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香港2024春拍踏入最後一天,今日(8日)舉槌的「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專場,116件上拍拍品,成交率達80%,為拍行斬獲近HK$7,750萬(NT$3.2億)總成交額。
拍前備受關注的草間彌生全黑無限網畫作《黑與黑》、趙無極回歸中土後繪畫的《24.01.73》、朱沅芷紐約「摩天大樓」系列作品《這裡是紐約》,悉數覓得新主。
前者連佣以HK$1,419萬(NT$5,880萬)易手,摘下本場桂冠;《24.01.73》則以HK$1,200萬(NT$4,970萬)成交緊隨其後;《這裡是紐約》則以HK$717萬(NT$2,970萬)成交,拿下季軍一席。
《黑與黑》成為本場冠軍拍品
Lot 43|草間彌生《黑與黑》油彩畫布|成交冠軍
創作時間:1961年
尺幅:187 x 147.5 cm
來源:
- 紐約高古軒畫廊
-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估價:HK$12,000,000 - 18,000,000
成交價:HK$14,190,000
草間的無限網作品,自1958年開始成為這位東瀛女將的重要繪畫語言,在拍場上亦備受藏家追捧。例如2022年春拍,嘉德香港帶來草間的《無限金網》,在藏家的激烈競爭下,以遠超估價範圍的HK$4,863萬成交,寫下佳績。
今季這幅《黑與黑》有別於其他的無限網,是絕無僅有,僅以單一的黑彩而作的作品。在拍賣舉行之前,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總經理及資深專家陳沛岑(Vita Chen)接受The Value專訪時透露,此畫在預展期間已受到不少藏家關注。
的而且確,這幅《黑與黑》最終亦是由陳沛岑代表的電話委託客戶投得。拍賣官以HK$980萬起拍,HK$1,200萬落槌,連佣成交價HK$1,419萬(NT$5,880萬),由陳沛岑代表的「468」號牌客戶收入囊中。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總經理及資深專家陳沛岑
草間早年在紐約開創出無限網系列
綜觀草間其他的無限網畫作都是由兩種顏色組成,一是底色,二為上層網紋的另一種顏色。事實上,草間在初抵紐約開始創生無限網之時,她自言:「想用最低限的黑、白、紅三種顏色去表現。」
從草間早年工作室的照片中,可見所有的無限網都是黑底紅網。只有這張《黑與黑》是全黑,在其中特別突出。草間60年代作品能見於市場的非常稀少,在1958年開始到1960年代的無限網中,黑網數量最少,據考據只有8張,而《黑與黑》是其中尺寸最大的一張,而且是唯一一張黑撞黑。
作品帶有強烈的日本美學的意義,如日本所談的「幽玄」,幽即幽微,玄指的是「深遠、奧妙的黑」,展現不斷變化中的一種神秘、超自然、不可言說的美。此正契合此作的創作核心。草間用最低限的顏色,在畫面創造最豐富的表情,此也呼應了中國水墨說的「墨分五色」。
當年草間工作室的照片,可見這張《黑與黑》在眾多紅黑配色的無限網畫作裡特別突出
此外,黑色在日本文化裡有著特殊意義,是一種神聖的象徵,譬如日本的神殿、宮廟,都是以黑色跟紅色作主色。日本人認為黑即是「玄」,是代表天空的顏色,帶有無限包容、無止無盡的意思,某程度上跟草間無限網的概念非常相近。
還有一點,草間繪畫這幅黑色無限網,上面相連的網紋以一圈一圈來勾勒,此令人聯想到日本的「圓相畫」。「圓相畫」是日本禪師在悟道的時候,會以毛筆沾染墨汁,在宣紙上面一筆不間斷地畫一個圓,代表「意理的頓悟」與「無限」。而草間在《黑與黑》中反覆、綿密的黑網,也具有這種生生不息的感覺,我認為是「圓相畫」的一種現代精神的傳承及延續。
草間曾說當年描繪無限網時,經常連續做畫50個小時不間斷,幾乎是兩天兩夜的時間。完全把自己的身體、精神和思想,融入在畫面裡面,跟它合為一體。這種持續不斷的靭性及精神,亦在《黑與黑》中可感受。
畫作局部
畫作局部
仔細觀看此畫,可以發現除了網紋的疏密變化之外,黑色彩本身的明亮度及深度皆有別,如有碳黑、漆黑、啞黑、亮黑…此外,畫面的中區與下區黑色特別深,肌理特別厚,草間藉此在單色畫面裡創造出空間感,展現出遠近、擴張與收縮的感覺。這其實是非常高妙的。
