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嘉德香港春拍的高古玉器 漢代白玉帶沁鳳凰HK$1,863萬成交

中國嘉德香港春拍舉槌首日,古董版塊焦點落在高古玉器身上。

領銜拍品為一件白玉帶沁鳳凰,斷代漢朝之世,大概HK$600萬起拍,引起現場、電話、網上多方爭奪,歷經數十口叫價後,以HK$1,580萬落槌,由瓷器工藝品部的「332」號牌電話委託客戶投得,連佣HK$1,863萬(NT$7,640萬)成交。

同場重點成交,還包括紅山文化典型的帶齒動物面紋飾,以及圖錄封面四件相映成趣的玉人,悉數交出不俗成績。


Lot 208|白玉帶沁鳳凰|成交冠軍

尺寸:9.5 cm
來源:風雅堂舊藏,台北

估價:HK$6,000,000 - 8,000,000
落槌價:HK$15,800,000
成交價:HK$18,636,000


本品因受沁而局部有白、褐色沁斑,以圓雕手法琢磨成鳳鳥,作棲息狀臥姿,體態豐腴,頭略上昂,勾喙,雙眼圓睜,長眉,頂有翎羽拖至腦後,翎末端浮雕為如意形。

通身運用減地淺浮雕、單陰線等技法描繪羽翼,胸前以細陰線勾勒出鱗片狀羽紋,身兩側砣刻出收攏的雙翼,以凸棱紋代表雙翼羽毛,線條鋒芒盡出。肩部及背上兩翼間皆以細陰線裝飾鱗狀羽紋,其餘各處則以單排短陰線點綴以表示毳毛,身後拖曳長尾,尾端展開,以數條平行陰線勾出捲曲尾羽。腹部題刻雙爪,蜷於腹下,爪間刻出嵌槽。

整體琢技精絕,打磨光潔,造型生動寫實。行方專家指出,鳥首至羽毛間細緻遒勁的刻工,與及玉鳥均衡靈巧的造型,乃屬漢玉風格之典型。

兩岸故宮有三例,可與本品參考對比。

首先是北京的漢玉臥鳩,以及台北的漢玉神鳩。兩者魚鱗狀羽紋、尾羽裝飾造型、以及鳥腹部雙爪的嵌槽等等,俱與本品相近。

此外是台北的漢玉神鷹,身形短小精悍,短尖喙,以高浮雕的額頭和剔刻的眼眶,表現鷹眼目光之犀利,肩部麟狀羽紋,短尾、翼羽皆排佈緊密。

專家指出,從這一點來看,漢代玉工顯然是將鷹這種猛禽的喙部和眼部特徵,以及鳩的肩頸部羽紋,統統「移植」和運用到對本品鳳鳥的塑造之中。

此外,漢代工匠對於想像中的「神鳥」,諸如朱雀和鳳鳥之塑造,也體現在鳥首誇張飄逸的長翎,乃至眼眶周圍飄拂的長眉。這種長翎羽在本品之上,已經化為一道淺浮雕的如意紋長角。這種「祥瑞化」、裝飾性較強的造型,也頻見於漢代圓雕瑞獸。


西漢 玉鳩杖首|台北故宮


西漢 玉神鷹|台北故宮



Lot 195|黃玉帶齒動物面紋飾|成交亞軍

寬度:21.8 cm
來源:香港重要私人舊藏,傳承自家族
估價:HK$1,200,000 - 1,800,000
落槌價:HK$6,000,000
成交價:HK$7,170,000


此類帶齒動物面紋飾,為紅山文化典型玉器,多出土於等級極高之墓葬,顯示出新石器時代的手工水準已具相當水準。學者認為是一種禮器,用以祭祀神鬼或先祖。

此類高古玉器,在古董市場也相當受到追捧。2017年,有一青玉例在香港佳士得舉槌,出自台灣名醫師楊俊雄的「養德堂」,估價HK$300萬,最終以HK$1,090萬成交。

本品勾雲紋造型,四角圓滑,左右對稱,雙面加工,兩面紋飾相同,上端頂部出底兩扉棱,下端五組尖齒狀凸脊,排列整齊,間距相等。兩側邊亦飾有出廓扉牙,右側扉牙殘缺。

整個紋飾以寬砣雙面對磨,因而留有中間寬深、末端尖淺的砣痕,乃紅山文化勾雲佩之工藝特徵。


紅山文化晚期 青玉帶齒動物面紋飾|2017年,香港佳士得,HK$1,090萬成交


本拍品

勾雲紋玉佩造型特殊、結構奇異、紋飾風格獨特,具有濃鬱的神秘色彩。其大小不一,形式多樣,造型皆為片狀,因中間飾有旋渦狀雲紋,故稱勾雲佩。

獨特之處在於每件玉佩紋飾表現都富個性:玉匠運用不同的組合,產生各式各樣的勾雲形佩造型。透過獸形佩分解而出的局部形狀或抽象畫形狀,成為勾雲形佩的構成要素。

整體來看,勾雲佩紋飾有三種基本構型:一、梳形勾雲佩;二、普通形式的勾雲佩;三、帶有神人面的複雜型勾雲佩,中間的神人面,亦有觀點認為是鴞(貓頭鷹)面。本品即屬較為鮮見的第三類。



Lot 190|玉胡人|成交季軍

高度:11.1 cm
來源:風雅堂舊藏,台北
估價:HK$1,000,000 - 1,500,000
落槌價:HK$3,050,000
成交價:HK$3,660,000


