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嘉德香港2025秋季拍賣會將於10月3至8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展覽廳3DE盛大舉行。是次「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以「超越」為名,於專題呈現16位東西方代表性藝術家之傑作,當中包括,華人現代藝術大師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林風眠、丁衍庸、朱沅芷、當代先鋒蔡國強與丁乙、雕塑大師李真、寫實主義代表王沂東、前衛女性藝術家草間彌生、謝景蘭、日本超扁平藝術領軍者村上隆、東南亞當代領銜人物尤塔瑞(Natee Utarit)、西方巨匠夏加爾(Marc Chagall)等人來源有序的重要代表作,一同領略藝術家超越昨日之我,以今日之筆繪明日之巔的藝術力量。
滌蕩自由,如觀星雲幻象之極
趙無極八十年代傑作《27.01.83》
趙無極《27.01.83》
油彩 畫布
一九八三年作
95×105 cm
估價:HK$ 8,000,000 – 15,000,000
領銜秋拍之作,為趙無極完成於1983年如入無人之境、絢麗爛漫的《27.01.83》。作品出自知名國巨基金會舊藏,藝術家大膽將畫境分成上下兩個天地,前景透過幽微的鵝黃、淺藍、嫩綠、象牙白彩的層層疊加,造就出蓬鬆柔軟,宛若雲海之境;底部伸展的咖啡色線帶著節奏與韻律,若繪出重重相連到天邊的山巒,或策馬奔騰揚起的沙塵在空中勾勒的連續弧線。而在其上,大面積的靛紫、寶藍與咖啡紅將空間往前推進至一個廣邈無邊的視界,當中見其精心營造的豐富肌理,如有顆粒狀的粗礫斑點,刮擦、迷離如煙的暈染、噴霧、如夢幻泡影的水滴、磅礡的厚塗,加以在瀲灩的藍紫色彩中,藉由顏色細微差別的使用,創造出空間感與勃勃生氣,令畫面有血有肉。除呈現一種如幻境的奇特景象,並連接了當代人的情感與精神。令人如觀浩瀚天際中的星雲幻變、極地的流光溢彩。
1983年初,趙無極出席他在台北歷史博物館的個展開幕,並拜訪忘年之交張大千,兩人暢談藝術與人生,《27.01.83》中瀲灩的藍紫色彩,或也寄寓了他對大千潑彩藝術成就的對話交響。綜觀其畢生創作,瑰麗的紫色彩僅少數在畫面作畫龍點睛之用,極罕見以大面積出現,此突出了此作的珍稀性,而此用色亦呼應了趙無極自年少便喜愛的宋瓷鈞窯幻變的色彩。作品曾先後發表於1986年紐約重量級馬諦斯畫廊舉辦的趙無極個展,與1994年墨西哥當代藝術中心的「趙無極四十年繪畫展1954-1994」,是次榮幸於拍場現身,必為識者之珍。
御龍凌霄,凜然萬古乾坤
李真史詩級神作曠世鉅獻
李真《大士騎龍》
銅雕
版數:4/6
二〇〇一年作
330 × 293 × 200 cm
估價:HK$ 5,800,000 – 8,800,000
今季秋拍,華人雕塑大師李真高達330公分的恢宏鉅製 —《大士騎龍》將以凌霄千里、氣吞山河之姿重磅登場。作品為迄今市場可見李真最大尺寸之作。作為「大氣神遊」系列的重要開篇大作,完成於2001年的《大士騎龍》曾屢屢登上國際舞臺,發表於數個重要大型個展中,被視為李真藝術事業與雕塑美學展翅騰飛的豐碑手筆。
