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洲現當代藝術市場,草間彌生絕對可以說是「紅透半邊天」,每季都有大作亮相,在拍場締造天價。與此同時,也意味著要再找到令收藏家驚艷的作品,變得幾乎難如登天。
不過如此「不可能的任務」,邦瀚斯還是辦到了。
本季香港春拍,這間國際拍賣行以《無限》領銜,尺幅近兩米之高,自1995年完成以來從未曝光,乃拍賣史上首幅同時融合「無限的網」與「波點」的草間純抽象繪畫,將於5月25日舉槌。行方早前公佈相關消息後,旋即成為圈中熱話。
乘此機會,讓我們用草間早年的紐約之旅為主軸,輔以本尊的回憶與宣言,探討這位東瀛女王的兩大標誌創作符號。
Lot 12P|草間彌生(1929年生)《無限》壓克力 畫布
創作時間(The Value整理):據照片記錄,最晚於1987年已開始創作。1995年正式完成
尺幅:193 x 129.5 cm
簽名:Yayoi Kusama INFINITY 1995(背面)
來源:
- 美國,紐約,羅伯特‧米勒畫廊(Robert Miller Gallery)
- 美國私人收藏
- 現藏家得自上述來源
出版:
- 《Kusama》,Louise Neri and Takaya Goto著,Rizzoli,紐約,2012年,第276頁,彩圖
註:附草間彌生株式會社開立之登錄卡
估價待詢
1957年,草間彌生不顧家人反對,隻身橫越太平洋遠赴美國。很快,她在紐約落腳,準備在這個戰後的藝術重鎮大展拳腳。
當時,草間的盤川已差不多見底,每日饑寒交逼,周旋於帳單、護照、疾病等各種問題。真的餓到不行時,她會在垃圾箱撿魚頭,於雜貨店外拾菜葉,把之丟進舊貨店的十美分鍋子裡,煮湯充饑。
雖然現實生活像盆盆冷水潑在草間身上,但她對藝術的熱情並沒有因此被澆熄。每當心情低落,這位女生便爬上帝國大廈,從高處俯瞰塵世,夢想有天能在這個大都會改革藝術,掌握自己所嚮往的一切。
這條從美國東岸出發,通往世界的傳奇道路,起點便是「無限的網」。
《無限》的網紋部份局部
草間把賺回來的錢,統統用來購買畫布和顏料。她於工作室立起一面巨大的黑色畫布 - 大到不踏梯子就觸不到邊的畫布,廢寢忘餐地在上面用纖細筆觸畫滿數百萬個點,完全不留空隙地編織一面「無限的網」。
畫著畫著,這面網擴展到了草間的精神世界:「只要開始在畫布上畫點點,接下來就會從桌子延伸到地板,最後一路畫到自己身上。不知不覺間,從手到腳、到身上所穿的衣服,乃至房間裡的一切,都被這張網所覆蓋。」
早上陽光照進房子時,她才發現這都是幻覺。
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徵選之日,草間頂著精神困擾,背著比自己還要高的《無限的網》畫作,沿著紐約市中心走過四十條馬路,到這間以當代藝術聞名的美術館自薦,可惜最後名落孫山。
不過這位異鄉人沒有因此而放棄。1959年,在她期盼已久的首個紐約個展中,這面網終於大放異彩。
草間彌生攝於1960年代的紐約工作室
據草間本人所言,她當時「已經被圓點之網的詛咒操控了。管你是畢加索還是馬諦斯,放馬過來吧!我要用這個圓點來迎戰……我把一切都押在圓點上,想要跟歷史造反。」
結果,個展迴響之佳遠超草間預期,藝評人基本上一致讚好,以下為其中兩位名家評論之摘錄:
Dore Ashton|她的作品完全排除個人情緒,以一種偏執的重複令人迷惑……這些技巧讓整幅畫出現一種無限延伸的構圖……這幅畫相當需要觀者投注耐性與強烈的好奇心。她的作品展現了一種驚人的力量,我們對此毫無疑問。然而那種縝密控制的犀利質感,同時也讓人感到不安。
Sidney Tillim|這件雍容沉靜的作品讓觀眾心服口服,才開始一個月就已被認定是本季熱門話題……畫家用非常纖細、幾近矩形的筆觸填滿整個畫面,組成一張網,在網眼的紋路和底色上也有抑揚起伏的變化,利用微妙的動態與造形,創造出窮盡肉眼想像的視覺變奏。這件作品格調很高,優雅的光輝浸染到整幅畫的每一個角落。
《無限》的波點部份局部
那麼草間本人,又是如何解讀自己的《無限的網》?
