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於吳大羽的現當代藝術「形韻爭輝」 嘉德香港秋拍專家導賞

在亞洲藝術發展的歷程裡,吳大羽有著不能替代的重要地位。這位華人現代藝術先鋒,開拓了中國抽象藝術之門。他與林風眠更在杭州藝專培育了「留法三劍客」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三位門生,以各自的方式融合中國與西方藝術,在藝壇發光發亮。

今年適逢吳大羽誕辰120週年,中國嘉德香港秋拍「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特別策劃「形韻爭輝」專題,集結東西方在勢象、線條與色彩表現超卓的13位藝術家之重要代表作。

拍賣將於10月3至8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舉槌在即之際,The Value專訪了陳沛岑(Vita Chen),讓這位「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掌舵人親自解說策劃是次專題的種種,細說吳大羽、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以及年輕香港藝術家禤善勤的佳構,如何呈現出這宏大主題。


中國嘉德香港「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掌舵人陳沛岑(Vita Chen)


吳大羽《無題10》油彩 畫布

創作時間:約1980年
尺幅:76 x 53 cm
估價:HK$12,000,000 - 18,000,000


「形韻爭輝」專題的策劃,起因於今年是吳大羽誕辰120週年,想做一個題目來懷念這位在中國現代藝術史上舉足輕重、別具開創性的藝術家。他對抽象藝術的先鋒性、純粹的本心與長年不為名利對創作的堅持是最令人感佩的,所以有了這專題的誕生。

這專題匯集了13位藝術家。分為三個脈絡:一為杭州藝專的師生,即留法的吳大羽、林風眠、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及同輩留日的「中國獨立美術協會」創辦人趙獸。二為中國及香港當代藝術家代表:劉煒、周春芽、黃宇興、𧝁善勤;三為日韓及西方藝術家:草間彌生、李禹煥、休斯(Shara Hughes)。他們都是在創作中於「造形」、「色彩」、「韻致」、「精神性」四個重要的元素特別傑出的代表人物,共構出這主題。


吳大羽

吳大羽自1928年起執掌杭州國立藝專,任西畫系主任長達十年,如其學生吳冠中曾言:「吳大羽威望的建立基於兩方面,一是他作品中強烈的個性及色彩之絢麗,二是他講課的魅力。」顯見其影響力及在學生心中的崇高地位。

其後他因政治、文革因素辭去教職,在近乎隱居的困頓現實生活中,仍堅持不懈創作,並透過大量的文字、詩詞記錄下他對藝術、老莊哲學的思考,如其自言「長耕於空漠」,而在創作上,他用「中國的韻,來吞噬及消化西方的形和色」,在中西藝術的時代融合命題及創新上,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而其核心「勢象」理論的出現,始於1941年4月吳大羽致彼時於杭州藝專就讀的朱德群及吳冠中的一封書信。當時吳大羽雖已辭去西畫系主任教職,但和其親近的學生仍保持書信往來,除討論藝術創作、思想,亦關心彼此的生活。

他在信中寫到:「示露到人眼目的,只能限於隱晦的勢象,這勢象之美,冰清月潔,含著不具形質的重感,比諸建築的體勢而抽象之,又像樂曲傳影到眼前,盪漾著無音響的韻致,類乎舞蹈美的留其姿動於靜止,似佳句而不予其文字……」


(左)《無題10》 ;(右)吳大羽全家福

有別於西方的「抽象」,吳大羽提出了「勢象」,此處的「勢」,即「動勢」、「下筆的運動」,亦是中國千年書法、山水畫中所談的「氣韻」。而「象」即「形象」、「事物的現實造形」。

簡而言之,吳大羽的核心思想,是將原本具體的形象融進勢的運動,透過創作者的思考、韻致、筆勢在過程中消融具體的形,將之轉化、變形,甚至抽象化,當中僅保留物象的精神及凝鍊的造形核心元素。如吳大羽所言,使之似建築般磅礡有力、似音符般躍動、似舞蹈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帶有一種連續,又似中國詩詞,帶人領受一種境界。今次的《無題10》,展現了幾個「勢象」理念的重點。

