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收藏丹薩替天王孤例 HK$3,796萬香港邦瀚斯成交

佛像收藏家若聽到丹薩替寺四字,必定會眼前一亮。此座寺院不但曾在西藏吒咤風雲,更代表著當地造像美學的一個高峰。

本季香港秋拍,邦瀚斯帶來了一尊丹薩替寺的西方守護神 - 廣目天王像,出自十五世紀匠人之手,達73 cm之高,銅製鎏金,鑲珠嵌寶,精美絕倫,乃私人收藏世界之孤品。

天王像於今日(1號)黃昏時間舉槌,HK$2,000萬起拍,HK$3,100萬落槌,由胡偉爔(Julia Hu,亞洲區董事總經理)為電話上的「823」號牌客戶投得,連佣HK$3,796萬(NT$1.52億)成交。


Edward Wilkinson|邦瀚斯 印度、喜馬拉雅及東南亞藝術環球主管


Lot 1812|藏中 丹薩替 十五世紀早期 銅鎏金西方廣目天王像

高度:73 cm
來源:

  • Chino Roncoroni,1999年之前入藏
  • 紐約佳士得,1999年3月23日,Lot 109
  • 顯赫歐洲私人收藏

估價:HK$35,000,000 - 55,000,000
落槌價:HK$31,000,000
成交價:HK$37,964,000


12世紀中葉(中原為南宋年間),藏傳佛教噶舉派僧人多吉傑布為遠離塵囂,獨自騎驢到藏地雅魯藏布江北岸之偏遠山區。

據記載,由於山路崎嶇,驢子無法繼續前行,多吉傑布於是在稱為帕木竹的地方築起茅屋住下來。由於他當時已頗有名聲,所以很快就聚集了許多信眾門生。多吉傑布居此茅屋直至圓寂,故被稱為帕木竹巴(意為帕木竹的大師)。他在這裡創辦的噶舉派分支,也就稱為帕竹噶舉。

帕木竹巴身後十多年後,他的得意門生圍繞茅屋建成丹薩替寺,並藉由委任當地豪族為住持的方法,令丹薩替成為一股冒起勢力,影響著當地的宗教和世俗事務,稱為「帕竹派」。


丹薩替寺現貌


丹薩替寺舍利塔模擬圖

13世紀中葉、即南宋末年,蒙古入藏,把西藏勢力交由眾王子管理。其中,帕竹派歸旭烈兀負責,丹薩替寺因而由蒙古王室供養。

不久後,蒙古滅宋建立元朝,帕竹派繼續備受重視,獲忽必烈封為藏地十三個萬戶之一。及至14世紀,帕竹派領袖更擊敗蒙古的西藏代理人薩迦政權,獲元室封為大司徒,成為實際意義上的藏地霸主。

很快又一個世紀過去,漢地雖然元代已亡,但新興的大明王朝沿襲籠絡藏地之懷柔政策,封帕竹萬戶長為闡化王,位列西藏五王之首。

丹薩替寺作為帕竹政權的宗教中樞,自然成為香火不絕的權勢大寺,同時成就了自身佛教造像美學的巔峰。是次舉槌的天王像製於15世紀初,正是出自這段黃金時期。

踏入15世紀中葉,帕竹派走向衰落,丹薩替寺亦逐步淡出權力舞台。來到近年,寺院更於文革期間慘遭破壞,頓成廢墟。


丹薩替寺內部的舍利塔


丹薩替寺內部的舍利塔,圖中大型造像與本尊天王近似,當屬同類守護神

寺院被毀、文物佚散,令辨認丹薩替寺存世佛像變得異常困難。這個時候,兩位意大利人拍下的相片(也就是本文的黑白照片)帶來一絲曙光。

他們是東方文化學者Giuseppe Tucci,與攝影師Pietro Francesco Mele。二人1948年遊藏,拍下大批風景和藝術品照片,名單上也包括了丹薩替寺。

正是透過這些彌足珍貴的紀錄,大家得知丹薩替寺內建多座為逝世方丈興建的巨大舍利塔(或稱佛塔)。

基於此獨特建築,丹薩替寺大部份佛像,都不似一般寺廟般供奉於佛龕或神壇之中,而是圍繞舍利塔身四周而設,視覺上有點像住滿了神佛的一座大山。學者也因而能夠在存世文物中,認出源自丹薩替寺的佛教造像及浮雕。

