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11大地震後的奈良美智出發 嘉德香港拍賣的亞洲藝術之旅

香港的現當代藝術市場近年蓬勃非常,每一季都有更多拍賣、更多展覽。跑藝術新聞的記者、編輯、攝影師都疲於奔命,難免要放棄某些活動,錯過某些行程。

當然,有行程是筆者絕對不願意錯過的,好像是中國嘉德(香港)的「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拍賣。

雖然拍品數量未必是最多,總估價也未必是最高,但在陳沛岑(Vita Chen)帶領及策劃之下,這個專場帶來的藝術品每一回都令大家驚喜連連。以本季來說,由311大地震後奈良美智的沉澱反思之作,到「留法三劍客」的風景山水與抽象藝術,乃至當代亞洲的「爆破大師」蔡國強與「佛道雕塑家」李真,皆是精彩。

我們專程訪問了這位「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掌舵人,請她充當導遊帶大家走一趟現當代藝術之旅。

Lot 86|奈良美智(b.1959)《萌芽》壓克力彩 木板

創作時間:2011年
款識:奈 2011(畫背)
尺幅:135.5 x 82.5 cm
來源:

  • 洛杉磯Blum & Poe畫廊
  •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展覽:

  • 2012年7月14日至9月23日,「奈良美智:有點像你,有點像我」,橫濱美術館,橫濱
  • 2012年10月6日至2013年1月14日,「奈良美智:有點像你,有點像我」,青森縣立美術館,青森
  • 2013年1月26日至4月14日,「奈良美智:有點像你,有點像我」,熊本市現代美術館,熊本

出版:

  • 2012年,《奈良美智:有點像你,有點像我》,Foil出版社,東京,第26頁
  • 2013年,《奈良美智完全讀本「美術手帖全記事」1991-2013》,東京美術出版社,東京,第696頁
  • 2017年,《奈良美智的世界》,青土社出版社,東京,第140頁

註:畫背貼有洛杉磯Blum & Poe畫廊之標籤
估價:HK$12,000,000 - 22,000,000

 

與《月光小姐》閉目對望  手持希望的震後女孩

奈良美智曾經說道:「我的全部作品其實是我內心的自畫像,是和自己的對話。」是故,他筆下的小女孩,總是挑皮搗蛋,帶點狡黠邪惡,反映著自身童年、留學、成人等不同階段的遭遇和人生觀。

此幅《萌芽》,以及現在台灣「奈良美智特展」的封面作《月光小姐》(Miss Moonlight),卻同樣是閉目沉思,予人截然不同的內斂平靜之感,仿佛彼此隔岸呼應。

這是因為,兩畫皆是奈良經歷311大地震後重新出發的創作。


「奈良美智特展」封面作《月光小姐》,奈良本人(圖中)親自赴台佈展|圖片截自「奈良美智特展」facebook專頁

2011年3月11日、亦即是奈良踏入51歲後的三個月,強烈地震猛襲東日本。這位東瀛藝術家出生的青森縣屬災區範圍,他當時居住的栃木縣距離福島核電廠更只有100公里之遙。

耳聞目睹和電視直播的災情,令奈良悲痛乏力,無法如常繪畫。此次災害令他一直反思:藝術究竟有甚麼用?當藝術家能在這種時刻做些甚麼?

他決定步入災區和居民傾談,看看自己有甚麼能幫上忙的。流離失所的災民表示,舊照片都在地震中毀了,記憶也似是跟著似的逐漸消逝。於是,奈良拿起了相機,為災民拍下一幅幅家庭照。

藉著對災民予以援手,奈良自己也重新振作過來,走進全新創作階段。他明白到藝術,無論是繪畫還是攝影,都是能為人帶來希望的。

同年稍後,奈良重拾畫筆繪下《萌芽》。畫中女孩不再像過往般張揚外放,而是內斂沉靜的狀態。她手中拿著的小樹苗,雖然外表看似瘦弱,但卻擁有巨大的潛在力量,將會衝破泥土茁壯成長,所以我們把它命名為「大地之女」。

