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古——嘉德四季瓷器夜場中的仿古與創新

「仿古」是藝術史中亙古不變的主題,自宋代以來,隨著金石學的產生,士大夫古物收藏之風漸行,考訂古器、證經補史,追復舊禮、重建斯文,此為宋代文人語境中所期之「復古」。

至明清,慕古風尚波及了各個藝術領域,清朝初年,大批文人山水畫家繼承宋元前人的復古精神,在其作品中可見不同古代名家的繪畫風格,以古人為師,但此時的復古是師古而求新變,畫家工匠們回到古代,尋求新的表現元素。

乾隆皇帝曾在御題詩中寫道「漸欲引之古,庶其返以初」,引古以追求生拙樸實的趣味,可見清代雍乾二帝在內廷開展的仿古實踐,無疑受到宋、明以來文人好古思想的影響。繪畫上,清代宮廷畫家王原祁入室弟子唐岱,雍正時期入宮供職,仿宋元名家,遠承董源、巨然之筆意,乾隆皇帝曾題句「唐岱筆法老尤勁,鼻祖摩詰範寬」。

瓷器上,雍正皇帝傾心慕古,尤對宋器頗為鍾情,並以宋人美學為自身品味追求的標準。宋代五大名窯,自然也成為雍正皇帝想極力再現的重要品種。其當政期間常親自過問御用瓷器的製作情況,尤其對色釉仿古瓷的燒製格外重視。 年希堯和唐英於景德鎮督陶期間,奉雍正之命進行了大規模的研發工作,期間大量高品質的單色釉仿古瓷器應運而生。

嘉德四季64期,以瓷器為載體,講述繼承與變革的故事,展現了清代宮廷造物中蛻變創新與傳統製式之間持續互動的聯繫與張力。 現以瓷器夜場中「奇緣齋藏瓷」與「百瓷集韻·掌玩心悅」兩個專場中的九件拍品為例,感受瓷器中的仿古與創新。


奇緣齋藏瓷

宮廷造物仿古一大形式便是仿古之器型,以造型、紋飾和釉色追取前朝古風古韻,甚至追求「仿古暗合,與真無二」之效果。


Lot 3619|清雍正 仿哥釉小穿帶瓶
「大清雍正年製」款

高度:14.3 cm
來源:

  • 紐約 Imperial Oriental 藝廊舊藏
  • 倫敦蘇富比,2008年11月5日拍賣會,第149號

雍正皇帝雅好慕古,其中「仿鐵骨哥釉」位居其二,足見重視。穿帶瓶撇口,直頸,圓弧腹及底內收,下承圈足。足牆置對稱穿帶鏤空。瓶通體施仿哥釉,釉色蒼穆古雅,清怡厚潤,並伴生冰裂紋片,內又兼生淡遊絲細紋,頗具宋哥釉「金絲鐵線」質感。圈足施以黑色護胎釉,以摹宋瓷「鐵足」之效,底心青花書「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款字古樸典雅,為標準雍正官窯款。

雍正時期御窯單色釉仿古瓷器有忠實模仿原作和鑑古創新兩條生產路線。本品從器型來看,當為追慕宋器而來。如南宋官窯遺址及江西清江宋墓各出土一件同類型青釉瓷器,當為本品追慕之宋瓷器型。另外,雍正御窯燒製仿古瓷,亦時常「內發宋器」至景德鎮御窯進行仿製。

如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陶成紀事碑記》載:「仿鐵骨哥釉,有米色、粉紅青二種,俱仿內舊器色澤」。碑記中仿哥釉排名第二,排在「仿汝」之前,「仿官」之後,足見雍正對哥釉瓷器之鍾情。本品亦有可能為發內廷宋器或紙樣參照燒製而成。


南宋粉青瓶 (《南宋杭州修內司官窯研究》)

然而清代御窯對於此式瓶形的仿製,早在康熙時期琺瑯彩瓷器中就已出現。如北京故宮所藏一件清康熙琺瑯彩紫地蓮花紋瓶之器型與本品完全一致,康熙朝燒造琺瑯彩技術尚未成熟,燒造成本高,傳世品多見碗類小件,以此器型燒造琺瑯彩,可見其器型之特殊性。