是次拍賣的為廣目天王像,對比丹薩替寺老照片的近例,應是以護法神姿勢立於舍利塔周邊位置。

四大王天分別為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形象在不同派別的信仰中各有分別。例如在民間俗信,就是我們熟悉的「風調雨順」。

在藏傳佛教中,廣目天王一手托寶塔,一手拿「那伽」。

那伽原為印度蛇神,形象在各地文化中多有變化。例如在印度,很多時是眼鏡蛇;在漢傳佛教中,那伽變成了龍的一種;於藏地傳統,那伽和當地一種居於湖底或地下水的神獸形象結合,有時也被視為與地下冥世界有關。

無論在哪種文化信仰,那伽都和水或雨有關。

歷史上,丹薩替寺大概興旺了兩百載時間。期間的造像藝術,屢屢受到尼泊爾和印度波羅王朝等外來文化影響。

及至本尊天王誕生的15世紀初,尼泊爾和波羅王朝的影響已經式微。天王像臉容方圓飽滿,散發著中原風格。身上所穿盔甲,造型明顯來自更早的傳統設計,或許便是唐朝。尤為有趣的是,他胸前中央的青金石,雕著一尾龍 - 中國式的龍。綜合而言,造像的明初造像風格甚為濃厚,而它誕生之15世紀初,中原便是永宣盛世之時。

市場所見的丹薩替佛像,高度大都在30至40 cm水平。至於本尊造像,達73 cm之高,乃是私人收藏世界的丹薩替天王像孤例,其他可比近例,由巴黎吉美博物館、北京首都博物館,台北故宮、意大利都靈東方藝術博物館等公共收藏所保存。

天王像上次拍賣是1999年,如今在邦瀚斯高價易手,或許又要等二十多、三十年才再現身市場了。


巴黎吉美博物館近例


台北故宮近例


同場其他精選成交


Lot 1808|藏中 十四世紀早期 類烏齊寺第二任法台烏堅貢布肖像唐卡

尺幅:50.5 x 38.7 cm(畫作);88 x 51 cm(連絲綢)
來源:

  • Chino Roncoroni,1997年
  • 歐洲顯赫私人收藏

估價:HK$4,500,000 - 6,500,000
落槌價:HK$7,000,000
成交價:HK$8,894,000


Lot 1859|犍陀羅 四至六世紀 銅錯銀鎏金鎏銀持拂塵者像

高度:8.3 cm
來源:

  • Rossi & Rossi
  • 「菩薩道」收藏
  • 借予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館,1996-2005年
  • 借予美國魯賓藝術博物館,2005-2019年

估價:HK$2,000,000 - 3,000,000
落槌價:HK$4,800,000
成交價:HK$6,100,000


Lot 1807|西藏 十四世紀 銅鎏金喇嘛祥像

高度:13.6 cm
來源:

  • 巴黎,Christian Lequindre,1993年
  • 英國私人收藏

估價:HK$100,000 - 150,000
落槌價:HK$1,100,000
成交價:HK$1,401,000


Lot 1837|尼泊爾 十六世紀 銅鎏金及錘揲勝樂金剛壇城

直徑:26.7 cm
來源:

  • 紐約蘇富比,1999年9月16日,Lot 83A
  • 紐約,Moke Mokotoff
  • 紐約佳士得,2005年3月31日,Lot 166
  • 歐洲私人收藏

估價:HK$400,000 - 600,000
落槌價:HK$900,000
成交價:HK$1,147,000


Lot 1816|西藏 約十五世紀 綠度母及十七神祇壇城

尺幅:50 x 43.2 cm
來源:英國私人收藏,1920年代入藏(傳)
估價:HK$400,000 - 600,000
落槌價:HK$900,000
成交價:HK$1,147,000


Lot 1820|西藏 十五/十六世紀 銅鎏金勝樂金剛像

高度:34 cm
來源:

  • Benny Rustenburg,2000年
  • 歐洲私人收藏

估價:HK$600,000 - 800,000
落槌價:HK$700,000
成交價:HK$893,000


Lot 1801|尼泊爾 十六世紀 銅鎏金獅像

高度:7.3 cm
來源:

  • 巴黎,JC Moreau-Gobard,1991年
  • 英國私人收藏

估價:HK$20,000 - 30,000
落槌價:HK$200,000
成交價:HK$256,000


拍賣總結

拍賣行:香港邦瀚斯
專場:誠虔韻映
拍賣日期:2023/12/1
拍品數目:61
成交:41
未成交:20
成交率:67.2%
成交總額:約HK$7,5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