就好像災民雖然失去了一切身外之物,但身體裡自有力量重新站起來。

奈良曾經表示,畫中樹苗形狀就像福島核電廠建築物頂部一樣。我認為,他把災禍和希望的象徵如此連結,是要表達生與死、毀滅與重生,其實皆是一體兩面的哲學想法。

樹苗最早在奈良80年代作品已經出現。據統計,奈良至今創作的畫作之中,僅有20幅畫布或木板作品用了這個經典創作元素。

311大地震災後,當地使用大量木材重建。奈良特別選擇在木板上繪畫《萌芽》,我認為也是一種重新出發的象徵。木頭具有天然溫潤的質地,也呼應著作品的主題。


奈良美智80年代作品《Sorry, Just Not Big Enough》

手中樹苗以外,《萌芽》小女孩的雙腿從畫作底部長出來,本身也像是拔地生長似的。

留意畫作細節,會發現女孩雙腿和臉龐用色非常精彩,細膩豐富且變幻多端。就好像雙腿從土地汲取營份,再經身體輸送到臉孔一樣。我認為除了手中樹苗這個明顯標誌外,小女孩本身也是擬物法下的希望象徵。

從上述處理色彩的手法,我們可以看到奈良除了承襲東方簡淨的傳統外,也受到西方藝術影響。他曾表示十分喜歡羅斯科(Mark Rothko),這位當代抽象大師就非常擅於在色域之中創作出迷幻效果。這種效果也在《萌芽》女孩的臉龐及衣服上可見。

此外,《萌芽》也呼應著現代主義繪畫。

女孩身體其實是由各種幾何圖案構成:橢圓臉孔、正方身軀、梯形裙子、長形雙腿。法國名家塞尚(Paul Cézanne)曾言,世上萬物都可簡化成三種立體形狀:球體、錐體、柱體去表達。奈良在此作上的表達也呼應了這個觀點。

與此同時,《萌芽》本身的構圖比例在奈良作品中也很罕見。

很多時,他筆下女孩只佔畫布一個不算大的中央區域。《萌芽》的小女孩卻頂天立地幾乎佔據了整個畫面。如此佈局,像西方聖像畫一樣,予人一種神聖宗教感,也令我們更想與畫作直接對話。


陳沛岑 Vita Chen|中國嘉德(香港)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 總經理兼資深專家

奈良完成《萌芽》之後,好一段時間都把它留在自己身邊,並讓之在2012、2013年三度參與個人巡展「奈良美智:有點像你,有點像我」。直到後來,畫作在洛杉磯Blum & Poe畫廊售出,今次是首度登上拍賣場。

奈良經歷311大地震後,希望透過創作帶給大家幸福,喚起大家對美的想像和渴望。《萌芽》予人一種安定的力量,即使撇除地震背景,也能讓我們在煩擾紅塵中靜下來,反省生活,反思生命。



Lot 60|吳冠中(1919-2010)《桂林春曉》油彩 畫板

創作時間:1973年
款識:七三 荼(右下)吳冠中 一九七三(畫背)
尺幅:28 x 36 cm
來源:

  • 藝術家孫女吳曲珍藏(藝術家生前饋贈)
  • 2010年12月1日,北京保利秋季拍賣會,拍品編號1003
  • 2013年4月7日,香港保利春季拍賣會,拍品編號105
  •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展覽:2010年8月30日至9月6日,「風箏不斷線——緬懷吳冠中先生經典作品收藏大展」,保利藝術博物館,北京
出版:2010年,《風箏不斷線——緬懷吳冠中先生經典作品收藏大展》,保利藝術博物館,北京,第28頁
附:藝術家孫女吳曲親簽之作品保證書
估價:HK$5,500,000 - 10,000,000

 

重拾畫筆  文革之末

「留法三劍客」之中,只有吳冠中學成後隨即歸國。時局關係,這個決定也使他的那一段路最不好走。

50年代,吳冠中留法回國,不但未能一展拳腳,反而受到排斥漠視。當時原因有二:一、內地畫壇仍以水墨為尊,西方油畫不受重視;二、政府支持宣揚的藝術主題是工農兵,其他題材難有市場。6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間,他更遭強逼停筆六、七年之久。

