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美智、曾梵志繪出內在情感 香港邦瀚斯現當代藝術精選

香港邦瀚斯現代及當代藝術拍賣匯聚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之佳作,真正突顯現代及當代藝術呈現不同世代、無分國界、共冶一爐的盛況。


Lot 11|奈良美智《三顆星》壓克力 黃麻布 裱於木板

創作時間:2014年
尺幅:180.5 x 158.5 cm
簽名:Three Stars,2014(背面)
來源:

  • 香港佩斯畫廊
  • 香港蘇富比,當代藝術晚間拍賣,2020年7月9日,拍品編號1135
  • 現藏家得自上述來源

展覽:香港,佩斯畫廊,「Yoshitomo Nara: Stars」,2015年3月13日 - 4月25日
估價:HK$30,000,000 - 50,000,000

 

領軍的封面拍品為奈良美智創作於2014年巔峰時期的《三顆星》。《三顆星》開宗明義以星星作為主題,是奈良美智為2015年香港個展「Stars」而創作的一幅重點大型架上繪畫。主角小女孩以全身呈現,差不多佔滿整個巨大畫面。橢圓狀大頭跟身體剛好成一比一大小,加上其扁長的一雙大眼,令觀眾無法避開她的目光。

小孩子眼神不羈且充滿挑釁性,配上如吸血鬼般的小尖牙,彷彿正在向世界宣告她的不妥協態度。小主角沒有說任何話,只看到她雙手正在指向浮游半空的三顆星上。一個動作取代千言萬語,一場奇幻的魔術表現似乎即將開始。

作品構圖精簡純粹,是奈良經典的表現方式,既傳承了日本浮世繪版畫的誇張形態,亦呼應了傳統侘寂美學精神。《三顆星》有別於奈良同年創作之同題材作品,星星非只點綴畫面,而是與主角直接互動,人物雙手帶領觀眾聚焦浮游半空的三顆星星之上,恍如一場奇幻的魔術表演,引發無限童夢與幻想。

奈良在《三顆星》一畫中使用的拼貼技法早見於1990年代中期。藝術家將大小不同的黃麻布重叠縫合,然後於之上作畫,利用布料粗獷自然的紋理,營造變化多端的圖案和質感,使平面繪畫呈現如浮雕之感,亦令觀者感受到破壞、受傷、重組、再現、變化等等的微妙心理狀態,完美展示以材料作為藝術語言,人物刻畫更顯深度。

縱觀奈良美智筆下的人物,可以形容為可愛、寂寞、憂鬱、憤怒甚至邪惡。但不變的是,蘊含在圖像之下,超越語言、文化和歷史的限制,心靈與精神的共鳴。有黑暗的地方,必有光芒,不論身處什麼環境,如同《三顆星》中的女孩,無畏堅定地繼續向前行。



Lot 19|曾梵志《無題 第5號》油彩 畫布

創作時間:2000年
尺幅:200 x 150 cm
簽名:曾梵志 2000 Zeng Fanzhi(右下)
來源:現藏家得自藝術家本人
展覽:「曾梵志:面具之後」,上海,香格納畫廊,2001年
出版:

  • 《曾梵志:面具之後》,周曉雯及陳艷編,香格納畫廊,上海,2001年,第18 - 19頁,彩圖
  • 《我-我們:曾梵志的繪畫1991-2003》,皮力及何麗君編,湖北美術出版社,武漢,2003年,第152 - 153頁,彩圖
  • 《曾梵志作品全集第一冊1984-2004》(英文版),鍾嘉賢著,Skira出版,米蘭,2019年,第636頁,彩圖
  • 《曾梵志作品全集第一冊1984-2004》(中文版),鍾嘉賢著,Skira出版,米蘭,2019年,第234頁,彩圖

估價:HK$4,000,000 - 6,000,000
 

曾梵志的代表系列《面具系列》歷經十年,在相同的圖式裡持續探索與改變。此系列作品刻畫從國家到個人,在面對改革開放帶來天翻地覆的巨變時,大時代下人們的精神面貌。從曾梵志的作品中,我們不僅能一窺時代精神,也能一探藝術家的內心變化。