本場圖錄封面,則是四件相映成趣的玉人,行方專家判斷為漢代所製。

由於人物形象較為複雜,製成圓雕器物不易,加之玉料珍罕,唐宋以前玉雕人物是較為鮮見。是故,漢代人物造型以如玉翁仲、玉舞人佩等片狀器、小型器居多,而圓雕人物少有。

本品白玉質,局部有黑色及白色沁斑,身姿修長,削肩,頭戴尖頂帽,帽下露髪,束髮於腦後,身著直裾長袍,上衣交領左衽,拱手直立,雙手合抱於腹,頭部略向右側視,神情凝重,臉型瘦長,五官清俊舒展,細腰束帶,以細陰線描繪出身上的衣紋及髮髻,以隱起等浮雕技法雕刻口、鼻、眼、耳等面部五官。

玉人著胡帽,穿著卻為漢人服飾,展示了漢代文化交流的多元特性。


Lot 189|玉胡人

高度:8.4 cm
來源:風雅堂舊藏,台北
估價:HK$1,000,000 - 1,500,000
落槌價:HK$2,950,000
成交價:HK$3,540,000


這件商賈形象的玉立人,可謂當時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使者。從兩漢時期考古證據來看,四川、山東、長江中下游的湖北武昌、江蘇南京、浙江紹興等地有較多胡人圖像,前提條件當為胡人的入居與流寓。

玉立人方臉大耳,直鼻豐頰,葉形雙目以深刻陰線描繪,厚唇,顴骨下施減地刀法描繪兩頰凹陷,下頦微翹,面周及頭頂以密集陰刻線表示鬚髮之濃密茂盛,雲形耳,頭戴尖頂帽,肩部稍圓,著寬袖對襟長袍,袍敞懷,雙手交錯置於胸前,衣緣以細陰線裝飾竹節紋,背後勾勒網格紋、米字紋。闊袖,袖擺垂撫至腰後。

胡人高鼻深目,呈髯髭怒張之貌,身穿對襟式袍服,戴尖頂胡帽。此類形貌特徵,反映了中土漢人對西域民族的典型印象。


Lot 188|玉立人

高度:10.5 cm
來源:風雅堂舊藏,台北
估價:HK$600,000 - 800,000
落槌價:HK$1,400,000
成交價:HK$1,680,000


此件玉人之刻工,以極細陰線刻畫纏於腰腹的絲帛,以及衣物下擺層層堆疊之狀,再現了漢代貴族衣著細節與儀態風度。

其他細節如腋下長袖、面部和身體刻畫、皆施以簡潔明快的「漢八刀」,刻畫平直有力。推磨技巧頗見功底,營造出韻致內斂之人體美感,反映漢代審美觀念。

此四件玉人之原收藏者為吳素英、即台灣「一言堂」主人吳棠海之妹。她自幼隨兄長從事古董相關行業,在耳儒目染之中,逐漸對古代玉器産生濃厚興趣。1986至1995年期間,她在台灣開設「風雅堂」,專營中國古玉、古陶瓷。


Lot 191|玉立人

高度:8.6 cm
來源:風雅堂舊藏,台北
估價:HK$400,000 - 600,000
落槌價:HK$400,000
成交價:HK$480,000


攏袖而立的圓雕玉人造型,在戰國晚期至西漢已開始出現,乃此類立姿玉立人之最初形制。刻畫側重於髮型、面部五官、衣衽雙袖和腰帶處的勾勒,其他細節則隱去或簡化抽象處理。

從這一點看來,本品與之一脈相承,惟藝術風格和雕工已經邁入了一個新時期 - 加工更為精湛,人體比例更寫實,身型也被處理得更為頎長,裙垂過腳面,神態甯靜安詳,呈拱手而立狀,形象簡練而富於神韻。


同場精選成交

Lot 207|玉河馬

尺寸:9.9 cm
估價:HK$800,000 - 1,200,000
落槌價:HK$2,400,000
成交價:HK$2,880,000


Lot 212|白玉帶沁鏤雕龍紋劍飾一套四件

尺寸:8 cm(最大者)
估價:HK$800,000 - 1,200,000
落槌價:HK$2,250,000
成交價:HK$2,700,000


Lot 194|玉豬龍

尺寸:3.9 cm
估價:HK$500,000 - 700,000
落槌價:HK$1,500,000
成交價:HK$1,800,000


Lot 213|青黃玉S形龍鳳紋珩一對

尺寸:11.2 cm
估價:HK$650,000 - 850,000
落槌價:HK$680,000
成交價:HK$816,000


Lot 202|玉龍

尺寸:5.6 cm
來源:

  • 盧芹齋舊藏,1925年
  • 紐約蘇富比,1983年12月7日,拍品編號40
  • 美國私人收藏

估價:HK$250,000 - 350,000
落槌價:HK$350,000
成交價:HK$420,000


Lot 187|玉出脊鴞形跪人紋璜

尺寸:9.6 cm
來源:比利時藏家舊藏(帶歐美博物館紅漆編號)
估價:HK$10,000 - 15,000
落槌價:HK$320,000
成交價:HK$384,000


Lot 224|白玉鹿紋佩

尺寸:8.6 cm
來源:

  • 香港鄧德雍舊藏
  • 倫敦邦瀚斯,2019年5月13日,編號87(其中之一)

估價:HK$260,000 - 350,000
落槌價:HK$280,000
成交價:HK$336,000


拍賣總結

拍賣行:中國嘉德香港
專場:風雅玉韻——香港重要私人藏玉
拍賣日期:2024/4/6
拍品數目:58
成交:42
未成交:16
成交率:72.4%
成交總額:HK$47,67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