這幅《桂林春曉》繪於文革之末,正是吳冠中得准重新執筆的日子。雖然他當時沒能力負擔大畫布,只能以小畫板來繪畫,但相隔多時後能再度踏上藝術之途,其喜悅之情可想而知。


吳冠中畢生只畫了11幅桂林作品

吳冠中畢生只畫了11幅桂林主題的作品。《桂林春曉》是他送給孫女吳曲的禮物,尺幅雖然較小,但卻有大畫的格局,相當難得。它是以略帶俯視的角度出發描繪山水的,所以前、中、後三景都一目了然。

古今許多文人都曾經賦詩讚美桂林山水,我覺得當中以韓愈的《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與此畫最為呼應。

詩中有曰: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這位唐朝文學家以青、碧形容山水之綠,尚且平常;然而他用女性衣帶、髮簪來代表水和山,則是非常精彩。

灕江碧翠蜿蜒,似衣帶輕飄;岩溶地貌關係,孤峰在水邊拔地而起。青羅帶和碧玉簪,正好捕捉了此等風景之貌。我認為比起北方山水之雄奇,桂林山水之美更在於秀美,用女性衣飾描繪正好抓住了這種秀美,而此正與吳冠中此作的構圖佈局相呼應,展現兩代文人的觀察。

《桂林春曉》捕捉桂林風光的許多細節都很精彩,我最欣賞的則是綠江水波的處理,吳冠中以側筆描繪,展現波浪韻律的節奏,技巧非常高明。



Lot 59|吳冠中(1919-2010)《池塘人家(故鄉)》油彩 木板

創作時間:1996年
款識:荼 96(左下)故鄉 吳冠中 1996(畫背)
尺幅:61.4 x 46 cm
來源:

  • 2013年10月6日,香港保利秋季拍賣會,拍品編號14
  •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出版:

  • 1996年,《吳冠中畫選60s-90s》,中國三峽出版社,北京,第122頁,圖版101號
  • 2007年,《吳冠中全集:第四卷》,湖南美術出版社,長沙,第167頁

估價:HK$12,000,000 - 20,000,000

 

虛實交替  走向抽象

吳老當初選擇繪畫風景畫,主要是為了明哲保身,避開任何敏感題材,最終成為「水陸兼程」的風景畫大師。《桂林春曉》與此幅《池塘人家(故鄉)》創作時間相差二十多載,吳老的個人狀況和繪畫風格已經不能同日而語。

中國改革開放之際,吳老首先在香港打響名堂,接著成為內地認可的大師。1992年,他成為首個在大英博物館舉辦個展的在世藝術家。名字響徹東西。

他走遍各地,還是覺得家鄉最美,於是繪畫了11幅「故鄉」主題畫作。此11幅畫作之中,4幅現為美術館藏,只餘下7幅在私人收藏手裡,包括《池塘人家(故鄉)》在內。


吳老在畫板背後簽名與寫上「故鄉」二字

《桂林春曉》屬吳老早期作品,風格寫實;繪畫《池塘人家(故鄉)》時,他已開始放下對細節的寫實刻劃,以極簡色塊來組織畫面,帶出景物本身蘊藏的幾何抽象美感。屋前人物也簡化成紅色、桃色的色點。

雖然吳冠中畫作大家都看得出是風景,我們也不會把他歸類為抽象畫家,但吳老一直很嚮往抽象藝術,愈晚期的作品愈趨抽象,香港藝術館就收藏不少這類佳作。

《池塘人家(故鄉)》佈局相當特殊,S字形流動線條把畫作分為上、下兩部份。上面是房屋實境,下面則是虛幻的水中倒影,予人虛實相對、生生不息之感。

吳老畫樹也是一絕。

一般來說,畫樹的話,應該會更傾向畫繁花似錦的樹。吳老卻尤其喜歡葉子少的、看上去比較禿的。

吳冠中曾言:「畫樹就像畫人,每棵樹都有不同的個性。我特別喜歡畫落葉的樹,才更顯其筋骨,更見美。」在此作上,吳老在細節上都花了很多心思,令畫作非常耐看,且耐人尋味。

