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香港秋拍古書畫之王 《石渠》董其昌書法冊HK$5,775萬嘉德香港奪魁

今季香港古書畫秋拍,最矚目的拍品非董其昌《臨諸家帖冊》莫屬。此冊頁收錄於《石渠寶笈》,更獲評為「上等」,剛在嘉德香港以HK$5,775萬(NT$2億)成交,成為10月秋拍古書畫之王。

《石渠寶笈》中收錄的書畫,向來為藏家夢寐以求的珍品,也是當今拍賣場上的黃金認證。嘉德乃中國龍頭大行,過往重磅書畫拍品,多安排在北京拍賣,這次董其昌的書法冊頁難得在香港拍場亮相,京港兩地買家接連出價,競投氣氛熾熱,結果順利取得佳績。

Lot 616|董其昌(1555-1636)《臨諸家帖冊》冊頁十開 水墨紙本

尺幅:26 x 31.5cm(每開)
著錄:

  •  高士奇《江村書畫目》,第202頁,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 《石渠寶笈初篇•養心殿》,《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合編》第一冊,第479、450頁,上海書店,1988年版。
  • 朱啟鈐《存素堂絲繡錄》,卷一,存素堂,1928年版。

估價:HK$30,000,000 - 40,000,000
落槌價:HK$50,000,000
成交價:HK$57,750,000

董其昌乃晚明藝壇領袖,影響中國書畫四百年而不衰。他的書畫受到帝王青睞,收入清宮者甚多,此《臨顏蘇黃米蔡諸家帖》正是一例。此冊頁屬董其昌晚年精彩之作,大概是七十至八十歲間的作品。此時的他,人書俱老,書藝高超,達到爐火純青之境。

董其昌之大名再加上《石渠寶笈》加持,自然引來藏家爭相競投。拍賣官以HK$2,500萬起拍,初時叫價以每口HK$100萬攀升,主要為香港及北京兩地的電話委託爭奪。叫價很快便突破HK$3,300萬關口,此時的競價階梯亦收窄至HK$50萬一口。


中國嘉德香港瓷器工藝品部業務經理張叢輝(John Chong)擔任本場拍賣官


香港電話席勝出競價戰

叫價衝破HK$4,000萬後,兩地買家出價更為果斷進取。最終,香港電話席替「183」號牌的客戶喊價HK$5,000萬,力壓眾人,勝出這場共獲28口叫價的競價戰,連佣成交價為HK$5,775萬(NT$2億)。此董其昌《臨諸家帖冊》,亦成為10月香港秋拍古書畫版塊的成交之冠。

這裡要讚揚一下擔任拍賣官的張叢輝(John Chong),節奏把控張弛有度,連連鼓勵買家出價,炒熱競投氣氛。

順帶一提,現時董其昌的拍賣紀錄亦由嘉德寫下。2020年8月,一冊《書畫合璧山水小景》在北京嘉德上拍,最終以RMB 7,475萬成交,刷新董其昌個人拍賣紀錄。


董其昌《書畫合璧山水小景》2020年在北京嘉德以RMB 7,475萬成交


董其昌曾言:「學書不從臨古入,必墮惡道。」在他眼中,臨寫前輩的書帖是學習書法的必經之路,可從中體會點畫、結構的精微,博採眾長。在他十七歲發奮練書時,也是從臨習顏真卿《多寶塔碑》入手。他一生勤奮,筆耕不輟,遍臨歷代諸家。

然而,董其昌倡導臨習古人,並非要亦步亦趨的模仿,而是為創新做鋪墊。他認為,臨古是化繭成蝶的必要過程,最終達至「妙在能合,神在能離」,自成一家。

故此,這本遍臨諸家的冊頁,可說是董其昌藝術的基石,也展現了他的書學觀念。

此冊頁有十開,臨寫了顏真卿、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五位書家的九則書帖。

顏真卿|《顏家廟碑》、《借米帖》、《鹿脯帖》、《八關齋會帖》

我們前面提到,董其昌學書之初便是從顏真卿入手,顏書對他影響尤深。顏體結體寬博方正,飽滿渾厚。董其昌天生氣質秀潤,學習顏體可矯正他腕弱的缺點。董其昌將顏體的敦實厚重與飄逸華美結合,從而創造了自己的書風。

