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瓷達意|嘉德四季夜場中的畫意、詩意、吉意瓷器

在藝術媒介裡,文學是首要的傳播形式,而圖像是文學傳播發展之下的一種自然選擇。明朝已出現大量根植於文學內容的圖像,由小說、戲曲文學中產生的插畫,以及由詩詞產生的文人畫。

而瓷畫則是以此種插畫、版畫為摹本,加以藝術加工再進行二次傳播的圖像。圖像在由紙本轉向陶瓷的過程中,其表現手法有否改變,圖像背後的內涵又該如何理解。中國嘉德四季拍賣65期夜場,細觀瓷中筆墨,淺探明清時期文人群體如何寄情於器,宮廷畫家又是如何以瓷達意。

畫意

明末清初瓷器中人物故事圖像多移植於明代版畫,水滸人物便是此時期頗為流行的題材之一,青花、五彩兼具,所繪依其表現形式可分為故事圖像和人物畫像兩種,前者圍繞故事情節展開,繪有具體場景,是對小說中某個情節的概括,與傳統意義上的插畫更為相似,此式圖像較為常見,碗、盤、筆筒、瓶等皆可見此裝飾,後者著重人物刻畫,脫離故事,是對小說的人物性格描繪。

本次嘉德四季65期「匋氤五色-靜山堂藏熙朝瓷器」專場中,三件水滸人物作品(Lot1161 - Lot1163)便是「人物畫像」式圖像的佳例。


《水滸葉子》,明陳洪綬繪,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其圖像應受到明代陳洪綬所繪版畫《水滸葉子》影響,明代版畫中早期水滸傳圖像多為描繪故事情節的文本插畫,背景、人物、故事情節描繪詳盡,陳洪綬所繪《水滸葉子》將水滸人物脫離出文本,僅有人物造型,不繪背景,圖像簡潔明了,注重表現人物性格特質。

需要指出的是,此式圖像的受眾群體應是文學素養較高的文人團體,對水滸傳文本熟悉,不需依靠插圖來理解故事梗概,轉而追求圖像的精緻化和藝術趣味。



Lot 1161|清康熙 五彩水滸傳人物故事圖盤「問心齋」款

直徑:20.6 cm
資料來源:倫敦佳士得拍賣會

在「人物畫像」式中具體有一類,即以本品為代表的五彩水滸人物故事圖盤,盤的形制尺寸相類,人物構圖也極為相似,目前所見,皆繪三個人物,構圖穩定,畫面簡約。此式五彩水滸人物圖盤見有三類:未落款者、「大清康熙年製」款者以及特殊堂名款者。


英國維多利亞及阿爾伯特博物館藏品

「問心齋」為康熙時期的堂名款瓷器,目前所見「問心齋」款瓷器多為五彩水滸人物故事圖盤,且制式、尺寸基本一致,英國維多利亞及阿爾伯特博物館藏有四件「問心齋」款康熙五彩水滸人物故事圖盤,皆為三人成組,呈左一右二構圖,其中三件皆無人名腰牌,僅其一與本品相似。

「問心齋」主人雖不可考,但參考同時期另一特殊堂名款「菉漪堂」款水漣人物故事圖盤,或對「問心齋」主人身份和地位的顯現有所幫助。「菉漪堂」為南門趙氏祖祠,主人為宋太祖趙匡胤的四弟趙匡美後人,類似形製的「菉漪堂」款瓷器主人身份非比尋常,「問心齋」主人地位亦非同一般。



Lot 1168|清康熙 五彩四仙圖觀音瓶

高度:47.5 cm
來源:倫敦心雅堂(Berwald Oriental Art)舊藏

約翰· 貝瓦爾德(John Berwald)於1986年創立心雅堂,專注中國瓷器、雕塑,藏品從漢代至清代,橫跨千年,類別多元,其中明清時期部分專注於素三彩瓷、青花瓷及宮廷御窯。約翰有三十餘年的經驗,曾擔任美國西陵基金會藝術品顧問。

四仙,一般是指和合二仙、瀏海及鐵拐李。寒山拾得,民間俗稱「和合二仙」,以二人為題材的繪畫最早可追溯至唐末五代。而鐵拐李與瀏海,元代始便有了影像上的關聯。至明代,文獻及影像中已可見反覆出現的「四仙」人物組合。