我們常說吳冠中是融貫中西的大師,此作正是一例。內裡的感情是東方的,也帶有中國水墨的寫意,卻是用西方傳統藝術油畫來表達。

《池塘人家(故鄉)》除了記錄在《吳冠中全集》之中,也收錄於吳冠中本人自選的60-90年代畫集,可見對他別具意義。



Lot 47|趙無極(1921-2013)《21.01.76》油彩 畫布

創作時間:1976年
款識:無極ZAO(右下)ZAO WOU-KI 21.1.76(畫背)
尺幅:73.5 x 92.5 cm
來源:

  • 2014年12月7日,台北羅芙奧秋季拍賣會,拍品編號172
  •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拍賣

出版:

  • 1978年,《趙無極》,昨日與今日出版社,巴黎,第268頁,圖版第219號
  • 1979年,《趙無極》,瑞佐利出版社,紐約,第268頁,圖版第219號
  • 1986年,《趙無極》,藝術圈出版社,巴黎,第268頁,圖版第219號

附:趙無極基金會開立之作品證書
註:此作將收錄於由梵思娃.馬凱及揚.亨德根正籌備編纂的《趙無極作品編年集》(資料提供/趙無極基金會)
估價:HK$12,000,000 - 18,000,000

 

唯我到無我  無極心境變

至於「留法三劍客」的餘下兩人、趙無極和朱德群,則是名副其實的抽象畫家了。

趙無極大部份作品都以創作日子命名,但我們較少留意那個日子有何特別。昨日有位收藏家朋友來探望我們,看到這幅趙無極,說:此作給我一種溫暖的感覺,日子上是否差不多農曆新年了?

我查了一下,果然此畫於1976年1月21日完成後,還有九天便是農曆新年。作品畫境也帶有恬淡安適及對新年的期許感。

創作此畫之前幾年,無極第二任妻子陳美琴病重,令他陷入創作低谷。1972年妻子離世,更使這位抽象大師悲痛不已。這段期間,體會到生命短暫的無極,首次回中國探望母親,而在中土的旅行中也與許多水墨家交往,並重拾水墨畫,此對他之後的創作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無極(中)與第三任妻子Françoise(左)在台北與張大千(右)見面

1973年,無極邂逅Françoise Marquet,後於1977年成婚。所以他創作《21.01.76》之時,已經從低潮走出來,從新一段戀情重新出發,這也是為何畫作予人溫暖畫意的原因之一。

無極經歷了人生如此重大的轉折,加上開始繪畫中國水墨畫,作品也由之前的「唯我」走向「無我」境界。

60年代,無極正值盛年,創作力和體力皆是如日中天,「狂草」時期由此誕生。畫作豪邁奔放,筆觸強而有力。70年代初的人生巨變後,無極不再執著於「狂草」時期的「唯我」,構圖由絢麗色塊組成,渾然天成,別具特色。

《21.01.76》中央仍然可見強勁筆觸,保留了60年代「狂草」時期的中軸式佈局。惟與此同時,趙無極也花了很多心思舖陳畫作周邊範圍。

例如中央筆觸的右下方,似是有浪濤拍石;畫布最上方有一抹藍,像要暗示此處別有洞天;畫面左面運用了壓印手法,透著東方水墨韻味。如此處理,加上色彩的選擇和應用,則更傾向於後期的「無境」風格。

所以此幅油畫正好見證了趙無極從「唯我」到「無我」之間的轉變。



Lot 52|朱德群(1920-2014)《吸引》油彩 畫布

創作時間:2007年
款識:朱德群 CHU TEH-CHUN 07(右下) Aspiration CHU TEH-CHUN 朱德群 2007(畫背)
尺幅:195 x 130 cm
來源:

  • 馬德里瑪勃洛畫廊
  •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 2014年10月7日,香港嘉德秋季拍賣會,拍品編號961
  •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展覽:

  • 2007年11月20日至2008年1月5日,「朱德群近作展」,瑪勃洛畫廊,馬德里
  • 2008年9月19日至11月23日,「朱德群八十八回顧展」,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

