煙。客來夢覺知何處,掛起西窗浪接天 - 蘇東坡
現代人生活忙碌,不少人近年愛上焚香,以求寧神舒壓,讓心靈好好地沉澱一下。有潮流品牌更與岳敏君合作,以後者經典的「大笑人」造型製作香爐,足見焚香已經成為當代藝術的一種媒體。
其實中華文化對香之鍾愛,可追溯至西周時期。千百年來,上至帝王貴族,下至文人百姓家,無不對香有所追求。香道早已超越賞玩之物,發展成怡情啟性之道,令賞玩者內心澄明,至清無垢,達到靜、雅、美、真、和等高尚純粹的精神境界。
是次專題拍賣,帶來50餘件與中華文化相關之香道器物,早至西周、後及宋代頂盛時期、晚至清末民初,蔚為大觀。
Lot 308|宋 青瓷葵花形鬲式爐
直徑:11.5 cm
來源:
- 京都金閣寺住持有馬賴底舊藏
估價:HK$500,000 - 600,000
宋人談四般閒事,最後說「不許戾家」。戾家者,業餘的外行是也。不許戾家,即不可馬虎隨便,可見時人追求生活雅致的認真態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好好燒香,香爐自然也要好的,本器即是一例。
自唐朝開始,中國陶瓷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宋代五大名窯之中,貢御的北宋汝窯,以及皇室御用的南宋官窯,皆為青瓷的表表者。此外,龐大的龍泉窯系青瓷,亦是於南宋時期達至頂峰,燒成了著名的粉青釉色。
本香爐造型,乃是仿照周代青銅器鬲的形式之變奏,呈十八瓣葵花形開口,折沿外侈,短頸,圓肩,扁腹。口沿直至腹底凸起的豎棱,與花棱形的開口相呼應,逼真地模仿了銅器出筋的装飾效果。
有馬賴底為日本著名禪僧,寫有不少佛學著作
肩部淺淺現出一道微凸的弦紋,腹下承以三足,足底呈深褐色的「鐵足」。口沿巧作葵花之形,此式僅偶見於青釉盌或盤器上,但用諸香爐則極為稀罕。整器造型小巧玲瓏,別緻相當
來源方面,本器為有馬賴底舊藏。他出身名門,自小剃髮出家,寄身禪門,為日本當代佛教界別的領袖之一。這位禪僧乃臨濟宗相國寺派身第七代管長,兼任京都金閣寺和銀閣寺的住持。
香爐釉色細膩,青中微泛藍,合符日本「砧青釉」之雅名。其識款原裝木盒尚存,想必曾在日本香道儀式佔一席之位。
流傳到東瀛之前,想必它也曾為宋朝文人雅惜用,如大詩人陸游所吟:「官身常欠讀書債,祿米不供沽酒資,剩喜今朝寂無事,焚香閒看玉溪詩」。
Lot 301|明萬曆 五彩龍紋香罐 青花「大明萬曆年製」楷書款
直徑:14.5 cm
來源:
- 東京美術俱樂部
- Ogawa古美術
估價:HK$450,000 - 550,000
日語中有「唐物」一詞,專指從古代中國舶來的器物。很長一段時間,東瀛對唐物倍加珍視,其中萬曆五彩尤其聞名,有「萬曆赤繪」之稱,備受茶、香兩界青睞。
五彩,始自元朝,至明代嘉靖、萬曆時已相當完備,有純粹釉上五彩,亦有在釉下青花之上施彩。萬曆時期的五彩瓷,風格鮮明,圖案繁密,色彩濃艷。用彩方面,以紅綠二彩熾烈取勝,視覺效果繽紛熱鬧。
本香罐圓口內斂,豐肩圓腹飽滿外鼓,平底凹足,足內青花雙圈豎兩排楷書款,書「大明萬曆年製」六字,屬於釉下青花之上施彩的類別。
器身飾青花五彩雙龍戲珠紋,神態威武生動,身姿矯健輕盈。一面以青花繪龍身,礬紅勾鬚髮,再用黑彩分填出遍佈龍身的鱗片。另一面正好相反,紅身青髯,形成強烈對比。
雙龍所戲之寶珠施黃彩,周圍用礬紅描繪噴出的火焰,明艷光亮、引人入勝;龍與寶珠之間滿佈綠彩卷草枝葉紋,連綿纏繞、生生不息。枝上各處,又點綴起不同色調的西番蓮紋,有的繪青花,有的施礬紅,有的表現為黃紅相間,艷麗多姿。足邊同樣以青花五彩繪出茂盛的枝葉卷草,上承如意頭紋。
本器出色的五彩紋飾及比例恰當的造型,代表了當時景德鎮技術之先進,無疑為萬曆五彩的優秀例子。壺口配銀鎏金頂蓋,呈圓弧狀,遍佈鏤空祥雲紋樣。日本舊木盒上書「淺野家大正十年入藏」,大正十年為公元1921年。
相同的雙龍戲珠題材與器形,台北故宮與上海博物館皆有近例可尋。
台北故宮的萬曆五彩近例
Lot 315|十八世紀 碧玉爐瓶盒三式
尺寸:爐寬16 cm;瓶高16.5 cm;盒直徑7.8 cm
估價:HK$400,000 - 600,000
古人焚香,要求的是香氣縈繞,同時盡量少煙少火,故每個步驟都有標準,須得謹慎。
明清時期尤其流行「爐瓶三事」- 即爐、瓶、盒這三種焚香器具的組合。《紅樓夢》第五十三回有言:「這裏賈母花廳上擺了十來席酒,每席旁邊設一几,几上設爐瓶三事,焚著御賜百合宮香。」北京故宮之中,也收藏有清代的碧玉爐瓶盒一套三式,