在此作中,李真基於此前1999年《大士》一作的佛像造型,在線條塑造上提煉更具當代特質的圓融飽滿形象,加以墨色生漆的考究技術為之注入具精神性的靈光,彰顯融匯東方美學的藝術鍛造。作品在形象上由民間「騎龍觀音」的傳說發想,將恍若自商周青銅重器中覺醒、能量充塞的玄武神龍,與泰然鼎立、自在天地的觀音大士合為上下一體,形成無上神采。並透過「馭重於輕」的獨特語彙,令作品內裡如有一股「氣」在運轉不息,呈現禦空遨遊、心無掛礙的神遊本質。作品以龐然的尺幅、無量的魄力直擊人心,在當代生活的紛擾間,為每一位觀者返還著「任真而境外」的內心平和,在古往今來中,詮釋一份超然天地的磅礴大象。
我書意造本無法
朱德群《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墨舞詩魂
朱德群《念奴嬌.赤壁懷古》
墨 紙本
一九九二年作
65.3×68.2 cm
估價:HK$ 800,000 – 1,200,000
作為「法蘭西三劍客」中唯一自成書法體系的大家,朱德群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高度提煉了草書中濃厚的抽象性,傳遞詩詞中的意象,與其大開大闔的激昂繪畫風格熔鑄合一,令作品臻至「詩、書、畫」高度融合的精妙。作品以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的傳世之作《念奴嬌・赤壁懷古》為文本書寫,全幅行雲流水又跌宕起伏,以字形大小、墨色濃淡變化創造戲劇性的節奏,將文字意象轉化為視覺動態的能力,展現朱德群對草書抽象美的獨到領悟,以及對詩詞豪放意境的深刻解讀。而畫作上鈐印的藝術家兩方私章:「我書意造本無法」、「天門居士」,亦闡明他有法而不泥於法的美學理念,以及溝通東西藝術的使命,令此作別具一格。
長虹貫天,畢生摯愛
吳冠中珍罕拱宸橋主題之精品
吳冠中《春寒時節憶杭州》
彩墨 紙本
一九九二年作
54.3×68.4 cm
估價:HK$ 1,000,000 – 2,000,000
《春寒時節憶杭州》,為吳冠中描繪建於明代的杭州知名石橋「拱宸橋」一景之作。綜觀藝術家畢生創作,該主題之作僅有四件,當中兩件已分別為北京中國美術館與香港藝術館收藏,而此作為四者中尺幅最大、年份最早者,再再突出其珍稀性。作品曾展出於1992年日本三越百貨店畫廊所舉辦的「吳冠中畫展」,來源有序。吳冠中曾言:「跨運河,高橋陡起,環視四野,我是宇宙的中心。」畫作中的橋墩如一道長虹貫日橫跨天際,橋上走春的行人熙熙攘攘,橋下水波如游龍蕩滌,營造出江南水鄉的氤氳水氣,而其間那靈動飛翔的燕子,是春天的使者,也是希望和生機的象徵,令人神往。
月魄在天,光通四海
謝景蘭的藍彩之詩
謝景蘭《藍月》
油彩 畫布
一九六七至一九六九年作
100×81 cm
估價:HK$ 1,100,000 – 1,800,000
完成於1967至1969年的《藍月》為謝景蘭自書寫性抽象走向山水精神的重要轉捩之作,展現靈魂與自然的共鳴。受彼時在巴黎藝壇掀起風潮的克萊因(Yves Klein)「IKB藍」的啟發,謝景蘭在作品中以不同層次的寶藍、靛藍、鈷藍、天青鋪滿畫面,若引人步入唐代詩人李商隱「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煙帶月碧於藍」的動人畫境。她並大膽地以3:1的大比例劃分天與地的開闊,頗見南宋山水名家馬遠《月光泛舟圖》中「邊角之景」的意境。畫面上方以流動暈染的筆法創造出如雲靄繚繞、明月隱匿的朦朧感;下方則透過刮擦的方式,以鮮亮的天藍形塑高低起伏的山嶺與綿延的河流,由手的帶動完成對山川的抽象演繹,釋放出自然的力量。而題名「藍月」,此於西方象徵靈性時刻,在東方則代表五行中廣邈無邊的「水」的色彩、夜晚與冥想。謝景蘭將東西意涵融合,以藍色彩為情緒的載體與文化的符號,展現「意、神、韻」的特出美學。