除此之外,這張無限網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以油彩繪畫。草間1968年之後的作品,就完全改用壓克力彩。因為壓克力比較容易乾,可以更容易的去處理畫面。只有1968年之前的作品才是油彩,《黑與黑》中可見油彩多層次的肌理及厚度,展現更多視覺上的變化。如果用壓克力繪畫的話,它的特色就是比較平、比較快乾,但營造不了那種豐厚的肌理感。因此在這作品中可見非常多的細節、層次表情。
仔細察看畫面細節,可以發現在厚彩區有一些自然的裂紋,這些裂紋是刻意保留下來。由於此畫的肌理非常厚,上層跟下層顏料收縮的速度不一樣,上層顏料乾得比較慢,下面乾得比較快,當中產生的拉力在畫布上形成裂紋。而此畫2011年在巴黎龐比度中心展覽時,已經是這個狀態。
那些裂就像是一種白色網紋,跟畫作本身結合在一起,感覺很自然。現藏家是在巴黎龐比度看了此展後,特別喜歡這張畫,進而購藏,從2012年起收藏到現在。即使現今的技術能夠把裂紋修復,但藏家也無意這樣做,他想保持畫作最原始、自然的樣子,而這樣的效果,也正是藝術家自身所追求。
Lot 47|趙無極《24.01.73》油彩畫布|成交亞軍
創作時間:1973年
尺幅:95 x 105 cm
來源:
- 1999年5月28日,科隆Lempertz春季拍賣會,拍品編號560
- 2001年4月24日,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拍品編號879
- 2019年10月7日,中國嘉德香港秋季拍賣會,拍品編號88
-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估價:HK$12,000,000 - 18,000,000
成交價:HK$12,000,000
趙無極繪畫《24.01.73》的時候,剛好是創作生涯的一個轉折點。無極的創作生涯大概分成五個時期,杭州時期、克利時期、甲古文時期,狂草跟無境時期。《24.01.73》便是介乎狂草跟無境的一個轉折點。
此作有一個比較特殊的背景,回溯1972年3月,趙無極的太太陳美琴不幸離世,有一段時間他非常悲傷,沒辦法畫畫。此時他拿起了中國的水墨跟宣紙,像玩遊戲般把自己當作小孩子,在看到墨彩在宣紙上的滲透、暈染的「墨之戲」,讓自己的心情得以放鬆。
這裡有一點值得一提,無極甫到巴黎之時,一心只想創新,不想與傳統的中國水墨有任何聯繫。為了不想讓大家覺得他是一個來自東方的藝術家,他刻意不去觸碰古老東方的宣紙和水墨。但當面對妻子,悲慟欲絕之下他才重拾兒時熟悉的畫材,重新與中國水墨建立聯繫,這也啟發、推進了他在創作上下一階段的新生。
趙無極
趙無極重回中國探望母親
妻子的離世,讓無極覺得人生苦短,所以他決定回國探望母親。無極闊別中國24年後,再次踏足故土。他回去後與母親出遊,親歷黃山的雲霧悠悠、煙波萬頃。及後,他又去了杭州,探訪母校和故友,當中不乏水墨藝術家。與故友的交往啟發了無極,把中國水墨精神重新融入自己的創作當中。
所以這張《24.01.73》的特色,就是趙無極開始把中國水墨精神融入在繪畫裡面。此畫上半部相對來說是廣緲、空闊的,下半部是充滿力度及幻變,展現了空與滿,虛與實之間的戲劇性對話。
綜觀趙無極60年代的作品都是很強烈、很激情,聚焦大多在中心。相反,他在本作中上區就刻意留下大面積空間。其中很有趣的一點是,中國水墨可以留白,但油畫卻不能留白。若然在油畫留出那個空間,會予人作品未完成的感覺。要在畫面中留白,同時避免予人未完成之感,要多花很多心思。
仔細觀察本作用色,可見從鵝黃到藍色再到灰色,有很多層層疊疊的層次在裡面,趙無極透過這種顏色層次,巧妙的創造出一種空氣的流動感。對他而言,畫面中下區那種比較狂放的部分相對簡單,就是典型60年代狂草風格的延續,但是到畫面上半部如何營造虛的空間,但又有細節則是相對不易,作品展現了一種西方跟東方精神的一種碰撞,特別有意思。
趙無極《24.01.73》
《24.01.73》畫作局部
《24.01.73》畫作局部
外界大都認為,趙無極在太太美琴過世之後,有長達一年半的時間沒有辦法畫畫。但是實際上他在彼時也畫了一些作品,剛開始都是一些小尺寸的油畫。而《24.01.73》可說是趙無極慢慢開始恢復過來,可以重新創作大畫的一個階段。
很多人會把趙無極七、八十年代的作品,跟杭州串連在一起。趙無極在自傳裡提到,他在杭州念書的時候﹐經常到西湖散步。杭州的湖面積很大,在地圖上看就是有一大片留白。無極晚期的作品,很多構圖中間都是空的,要畫的地方都在邊邊角角。
