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藝術之父」回歸家鄉 逾百幅塞尚畫作南法小鎮展出

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擁有「現代藝術之父」的美譽,無論是油畫、水彩還是素描,俱令藏家趨之若鶩。2022年,風景油畫《聖維克多山》在紐約以US$1.37億(HK$10.7億;NT$42億)成交,創下天價紀錄。

位於塞尚出生地艾克斯的格拉內博物館(Musée Granet),現正舉行以塞尚故居為主題的大型展覽「Cézanne au Jas de Bouffan」,為藝術愛好者帶來塞尚130幅素描、水彩和油畫作品之餘,更可參觀剛剛完成翻新的塞尚故居和工作室。

展覽由即日起至10月12日結束。若然各位讀者打算在暑假到南法遊覽,不妨把之列入行程,感受一下這位巨匠當年在怎樣的環境下創作。

接下來,讓我們藉此機會,回顧塞尚的藝術人生。


塞尚《粉紅色背景的自畫像》|1875年|巴黎 奧賽博物館收藏


塞尚《藝術家的父親讀〝事件報〞》|1866年|華盛頓國家藝廊收藏


《藝術家的父親讀〝事件報〞》在格拉內博物館展出

長於南法的小伙子,失意於巴黎

塞尚1839年生於南法的艾克斯(Aix-en-Provence),父親是一位銀行家,在衣食無憂的環境下長大。塞尚早在年幼時學習繪畫,對藝術充滿興趣,惟最終仍遵從父親意願,在艾克斯大學修讀法律,只在課餘時間修讀繪畫。今次舉行展覽的格拉內博物館,正是當年塞尚上繪畫課的地方。

到了1861年,塞尚終於與父親達成共識,前往花都巴黎發展他的藝術創作。可惜,他在巴黎的發展並不如意,被心儀的國立美術學院兩度拒諸門外,只能夠入讀非傳統且資源匱乏的Académie Suisse。

塞尚一度重返艾克斯,在父親的銀行工作,後來又不甘心重返巴黎。在花都的得着,或許是結識了畢沙羅、馬奈、莫內等同儕。其中塞尚與年長十年的畢沙羅更是建立起師徒關係。

就如同一眾印象派畫家,塞尚的作品亦不受主流藝術圈重視,即使每年申請參展巴黎沙龍,也要到1882年才首次成功上場,亦是他唯一一次參展。其餘時間,他的作品只能在「落選者沙龍」以及莫內1874年開創的「印象派」展覽亮相。

今回展出的《藝術家的父親讀〝事件報〞》,正是唯一於巴黎沙龍展出的塞尚畫作。


塞尚《靜物櫻桃和桃子》|1885-1887年|洛杉機郡立美術館收藏


塞尚《玩紙牌者》|1890-1892年|巴黎 奧賽博物館收藏

抗拒傳統,開啟現代藝術大門

在創作上,塞尚對傳統繪畫有所不滿,認為畫家們都在畫室中作畫,無法表現出自然的生命力。他曾言:「所有在畫室內畫的畫,永遠不會比戶外畫的來得好,(在大自然中)我所看見的絕倫景致,促使我決定只在戶外作畫。」

即使是靜物繪畫,塞尚也不採用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透視法製造真實感。他認為,人類並非真的以科學透視法的角度來觀看世界,而是會根據環境移動視點。例如前物擋住了後物時,人便會伸長脖子或側頭觀看。

為了呈現這種視覺經驗,塞尚甚至捨棄近大遠小的原則,在同一畫面表現出更多的視覺資訊,讓觀者得以看見更多水果的不同面向。以展出的《靜物櫻桃和桃子》作例,若我們以科學透視法思考,畫中放滿的櫻桃的碟子理應是傾斜着,碟中櫻桃會滾到地上。

塞尚還有著名的一句:「把自然視為圓柱體、球體和圓錐體的組合。」他認為人類在觀看事物時首先會把握東西的輪廓,因此他都著重輪廓,不畫細節。無論是人物肖像還是風景,塞尚都把輪廓化約、簡化,畫成一系列的幾何形狀。

後來的畢加索就徹底地實踐了塞尚以上這句話,開創了立體派。這位西班牙巨匠甚至形容:「塞尚是我們的父親」,是「唯一的大師」。


塞尚《聖維克多山》|1897年|瑞士伯恩美術館(Kunstmuseum Bern)收藏


塞尚《聖維克多山》|1888-1890年|2022年紐約佳士得,成交價:US$137,790,000

回歸艾克斯,寄情風景創作

塞尚喜與畫家朋友作精神上的交流,他習慣跟他們互相寫信。但他嫌巴黎的畫壇太喧鬧,後來一人返回故鄉艾克思,其終生都為艾克斯的景色着迷。他堅持實行「外光派」,他幾乎每天都背着畫架與畫具,走到自然,獨個作畫。