明代李日華於《六研齋筆記》中,詳細描述了一幅自己親眼所見的《四仙古像》,「一為鐵拐李,坐石上,對懸瀑,仰視天際,隱隱一鐵拐飛行空中。一為海蟾子,哆口蓬發,一蟾玉色者,戲踞其頂,手持一桃,連花葉,鮮活如生,背綠竹六莖,不見枝梢。一為寒山子,倚絕壁,雙手展卷若題詩,竟而自為吟諷者。一為拾得,趺大松根,植苕帚於傍,松當拾得之背」。

萬而歷年間戲劇小說《青袍記》中,四位仙人更是共吟詩一首,「鐵拐本是老仙頭,瀏海長生永不休。寒山拾得心和合,人人笑我四蓬頭」,此四仙出處與年代互無關聯,鐵拐李和瀏海出自道教典故,寒山拾得與佛教關聯緊密,但「蓬頭」這一共同特徵將四人相關聯,形成「四仙」這一組合。


台北故宮藏《四仙拱壽圖》

在古代繪畫中,台北故宮所藏商喜所作《四仙拱壽圖》,應為「四仙」圖最早的圖樣,較之本品,雖然四仙的具體形象動作,身處環境與本品不盡相同,但「蓬頭」貫穿二者,成為了辨認「四仙」身份的關鍵。


故宮博物院藏品

故宮博物院藏有「清康熙 西園款五彩竹雀詩文大筆筒」,其墨竹描繪肆意灑脫,與本品頸部描繪墨竹,意韻相通。

透過故宮博物院所藏「西園」款五彩竹雀詩文壺以及五彩荷塘翠鳥詩文大筆筒,可知「西園」款作品均是詩書畫印相結合,頗具文人趣味。而「西園」是高鳳翰的字,畫意風格也有近似,或為其訂燒,或相熟者模仿其畫意而為。本品畫意高絕,亦非庸匠為之,二者聯繫,不免引人遐想。

本品造型挺拔,彩畫俱佳,腹部所描繪的主題紋飾—四仙圖,可謂將康熙五彩冠絕一時之評價表現得淋漓盡致,頗合《匋雅》所讚「出神入化,波瀾老成」,無論山石皴法,蒼鬆虯幹,人物神態、肢體、衣紋等細節處理,均十分老辣,可知製器者絕非一般俗匠,具有極高的書畫造詣。這使得本品超脫慣常所見康熙五彩,更增添了其非比尋常的藝術價值,稱其為熙朝五彩扛鼎力作,可謂實至名歸。



Lot 1166|清康熙 五彩五代演義之李存孝打虎人物故事圖案缸

直徑:23.2 cm
來源:德國私人舊藏

本品腹部五彩通景繪《五代演義》之「安敬思牧羊打虎」人物故事圖。故事主要講述晉王李克用遊獵時遭遇猛虎突襲,眾人大驚小怪,晉王在慌亂之中向猛虎射了一箭,老虎跳向河對岸,轉身追羊,一陌生少年騰空而起,伸手打虎,三拳兩腳便將猛虎置於死地。對岸眾人目瞪口呆,晉王更是驚嘆道「此六甲神將也」。忙問少年姓名,少年自報家門:姓安,名敬思。 李克用大愛,便將其收為義子,改名李存孝。

本品畫面中李存孝赤手空拳,騎虎欲揮拳,河對岸李克用一身戎裝,面露驚喜,推掌讚嘆,身後一眾兵馬浩浩蕩蕩,更遠處仍有將士奔赴救駕。國家圖書館藏古籍《鐫李卓吾批點殘唐五代史演義傳》中,「安敬思牧羊打虎」一折所配版畫描繪即為此場景,畫面中奮力打虎的李存孝、身邊羊群以及遠山隱現的李克用,均與本品相合,可茲參證。


《浮生百態—十七世紀的中國瓷器青花人物篇》,第350頁,圖106


《鐫李卓吾批點殘唐五代史演義傳》,羅貫中撰,明刻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李存孝打虎一折在明末清初瓷器裝飾中並不多見,除本品外,還可見一崇禎青花蓮子罐,描繪亦精絕,與本品可稱雙璧。康熙朝案缸多見青花裝飾,且題材多見山水人物或花鳥圖,刀馬人物題材少見,本品場面宏大,五彩繪就人物故事,繪畫生動,神情態貌俱佳,不失為一件熙朝五彩精品。