在此套冊頁中,董其昌共臨寫九則書帖,顏帖就佔去四則,足見他對顏真卿的推重。

其中,《借米帖》與《鹿脯帖》,更是他特別偏愛的顏帖。相較於楷書,董其昌更推崇顏真卿的行書,認為後者有王羲之的神韻,極盡自然,天真爛漫。

蘇軾|《書贈柳仲矩帖》

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也是董其昌專注學習的對象。

他學蘇軾、黃庭堅,一方面是因為蘇、黃兩家的書法魅力,另一方面,是由於兩家都屬「唐宋八大家」之列。董其昌是晚明「唐宋派」的大力支持者,對蘇、黃的人格和文章都極其欣賞。

在學蘇書這點上,蘇書的肥厚補足了董其昌秀弱之氣,有助他擺脫學王羲之、王獻之書法帶來的束縛。

黃庭堅|《齊君帖》

黃庭堅是蘇軾的學生,然而,他能另闢蹊徑,展現出個人特色。董其昌曾評黃書:「魯直(黃庭堅)如食橄欖,回甘自喜,猶偏至之技耳。」他非常清楚黃書的缺點,認為黃書主要是靠技法取勝。

因此,他學習黃書很少取其形似,而是取其意趣。此冊中臨黃書的部分,距離黃庭堅的本來面目也是相差最遠的。

米芾|《書李白白紵辭》、《雜詠》、《祥瑞帖》

宋四家中對董其昌影響最深的非米芾莫屬。米芾書法最大的特點就是富於變化,如風檣陣馬,變化莫測,董其昌亦謂米書不易學。

他曾大力讚揚米芾:「然自唐以來,未有能過元章(米芾)書者。」言下之意,他認為米芾不僅是宋代第一,更超越唐人。

蔡襄|《郊燔帖》

蔡襄是宋四家中董其昌學習最少的。他曾坦言:「余嘗臨米襄陽書,于蔡忠惠、黃山谷、趙文敏非所好也。今日展法帖各臨尺牘一篇,頗亦相似。」從而可知,董其昌不只是臨習他崇拜書家,對風格上不太喜愛的作品也願意一試,例如語中提及的蔡襄、黃庭堅、趙孟頫。

對於蔡襄書法,董其昌一般都是捎帶學習,作為學顏體的階梯,更多的是自我發揮。此冊中學蔡書部分也可見這種傾向。


關於此冊頁的流傳,我們可從上面的鑑藏印掌握一二。

此冊不但有乾隆、嘉慶兩位皇帝的璽印,還見有清代沈荃、高士奇、高祥、張照、吳普心之印。

沈荃,累官至翰林院侍讀學士、禮部侍郎,以書法名世。他不僅是康熙年間最重要的書法家之一,更是康熙帝的書法老師。

高士奇是康熙帝的寵臣,書畫收藏豐富,並把藏品編成《江村書畫錄》一書,是研究清代書畫收藏的重要書籍。在這本書裡,高士奇紀錄這此冊頁為:「永藏,真跡,神品」,可知是他的心愛之物。


「乾隆御覽之寶」朱文方印


高祥印章加蓋在「奩二十三號」小字上

接著是高祥,她是高士奇的孫女,印章加蓋在「奩二十三號」小字上,並不起眼。奩就是中國古代女子的化妝盒,這裡是嫁妝之意,也就是說,高士奇把此冊頁送給孫女作為嫁妝。

再說高祥的婚姻不同一般,她的丈夫張照是清朝重臣,也是追慕董其昌的書法家。張照是一位飽學之士,乃《石渠寶笈》編撰小組中的主要成員。

之後,此冊很有可能由張照進呈給乾隆,自此成為內府藏品。此冊入編《石渠寶笈初編》,獲評定「上等」,收藏在養心殿。乾隆帝鈐蓋石渠璽印,並養心殿的殿座章。還有「乾隆御賞之寶」、「乾隆御覽之寶」兩個朱文方印,此二印是乾隆早年用印,比較少見。

乾隆之後,又經嘉慶帝鑒賞,並鈐「嘉慶御覽之寶」印。此冊應是在晚清從清宮流出,再次入私人藏家之手。

此冊最後有著名藏家吳普心的兩方鑑藏印,可知曾入吳氏思學齋收藏,在逾半個世紀的時間裡銷聲匿跡,鮮為人知。直至今天,才難得再現市場。


拍賣詳情

拍賣行:香港嘉德
專場:觀想 - 中國古代書畫
拍賣日期:2021/10/13
拍品數目: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