出版:

  • 2007年,《朱德群》,瑪勃洛畫廊,馬德里,第7頁
  • 2008年,《朱德群八十八回顧展》,國立歷史博物館,馨昌股份有限公司,台北,第253頁
  • 2009年,《世界名畫家全集:朱德群》,河北教育出版社,石家莊,第116頁
  • 2015年,《秩序的邊界》,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北京,第23頁

註:畫背貼有馬德里瑪勃洛畫廊之標籤
估價:HK$9,800,000 - 15,000,000

 

100年誕辰  回顧朱德群

2020年是朱德群100年誕辰。由於疫情今年起逐步穩定下來,所以多地藝術界的回顧朱德群活動也終於要展開。值此紀念性時刻,我們也在今季香港拍賣策劃了小型的朱德群主題。

踏入21世紀,朱德群對藝術的駕馭已入巔峰至境;2003年,他受上海大劇院邀請,完成730 cm的恢弘巨製《復興的氣韻》,載入青史流傳。2008年,台灣歷史博物館舉辦「朱德群八十八回顧展」,轟動一時。今次呈現的《吸引》繪於2007年,尺幅195 x 130 cm,正是這段黃金時期的恢弘鉅構。

此外另有兩幅較早期的傑作。


Lot 48|朱德群(1920-2014)《無題》油彩 畫布

創作時間:1958年
款識:Chu Teh-Chun(左下)給克萊士先生留念 CHU TEH-CHUN 1958 朱德群贈(畫背)
尺幅:35 x 27 cm
來源:

  • 法國薩沙・克萊士及保羅・克萊士直接獲贈自藝術家本人
  •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附:藝術家妻子暨正籌備編纂藝術家全集之聯席編輯朱董景昭女士親簽之作品保證書
註:作品將收錄於朱德群基金會及朱董景昭女士編纂的《朱德群作品編年集》
估價:HK$550,000 - 1,000,000

《無題》繪於1958年,朱德群當時赴法只有三年之久,仍在抽象藝術世界中摸索。此幅「構圖」時期作品有四個特點:

一、畫布上繪下了強烈而充滿力量的黑色線條,反映了中國書法對這位大師的影響。這種筆觸只見於他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的畫作,後來就不復再見了。

二、同樣在50年代至60年代初的畫作中,朱德群一共只繪畫了11幅紅色、粉紅色調的作品,此《無題》即為其中之一。

三、朱德群創作的其中一個標誌「寶石光」,其實是在這段時期開始出現的,《無題》畫中菱形的白色色塊就是例子。

四、50年代,朱德群還是一位寂寂無名的藝術家。在法國這個異鄉,他親自帶上畫作,走訪畫廊自薦。當時,巴黎歐巴威畫廊(Galerie du Haut Pavé)獨具慧眼,為朱德群舉辦了首次個展。此幅《無題》是朱德群贈予畫廊總監克萊士(Sacha Klezx)的禮物,見證兩人深厚友誼。


書法對朱德群的藝術創作甚有影響


Lot 49|朱德群(1920-2014)《構圖》油彩 畫布

創作時間:1998年
款識:朱德群 Chu Teh-Chun 1978(右下)
尺幅:90 x 64.5 cm
來源:

  • 歐洲私人收藏
  • 2010年10月4日,蘇富比香港秋季拍賣會,拍品編號224
  •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估價:HK$1,300,000 - 1,800,000

《構圖》在形意上既有北宗的淋漓磅礡,又見南派的悠遠清韻。雲光霧電的千變萬化和四時氣象的繽紛曼妙中,朱德群成功以筆墨之趣創造出萬象詩情。

畫作以白色為主調,再在這個主調中尋求變化,以虛實結合的寫意風采描繪雪山雲霧。如此風格和技巧,和他最有名的「雪景」系列可說是如出一轍。

西方不時有新聞報道,說透過現代科技,發現某些經典名作其實覆蓋著另一幅不為人知的畫作。今次,我們也有如此奇妙的意外發現。

此幅《無題》的畫框比較古老,我們於是決定換一個新的。一日,畫框師傅突然來電說:你知道畫框後面還有一幅畫嗎?我們才見此大片美麗的藍調,構圖像是豎立海岸的三色燈塔,是風格完全不同的作品,引人暇思。