其一、它不寫實描繪具體眼之所見的景物,而是以自信有力的筆勢、大塊面磅礡的藍、黑、咖啡色彩,透過線條的抑揚頓挫、畫筆的縱橫構繪出一個帶有窗牆結構的室內空間,而當中有四個人物,帶有強烈的藝術家個人家庭的指喻性。

其二、畫中人物均是變形的,但觀者仍清晰可見:在中區上位的男性一家之主,他直挺的鼻樑及炯烔有神的雙眼,對應吳大羽自身剛毅的性格。而右側的紅唇女子面頰圓潤,指涉了小他六歲的太太壽懿琳,左側的男孩以側臉示人,手拿著書本,胸前有一隻白色的小鳥停留,正如其曾就讀上海復旦大學的兒子,而書本及烏,正象徵對於知識及自由的追索。透過簡單的物件即展現人物自身意在言外的理想、精神訴求。而在右下方可見一露出一眼的小孩,正若吳大羽承歡膝下的小女兒。四人共構成一個三角形結構,帶有一種穩定、向上的力量,並言說了一家人在文革時期一體同心的相依相守、成為彼此堅強的後盾。


《無題10》畫作局部

而左上方的窗透出光璨的黃花及藍天,此除為藝術家標誌性的對比用色,亦是象徵著對於自由、希望的嚮往。而窗外還有趣地有一隻正向內伸的手臂,正如西方宗教繪畫中常見的「天使報佳音」,展現外界對於這個家庭的支持力量,或言說了吳大羽終其一生對於「藝術的信仰」始終引領著他不被現實所囿。整件作品雖非寫實,但透過巧妙的用色、佈局及鋪排,全然令人感受到了畫中人物的性格及追求,這正是「勢象」精神的完美寫照。


達文西《天使報喜》油彩木板|尺幅:90 x 222cm,約1472年作|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藏

此外,《無題10》尺寸達75 x 53cm,為吳大羽畢生存世12件油畫大尺幅作品之一,有別於一般多見的小尺寸(53 x 38cm)的作品。並被收錄在吳大羽盡乎全數的出版著錄之中,彰顯其稀罕難得。


從趙無極的角度,吳大羽又一位怎樣的老師?趙無極曾言「吳大羽是一位善於點亮學生眼睛的恩師」,他曾回憶吳大羽在藝專時採取自由的開放式教學,主要教導學生「如何看」。

比方畫花,不是注重其表象的外形,而是去觀察其「本質的結構」。這對於他來說是受用一生的門課,如趙無極在抵法後開始嘗試將所見事物的造形化為極簡的符號,或在甲骨文、狂草時期探討「如何畫風、表現眼睛看不見的東西、宇宙的動能」都和吳大羽這「觀察事物的本質」息息相關。


趙無極


趙無極《雙峰》油彩 畫布

創作時間:1952至1953年
尺幅:54 x 65 cm
估價:HK$8,000,000 - 15,000,000


《雙峰》創作於1952至1953年,是他抵法的第4至5年。此時的趙無極已全然熟悉自1948年在法國學習的西方銅刻、版畫技法及西式的油彩,也在廣泛而深入的研究歐洲美術館中大師的名作,熟悉此前的各種風格表現。

他在1951年一次行旅中看到了克利(Paul Klee)的繪畫,克利「將物象變成符號」,及畫中明顯受東方繪畫的影響,使趙無極大受啓發,讓他如頓悟般地開始重新檢視其原本想刻意拋下的東方母體文化、重新面對東方,並從中提取美學的養分,把中國「以簡馭繁」的美學、老莊及儒家思想、中國人對宇宙由內而外的觀察、商周青銅文明揉雜的歷史厚度全數匯融而出新,創生出獨屬於他自身的藝術語言。