Lot 1144|清康熙 五彩老子出關人物故事圖棒槌瓶

高度:46.4 cm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諡號聃,亦稱老聃,是春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和道家學派的創始人,為後人留下了一部五千餘言的《道德經》,世稱經典。

關於老子出關故事民間傳說有著不同的版本,西漢劉向《列仙傳》關於老子出關記有「後周德衰,乃乘青牛車去。入大秦,過西關。關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真人也。乃強使著書,作《道德經》上下二卷。」又傳,老子將西出函谷關,關令尹喜曾望見有紫色之氣從東方飄來,知道有聖人將至。老子出關,紫氣東來,後世皆作為祥瑞的徵兆。


《有象列仙全傳》,明王世貞輯,明萬歷汪雲鵬校刊本

康熙五彩冠絕一時,為世人所重,畫法獨特,風格一絕。誠如清人陳瀏《匋雅》讚曰:「康熙彩之顏料,因非後世所常有。論其畫手高妙,不但官窯器皿,髣髴王惲,即平常客貨,亦莫不出神入化,波瀾老成。」

本品人物之描繪,極盡時人之能事,無論老子或尹喜,甚至於前後簇擁之侍童,皆描繪精絕。同時,五彩艷麗醒目,不負康熙「硬彩之極軌」的盛名,外加其寓意吉祥,更值關注。



Lot 1194|明崇禎 青花張仙送子人物故事圖筆筒

高度:17 cm
來源:國有文物公司舊藏

張仙為五代時期的一位四川道士,名張遠霄,又稱「送子張仙」,擅長彈弓絕技,在巴蜀道教名山青城山修道成仙,此神來源說法頗多,據《續文獻通考》記載,張仙可為人消災避邪且助人得子。而《金台紀聞》記載,世所傳「張仙像」者,乃蜀王孟昶挾彈圖也。

《歷代神仙通鑑》則認為張仙還有以彈弓逐打凶神「天狗」,保護世人生兒育女的能力。民間流傳的《桃園明聖經》則認為張仙奉天帝指派為關帝君的屬神。而在民間形像中,常以手持弓箭形象示人,身周圍繞孩童,寓意驅邪送子。瓷器紋飾中「送子」題材中多見送子觀音,張仙送子極為少見,題材新穎,彼時少見。


詩意

明末清初青花山水瓷畫具有非常鮮明的文人意趣,是文人山水畫在瓷上的再現與移植。而與紙本繪畫不同之處在於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性,如「百瓷集韻」專場中第1248號「明崇禎居易主人製青花浮雕雪景山水詩意圖大筆筒」,筆筒以詩鳴志,以景抒情,在雪景山水中表達了居易主人濃烈的報國情懷,在此意義上來說是文人意趣與日常生活更緊密結合的表現。

此種文學性裝飾使瓷器逐漸從「文學衍生品」轉變成藝術創作的主體,從陶瓷設計的角度來說,以瓷代紙,圖像無紙本摹本,瓷器上始見其媒介專有紋飾。


Lot 1248|明崇禎 居易主人製青花浮雕雪景山水詩意圖大筆筒

高度:20.5 cm
題識「紛紛六出散奇葩,妝點瓊樓幾萬家,無意與梅爭冷暖,有心為國報年華。居易主人書」
資料來源:中國嘉德2000年5月8日春季拍賣會第957號

本品為崇禎青花筆筒中頗為罕見之品種,其特色和亮點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總結:

其一,裝飾手法特殊。與此時帶有暗刻邊飾的青花通景山水人物筆筒不同。本品採用浮雕及青花結合的裝飾工藝進行製作,如本品之江岸、屋頂、峰巒等皆採用淺浮雕留白手法來表達隆冬落雪景緻。此外,青花採用大面積暈染及長披麻技法,來表達水天一色,江波浩渺,峰巒雄偉的景緻,可謂匠心獨具,別具一格,堪稱同期山水瓷繪作品中佼佼者。


上海博物館藏品


英國私人舊藏

相同裝飾手法作品,也見於上海博物館所藏及英國私人舊藏兩例崇禎浮雕雪景圖筒瓶,其中上博所藏同為居易主人製出,而且三者裝飾手法、繪畫風格以及題識書寫風格頗為相似,可資比較。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常見的浮雕技法在崇禎筆筒、筒瓶之上偶有所見,但多用來表現花卉、山石。而居易主人作本品及上博藏品以浮雕堆白表現厚厚積雪,配合大片青花暈染,可謂將雪景這一題材在瓷器裝飾上推至巔峰。