清代雍正時期,仿哥釉成就甚至超過了前朝,品質不輸於宋哥釉瓷器。如台北故宮所藏一件鏨刻乾隆御題詩的仿官釉穿帶瓶,曾被乾隆皇帝視為宋器看待,此瓶從器型和胎釉特徵來看,當與本品同時。目悅歷朝珍寶的乾隆皇帝,竟被前朝作品遮目,足見雍正御窯仿古技術之高度成熟。除此之外,《清宮瓷器檔案》中所記一類「廠官釉紙槌瓶」亦由此瓶化裁而來,足見清宮皇室對於此一瓶形之喜愛。


台北故宮藏品


北京故宮藏康熙琺瑯彩作品

此外,本品就其功用而言,很有可能為宮廷陳設花器。據明高濂《遵生八箋》載:「堂中插花,乃以銅之漢壺、大古尊罍,……與堂相宜」。 另據張謙德《瓶花譜》載:「尚古莫如銅器,窯則柴、汝最貴,而世絕無之,官、哥、宣、定為當今第一珍品。」作為文化修養極高的雍正皇帝,自然對前人之語有著深刻的領會,於是別出心裁,以仿宋器而取代之,創造出此類曠世精品。


參閱:《玫茵堂藏中國陶瓷》第二冊,康蕊君著,倫敦,1994-2010年,第200頁, 圖852

檢索公私收藏,可知此式穿帶瓶尚有天藍釉及仿官釉作品存世,如瑞士玫茵堂所藏一對雍正楷書款天藍釉穿帶瓶,於2011年香港蘇富比釋出,成交價高達1,000多萬人民幣,足見市場對於此類器物之青睞。二者可資比較研究。

本品取法宋哥,古雅雋美,色古而寶光內蘊,質樸而瑩潤凝厚,紋片交錯疊落,各具其神,深得宋人雅韻,魅力非凡,體現了雍正一朝瓷器燒製工藝絕古爍今的藝術成就。


Lot 3609|清雍正 青花五彩五月石榴花神杯

直徑:6.7 cm
題識「露色珠簾映,香風粉壁遮」、鈐印「賞」、「大清雍正年製」款


十二月令花神杯在清宮御瓷設計當中具有非凡意義,這是清代官窯首次將繪畫、詩詞、書法、篆印結合在一起,無疑使瓷器具有更高的藝術造詣,更具文人氣息。十二花神杯為康熙御窯創燒之名品,傳世所見有青花五彩和青花兩個品種,十二隻成套,按月令物候,每隻杯上按十二個月各繪一種時令花卉,並配以《全唐詩》中對應詩句,造就集詩書畫印一體御窯佳作。

清人陳瀏《陶雅》讚曰「康熙十二月花卉酒杯,一杯一花,有青花、有五彩,質地甚薄,銖兩自輕。……若欲湊合十二月之花,誠戛戛乎其難。」故而一經誕生,便成為後世竭力追慕的對象。然在傳世所見追慕作品中,又以雍正時期所製最為罕見。

花神杯撇口,深弧腹及底內收,下承小圈足。造型玲瓏小巧,盈手可握。杯胎釉瑩潤似玉,質薄如紙,設色雅麗。外壁以青花五彩繪十二花神圖之五月石榴花圖,佈置疏朗,設色清雅明秀。另一面題寫唐人孫逖《同和詠樓前海石榴二首》詩句「露色珠簾映,香風粉壁遮」,並於文尾鈐「賞」字篆書陽文印。底部青花書「大清雍正年製」六字雙行楷書款。從款字判斷,當為雍正早期作品,或為年希堯督陶期間,雍正御命慕製康熙名品之作。

傳世所見雍正花神杯亦有青花及青花五彩兩種品種,存世均為罕見。青花一類見北京 2015 年拍賣會所釋出一件九月菊花詩文花神杯,成交價高達230萬元。更值得關注的是,雍正青花五彩作品又可分為有詩文和無詩文兩種。無詩文者以洞石花卉組合出現,即雍正及以後歷朝所製常規官窯品種。而帶詩文者則屈指可數,檢索歷年市場流通紀錄,目前僅見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牡丹及本品五月榴花四品,珍罕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近年來市場流通一例,見 2020 年北京拍賣會所釋出一件青花五彩二月杏花詩文花神杯,成交價高達224萬,足見市場對於雍正五彩花神杯之認可。 而以文人雅士自居的雍正皇帝自然對其喜愛有加。或因燒製成本等原因,崇尚節儉的雍正當朝期間,此一品種燒製數量急劇縮減,因此流通於市場者更是鳳毛麟角,頗值珍視。