「這張畫無視於整體構圖,也沒有視覺重心,反覆呈現千絲萬縷的恆常運動。這種單調會讓觀眾感到茫然,進而慢慢被一種暗示與沉靜的氣氛感染,進入『無』的暈眩中……
這些一點一點的色點是聚集的量子,是黑白反相的網眼。我有一個心願,希望自己能夠掌控這些圓點,從自己的位置,度量宇宙的無限。宇宙的奧秘究竟有多深?無限在宇宙的盡頭是否還是無限?
我的生命也是一個點,是億萬粒子中的一點。我要用天文數字的斑點,編織出一張蒼白虛無的網,在此時此刻提出宣言,消融自我,他者和宇宙的一切……」
「消融」是理解草間的關鍵詞,事實上也是她藉創作自我救贖的過程。
《無限》網紋與波點交匯之處
草間在富裕家庭出生,惟童年卻是在創痛中度過。
父親是入贅名門的女婿,雖然愛錫女兒,但就到處尋花問柳;母親是大家閨秀,脾氣剛烈且神經敏感,極力反對女兒當藝術家且時時嚴加管控。在長久的精神折磨下,草間自小已飽受幻覺困擾,後來更陷入半瘋狂狀態,不時萌生輕生念頭。
當時,她會走進深山,在白紙上用墨汁描繪細碎的斑點,以鋼筆畫細胞狀的排列,畫出分不清實體且無法分割的連鎖組合;她又會跑到河岸平原,盯著眼光萬顆粒粒分明的白色小石,靜靜地吸飽仲夏陽光。
這些經歷,滋養了草間網與點的創作。藉著畢生執迷地繪畫「無限的網」和「波點」,她得以「消融自我」,從中獲得平靜和生存動力。
細賞草間的網和點,可以說等同觀察她的感官記錄,以及超越外表的真實精神面貌,形同在鑑賞藝術家的「生命自畫像」。
草間家合照,草間彌生為家中老么,站在父母中間
是次舉槌的《無限》,網紋和波點各佔半壁江山。兩者交匯之處,邊界迂迴曲折,為原來相對平靜的網點圖案增加了律動之感。即使在芸芸草間作品中,獨樹一幟的個性亦是無出其右。
從上文引用的草間所言可見,網與點對她來說是密不可分的概念。兩者並非迥然不同的符號,而是相輔相成的主題。
據照片記錄,《無限》最遲於1987年已開始創作,至1995年草間簽名正式完成。對比甫到紐約的初生之犢,她當時已經走過多姿多彩的人生 - 在白人男性主導的美國藝壇鬥爭,與情人的「柏拉圖式戀愛」,回國後遭日本社會妖魔化,花甲之年後終於受國際認同而名揚天下。
與此同時,這位東瀛女王筆下的網與點,亦在歲月洗練中不斷發展萌生。
這幅照片攝於1987年,草間身後的畫作正是今次在香港邦瀚斯拍賣的《無限》
草間憶述初到紐約時,自己的創作是預言了「即將在紐約誕生的、引領藝術潮流的新力量 - 普普藝術。」
事實上,紐約時期的草間,無論創作的媒介是畫布還是行為藝術,無論反對的議題是戰爭還是華爾街,波點都是草間常用的著名符號,用意和網紋一樣,是「消融自我,他者和宇宙的一切」。
舉如1968年,美國正值民權運動與反戰示威浪潮,草間向勝出總統選舉的尼克遜發表公開信:「地球和宇宙中數百萬的星星一樣,只是一個小點。然而,跟這些和平又寂靜的天體相比,地球卻充滿了憎恨和鬥爭……就像飛上雲端那樣,在身上互相畫滿圓點,在無始無終的永恆裡面消融自我,這樣你才有辦法理解,以暴無法制暴的真相。」
「普普藝術之父」Andy Warhol,也曾向草間表示:「我想要用彌生身上畫有圓點、臥姿全裸的照片做絹版印刷,你覺得如何?」
《無限》的左右二分構圖,不僅在草間作品中極為罕見,更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意涵
《無限》的左右二分構圖,不僅在草間作品中極為罕見,更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意涵。它揭示了二元對立的議題,同時畫中左右兩方相互靠攏,也象徵著尋求共識、融合與共融的可能。