十示光譜,輝耀時代盛景
丁乙璀璨而詩意的藝術力量
丁乙《十示2007-5》
壓克力彩 格布
二〇〇七年作
200×280 cm
估價:HK$ 2,200,000 – 3,500,000
《十示2007-5》為丁乙達200×280cm的磅礡鉅作。作品標誌其「十示」系列持續發展二十年的圓熟與高度,曾先後在義大利博洛尼亞當代美術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展出,足見其標誌代表性。丁乙在此特選一蘇格蘭格子布為基底,在其上縱橫捭闔,以明艷而溫暖的紅、黃色調為主軸,以高達12種相近的色彩變化,縝密而有序地手繪排布起每個長寬約4公分的小方格來打破基底的格布圖像邏輯,其上加以上千個象徵標準與定位的「+」與「×」所構成「米」字符號,在連綿不絕的累積中,構建出一恢弘盛景。彷彿立於高點,俯視彼時藝術家所定居的上海大城市的喧囂悸動的景觀:畫中六條螢光黃的規整長列若車水馬龍,演繹城市激情跳動的脈搏;兩道具流動感的橘色主幹,有如劃分浦東、浦西兩岸的黃浦江與蘇州河,自畫布四角流出,交匯成巨大的X形,又朝各自的方向奔騰,暗喻時代的洪流。當中每一方奪目的色塊,都仿擬著城市中的一棟建築、一個個體,在光色的共頻震顫中,孕育著鮮活的朝氣和崛起的新興力量。作品由內而外不斷擴張,展現對高速膨脹發展中的城市最為鮮活的觀察,內裡滿溢著來自工業和手作、新與舊、感性與理性、商業與人性、自由與規則的無窮競爭。都市在理性的網格中搭建,卻吶喊著無比宏偉的張力,一如畫中十示幻彩的累積交織,在變化中建立新的秩序,並最終擴展成了無休無止的時空軌跡,呈現一個時代最為璀璨的盛景。
流淌在心底的詩篇
草間彌生的生命音律
草間彌生《河》
壓克力彩 畫布
一九九〇年作
15.8×22.7 cm
估價:HK$ 1,200,000 – 1,800,000
完成於1990年的《河》,為草間彌生以標誌性的圓點與攝人的黑黃配色,言說光陰荏苒、飽含音樂性之作。此作採特殊的三段式構圖,如模擬音樂作品中常見的「三部曲」,以「主旋律-轉調-再現」的節奏,營造「期待-對比-回歸」的審美體驗。當中跳動的波點,如同音律之高低起伏,巧妙譜寫出一闕生動、循環不息的視覺樂章。而波點亦如同一圈圈的漣漪、一顆顆河水中的鵝卵石或點點星光,在抽象中照見自然詩意。而作品以「河」為名,既是回望草間童年時在家鄉凝視河底發光的鵝卵石時初遇幻視的瞬間,也喻示著涓滴成流、以小我匯成大我、存在與消融、時光與永恆的生命哲思。
驕陽似火,淬煉精神圖騰
草間彌生的豔紅南瓜
草間彌生《南瓜》
壓克力彩 手繪陶瓷 雕塑
一九九一年作
8×10.5×10.8 cm
估價:HK$ 700,000 – 1,000,000
火焰潮汐,磅礴的水上史詩
蔡國強波瀾壯闊的火藥畫卷
蔡國強《為外星人所作計劃第27號:沉與昇》
火藥 水墨 紙本
一九九八年作
300×400 cm
估價:HK$ 800,000 – 1,200,000
《為外星人所作計劃第27號:沉與昇》為蔡國強完成於1998年、特別為第46屆威尼斯雙年展所做的磅礴火藥鉅作。藝術家原定於1995年威尼斯雙年展期間,在聖馬可廣場上演15秒以火藥模擬海浪起伏的壯麗演出。設計以11,000米導火線排列成波浪曲線,以每秒20至30米速度奔馳,形成火浪湧向廣場又退潮的視覺奇觀。然因行政許可未及時批允,原計劃未能實現,三年後他特以3米×4米的巨幅紙本還原場景,使此壯觀宏偉之作,成為該計劃留存的終極形式。