去年杭州中國美術學院舉辦「大道無極——趙無極百年回顧特展」期間,就有一位學者把杭州的地圖與無極的作品比對,他說無極畫中間留白的位置正恰好對應了西湖的空照圖。這裡提供了一個不同的觀點,就是他可能把家鄉的景色,轉換到抽象畫裡面,可說是在挑戰一種構圖上的突破。一般而言,一張畫的焦點都是在正中心,無極卻故意把正中心留空,讓觀者思考他到底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趙無極曾自言:「我知道,從1973年開始,我的畫風變了,也許這時我成熟了,過去累積的努力有了成果,一切都變得容易多了。我畫我的生活,但也想畫一個眼睛看不見的空間、一個夢的空間,一個使人永遠感到和諧的所在,即使用的是充滿矛盾力量的不安的形式。」《24.01.73》可謂完美地詮釋了這句話。
Lot 40|朱沅芷《這裡是紐約》油彩畫布|成交季軍
創作時間:1943年
尺幅:91.4 x 71 cm
來源:
- 藝術家女兒朱禮銀舊藏
- 台北耿畫廊
-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估價:HK$6,000,000 - 8,000,000
成交價:HK$7,170,000
成交季軍的朱沅芷畫作《這裡是紐約》,HK$500萬起拍,HK$600萬落槌,連佣成交價HK$717萬(NT$2,970萬)。此畫同樣是由陳沛岑替客戶投得,這次投得心頭好的電話客戶牌號為「573」。
朱沅芷留存至今的油畫只得三百多件,當中有約五十多件已由公私立博物館、機構收藏,市場可流通者有限。過往現身拍場的朱沅芷作品,較多為早期小尺幅共色主義畫作,大尺幅作品並不常見,要在市場上尋找朱沅芷的大尺幅作品殊不容易。
朱沅芷畢生完成最大尺幅的油畫,要數2017年在香港舉槌的《工業之輪在紐約》居首。此作與今次上拍的《這裡是紐約》同屬紐約「摩天大樓」系列,整個系列只得6件油彩作品,《這裡是紐約》是僅次於《工業之輪在紐約》的第二大尺幅之作。
《這裡是紐約》屬朱沅芷紐約「摩天大樓」系列之一
摩天大樓系列以紐約市為背景
《工業之輪在紐約》2017年以HK$1.05億成交,令朱沅芷躋身億元藝術家的行列
在此作中,朱沅芷延續了早期共色主義他偏愛使用的紅黃藍三原色為主色。由天空、海洋深邃的普魯士藍,過渡到天際被晨光籠罩的大面積銘黃、以及海洋航線的朱紅。色彩明亮鮮妍,極具視覺衝擊力。
所謂共色主義,就是繪畫時不在調色盤上面調色,而是以純色直接在畫布上繪畫。所以《這裡是紐約》作品顏色非常飽和,展現一種蓬勃向上的時代氛圍及朝氣。
另一方面,朱沅芷的作品很強調音樂感,透過畫面帶出一種動感。例如本作裡的摩天大樓,一幢幢高高低低的如同自然的音符、舞動身姿。朱沅芷本人非常喜歡音樂,會吹笛子,也會彈古琴和耍劍舞。
他把自己對於音樂和舞蹈的喜愛,亦展現在此作之中,畫面右下方兩個主角舞動的姿勢,就像在跳踢踏舞,荷李活電影《LaLa Land》也有一幕跟這個畫面很相似。當時紐約正盛行百老匯文化,所以他把這種舞蹈、音樂元素加進畫面,反映出當時紐約彼時的時代面貌。呼應他所言:「每一幅全心全意創造的作品,都試圖充分表達其所處的時代,表達人們如何看待事物。」
朱沅芷與妻子海倫及女兒朱禮銀
畫中跳舞的男女,恰如朱沅芷與妻子的化身
《這裡是紐約》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描繪美國」競賽中的5,000幅參選作品裡脫穎而出
此畫繪於1943年,在時間上也相當特殊。回顧其人生,創作此畫的前一年,朱沅芷與相戀七年的海倫(Helen Wimmer)結為連理,1943年二人的女兒朱禮銀出生,而回望時代,1943年美國正式廢除「排華法案」此對身為華人的朱沅芷意義重大,他將家庭生活中幸福的喜悅感及對美國大時代末來發展的憧景,反應在此作中。
畫中前景正在跳舞的男女,恰如同朱沅芷及其妻子的化身。兩人深情凝望,旁若無人地訴說愛意,伴隨回首的小犬、懸停的白鴿,在這歌舞升平的都市之巔,張開雙手展望著愛與美的未來。
此作在完成後,更代表朱沅芷參與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向全美藝術家開放的「描繪美國」藝術大賽。作品在5,000幅參賽作品裡脫穎而出,成為150幅獲選畫作之一,而朱沅芷亦成為唯一入選的華人藝術家。在當年種族歧視仍然嚴重的美國,無疑是對藝術家及此作一項極大的肯定和殊榮。
其後作品並巡迴展出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麻州春田市立美術館、卡內基基金會,展歷顯赫,亦突出了此作的重要性與代表性。
其他精選成交
Lot 41|喬治.康多(George Condo)《榮譽軍團》油彩 畫布
創作時間:1993-1994年
尺幅:116 × 88.8 cm
來源:
- 藝術家工作室