掙脫封建思想與家長威權,孤身從日本跑到美國闖蕩;以東方傳統文化滋養的原創藝術,在西方當代藝壇大放異彩。舊與新,東與西,在《無限》的對立和融合中,併發出精彩的二元火花。
本作運用的深紅與黑色配搭,不但是草間紐約時期「無限的網」之常見組合,亦是刺激她創作的幻覺之色彩:「某日我看到桌布的紅色花紋,轉移視線後居然發現天花板、玻璃窗、柱子都出現一模一樣的花紋,整個房間都是,甚至連我的身體被一樣紅色花紋填滿,當時,我產生自我消融的感覺。」
《無限》乃拍賣史上首幅同時融合「無限的網」與「波點」的草間純抽象繪畫,市場上無直接例子可比。較為可作參考的,是去年佳士得香港的一幅《南瓜》,同樣兼具網紋與波點元素,以超越估價範圍的HK$4,030萬成交。
值得一提的是,該幅《南瓜》為73 x 90.8 cm,尺幅大概僅為《無限》的四份之一。至於草間的拍賣紀錄,則長期為純抽象的「無限之網」壟斷,如今屬一幅《無題(網)》所有,於2022年在紐約富藝斯以US$1049.6萬(約HK$8,180萬)易手。
草間彌生《南瓜》,2000年作,73 x 90.8 cm|香港佳士得,2023年拍賣,HK$40,305,000成交
李禹煥(1936年生)《對話》壓克力 畫布
創作時間:2015年
尺幅:130 x 162 cm
簽名︰L.Ufan '15 (側面);Dialogue 2015 Lee Ufan(背面)
來源:
- 日本,東京,澡堂畫廊
- 現藏家得自上述來源
估價:HK$3,000,000 - 4,000,000
相對東瀛而言,「韓流」在藝術市場上算是新興勢力。然而,這個朝鮮半島的國度,其實早已孕誕出不少巨匠,以極簡美學聞名的李禹煥便是其中一位。
李禹煥的創作土壤非常國際化。他在傳統韓國家庭出生,童年讀過許多中國文學古籍,尤其喜歡宋明清三代繪畫;讀書時期到日本留學,成為藝術運動「物派」(Mono-ha)旗手,深刻影響日本戰後藝術發展;稍晚於韓國興起的單色畫運動,他也屬核心人物;與此同時,他亦喜愛西方繪畫,每年花逾半時間在歐洲遊歷。
李禹煥乃是哲學系出身,學識廣博、善於思辯,選擇了超越語言界限的藝術為終生職業,創作以揉合傳統東方傳統著稱,帶領東亞藝術走出新局的同時,亦深受西方世界認同推崇,其收藏家群體絕不僅限於亞洲。
2021年,他的作品《東風》以31億韓圓(約HK$2,070萬)成交,刷新在世韓國藝術家拍賣紀錄。至於「對話」系列,亦已於香港拍場突破HK$1,000萬水平。
李禹煥以極簡美學見稱
是次在邦瀚斯亮相的《對話》,為同名系列的2015年作品。偌大的單色畫布上,僅有一抹漸層橘紅筆觸。杯狀圖案以單一筆觸完成,展現出藝術家日經月累扎實的繪畫功力,一筆瞬間,俐落清晰的輪廓、從深至淺細膩的色彩變化,以簡約的筆觸和顏色變化,在空白的畫布上,創造出一種強烈而深邃的視覺和情感效果。
如同畫名《對話》,李禹煥的創作超越了媒材與空間的限制,取而代之的是高度精神性的感知與啟發。
他曾說道:「當畫布上的白色空間因為筆刷極為精巧的輕觸而震動,人們可以感知到那樣的震動即是繪畫的真實本質。沒有畫框的繪畫與牆面構成一種關係,繪畫性的迴響從而擴散至周圍的空間。」如不間斷的對話,與畫布周邊的環境共振和共鳴。
本作局部,杯狀圖案以單一筆觸完成,展現出藝術家日經月累扎實的繪畫功力