俯瞰著艾克斯的聖維克多山(Mont Sainte-Victoire),便成為塞尚的重要描繪對象。他為這座山繪畫過數十幅油彩和水彩作品,但筆下風光絕非千篇一律,視角、日光、季節、色彩、筆觸皆是變化萬千。

在這個系列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塞尚在人生最後階段的風格變遷 - 他畫得越多,山就變得越平整、越破碎且越不真實,畫面從具象趨向簡約抽象。這位後印象派大師,成功把形式幻化成色彩的幾何線條。

塞尚繪畫生涯的最後十年,在主題的選擇上朝著兩個不同方向發展。一、描繪開放和廣闊的場景,以自由和寬敞的感覺作主導,好像畫下聖維克托爾山的許多後期作品;二、專注於枝繁葉茂的佈局,其中可以看到一小部份蒼穹,就如繪於1899-1904年的《浴者》。

順帶一提,塞尚目前的拍賣最貴畫作,正是來自《聖維克多山》系列。繪於1888-1890年的《聖維克多山》,2022年在紐約佳士得Paul Allen珍藏專場以US$1.37億(HK$10.7億;NT$42億)成交,創下紀錄。


塞尚《浴者》|1899-1904年|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收藏


塞尚作品在格拉內博物館展出

被家鄉討厭,與博物館絕緣

偉大的塞尚因畫而生,亦因畫而死。他在作畫時因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淋濕,感染肺炎離世。他的孤獨中死亡,一如梵高與高更。彷彿,孤獨是後印象派三傑的共同命運。

就如梵高,塞尚在世之時,作品未獲得賞識。即使偶有塞尚作品登上拍場,價格亦遠不及莫內、馬奈、雷諾瓦等印象派同儕。

法國政客兼記者及劇作家Henri Rochefort,在他創辦的報章《L'Intransigeant》發表《醜陋的愛》一文,形容他在參觀拍賣時,當觀眾一看到「超印象派塞尚」的作品時,如何放聲大笑。

不少艾克斯民眾看到文章後,認為塞尚令他們蒙羞,把報章置於他的家門外,甚至要求他離開艾克斯。格拉內博物館時任館長Henri Pontier甚至揚言:「只要我還活著,塞尚的作品都不會進入博物館」。

即使塞尚逝世後,他的作品獲藝術界重新審視,甚至獲馬蒂斯、畢加索等視為「現代藝術之父」,博物館依然跟塞尚絕緣。


塞尚《Portrait of Zola》|1862-1864年|格拉內博物館收藏

事隔一世紀,塞尚回歸家鄉

直至1980年代,博物館首次從巴黎奧賽博物館借來塞尚作品展出,2006年首次舉辦塞尚主題展覽,2011才購入第一幅塞尚作品《Portrait of Zola》。如今,館藏共有10幅塞尚作品。

到了今年,館方連同艾克斯市政府,推動「塞尚2025」計劃,重塑艾克斯與塞尚的淵源,希望藉此帶動旅遊業。

館方舉辦的大型回顧展「Cezanne au Jas de Bouffan」是一大焦點,除了館藏以外,展出的130幅素描、水彩和油畫,大部分由全球各地的藝術館,乃至私人收藏借展。

上文提及的塞尚作品悉數展出,包括2022年創下拍賣紀錄的《聖維克多山》。


「Bastide du Jas de Bouffan」宅邸經修復對外開放


塞尚《Jas de Bouffan House and Farm》|1885-1887年|布拉格國家畫廊收藏

塞尚故居、工作室一併對外開放

至於計劃另一焦點,則是塞尚生活了40年故居經修復後對外開放。展覽名字裡的「Jas de Bouffan」,正是代表這所位於艾克斯市郊的宅邸「Bastide du Jas de Bouffan」。塞尚父親於1859年購下宅邸,直至1899年售出。

這所宅邸亦當然成為塞尚的描繪對象。館方從布拉格國家畫廊借展的《Jas de Bouffan House and Farm》,讓觀眾得以看到宅邸的今昔對比。此作亦成為今次展覽的宣傳封面。

順帶一提,在宅邸修復過程中,工作人員在裡面發現大型壁畫的痕跡,相信是由塞尚所繪。除了宅邸,塞尚在創作生涯晚期使用的工作室Atelier des Lauves,亦經修復後重新對外開放。

一趟南法之旅,幾乎可以看盡塞尚的創作路,各位藝術愛好者們,準備購票參觀吧。


修復工作期間,發現內藏壁畫


修復工作期間,發現內藏壁畫


塞尚工作室Atelier des Lauves


工作室吸引不少遊客前往參觀


展覽詳情

Cézanne au Jas de Bouffan

展期:即日起至2025/10/12
開放時間:9am-7pm(周四除外),周四開放時間:12pm-10pm
地點:格拉內博物館(Musée Granet)
地址:Place Saint-Jean de Malte, Aix-en-Provence, France
門票:€18(標準票);€16(特惠票)|需先預約,不設現場購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