《無題 第5號》畫中男子赤裸著上身,一手撐著腰,一手插在口袋裡,產生一種帶有張力的結構。他緊閉著唇,眼神堅定地凝視前方,正好與觀眾會合。與男子瘦長的身軀相比、頭部比例明顯較大而突出,雙手也超越尋常地大。畫面中甚為引人注目的,是從口袋中伸出來的右手那暗示了權力與自信的大拇指,貫徹了曾梵志善用人物手部作為心理描寫的手法。

與《面具系列》作品相比,曾梵志在《無題 第5號》中放棄西方繪畫傳統以色塊建構畫面,在技法上更加傾向中國水墨繪畫的「用筆」,強調線條不只具有勾勒人物形態的功能性,而更擁有表現自身美感的可觀賞性。《無題 第5號》中人物的雙腿沒有被「畫完」,彷彿消融在空氣之中,這種處理方式亦體現了中國畫對「意」的重視,包括背景的「留白」安排令整體氣氛更傾向東方虛無與寫意的特徵。如此的畫法可謂曾梵志藝術生涯中的一個轉捩點,開啟了他往後十年的觀念和形式上的蛻變。

「我所畫的每一張畫其實提出的都是一個問題,都是人的問題,從生到死的一系列問題。我從1990年搞個展開始就抱定了這個目標和方向,就是要提出人所面臨的所有困境。」有別於《面具》的人物均以服飾強調個人身份,此畫主角赤裸上身,令觀眾難以判斷其背景和地位,只能把對方視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而眼前這個人,就是如此的從容不迫,自信滿滿,眼神堅定不移。藝術家要表達的其實不是人的外表,而是人的內在精神。



Lot 2|斯科特·科恩《陽台松樹》油彩 麻布

創作時間:2002年
尺幅:61 x 71.1 cm
簽名:Scott Kahn '02(右下)
來源:現藏家得自藝術家本人
估價:HK$800,000 - 1,200,000

 

「我一直受到歐洲古典藝術家的啟發,他們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老實說,我不能說某個藝術家甚至一群藝術家在風格上影響了我,但我一直很欣賞創造幻覺的藝術。我喜歡二維平面的想法,在這裡你可以用視角、形式、顏色和光線創造出其他的世界。」(引述斯科特·卡恩,錄於〈藝術訪談系列:斯科特·卡恩〉,RDN Arts,2021年6月2日,線上)。

《陽台松樹》這件作品,彷彿就是藝術家斯科特·卡恩對繪畫想法的再現,透過他的視角,邀請觀眾進入藝術家的奇幻世界。以木頭搭建出的陽台空間,就像是畫框一樣,將景致包圍在其中,從露台到陽台圍欄、再到外面的開放空間,引領著觀眾視線向前延伸。

除了利用空間營造視覺的層次感,卡恩也巧妙的運用三種不同的植栽,表達三度空間的立體感。卡恩就像是時間的魔術師,畫面中的光影、擺設彷彿靜止在某一刻,整體營造出靜謐的氛圍。

然而,畫面遠方從左至右延伸的松樹,為畫面增添了動感,從樹幹到枝葉,隨結構的起伏有頓挫轉折的變化,頗有中國傳統書畫技法的韻味,極具表現力。《陽台松樹》展現了卡恩的創作精隨,生動的色彩與空間,與帶有禪意的寧靜氛圍,遊走在現實與想像的世界。



Lot 18|薩爾曼·托爾《高度文明》油彩 畫布

創作時間:2011年
尺幅:96.5 x 96.5 cm
簽名:Salman Toor '11(背面)
來源:歐洲私人收藏
估價:HK$1,000,000 - 1,500,000

 

畫面中身著華麗服飾的男女,相對而坐親暱的交談著,從他們神情和動作中,很難判斷是愛人間的呢喃細語,或是小道消息的交換。在《高度文明》中,藝術家薩爾曼·托爾描繪無生命的兩個物件—後方攤開的圖錄與前方陶瓷模型。