參閱:北京2015年12月8日拍賣會第7401號(成交價230萬元)


參閱:北京2020年10月19日拍賣會第5174號(成交價224.25萬元)

整體仿製外,只取造型或紋飾,提煉部分視覺元素進行重組,既有前朝風味,又有本朝的特徵。 局部之仿,師古不泥古,開啟了新的創作空間。



Lot 3610|清雍正 青花釉裡紅福壽紋小天球瓶

高度:30.5 cm
來源:

  • 紐約Parke-Bernet,1960年代拍賣會,第99號
  • Lester D.Shultis(1925-1997 年)博士舊藏


清代雍正、乾隆御窯廣取前代佳製加以模擬,永宣天球瓶也正在仿製。天球瓶外壁以青花釉裡紅滿繪福壽紋,畫面中桃樹鬱鬱蔥蔥,枝幹蜿蜒如虯龍,上結碩大桃實,或大或小,疏密有致。花果交相輝映,豐容並茂。青花繪枝葉,釉紅點彩為壽桃。通體紋飾筆觸工細、層次清晰、章法嚴謹,布色手法尤其精妙,墨筆點畫以展現枝幹枝葉脈絡,陰暗變化,釉裡紅點彩表現果實表面肌理,栩栩如生。綠葉之陰陽向背、桃樹之老枝新芽皆寫入神。

天球瓶創燒於明朝永樂、宣德御窯,永宣時燒造以青花裝飾,作為觀賞陳設。因其形制特殊,一經誕生,便成經典,為後世所重。雍正朝天球瓶多見單色釉和青花裝飾者,青花釉裡紅作品少見,發色如本品般濃鬱者更是少見。


參閱: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裡紅(下)》,耿寶昌主編,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第93頁,圖79

本品雖不書款識,但虯枝、桃實以及花葉的繪法對比雍正御窯十分相類。有一式雍正御窯青花福壽紋橄欖瓶,其紋飾佈局以及細節描繪便與本品相當。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裡紅(下)》,耿寶昌主編,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第212頁,圖193

另外,故宮博物院以及國家博物館均藏有雍正御窯青花釉裡紅福壽紋玉壺春瓶,均不書款識,但是紋飾佈局及細節均與青花者及本品頗為相類,均以青花繪桃樹,釉裡紅繪果實,桃樹拔地而起,果實滿目皆是,紅藍交相輝映。 觀其用筆,勾皴點染無一不足,非一般窯工所能為之。 細察其花葉、虯枝均有仿永宣蘇青之點染,而桃實亦均以點染飾其陰陽。

綜上所述,可以推論本品實為雍正宮廷陳設用器,繪畫精細,寓意吉祥,為雍正御窯精品佳作。


百瓷集韻·掌玩心悅


Lot 3699|清乾隆 青花纏枝蓮托八寶紋盉壺
「大清乾隆年製」款

長度:23.5 cm


宋王黸《宣和博古圖》載:「夫盉,盉五味之器也,今考其器,或三足而奇,或四足而耦,或腹圓而匾,或自足而上分體如股膊,有以提,有蓋以覆,有流以注」。乾隆一朝摹古之風興盛,清宮內外皆崇仰三代古物,好之而後摹,摹製手段各異,成就互見,其中以瓷仿銅為當時最佳選擇方式之一。 本品即為此屬。 其以三代青銅禮器為摹本,並略加化裁。 搭配當朝頗為流行的八吉祥裝飾題材,結合濃鬱的青花髮色,又別有一番韻味。

本品敞口,束頸,圓弧腹,肩部一側置長流,一側置曲柄。下承以鼎式四足,造型頗為古樸雅緻。盉壺通體以青花為飾,外壁頸部飾以纏枝靈芝紋,肩及蓋邊有迴紋,腹部主題圖案為蓮花托佛教吉祥八寶,輪、傘蓋、花、香爐、魚等主題紋樣,等距離排列,與微豐的鼓腹相得益彰,纏枝靈芝分別飾於流、曲柄和四足上。器底青花書「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結字規則。