《構圖》背後隱藏的畫作


Lot 74|蔡國強(b.1959)《太古神話:夸父追日》火藥 油彩 畫布

創作時間:1985-1986年
款識:Cai 國強1986(右下)蔡國強 東京都板橋區板橋4-38-11-1(畫背)
尺幅:180 x 125 cm
來源:

  • 2001年10月14日,台北佳士得秋季拍賣會,拍品編號45
  •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出版:

  • 1987年,《美術》10月刊,中國美術家協會,北京,第65頁
  • 2002年,《蔡國強》,Phaidon出版社,紐約,第45頁
  • 2006年,《佳士得香港二十週年——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及亞洲當代藝術精選》,佳士得拍賣行,香港,第80頁
  • 2007年,《亞太藝術》第53期,亞太藝術出版社,香港,第80頁

估價:HK$5,800,000 - 8,800,000

 

太空視覺  夸父追日

離開孕育現代華人巨匠的法國,我們現在回到亞洲,探索當代藝術的宇宙穹蒼與宗哲神話。

蔡國強以火藥藝術聞名中西,紙上爆破作品大家都很熟悉,但畫布火藥創作卻非常稀少。他1986年赴日之前,只創作了6幅畫布火藥作品,《太古神話:夸父追日》便是其中之一。香港M+博物館收藏了另一幅《火藥畫8-A5號》。

他的創作源頭是家鄉泉州。按當地習俗,不論是「紅事」婚禮、生小孩、搬新家,還是「白事」喪葬,大家都會放鞭炮(炮仗)慶祝。對當地人來說,火藥和煙火就是生活的一部份。

在1980年代,繪畫媒介一般不是西方油彩,就是東方水墨。蔡國強踏上藝術之途時,決心求變,於是把日常生活的火藥融入創作之中。


蔡國強以火藥藝術聞名中西


《火藥畫8-A5號》|香港M+博物館

蔡國強藝術的一大魅力,在於人力無法100%完全控制火藥爆破的結果。

在此幅《太古神話:夸父追日》當中,蔡國強先以油彩描繪太陽主體,接著在半乾半濕的顏料灑上黃色火藥,點燃爆破,再用吹風機(風筒)把之吹散開去。

隨著火藥挾裹油彩從中心點向外噴射,渾沌蒼茫的烈日在畫布上誕生了,周邊日冕焰焰,就像是猛烈吹襲之太陽風暴。

此作另一點精彩之處是視角。

平常來說,畫「夸父追日」這個主題,地平線會是橫向的,夸父從左至右或右至左追日。蔡國強卻顛覆畫面,把之由橫向扭轉為直向,夸父腳踏海洋與大地,從畫布上至下奔跑逐日,非常震撼。

細想一下,這個角度其實是從外太空看過去的,就好像藝術家將自己及觀者身處的位置移至外太空,此為非常顛覆性的妙思。

蔡國強的許多創作都以穹蒼、太空、外星人為靈感乃至主題,《太古神話:夸父追日》帶著完全超越人類世界的出發點,正是開篇之作。



Lot 90|李真(b.1963)《大士騎龍》銅雕

創作時間:2001年
版數:1/6
款識:李真(人物背面底端)2001(龍後足背面底端)藝術家鈐印LiChen 1/6(龍尾底端)
尺寸:330 x 293 x 200 cm
來源:

  • 台北亞洲藝術中心
  •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展覽(不同尺寸、版數):

  • 2007年6月8日至11月21日,「第52屆威尼斯雙年展——李真:虛空中的能量」,威尼斯
  • 2008年4月29日至5月11日,「李真:尋找精神的空間」,中國美術館,北京
  • 2009年9月17日至12月9日,「李真:精神、身體、靈魂」,新加坡美術館,新加坡
  • 2011年11月6日至12月4日,「大氣——李真台灣大型雕塑首展」,中正紀念堂,台北
  • 2013年9月2日至9月29日,「既重又輕——李真2013巴黎凡登廣場大型雕塑個展」,凡登廣場,巴黎