古人會先在爐中預置香灰,接著燒透香炭,用瓶中的銅箸夾入灰中淺埋,然後以銅鏟壓平香灰。香灰中得戳些小孔,好讓氧氣能穿透之,再放上瓷片、銀葉、或雲母製成的隔火小片,最後才把盒中存放的香置於其上焚之。
北京故宮的清代碧玉爐瓶盒一套三式
從爐瓶三事的形制可知,古人焚香鮮用現在時與的線香,而是取香丸或香餅狀。由於這些香丸或香餅,一般都是合成調配的,故稱「合香」。
宋朝大詩人陸游曾寫《焚香賦》,其中有言「暴丹荔之衣。莊芳蘭之茁,徙秋菊之英。拾古柏之實,納之玉兔之臼」,便被認為是他獨家的合香配方。
上述《紅樓夢》提及的「御賜百合宮香」,也有現代人鑽書研究,從明朝醫學文獻《普濟方》找到一種百合香,配方是「沉水香五兩,丁子香、鷄骨香、兠婁婆香甲香各三兩,薰陸香、白檀香、熟犍香、炭末各三兩,零陵香一兩,雀頭香、蘓合香、安息香、麝香、燕香、青桂香、青木香、甘松香、白箋香、藿香各一兩」。
若閣下是愛香之人,或許可以試著重製這種皇家合香。
Lot 325|宋/明 銅錯金銀獸面簋式爐
寬度:25 cm
估價:HK$300,000 - 500,000
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仿古並非現代人的專利,古人也一樣會慕古,藉之追惜那遙不可及的輝煌歷史。
今時今日,我們會用「九大簋」來形容酒菜之豐盛。其實簋(音軌)乃古代青銅器,主要用以盛載煮好的飯、小米、黃豆,和鼎一樣為禮樂祭祀和葬禮儀式常用禮器。
西周注重「禮」的法規,故嚴格控制各階層可以使用的簋和鼎數量。史書記載,天子是九鼎八簋、諸侯是七鼎六簋、卿大夫是五鼎四簋,士則只能用三鼎二簋。是故,鼎和簋也是權力與身份的象徵。
宋朝在修訂禮典制度的過程崇尚仿古,並開始大規模仿造商代銅器。於此其中,宋人也從戰國銅器中借鑒,於器體表面施展華麗的錯金銀裝飾。
本香爐是仿照古青銅簋而製,圓形侈口,短頸內束,圓扁腹外鼓,兩側置一對摩羯耳,獸口接環耳,頸側處飾龍紋,高圈足。
短頸處前後以凸出獸首為中心,左右展開一對鳳鳥紋飾,與近足處的鳥紋相呼應。腹體上則呈現碩大的獸面形象,嵌入金銀絲線,捶打牢固後打磨光滑而成,盡顯精湛的工藝水準。
把古代盛糧食的禮器形態,變化成儀式感同樣甚重的香道器物,也確是巧思。
Lot 312|十七世紀 銅元寶耳象首三足爐 陽文「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
寬度:20.5 cm
來源:
- 傳英國學者詹甯斯Soame Jenyns(1904-1976年)舊藏
- 倫敦邦瀚斯,2011年11月10日,拍品518
估價:HK$280,000 - 350,000
慕古,也不是只能夠蕭規曹隨,加入創新元素也可以很精彩。
此爐即是一例,造型新穎別緻,兩側飾透雕元寶形如意紋耳,工藝精美,置於書房案頭上,趣味橫生,為銅香爐中的精品。類似的銅爐非常罕見,2016年香港蘇富比有一例,斷代清朝早期,可作參考。
仿古元素,則在象首足之處。早在商朝,先民便有打獵捕象之舉,也會把這種巨型陸地動物用於祭祀。與此同時,匠人也把牠的外型用於青銅器製作之上。除了運用整頭象的形象以外,也會局部取象首為足或耳。
中國首都博物館藏有西周青銅重器「伯簋」,便是以象首為四足。
是次舉槌的銅元寶耳象首三足爐
2016年香港蘇富比拍賣的清朝早期例子
本次舉槌的三足爐,傳為Soame Jenyns(1904-1976)舊藏。
這位英國人多才多藝,本身是著名的藝術歷史學家,又對東方藝術情有獨鍾。1920年代,他曾來香港工作,為當時新創的雜誌《The Hong Kong Naturalist》撰稿,論述中國南方動植物的文化傳承與象徵。
1930年代,他回到家鄉,於大英博物館的東方古董部門工作。此後數十年間,他亦多次就中國古玩與書畫著書。
Lot 305|宋 黑漆素身梅花式盤
寬度:19.6 cm
來源:
- 2004年入藏於日本京都
估價:HK$220,000 - 280,000
Lot 307|十六世紀 剔紅荔枝紋圓蓋盒
直徑:7.8 cm
來源:
- 日本姬路市資深藏家舊藏
估價:HK$150,000 - 180,000
拍賣詳情
拍賣行:香港邦瀚斯
地址:香港金鐘太古廣場一期2001室
尚古雅韻 - 安玉軒藏珍
拍賣日期:2023/5/29|上午11:00
香道 - 靜怡境
拍賣日期:2023/5/29|下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