據乾隆三年四月《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活計檔》載:「十八日,司庫劉山久、催總白世秀來說,太監胡世傑交宣窯青花八吉祥高足壺一件。傳旨:著 交唐英照此壺款式花樣,多做幾件得幾件並原樣先送來,欽此」。故知此類品種為乾隆皇帝追慕宣窯作品並化裁而來。同時作為傳辦瓷器,其檔次和地位不言而喻。

本品造型古樸典雅,構圖繁密有致,繪畫流暢豪放,青花蒼雅明快,嬌妍欲滴,不失為一件乾隆御窯佳品。 更值得關注的是,此式青花盉壺僅製作於乾、嘉、道三朝。 道光以後停燒,更顯珍貴。 檢索公私收藏,可知台北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館、西藏博物館及香港天民樓均藏有同類瓷器品種,可資比較。


Lot 3677|清雍正 墨地五彩纏枝花卉紋觀音尊

高度:20.7 cm
來源:

  • R. Bennett 舊藏(據 R.H.R. 帕默帳本)
  • 戴明·賈夫斯(Deming Jarves,1790-1869)舊藏
  • 倫敦佳士得,1934年7月12日拍賣會,第11號
  • Bluett & Sons,倫敦,1934年9月(根據R. H. R. 帕默帳本)
  • 雷金納德暨莉娜. 帕默伉儷珍藏,編號340

著錄:

  • 《Exhibition of Enamelled Polychrome Porcelain of theManchu Dynasty 1644-1912》,倫敦,東方陶瓷學會,1951年,第10 頁,圖66
  • 《Provenance, Collectors, Dealers and Scholars: ChineseCeramics in Britain and America》,R.Davis 及D.Jellinek,2011 年,第347、349-350 頁,圖126


本品撇口,長頸,圓肩,弧腹下收,鳳尾圈足。 器底施白釉,釉質如玉。 外壁以墨彩為地,紅綠彩繪花葉枝蔓,翠似碧玉,礬紅繪製捲葉,腹部中心繪寶相花,藍彩繪花瓣,燦若綛霞,花蕊點綴紅彩,妍如琥珀,近足處青色地黑彩繪捲草紋。整器設色繁縟而自見章法,繪畫揮灑自如,一器之中諸彩輝映,奇趣逸出。

雍正皇帝對瓷器製作、設計講究嚴謹,雍正朝宮廷作坊中凡有花卉題材,均是工筆寫真,形神俱佳,氣韻清雅脫俗。此類墨地彩瓷,屬於雍正御窯頗為獨特的品類,在康熙墨地素三彩基礎上發展而來,墨地五彩品種傳世少見,其中多見碗盤類,如上海博物館所藏雍正墨地五彩纏枝花卉紋盤,立件如本品者極為罕見,這其中最為知名應為張宗憲先生舊藏墨地五彩纏枝花卉紋觀音瓶,其尺寸、紋飾與本品極為相似,於中國嘉德2014年釋出(成交價977,500元),之後又於2021年香港秋季拍賣會上再度釋出(成交價:HK$1,638,000),凸顯本品之珍貴。


參閱: 《雲海閣—張宗憲先生收藏陶瓷珍品特展》,1993年,第81頁,圖34

張宗憲舊藏及本品均不書款識,說明此類器物應為有意燒製的無款御窯之作。 更重要的是,本品不僅來源顯赫,而且傳承有序,多次出現於相關出版著錄中,足見學界及收藏界對其之重視。 本品無論從稀缺性、或藝術美學價值等方面,都顯出彌足珍貴,頗值關注。

戴明·賈夫斯(Deming Jarves,1790-1869),1790年出生於美國波士頓。賈夫斯於1825年創立了波士頓三明治玻璃公司,是美國最早生產鉛玻璃的廠商。美國藝術協會於1909年為其所藏中國瓷器舉辦拍賣專場。

帕默家族於十九世紀末創立了世界著名的蛋糕與餅乾製造商 「亨特利與帕默餅乾(Huntley & Palmer Biscuits)」,很快便成為全球業界領先的製造商。家族的亞洲藝術收藏始於浩瑋·帕默(William Howard Palmer) 及妻子埃達,後來由其獨子雷金納德(Reginald
Howard Reed Palmer)繼承。