其二,作者訊息明確。眾所周知,轉變期瓷器的收藏和研究中,帶有明確紀年或製作者訊息的瓷器歷代備受藏家和市場青睞。 總結相關傳世資料,上文提及上海博物館藏有一例崇禎十三年(1640年)居易主人製青花浮雕灞橋行旅圖獅耳筒瓶,落「庚辰仲冬居易主人題」行書款。(此件作品曾被誤認為是康熙時期所製,庚辰判斷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但無論此種獅耳筒瓶的器型,還是口沿折枝花卉的繪法,確與康熙風格相去甚遠。)


《浮生百態—十七世紀的中國瓷器青花人物篇》,第354頁,圖107


故宮博物院藏品

近期在北京舉辦的轉變期瓷器展中,見有一例崇禎十六年(1643年)居易主人製青花「蔡襄造橋」圖筆筒,「癸未(1643年)秋日中元日」 隸書款、鈐印「居易主人」;此外,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例順治青花太白醉酒圖蓮子罐,落「一曲齋」隸書款、鈐印「居易主人」。

「居易主人」生平暫不可考,但從以上作品中提取的相關信息,可知其活躍於崇禎晚期至順治早期,齋號「一曲齋」,為此時瓷繪名家。

上述提及上海博物館藏筒瓶更是與本品風格十分接近,不論浮雕技法、山石皴法、青花片染,以及詩文書體,均與本品相類。更有甚者,其詩文「奇花六出亂忙忙,分付家童整錦囊。行到灞橋驢背穩,得看新詩字字香。」二者對讀,妙趣無窮。而蔡襄造橋大筆筒與太白醉酒蓮子罐鈐印幾乎一致,風格上亦均是崇禎晚期風格。由此可推測,居易主人製器及本品燒製時間應在崇禎晚期,風格有從崇禎向順治過渡之跡象。

其三,寓情於景,以詩言志,題材特殊。本品倘若無此題識,則單純為具有特殊裝飾技法的雪景山水人物圖瓷器。然其以「無意與梅爭冷暖,有心為國報年華」的詩句點題,寓情於景,以詩言志,表達了居易主人在明清交替之際,大明危亡之時,作為一個製瓷手工藝者,對於國家命運的擔憂以及有心報國,但卻無力回天的無奈。 其雪景山水景緻中寄託了居易主人濃烈的愛國情操。

本品以青花代墨,以淺浮雕技法及青花濃淡設色將一幅隆冬雪景人物圖創制於瓷質筆筒之上,筆墨清潤,立意高雅,凸顯了居易主人極高繪畫和書法造詣。此外,其借蕭瑟雪景抒報國之情,以器明志,意境高遠,反映特殊時代背景下文人濃烈的愛國情懷,是一件具有極高的收藏和研究價值崇禎文人瓷繪佳作。


吉意

清代宮廷對於瓷器裝飾「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審美追求,而由於清三帝對文人文化的高度重視,且其自身亦具有深厚的文人素養,宮廷用器亦具有濃鬱的文人氣息。《百瓷集韻》專場中第1290號「清康熙青花八月桂花花神杯」,其器身一側畫花卉,一側書題識,加以鈐印,構成了典型的詩書畫印一體的裝飾特點,一組十二隻,其中每一隻杯子既可獨立存在,又可成套欣賞,此中頗有意趣。

宮廷造器中另見有一類紋飾趨於抽象和規範,構圖排列極有規律。「墨雲溪室藏瓷」中第1140號「清康熙青花百壽圖大筆筒」所繪「壽」字或取自各類古體篆書,古器銘文,書寫規範,一絲不苟,字體形態、長短佈局 、疏密程度恰到好處。雖為賀壽所作,但觀之繁縟多變的異體「壽」字,既可取其壽意,又可賞其字形,文氣不減。


Lot 1290|清康熙 青花八月桂花花神杯

直徑:6.6 cm
題識「枝生無限月,花滿自然秋」、鈐印「賞」、「大清康熙年製」款

本品形制小巧,敞口,深腹,圈足。 胎釉瑩潤似玉,質薄如紙,設色雅麗。 外壁以青花繪十二花神之八月桂花圖,一樹桂花綻放枝頭,樹下小兔回首眺望,靈動可人,另一面題唐人李嶠之《桂》中佳句:「枝生無限月,花滿自然秋」,末鈐「賞」字篆文印。 外底心青花雙圈內書「大清康熙年製」六字雙行楷書款。