作品兼具「設計圖」的理性與火藥爆破的偶發美感。畫面四周可見蔡國強以墨水手繪的聖馬可廣場地形輪廓及箭頭文字標註爆破路徑,詳細說明了爆破的路徑、方向、速度與規劃邏輯,展現高度的嚴謹。中央則通過火藥鋪設「主線」和「波線」引爆,模擬海浪動態,而爆破過程留下的獨特焦痕、暈染與爆裂紋路,再現了「火波浪」的動態與能量,實現理性與激情、控制與失控、設計與自然之力的哲學性碰撞。作品營造的不僅是一場視覺奇觀,更是對威尼斯數百年來「人類與海水共存」之歷史的深刻隱喻,以及將心中的激情與飛越的想像,凝練並昇華於二維平面之上,使其成為承載著現實與理想的永恆畫卷,成為不朽。
微笑的太陽花密碼
村上隆《花團》的多重宇宙
村上隆《花團》
壓克力彩 銀箔 畫布裱於木板
二〇一五年作
直徑100 cm
估價:HK$ 900,000 – 1,500,000
日本超扁平藝術領導者村上隆,將日本傳統膠彩畫中的「雪月花」文人美學與戰後御宅文化熔煉,於1995年創造出其具標誌性的「太陽花」,此在其後成為全球性的美學符號。《花團》為以熾烈紅彩為主色的「太陽花」之作,紅色既隱含日本民間驅邪寓意與密宗「火輪」重生的哲思,亦透過火紅的笑臉傳遞希望與生命力。而在形式上,作品以文藝復興「圓形畫」為基底,卻顛覆西方以陰影來創造立體感的傳統,透過放大中心的花瓣、漸縮邊緣線條,構建出彈性球面般的幻覺空間,展現「超扁平」風格之精髓。技法上,則延續浮世繪分色套版的概念,以精確黑線界定造型,填入高飽和純色,層層上色,複雜的創作工序體現了藝術家追求完美的精神。而在太陽花的燦爛笑臉背後,更有著對二戰後日本集體創傷的深刻反思。藝術家將原子彈爆炸後的壓抑情緒與防禦機制轉化為「可愛烏托邦」,使《花團》中每朵各具性格的花,如芸芸眾生的笑靨,於灰燼中重生,展現自強不息的韌性、希望和力量。
魔幻、愛與生命的雅歌
夏加爾自傳性代表作鉅獻
馬克·夏加爾《我的家園》
油彩 畫布
一九六八年作
61×49.7 cm
估價:HK$ 3,000,000 – 5,000,000
完成於1968年夏加爾的《我的家園》,為帶有自傳性的過人傑作。畫面如同一旋轉的調色盤,大膽使用高飽和度的原色,奏響歡欣的樂章。在畫作中心,見藝術家現實生活中標誌性的捲髮、拉長身體的人物,左手持調色盤,右手高舉若向觀眾打招呼,歡迎我們進入他的世界,而畫架上的畫中畫,以耶穌受難的形象,言說了夏加爾的基督教信仰,以及願為藝術投身一切的熱情。而主角頭頂可見簡樸的單層磚房,此指涉其於白俄羅斯的老家,而至右,空間一下跳動到巴黎著名的聖母院、新橋,流露出超現實的情味。而在天空處藝術家出人意表地將原本水平的地平線拉成垂直,構繪了一象徵工業革命結晶的巴黎鐵塔。左上的一輪藍月,見兩個親暱相貼的臉龐,此正是畫家與其妻子瓦瓦(Valentina Brodsky)寫意的形象,一紅一綠的臉龐,宛若火焰與原野,感性與理性,在滿月的天空中彼此相守,流露了藝術家彼時幸福的家庭生活。作品打破了傳統透視、單一時空,與重力法則,畫中的人與物在多維時空中自由伸展,一個結合真實、回憶、想像與夢境,一個藝術家畢生所愛、充滿活力的世界,在我們眼前展開。作品於過去逾50年來由藝術家及其家屬珍藏,是次釋出值得藏家引頸期待。
善惡之辯,信仰的雙面拉鋸
尤塔瑞介於現實與理想的圖像樂園
納堤·尤塔瑞《天使與撒旦》
油彩 畫布
二〇〇七年作
160×140 cm