雷金納德對於家族收藏可說是居功至偉,作為倫敦東方陶瓷學會(OCS)的早期會員,其絕大部份珍藏,皆來自倫敦各大古董商,斯賓克、Bluetts及山中商會等,並與柯弗瑞伉儷等大藏家交往密切。帕默代代悉心收藏、研究和輯其家族珍藏,百年滄桑,珍愛如昔。 在此期間,他們不時聽取學識淵博的權威古董商和拍賣行之建言,向當代各大收藏蒐奇擷珍。


Lot 3687|清雍正 鬥彩團花壽字盤
「大清雍正年製」款

直徑:20.2 cm

本品侈口弧腹,胎質細膩潔白,修足規整,是為雍正時期典型的「泥鰍背」。盤釉面瑩潤,裡心青花雙圈內以鬥彩裝飾,中心繪團壽字,外生石榴四株,間生四叢菊花團簇盛放。外圍以勾連紋將留白處填滿,整個畫面佈局十分緊湊。外壁則以鬥彩繪簇菊六叢,間以勾連紋,與盤心呼應。 盤外底心雙圈內青花書「大清雍正年製」六字雙行楷書款,字體工整,為宋槧體小楷。

雍正一朝是整個滿清政權厚積薄發的一朝,這時期的御窯瓷器亦具有同樣的特質。 鬥彩瓷器在雍正時發展到極致,紋飾佈局、彩色配合和填彩工藝上都較前朝有了巨大發展,特別是引入粉彩彩料與釉下青花相結合,使得色彩更加艷麗誘人。 本品便是如此的雍正鬥彩嘉品,青花勾勒清晰,填彩準確,配色自然和諧,紋飾佈局也明顯受到西風東漸之影響,裝飾效果極強。 同類紋飾還可見於同時期的碗、梅瓶等器型上,可見此種團花簇菊紋樣頗受雍正帝垂愛。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古陶瓷資料選粹(卷二)》,故宮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編,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第166頁,圖143


Lot 3696|清乾隆 青花纏枝蓮紋賞瓶
「大清乾隆年製」款

高度:36.8 cm

賞瓶自雍正朝創燒伊始,即成為清代御窯經典品種,雍正以後歷代皆有燒製,並以乾隆一朝最具代表性。

本品直頸,肩部飾凸弦紋三層,球形腹及底內收,下承圈足。 通體以青花為飾,自上至下分飾蕉葉紋、迴紋、如意雲頭紋、纏枝蓮紋、變形蓮瓣紋及卷草紋等。紋飾勾勒精細,層次清晰,青花色澤雅緻,濃淡相宜,可見乾隆御窯追求精工細作的創作要求。底部青花書「大清乾隆年製」三行六字篆書款。

賞瓶在清代文獻中又有「玉堂春瓶」之稱,由於其主題紋飾用青花繪成纏枝蓮紋,故取諧音「清廉」,常被用於賞賜下臣,故有「賞瓶 」之名,隱含謹慎勸誡,為官清廉之意。

傳世所見乾隆青花賞瓶,根據器形與紋飾,大抵可分兩類,一類為肩部起三層凸弦紋,腹部僅飾單層纏枝花卉,上腹碩,下腹漸收式樣;另一類為肩部無凸棱,腹部飾雙層纏枝花卉,腹部渾圓,外足端起唇邊式樣,本品則屬後者,裝飾效果更強。本品胎釉品質及青花發色俱佳,稱得上是乾隆青花賞瓶中的翹楚。

本次拍賣「百瓷集韻·掌玩心悅」專場中,第3632號「清康熙 早期青花米點皴山水人物詩文天圓地方瓶」、第3637號「清雍正 內唐岱山水畫意粉彩山水人物紋外胭脂紅釉折沿盤」以仿古山水局部入畫,加之具有本朝特徵用筆、用色以及構圖上的創新,賦予時代特徵,頗具新意,有濃鬱的文人氣息。