出版(不同尺寸、版數):

  • 2004年,《1992——2002李真雕塑》,亞洲藝術中心,台北,第82至83頁
  • 2007年,《第52屆威尼斯雙年展——李真:虛空中的能量》,亞洲藝術中心,台北,第118至119頁、第121至127頁、第129頁、第219頁
  • 2008年,《李真:中國美術館個展——尋找精神的空間》,亞洲藝術中心,台北,第50至57頁、第171頁、第173至176頁、第197頁及封底
  • 2010年,《李真:精神・身體・靈魂》,新加坡美術館,新加坡,第57頁、第66頁、第94至103頁、第183頁
  • 2012年,《大氣——李真台灣大型雕塑首展》,亞洲藝術中心 , 台北,第9頁、第28頁、第58至59頁、第78至79頁、第133頁、第160至161頁
  • 2014年,《李真——既重又輕︰2013巴黎凡登廣場大型雕塑個展》,亞洲藝術中心 , 台北,第67頁、第78頁、第82至83頁及第153頁
  • 2018年6月10日,《聯合報》,聯合報股份有限公司,台北,頭版
  • 2019年,《古往今來——李真》,亞洲藝術中心,台北,第8至9頁

附:台北亞洲藝術中心開立之作品證書
估價:HK$5,600,000 - 12,000,000

 

傳統宗哲  當代演繹

蔡國強火藥藝術靈感點燃於遙遠的外太空,彼岸李真的雕塑創作則是源自傳統宗教哲學。

信仰上,李真本身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會打坐修行;思想上,他尤其喜歡研究老莊哲學;藝術上,他既敬仰法國雕塑大師羅丹(Auguste Rodin),也對非洲、大洋洲的原始藝術極感興趣。

李真吸收了這些元素,融會合一,再以當代藝術形式去表達,就成為了他獨特的雕塑創作。


李真把哲學世界化作藝術創作

李真創作靈感源自佛學、道家,內涵是形而上的哲學,表達出來卻是看上去像胖孩子的佛陀、造型可愛簡約的神獸,同時又帶著一種古樸、空靈韻味,令人深思。

如果說,蔡國強把我們的視野帶到伸手難及的宇宙,李真則是把宇宙間難以參透的大道、精神化作我們可以親近的雕塑藝術。

我覺得這是李真最厲害的地方。


Lot 88|李真(b.1963)《清涼山》銅雕

創作時間:2003年
版數:8/8
款識:李真Li Chen 8/8 2003(人物背面底部)
尺寸:118 x 57 x 46 cm
來源:

  • 台北亞洲藝術中心
  • 現亞洲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展覽(不同尺寸、版數):2007年6月8日至11月21日,「第52屆威尼斯雙年展——李真:虛空中的能量」,威尼斯
出版(不同尺寸、版數):

  • 2004年,《李真雕塑1992-2002》,亞洲藝術中心,台北,第93至94頁
  • 2007年,《李真——虛空中的能量:第52屆威尼斯雙年展》,亞洲藝術中心,台北,第154至157頁、第219頁
  • 2008年,《李真——尋找精神的空間:中國美術館個展》,亞洲藝術中心,台北,第88至93頁、第197頁
  • 2019年,《古往今來——李真》,亞洲藝術中心,台北,第171頁

附:台北亞洲藝術中心開立之作品證書
估價:HK$1,280,000 - 2,280,000


雖然嘉德香港是次與K11 MUSEA合作的精品預展已經結束,但錯過了的朋友不用擔心。

拍賣前夕的預展,將於4月18日至22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屆時將展出本季所有拍品,包括因為體積龐大宏偉、未能在K11 MUSEA展出的李真銅雕《大士騎龍》,亦會一併亮相。


中國嘉德香港2021春季拍賣會——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拍賣日期: 4月23日 | 10:30am
預展日期: 4月18 - 20日 | 10am - 8pm、4月21 - 22日 | 10am - 6pm
拍賣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丨展覽廳5FG


掃瞄上述QR碼觀看電子圖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