估價:HK$ 450,000 – 650,000
《天使與撒旦》出自令尤塔瑞一炮而紅、奠定藝術地位的「夢想、希望、完美的樂趣」系列。該系列為藝術家以模型、玩偶,或在跳蚤市場淘得的懷舊古董物件,轉之為畫中待解讀的靜物主角,並藉由對其特殊上色、設計,去重新定位其含義。這種類似符號學分析的過程,在賦予畫中客體新內涵的同時,亦直指背後隱喻的泰國社會語境。是次上拍之作的英文名的「Siamese Angel」直譯為「連體天使」,借鑒西方基督教建築和繪畫中常見的「雙天使舉紋章」圖樣,由兩位天使托舉著代表王族權威的盾形紋章或王冠,以象徵神聖的庇護。然而尤塔瑞將其中一天使化為生出尖角的小惡魔,戲謔而深刻地探討西方基督教「善與惡」、「神聖與世俗」的二元對立結構。畫中的天使與撒旦和諧共處,象徵著東西勢力的均衡及共存。其鮮明的翠綠用色,又令人想起東亞文化中具有庇佑意義的翡翠,呈現出一種新式的、信仰的雜糅。作品展現藝術家對善惡之辯的思考,亦透過光線由左灑向白胖天使,其體積與高度略勝撒旦,暗示對生活中美好與善的期待,別具意義及充滿解讀的樂趣。
濾鏡下的國旗:色彩的政治解碼
夢想、希望與完美之境
納堤·尤塔瑞《紅白藍的真諦No.4》
油彩 畫布
二〇〇七年作
140×200 cm
估價:HK$ 300,000 – 400,000
同為「夢想、希望、完美的樂趣」系列、尺寸磅礴的《紅白藍的真諦No.4》,則為尤塔瑞特出的「泰國國旗」主題早期標誌性代表作。在2006年,一場由泰國皇家軍隊進入政府大樓、強行罷免總理的軍事政變引起軒然大波。此事件對彼時民生的顛覆性影響,潛移默化地引導了藝術家的選材。他以1950年代政府宣傳手冊中、一幅倡導新式教學改革、介紹泰國國旗的插畫,作為圖像起點,描摹了一面隨風飄揚的國旗。於此畫家特選取一張兩米長的廣大畫幅,並採用極端的特寫視角,將旗幟撐滿畫面,形成視覺上和象徵意義上的「絕對佔有」。細膩而精準的畫筆,高度還原了布面本身柔軟又耐用的質地,以及旗杆佇立在陽光下、國旗隨風飄動的光影旋律。此外更將國旗加以灰紫色濾鏡化的處理,通過「色彩的變異」,去解構官方的釋義體系:原本現實中以紅白藍的泰國國旗象徵「民族—宗教—君主」三位一體,但當觀者發現即便色彩褪色、造形變形仍能可辨視此國旗時,恰恰證明大眾被傳統政治、社會意識形態深植的現實生活。作品意在喚起人們對法治、信仰、國土及君權的反思,揭示政治符號如何塑造集體意識,更希冀國旗能承載真實而非虛幻的民族主義,激起人民心中的情感力量。
汲古潤今,超神的詩意狂想
《桌上水壺》甲骨文字與當代涅槃
丁衍庸《桌上水壺》
油彩 纖維板
一九七一年作
45.7×29.8 cm
估價:HK$ 800,000 – 1,500,000
完成於1971年的《桌上水壺》著力追溯中華文化的源頭、中國乃至於整個東亞已知最早成體系的成熟文字——甲骨文。透過與濃郁西式色彩和精簡造型的融合,展現充滿趣味的「復古」之創想。畫面以一個鮮橘色的瓶罐強烈地佔據視線,其輪廓被簡化為幾何化的弧面,猶如高古陶器經烈火淬煉後的當代轉生。物體造型具金石結體之力,磅礴而深具份量感。而壺身可見一由淺粉暗紋描繪或銘刻的「馬」字甲骨文。丁公將金石刀刻的文字筆觸嵌入油彩肌理中,並將原本甲骨文的「馬」字進行了逆時針90度旋轉,令馬兒穩立大地,顯見他對文字和形象的深入研究與鍾情。用筆上,他融入東方書法中「飛白」的迅疾之筆,以極為恣意的平塗筆刷寫就翠綠背景,壺口精簡至橫向一筆、壺身中央的縱向紋路鮮明有度,盡現東方線條的韻味。圓潤的水壺立於四方小桌,塑造出「方中帶圓」的造型考究。桌面右下角浮現出一顆象徵「事事如意」的圓柿,展現丁公正向的人生觀。作品中見翠綠色彩與鮮亮橘調激烈碰撞,融合色彩解放的西式浪漫,與隨類賦彩的東方準則,實現符號與物象的涅槃重生。