《雙峰》即由此而生。他向民族優秀的傳統學習,向世界一流的大師學習,將箇中精髓提煉,再加上自我獨特的個性、感悟及創新,使他能站在世界藝術的巔峰。


(右至左)趙無極、馬修(Georges Mathieu)、畫廊主皮埃爾・勒布(Pierre Loeb)、達・西瓦(Vieira da Sikva)、熱爾曼(Germain)、李奧佩爾(Jean-Paul Riopelle) 於巴黎皮埃爾畫廊合影。是次上拍之《雙峰》最早即出自皮埃爾畫廊。

在《雙峰》中,他以青銅器的青綠色彩為主色,透過色階與明度的豐富變化,營造出如漢碑般帶有強烈歷史感的神秘畫境,而此綠色彩,亦是大地中的自然色,象徵「生命的源起」。其間他將宇宙凝縮為至簡的天、地、人三個元素,以細如銅刻的有力線條,由上至下勾勒出:廣闊的天空、橫亙的圓月、符號化的山巒、纏綿起伏的江水,與一排象徵人類文明結晶的建築體。


《雙峰》畫作局部

其中,最左帶雙塔造型的建築,巧妙呼應巴黎聖母院的外貌。而在整張畫面的正中下,一條帶著強烈透視的道路在我們眼前展開,彷彿歡迎觀者走入畫中世界。作品予人一種如莊子所言「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合一」強烈的靜謐與包容感。而在圓月旁幾抹畫龍點睛的紅彩,強化了赤月當空照的自然魔幻力量。

畫面隱藏著許多帶有象徵意義的符號,如若仔細看左側天空中尚隱藏另一圓形的太陽,而川流不息的河水中還有划船的小人,是一件充滿細節與生趣的作品,令人越看越有趣,越發有共嗚!



朱德群


朱德群《廣闊》油彩 畫布

創作時間:1986年
尺幅:130 x 195 cm
估價:HK$ 7,000,000 - 12,000,000


朱徳群是在1955年赴法,旅居法國潛心求藝,而直到1985年,時隔三十年後,他才再踏足中土,先後受邀至香港中文大學擔任評委,並重返故國,在北京和舊友李可染重逢,並行旅西安、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黃山等地。中國壯麗的風景,給予他新的創作靈感,並令他重拾水墨畫創作。而隔年返法,他以宏大的橫幅巨構完成《廣闊》一作,自然地將中國水墨的精神融入其中。

作品承襲中國水墨中「青綠山水」的雅韻,以如汝窯的天青為主色,鑄就此吞吐八荒的無量山河。當中層疊的大筆刷以草書的氣韻上下縱橫捭闔,快意地鋪展天地,同色系的油彩透過如書法「墨分五色」的明暗變化,以立體的塊面在畫面左側建構出千岩萬壑,及仿若春日的破曉流光灑溢,使作品獨具宋畫大山堂堂的氣韻,及迸生出溫暖與希望的光彩。


朱德群1983年於安徽黃山留影

而在畫面右側,一道雄渾的墨黑大筆氣貫長虹地自右端發軔,展現墨韻的張力及戲劇性,其間游絲狀的飛白,如飛泉漱玉,又似一道樹林的天際線,兼收自然的雄奇與鮮活之感,帶給人無限的想像,若登高極目,一覽眾山小的無極廣闊天地。


《廣闊》畫作局部

畫中還有一處相當有趣,作品右下區的書法線條輝現「平安」二字,此正呼應朱德群彼時壯遊神州大地的精神感受,寄寓他心中對祖國「盛世平安」的期願,使作品別具意義。



吳冠中


吳冠中《洋阿福》油彩 畫布

創作時間:1994年
尺幅:75 x 85 cm
估價:HK$10,000,000 - 15,000,000


吳冠中畢生以風景主題繪畫見長,早期因政治因素影響,人物主題的油畫為鳳毛麟角,究其一生創作,該主題僅有22件,集中完成於1990年之後,彼時藝術家的國際名聲如日中天,社會環境亦相形開展,其人物畫展現了一種絕對、無拘的創作自由及自信、自得。