不同於藝術家最廣為人知,描繪年輕、棕色人種的男性酷兒在室內場景中的生活片刻,《高度文明》這件作品給人神秘、怪誕的氛圍。

薩爾曼·托爾花了數年時間研究和臨摹洛可可、巴洛克和新古典主義時代藝術家的作品,如卡拉瓦喬、安東尼·凡·戴克和讓·安托萬·華托,並將他們的風格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回顧歷史,巴洛克可以說是近代文明第一次的開花結果,它打破理性的寧靜和諧,強調藝術家的豐富想象力,帶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這樣的精神也呼應作品標題《高度文明》。藝術家運用想像力,結合幽默戲謔的表現手法,創作出不同於世俗美感、帶有戲劇表現力的趣味小品。



Lot 29|喬治‧馬修《擴張之路》油彩 畫布(此作附喬治·馬修委員會開立之作品保證書)

創作時間:1990年
尺幅:97 x 130 cm
簽名:Mathieu(左下);CHEMINS DEPOSSEDES(畫框)
來源:

  • 里昂貝勒庫爾畫廊
  • 里昂私人收藏
  • 巴黎艾德拍賣,2019年12月13日,拍品編號108
  • 現藏家得自上述來源

估價:HK$1,100,000 - 2,000,000
 

喬治·馬修是一位自學成才的藝術家,他的創作生涯始於具象繪畫,直到一九四零年代的歐洲戰亂,使他轉向了抽象創作,並於一九四零年代末期發展出最廣為人知的「抒情抽象」。

1998年,喬治‧馬修進入「狂野時期」,為其抒情抽象的鼎盛階段。創作於1990年的《擴張之路》呈現了馬修此時經典的放射性構圖,畫布就是藝術家的表演舞台,他的色彩與筆觸如絢麗煙火般迸發,許多時候甚至直接以軟管將顏料擠壓到畫布上,為作品增添了層次與張力。

《擴張之路》中紅色與橘色的顏料,如同夜裡湧現的火光,平均地於畫布上半部綻開。穿插其中交錯縱橫的白色線條,跟著它彷彿能體驗藝術家當時使用全身運筆作畫的軌跡。從畫面中間向下延伸,融合綠、白、棕色顏料大範圍的潑彩,則像是煙火發射至高點後,順勢向下流動的光軌。這些元素在暗色背景的襯托下顯得更具表現性, 展現奔騰澎湃的情緒張力。



Lot 30|達米恩·赫斯特《支配繪畫元素》光澤塗料 畫布

創作時間:1994年
尺幅:30.5 x 30.5 cm
簽名:1994 Damien Hirst(背面)
來源:

  • 英國倫敦白立方畫廊
  • 中國嘉德拍賣,「當代藝術夜場」(二),2023年6月13日,拍品編號1755
  • 現藏家得自上述來源

估價:HK$1,000,000 - 1,500,000
 

作為於1980年末崛起,英國青年藝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達米恩·赫斯特的作品主題圍繞著生命與死亡。多數人避而不談的「死亡」,卻是他的靈感來源,他的創作天馬行空,透過多樣的作品來探索藝術、生命、死亡、宗教與科學之間的關係。

達米恩·赫斯特於1988年開始進行「醫藥繪畫」系列,此次呈現的作品《支配繪畫元素》即為在此主題下發展的作品,畫面中規律排列的網格形式和隨機多樣的彩色圓點,是這系列作品的特色。

在白色背景上,畫面上方標示著「支配元素」,畫面下方有三十六個依序排列不同顏色的圓點,每個圓點旁都附有一個字母,從 A 開始,一直到 Z,之後是從1到9的數字序列,然後是0。白色讓人聯想到醫院,被象徵為科學的嚴謹。

然而,仔細觀察作品,從外型輪廓仍可辨識出彩色圓點並非完整的圓,保有手繪的藝術性。藝術是以感性提出問題,而科學以理性解決問題,在赫斯特的作品中,我們得以感受兩者之間相互衝突、卻又彼此平衡的微妙變化。