神色豐滿,美的精神氣韻
《艷女》雅俗共賞的形神張力
丁衍庸《艷女》
油彩 畫布
一九六〇年代作
49.5×39.5 cm
估價:HK$ 1,000,000 – 2,000,000
《艷女》為丁衍庸油畫中具核心地位的「人物」主題之作,在其可考的301幅油畫作品中,有79幅是肖像,是他創作中的最大類別,但當中僅只49幅有實體畫作存世,足顯珍稀。作品在用色上,以正紅和鉻綠兩種強烈的對比構成,體現「大紅大綠」、「大俗即大雅」的中國傳統審美意趣。此用色曾是唐代的流行色,尤見於敦煌壁畫中的硃砂、石綠,以營造出富麗堂皇的視覺感受。而丁衍庸大膽地以此配色佔據《艷女》畫幅左右,紅綠冷熱對撞,增強畫面立體性,以濃豔的視覺效果突顯人物之神采。同時他並以果敢流暢的筆觸,勾勒主角的五官和身形,寥寥數筆,即展現畫中人修眉、鳳眼、文鼻、櫻桃小嘴的東方女性美。盤髮與旗袍打扮增添優雅知性的古典韻味,點睛的眼眸透露出柔和、大方、自信的風采,傳神地道出新時代東方女性明麗嫻雅的獨特魅力,並從中傳遞出超越時代的精神自由。
究天人、通古今的蓬勃生命力
《人體》中的靈性奔騰
丁衍庸《人體》
油彩 畫布
一九六三年作
60×45 cm
估價:HK$ 1,200,000 – 1,800,000
《人體》為丁公畢生僅只8件的「原始雕像」主題精品,畫中所描繪的雕塑曾五度出現在其油畫中,推測為其個人收藏的一環。因丁公對非洲原始部落的木雕、台灣原住民的雕刻具濃厚興趣,因而在作品中,融合展現出多元文化的綜合體。他在此以勁道簡練的筆法勾勒出兩尊頂天立地的雕像。人物面部骨骼感強、五官量感大,兩者的身體如呈現英文字母形狀的「B」和「A」,巧妙地將東西共融一爐。左側女性圓潤飽滿,頌揚原始母系社會的女性尊崇,右側男性則穩紮大地,如一守護者。而作品更以多層次青藍色彩點綴人物周身,運用低飽和度色彩突顯光影流動,在靜態凝固中召喚原始靈性的奔騰。
此外,作品在完成該年,即於1963年丁衍庸的香港個展中展出,並獲《華僑日報》盛讚「熔中西繪畫藝術於一爐……實為藝術巨擘精心佳構」,開創以中國金石風格表現西洋繪畫的新紀元。畫作背面更繪有藝術化變體的甲骨文「壽美」二字,或為展現美好的祝福之意,或是畫作贈予對象之名,為作品再添趣意。
內蘊神秀,古裝仕女經典
林風眠筆下的理想人間
林風眠《靜坐仕女》
彩墨 紙本
68×66.6 cm
估價:HK$ 1,500,000 – 2,500,000
林風眠畢生創作追求表達真善美,以其筆下「美的、人性的風景」構築其理想人間。今秋榮幸呈現出自亞洲重要私人收藏,展現其女子至臻高雅典範的《靜坐仕女》,與膾炙人口之京劇主題妙舞連姿的《南天門》。《靜坐仕女》充分體現林氏古裝仕女的經典範式。畫中人盤腿而坐,雙手向前撐,呈金字塔式結構,予人大器穩定、對稱之美。其鵝蛋臉、丹鳳眼、秀鼻櫻唇、四肢修長圓潤,鬢攢紅花,配合額頭的美人尖展現著溫柔和魅力的東方女性特質。而其衣著以古雅的紅褐色彩染就,承接宋代的鈞窯紅釉之色。而以深赭色描摹的肌膚,更與敦煌壁畫中的飛天美人一脈相承;而背景以大筆刷勾勒出帶裝飾性的牆紙、紗帳紋理,偕同色彩瀲灩的地墊,展現對於西方大家馬諦斯(Henry Matisse)的借鑒,與對東方傳統美學的提煉與新創。
戲如人生
臻絕「南天門」主題之作
林風眠《南天門》
彩墨 紙本
一九五八年作