- 紐約佩斯畫廊
- 紐約羅森菲爾德畫廊
- 紐約私人收藏
- 2020年7月10日,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會,拍品編號531
-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估價:HK$3,600,000 - 4,600,000
成交價:HK$4,440,000
Lot 50|洪凌《遠山如黛》油彩 畫布
創作時間:2021-2022年
尺幅:180 × 180 cm
來源:
- 台北索卡藝術
-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估價:HK$1,800,000 - 2,800,000
成交價:HK$4,200,000
Lot 30|林風眠《春林綠蔭》彩墨 紙本
尺幅:66.5 x 68.5 cm
來源
- 2005年10月24日,香港蘇富比秋季拍賣會,拍品編號934
-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估價:HK$1,500,000 - 2,000,000
成交價:HK$2,400,000
Lot 9|奈良美智《活在當下》彩色鉛筆 紙本
創作時間:2006年
尺幅:42 x 29.7 cm
來源:
- 東京小山登美夫畫廊
- 2018年5月27日,香港佳士得春季拍賣會,拍品編號106
-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估價:HK$1,800,000 - 2,500,000
成交價:HK$2,280,000
Lot 8|奈良美智《微笑女孩》油彩 日本古董扇面
創作時間:1993年
尺幅:75.5 x 135 cm
來源:
- 哈勒姆Tanya Rumpff畫廊
- 2022年10月6日,香港蘇富比秋季拍賣會,拍品編號557
-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估價:HK$1,800,000 - 2,800,000
成交價:HK$2,160,000
Lot 39|蘇天賜(1922-2006)《菊花與雞冠花》油彩 畫布
創作時間:約1980年代
尺幅:82.5 x 66 cm
來源
- 原藏家於1987年直接購自藝術家本人
- 2013年4月7日,保利香港春季拍賣會,拍品編號143
-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估價:HK$1,800,000 - 2,800,000
成交價:HK$2,160,000
Lot 42|閆冰《杏花No.6》油彩 畫布|估價2.75倍落槌
創作時間:2019年
尺幅:100 x 80 cm
來源:
- 北京香格納畫廊
- 現亞洲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估價:HK$400,000 - 600,000
成交價:HK$1,320,000
Lot 27|林風眠《南天門》彩墨 紙本|估價逾3倍落槌
尺幅:36 x 36.5 cm
來源
- 香港私人藏家王良福舊藏
- 台北大未來畫廊
-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估價:HK$300,000 - 400,000
成交價:HK$1,104,000
Lot 64|李真《清風雲露》銅雕|估價2.48倍落槌
創作時間:2008年
尺寸:49.5 x 27 x 18.5 cm
版數:18/30
來源:
- 台北亞洲藝術中心
-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估價:HK$250,000 - 350,000
成交價:HK$744,000
Lot 13|鞠婷《琥珀系列》壓克力彩 木板|估價3.3倍落槌
創作時間:2021年
尺幅:193 x 162 cm
來源:亞洲私人收藏
估價:HK$180,000 - 280,000
成交價:HK$720,000
拍賣結果
拍賣行:中國嘉德(香港)
專場: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拍賣日期:2024/10/8
總成交額:HK$77,504,400
成交率: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