對於李禹煥,接下來會談及的「韓國單色畫之父」朴栖甫,乃至金煥基、鄭相和等一代韓國當代藝術家而言,單色畫創作象徵自我約束與自我表達,是一種對靈性的追求。藝術家在重複的筆觸之間冥想沉思,創造出獨特、不經雕飾的用色質感和結構,便是「單色畫運動」精神所在。
這場抽象藝術運動,源自藝術家對傳統學院畫派提出質疑。他們捨棄寫實繪畫,迴避現實主義,試圖透過不同於西方觀念藝術的路徑,轉而運用簡約而樸拙的單色系創作,強調回歸自然。
李禹煥的作品,正是這股思潮的重要代表。
朴栖甫(1931-2023)《描法 No.151005》綜合媒材 韓紙 畫布
創作時間:2015年
尺幅:130 x 80 cm
簽名:朴栖甫,《描法 No. 151005》,2015年作(背面)
來源:
- 日本,東京,東京畫廊+ 北京東京藝術工程
- 現藏家得自上述來源
展覽:
- 「Empty the Mind:The Art of Park Seo-Bo」,日本,東京,東京畫廊+ 北京東京藝術工程,2016年3月30日-5月14日
估價:HK$1,800,000 - 2,800,000
去年10月,藝壇傳來令人傷感的消息 - 朴栖甫因病辭世,享年91歲。
事實上,早於同年2月,這位「韓國單色畫之父」已公佈自己罹患第三期肺癌。他一邊與病魔對抗,一邊盡用餘下光陰創作,臨終前一個月仍堅持出席首爾藝博會 Frieze Seoul,把人生最後時間奉獻給藝術。
朴栖甫於日治時期的朝鮮半島出生,在戰火與殖民洗禮下成長。他曾經在受訪時憶述,祖國滿目瘡痍,以往認知的社會價值蕩然無存,繪畫成為他洗滌心靈之途。
「描法」是朴栖甫留法深造後,回國所創的著名系列。與草間彌生「無限的網」一樣,靈感也是源自童年。不過並非他本人,而是他兒子的。
「韓國單色畫之父」朴栖甫
本作背面的畫家簽名與展覽記錄
時間回到1967年,朴栖甫年僅三歲的次子正在學寫字,多番嘗試卻未能工整地把字體寫進方格,洩氣之際便使勁地用鉛筆亂塗。朴栖甫認為,這種重複不斷的情感宣泄,或許才是自己所需的出路。
他於是花了近五年時間秘密鑽研這種風格,直至1973年才開始發表。在尚未乾透的單色顏料表面以鉛筆線描,透過簡單而重複的筆法,帶柔和光澤的鉛筆與油彩,呈現出媒材間的張力。
踏入1980年代,朴栖甫開始運用韓紙作畫。這種由桑科樹皮製成的軟紙,傳統以來在韓國用於書法和水墨畫;進入21世紀,「描法」系列的畫面從單色轉變為明亮的色彩,其中紅色乃是受秋日楓色所啟發。
本作局部
本作局部
本作繪於2015年,正是朴栖甫晚期集大成之作。
他把韓紙貼在畫布上,通過反覆創造凹陷和壟溝,隨著觀者視角改變而產生動態效果。由於每張韓紙紋理都是獨特的,染色時間長短又各有不同,需經歷數以月計的時間,加上繁複的堆疊手法,再利用棍棒和竹尺等工具推動紙張表面,才能製造出嚴謹有序的凹凸線條,形成最終所見的浮雕效果。
在創作之中,一個個動作就如房子的磚、布的緯編,每一幅畫作都考驗著朴栖甫極大的耐心與意志力。這種重重覆覆的行為,也仿如體現東方精神的冥想靈修狀態。
拍賣市場上,朴栖甫成交三甲俱為「描法」作品,現今紀錄為HK$2,041萬,於去年秋拍在香港蘇富比寫下。
同場其他精選拍品
Lot 16|劉野(1964年生)《雷鋒叔叔》壓克力 畫布
創作時間:2003年
尺幅:45.3 x 45.3 cm
簽名:Liuye 03 野(右下)
註:背面貼有少勵畫廊標籤
來源:
- 香港,少勵畫廊
- 現藏家得自上述來源
展覽:
- 「劉野:紅黃藍」,北京,少勵畫廊,2003年11月