68.5×69 cm
估價:HK$ 1,500,000 – 2,500,000
完成於1958年的《南天門》為林風眠上海時期京劇主題的經典暨文革前期能保留下來的珍稀作品。作品取材自京劇《走雪山》中孤女玉蓮一家為奸臣所害,與忠僕曹福於雪夜中逃奔、曹福欲脫衣為家主禦寒的「風雪絕境」一幕。此為林風眠鍾愛的劇目,現今市場可考的「南天門」主題之作僅只九件,突出此作之難得。藝術家以其精煉的「白彩賦光」、幾何分割的構圖,結合西方立體主義、中國民間藝術皮影戲、剪紙精華,展現玉蓮揮舞衣袖的絕妙身姿,層疊如波浪般的水袖展現如舞動般的動感,與其若仰天長歌的堅毅。而曹福之身則由棱角鮮明的方形線條所組構,其雙手置於胸前、雙腿開立如拱門,細觀其周身的白線條構成一穩定如五角盾牌的結構,若能將一切風雪擋於身後,突顯其義勇的性格和忠心護主的決心。林風眠透過精心的鋪排,完美演繹充滿人性光輝的神聖一刻,令人動容。
風情由我,靈魂的非凡繪寫
朱沅芷裸女主題經典現身
朱沅芷《沉思的裸女》
油彩 木板
約一九三〇年代末至四〇年代初作
46×37.4 cm
估價:HK$ 500,000 – 700,000
《沉思的裸女》為華裔旅美先驅朱沅芷的經典裸女主題之作。作品創作於藝術家的第二次巴黎時期(1936-1939年),期間他曾兩度於巴黎著名的瑪歌皇后畫廊舉辦個展,並與畢加索、杜菲等大師同展於「畫家眼中的女性」展覽,足見在西方藝壇的地位。而此作則充分展現彼時他在西方現代藝術與東方詩意特質之間的至臻融合,為一件「可見靈魂的創作」。當中,朱沅芷以細膩的東方線條下筆,突顯女子軀體的柔美弧度,並以冷暖色階的對比,營造出明艷的光影氛圍與浪漫的詩意之氣。此外,畫面亦綜合其情有獨鍾、曾多次出現於其創作中的「紅色扶手椅」、「裸女」和「煙」三元素。回顧1930年代,「香菸」在西方被視為時尚、社交與個人魅力、男子氣概與社會地位的表徵。朱沅芷藉此畫中女子慵懶地夾著香煙、眼神迷離而神秘的姿態,展現了傳統權力扭轉、開放而自由的女性時代風姿,令此作別具深意。
以柔韌回應亂世浮華
珍罕「貓」主題紙上精品首呈
常玉《貓》
墨 鉛筆 紙本
一九二〇至一九三〇年代作
15.7 × 30 cm
估價:HK$ 250,000 – 350,000
常玉的「貓」主題紙本作品僅有11件,當中三件為水彩,八件為黑白的鉛筆、墨彩之作且多為未完成的草稿,是次呈現的《貓》為其中唯一以正面描繪主角、細節豐富的特出之作。作品由現美國重要藏家珍藏逾三十年,並曾於2014年台北誠品畫廊「細看常玉」畫展展出,是次首次釋出,難能可貴。作品僅以單色的墨水筆為材,透過線條粗細、乾溼、方向的多重變化,便完美展現小貓伺機而動的神情,好不可愛,其整體外形又有金石結體之力,強化了生命的存在感,令人一眼難忘。常玉曾以貓自喻,慵懶的姿態若其不羈的靈魂,而小貓警敏的雙眼則映射其對世界的純真及好奇,生動地展現常玉在亂世中堅守自由的藝術精神,成為其內在世界的真實映照。
中國嘉德香港2025秋季拍賣會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拍賣:10月8日 | 10 am
預展:10月3-5日 | 10 am – 8 pm
10月6-7日 | 10 am – 6 pm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 展覽廳3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