《洋阿福》中的畫中人為吳老1994年至印尼峇里島寫生時在海邊見到的豐腴英國女子。他於1994至2008年間,曾四度以她為主角做畫,其中繪於2008年的《桃色旋風》已為北京中國美術館收藏。是次上拍的《洋阿福》為四者中之首作,且為尺寸最大者,突出其珍稀及重要性。


相中體態豐腴的女子,便是吳冠中繪畫本作的靈感來源


吳冠中《桃色旋風》油彩 麻布|尺幅:61 x 61 cm,2008年作|北京中國美術館藏

於此畫中,吳冠中不僅刻畫了人物的外表,更歌頌了一種極致的體量感、及自信開朗的人物性格。藝術家曾言:「中國人大都不接受這種調侃之美,但我們欣賞無錫泥阿福。我在印尼海邊見到一位肥碩驚人的英國年輕婦女,是造型藝術中追求量感美的最佳模特兒了,返京後為此作了幅油畫,不接近西洋藝術的客人來家看到後都覺得刺激、好奇,我於是解說,這是『洋阿福』,他們會心地點頭……。西方現代藝術的主要特徵就是表達感情之任性,形式走極端。馬約爾雕刻的肥婆比楊貴妃胖得多,其實已超越『胖』的概念,在追求造型中的飽滿與張力,即所謂量感美。」


無錫傳統手工泥阿福,體態豐腴,面形飽滿,展迎祥納富之意

《洋阿福》打破東方「人比黃花瘦」的傳統審美,將充滿份量感的人體、自信、開朗之美傳遞人前,此亦對應了吳老彼時自由無拘、開懷享受人生的心境。背景均分為海、天、沙灘,極簡的構圖如若西方羅斯科(Mark Rothko)的抽象畫,一舉令人感到湛藍大海的無垠,與晴日下粉紅雲朵飄揚的浪漫海島風情。作品一展生活豐美的愜意,及藝術家幽默的視角,感染著每一個觀者。


羅斯科《藍與灰》油彩畫布|尺幅:193 x 175cm,1962年作|瑞士貝耶勒基金會藏



禤善勤


禤善勤《沿淡綠色的步道行走》油彩 畫布

創作時間:2015年
尺幅:160 x 200 cm
估價:HK$700,000 - 900,000


1991年出生的禤善勤,以對家庭生活及週遭看似尋常景物的細膩觀察,捕捉平凡生活中的動人時光,為人所稱道。他曾說:「想用詩意的刻畫來抓住流逝的時間」,著重對於光線及連續性動感的描寫,作品充滿光感。

受傳統水墨畫運筆的影響,他常以皴法式的連貫短筆線條呈現眼見的景物,筆調肆意、鮮活,具有一種輕盈、流動式的穿透感。而皴染的塗色方式及刻意的留白,令作品展現出一種朦朧的透明感,指涉著記憶中那些「稍縱即逝的瞬間」。

完成於2015年的《沿淡綠色的步道行走》,一反藝術家多數作品常見的室內棕色調,罕見地以清新的藍綠色彩基調描繪著一若週末的早晨,主人公拿著手機,踩著放鬆的腳步,帶著二隻愛犬至戶外散步的光景,充滿生活情味。當中藍色的玻璃落地窗令室內外不同維度的空間、景物貫通一氣,戶外風光明媚,光斑灑落,令人盡乎感受夏日的微風及溫暖的陽光。


《沿淡綠色的步道行走》畫作局部

而步道上奮力生長的小草、暈開的水漬、轉角處筆直挺立的小樹郁郁蔥蔥,展現豐富的生韻。畫中通向遠方的人行道彷彿代表著未來之路,又若只是尋常,帶給人詩意的想像。透過藝術家細膩的觀察、巧妙的鋪殿,作品展現著源自真實生活的豐潤、親切,在這司空見慣的日常中,展現著對「此時此刻」的珍惜,特別動人。


中國嘉德香港2023秋季拍賣會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預展及拍賣

拍賣
10月8日│10am

預展
10月3 - 6日 | 10am - 8pm
10月7日 | 10am - 6pm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丨展覽廳5BC

按此瀏覽拍賣圖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