- 「劉野:紅黃藍」,香港,少勵畫廊,2004年1月
出版:
- 《劉野:紅黃藍》,貝卉玲及文少勵著,少勵畫廊,香港,2003年,第27頁,彩圖
- 《Pretty Uneasy》,Didi Kirsten Tatlow著,南華早報,2004年1月4日,第7頁,彩圖
- 《Happy Man, Happy Things》,歐陽穎姬著,明報,2006年3月11日,D14頁,彩圖
- 《劉野:圖錄全集 1991-2015》,Christoph Noe著,Hatje Cantz 出版社,奧斯特菲爾登,2015年,第 314頁,圖版03-13,彩圖
估價:HK$4,000,000 - 6,000,000
Lot 7|曾梵志(1964年生)《三年級一班 第6號》油彩 畫布
創作時間:1996年
尺幅:48 x 38 cm
簽名︰曾梵志. 96 6(背面)
註:背面貼有少勵畫廊標籤
來源:
- 香港,少勵畫廊
- 現藏家得自上述來源
展覽:
- 「8+8-1:15位當代藝術家油畫展」,少勵畫廊,香港,1997年6月19日 - 7月12日
- 「8+8-1:15位當代藝術家油畫展(巡迴展)」,芝加哥藝術博覽會1997,美國,芝加哥,1997年
- 「8+8-1:15位當代藝術家油畫展(巡迴展)」,Buschlen Mowatt畫廊,加拿大,溫哥華,1997年
- 「8+8-1:15位當代藝術家油畫展(巡迴展)」,Connaught Brown畫廊,英國,倫敦,1998年
- 「8+8-1:15位當代藝術家油畫展(巡迴展)」,Vierte Etage畫廊,德國,柏林,1998年
出版:
- 《8+8-1:15位當代藝術家油畫選集》,少勵畫廊,香港, 1997年,第23頁,彩圖
- 《Anna Maria Jagdfeld中國當代藝術收藏》,香港佳士得,香港, 2012年,第133頁,彩圖
- 《曾梵志作品全集第一冊1984-2004》(英文版),鍾嘉賢著,Skira出版,米蘭,2019年,圖版Z96-01-06,第355,358頁,彩圖
- 《曾梵志作品全集第一冊1984-2004》(中文版),鍾嘉賢著,Skira出版,米蘭,2019年,圖版Z96-01-06,第138,140頁,彩圖
估價:HK$1,200,000 - 2,000,000
Lot 13|鹽田千春(1972年生)《生存的狀態》鐵框 線
創作時間:2019年
尺寸:131 x 87 x 40 cm
簽名︰CS(背面)
來源:
- 韓國,首爾,Gana Art畫廊
- 現藏家得自上述來源
展覽:
- 「Chiharu Shiota: Between Us」,首爾,Gana Art Nineone畫廊,2020年7月16日 - 9月2日
估價:HK$450,000 - 650,000
Lot 24|松山智一(1976年生)《熱潮改變的形式》壓克力 綜合媒材 畫布
創作時間:2022年
尺幅:91.4 x 91.4 cm
簽名:藝術家簽名,松山智一,7.2022 NYC(畫布邊緣)
來源:
- 日本,東京,Kotaro Nukaga 畫廊
- 現藏家得自上述來源
估價:HK$350,000 - 550,000
拍賣詳情
拍賣行:香港邦瀚斯
專場:現代及當代藝術拍賣
地點:香港邦瀚斯拍賣中心(金鐘太古廣場一座20樓)
拍賣日期:2024/5/25|4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