十二月令花神杯為康熙禦窯之名品,一套共有十二隻,一杯一花一月份,有青花五彩和青花兩類工藝燒造,素雅脫俗,歷來深得藏家喜愛。十二月令花神杯燒造時間有兩次,第一次在康熙十九年(1680年)至二十七年(1688年)間,寫為楷書兩行豎款;第二次為康熙晚期,寫成宋槧體三行橫款。其燒造延續至雍正朝,後歷朝再未見成套作品,遂成絕唱。

本品從款識判斷當為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七年製出。而且其款識寫法與大部分康熙豇豆紅釉八大碼書款相似。相傳豇豆紅釉八大尺碼瓷器為康熙時期宮廷畫家劉源設計,並由「臧窯」製出,本品亦具有相同形制,有待進一步研究。


遼寧省博物館藏品


中國嘉德2022年12月26日秋季拍賣會第3110號(成交價1,840,000元)

清人陳瀏《陶雅》讚曰:「康熙十二月花卉酒杯,一杯一花,有青花、有五彩,質地甚薄,銖兩自輕。……若欲湊合十二月之花,誠坎城戛乎其難。」康熙花神杯歷來是瓷器藏家競相追捧收藏的品種,成套藏品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香港徐氏藝術館等皆有入藏,可資參考。而在傳世所見康熙花神杯中,純青花作品要少於五彩作品,頗值關注。



Lot 1140|清康熙 青花百壽圖大筆筒

直徑:18.8 cm
題識「百壽圖」、鈐印「述古」、「四勿主人」、「文章山鬥」款
資料來源:天津文物2005年5月13日拍賣會第164號

祝壽、敬壽是華人吉祥文化中永恆的話題之一,故壽字常成為人們祈禱延年益壽的載體。瓷器中不乏壽字紋樣,其中最有特色者,當屬康熙朝瓷器所採用的萬壽、百壽題材裝飾,本品即為一典型例子。

此類僅以形態各異的青花篆體「壽」字作為紋樣,乃康熙朝瓷器所創的獨特裝飾手法,並傳至後世,影響深遠。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的青花萬壽字尊、百壽字紋觀音瓶,通體書寫青花壽字,為慶賀壽誕而定燒。本品裝飾風格與故宮博物院所藏尊、瓶相類,應亦為賀壽定燒之器。


故宮博物院藏品

另外,從本品鈐印得知,其為「四勿主人」制出,其具體為何人,暫不可考。但從傳世所見落有相同鈐印瓷器,推測其當為康熙朝製瓷名家,又稱「樵隱」。如故宮博物院所藏一件青花山水人物詩文瓶,落款「樵隱」、鈐印「述古」、「四勿主人」印文,可資比較。



Lot 1203|清雍正 青花纏枝菊花紋折腰碗一對「大清雍正年製」款

直徑:18.3 cm、18.6 cm
來源:

  • 中國嘉德1997年4月20日春季拍賣會第340號(其一)
  • 東波齋舊藏(其一)
  • 中國嘉德2011年5月23日春季拍賣會「東波齋藏瓷」專場第3965號(其一)
  • 香港蘇富比2000年5月2日拍賣會第670號(其二)

本品的紋飾處理上頗有康熙遺風,康熙御窯有別於後代的重要特色,即紋飾抽象化,且佈局不對稱,將主題紋飾集中繪於器身一處,其餘處以留白手法進行襯托。細觀本品所繪變形如意雲頭紋,趨於抽象,頗有幾分康熙朝常見蟠螭紋、獸面紋的韻味。

雍正御窯瓷器上承康熙,下啟乾隆,但其風格既有別於前朝之粗獷大氣,亦不同於後代之精工巧思,單以清新雋秀獨步千古,本品即為當朝瓷作之典型代表。

此雍正纏枝菊花紋折腰碗存世極為珍罕,檢索公私典藏,目前僅見天津博物館藏有一對,可資比較。本品胎釉精良,溫潤似玉,青花濃淡有致,頗為貼合雍正皇帝追求簡約優雅的美學品味。同時,所繪纏枝花舒展自如,筆觸細膩,遠非一般工匠所能為之,彰顯了雍正御窯不俗的裝飾技藝,頗值重視。

清代康熙文人畫意瓷器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豐富的題材,成為了中國瓷器歷史上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它不僅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人們的生活情趣,也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