如同藝術家本人曾說:「我創作的這一獨特方式類似製藥公司以科學對待生命的方式。藝術並不自稱為所有問題的答案;製藥公司才是。因此我為這系列作品起名為《醫藥繪畫》,每幅作品的畫題也與此有關。藝術與藥物一樣,都能治癒人類。」



Lot 35|金泰浩《內在律2019-12》壓克力 畫布

創作時間:2019年
尺幅:195 x 131.5 cm
簽名:金泰浩 內在律2019-12 KIM TAE-Ho Internal Rhythm 2019-12 2019 Tae Ho Kim(背面)
來源:

  • 台北,形而上畫廊
  • 現藏家得自上述來源

估價:HK$400,000 - 600,000
 

金泰浩是領銜韓國後單色畫畫派重要的藝術家之一,他的作品同時帶有單色畫的精神性與當代對藝術形式探索的實驗性。1970至1980年代中期,他的創作以結合不同媒材的冷色調繪畫為主。而1980年代末期,則透過《內在律》系列作品展現他如修行人般的藝術實踐。

近距離觀察《內在律2019-12》這件作品會發現,它並非像傳統繪畫追求在平面畫布上營造三度空間的立體感,而是透過媒材與肌理,在畫布上創造立體空間。金泰浩不斷重複將顏料層層相疊於畫布上,再一刀一刀雕琢出色彩繽紛的線條和如網格般的立體空間,又在每個空間中鑿出一個深邃的黑洞,呈現出像是傳統漆藝般的立體效果。

從不同的角度欣賞他的作品,會有不一樣的視覺體驗。《內在律2019-12》中的一筆一畫都是金泰浩對空間和色彩的探索與實驗,有其獨樹一格的「韻律」。



Lot 1|黃進曦《虛擬時間系列 - 草地公園:正午、午後、風起、黃昏、寂夜(一組五件)》壓克力 畫布

創作時間:2009年
尺幅:68.5 x 120 cm (每件)
簽名:正午 黃進曦 2009(畫布邊緣),午後 黃進曦 2009(畫布邊緣),風起 黃進曦 2009(畫布邊緣),黃昏 黃進曦 2009(畫布邊緣),寂夜 黃進曦 2009(畫布邊緣)
來源:亞洲私人收藏
展覽:「藝遊」,香港K11購物藝術館,2009年12月18日 - 2010年3月15日
估價:HK$300,000 - 500,000

 

虛擬遊戲世界在過去十多年的發展神速,畫面往往能以假亂真,令玩家無不樂於沉醉在一個不真實的世界之中。當真實和虛擬的界線愈來愈模糊之際,亦為藝術創作帶來啟發和靈感。

《虛擬時間系列 - 草地公園》是黃進曦早期的作品。這一組五幅的風景畫,並不是以傳統的寫生方式作為基礎,而是藝術家通過玩一款名為《俠盜獵車手》的電子遊戲進入虛擬世界內,再慢慢尋找一個理想的構圖角度。黃進曦刻意避開城市的景觀,而只專注於大自然的部份,最後停駐在一個無人的公園前「寫生」。

每幅畫面的左下方都保留了遊戲原來的地圖工具,以強調被畫家描繪的風景其實來自虛擬世界。至於在細節的處理上,黃進曦加入更具人性化的筆觸,追求古典油畫的溫和用色取向,主觀地改變了電子遊戲原來過份標準化和完美化的像數合成,以及強烈刺激視覺的人工高彩度。

黃進曦以五個不同的虛擬時間去描繪同一個景色,包括了日出、正午、下午、傍晚到深夜,不同的時間下產生出的顏色變化,參考了印象派大師莫內一系列表現時間的畫作。然而跟莫內當年創作時的最大差異是,黃進曦在虛擬世界的一天,實際是真實世界的一小時而已。


拍賣詳情

拍賣行:香港邦瀚斯
專場:現代與當代藝術
預展日期:2023/11/19 - 24
拍賣日期:2023/11/25,下午4時
地址:金鐘太古廣場一座20樓,香港邦瀚斯拍賣中心

點擊連結登記參觀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