在雍正乾隆時期,皇帝越來越多地參與了瓷器燒造及設計的過程,推動了瓷器裝飾的創新,工匠們突破舊製,結合仿古山水與瓷器,出現了跨媒介的表達。


Lot 3632|清康熙早期 青花米點皴山水人物詩文天圓地方瓶

一面題識「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鈐印「木石居」、一面題識「孤城夕樹戍樓閒,回合青冥萬仞山。明鏡不須生白髮,沙風自解老紅顏」、鈐印「降霞」、一面題識「清溪流過碧山頭,萬裡澄鮮一色秋。」、鈐印「降霞」、一面鈐印「碧玉石之後」、「降霞」、「大明嘉靖年製」款

高度:53.4 cm


本品撇口,束頸,折肩,長方形腹,下承平底,通體紋飾以青花繪就,其中腹部四開光內青花繪山水人物詩文圖,詩文摘取唐宋詩句,與景緻暗合。 其中最精彩的當為其中兩面米點皴山水人物,浩浩大江,青山黯黯,遠景層巒迭嶂,近景山石皺染,高士臨江獨坐,煙波縹緲,暗想平生,構圖甚妙。外底心青花書「大明嘉靖年製」六字三行楷書款。

康熙青花器以胎釉精細,青花鮮艷,紋飾優美而久負盛名。 而最能代表康熙青花藝術風格的就是以山水為主題的瓷繪題材,歷來為世人所讚譽。 傳世所見康熙山水紋題材作品,多為勾勒皴染之程序化繪畫技法描繪而成。

而本品構圖師法郭熙,用筆追慕二米(米芾、米友仁),以文人意趣入畫繪製而成,其畫法的特點是用淡墨勾勒山形,再以橫筆排點,以點代皴,最能表現山水間雲霧變幻的景象。


​​宋元以來米家山水尤仕人所重,如明人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讚曰「米家山謂之士大夫畫」。 眾所周知,康熙皇帝以推崇董其昌而著稱,故連帶其而推崇米家山水,上行下效,故被康熙時期文人繪畫所重視,而本品的設計和製作,或在這一獨特文化背景有著密切的聯繫。

本品構圖更富層次變化,置景,用筆,設色等方面更具米家山水韻味,頗有文人畫的意味,且體量碩大,堪稱康熙時期製瓷手工業高超技藝之代表,值得珍視。望星樓藏一件康熙米點皴天圓地方瓶,其一面所繪與本品構圖、筆觸均十分相似,或為一人所繪。


參閱:《清代康雍乾官窯瓷器—望星樓藏瓷》,2004年,第31頁,圖2


Lot 3637|清雍正 內唐岱山水畫意粉彩山水人物紋外胭脂紅釉折沿盤

直徑:20.7 cm
來源:科恩藝廊(Cohen&Cohen)舊藏

本品平折沿,淺腹,圈足。 外壁滿施胭脂紅釉,呈色濃艷,瑩潤光潔。 盤內繪唐岱畫意粉彩山水人物紋,畫面左半部林木豐茂,峰巒起伏,民居隱於山水之間,青山下,松筠茂密,亭館清幽,江汀水岸曲折蜿蜒,遙山 萬疊,層層翠光,遠處村落連片,遠眺更可見雲中群山。

本品在用筆上繼承了唐岱山水畫的筆意,水墨勾皴,再以淺綾色渲染,色彩溫潤淡雅,皴法嚴謹。 構圖上,採用深遠與平遠結合的方式,增加了畫面的深遠感。


唐岱《松陰撫琴圖》
參閱:《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馮明珠主編,台北故宮,2009年,第38頁,圖1-18

對比唐岱所作《松陰撫琴圖》,版面緊密,繁縛精工,細緻嚴謹的皴法,山巒間的留白,和遠處若隱若現的群山,與本品所繪風格極為相似。 唐岱專工山水,師法王原祁,畫風纖秀細膩,富有裝飾性,康熙帝常召唐岱入宮作畫,雍正時期正式入宮,他的畫有二十八幅被收錄《石渠寶笈》。

本品所繪山水另一特別之處在於其用色突破了瓷器上常用的常見色譜,在描繪山石是混用青綠、墨色及淺絳,更貼近彩墨山水畫之感,風格秀潤中又顯蒼渾。

本品所繪山水之構圖、設色獨具一格,在同時期瓷器上極為少見,是為難得一見的雍正粉彩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