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季,中國嘉德香港(簡稱嘉德香港)首次以「琳琅」為名,舉辦歷代古璽印專場,雖然大部份拍品價格僅在萬元水平,但業界鮮有同類古董的專屬拍賣,且實際競投反應亦甚為不俗,在收藏界引起不少討論。
來到2025年春季,這間大型拍行再度舉辦「琳琅」專拍,今回更是矚目:一方「晉高句驪歸義侯」馬鈕金印,斷代西晉時期,在熾熱競投下以估價7.6倍的HK$910萬落槌,連佣近HK$1,080萬(NT$4,595萬)易手。
考慮到此方金印尺寸只是2.8 x 2.3 x 2.4 cm - 大概就一節指頭大小,如此成交價無疑是十分驚人。
究竟西晉和高句驪有何關係?歸義侯又是甚麼意思?同類綬印又有多罕見?本文嘗試為大家解答。
Lot 1532|西晉「晉高句驪歸義侯」馬鈕金印|估價7.6倍落槌
尺寸:2.8 x 2.3 x 2.4 cm
重量:88 g
來源:1532至1558年為日本重要私人收藏
拍賣行:中國嘉德香港
專場:琳琅 - 亞洲重要私人珍藏歷代古璽印及銅器
拍賣日期:2025/4/7
估價:HK$1,200,000 - 2,200,000
落槌價:HK$9,100,000
成交價:HK$10,797,000
歷史上,中原與朝鮮半島關係可謂「一時糖黐豆,一時水溝油」- 時而為和平共處的宗藩關係,時而是生死相搏的敵對狀態,高句驪亦不例外。
高句驪,即是大家不時聽到的高句麗,國祚約700年(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鼎盛時期國土橫跨朝鮮半島北部、以及今日中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部分地區。
西漢早年,漢武帝派兵殲滅衛滿朝鮮政權,在中國東北及朝鮮北島半部設置四郡,分別為樂浪、玄菟、真番、臨屯。高句驪政權成立於西漢晚年,最早相信由玄菟郡管理,直到領袖高朱蒙正式稱王,成為西漢藩屬國。
不久後,王莽篡漢建立新朝,對高句驪實行壓迫政策,雙方兵戎相見,關係破裂。高句驪乘時而起,積極擴張,直到東漢初年再度向中原稱臣。儘管如此,兩國仍是時戰時和,朝貢時有時無,關係頗為波動。
從東漢末年到五胡亂華,天下大亂,高句驪與中原地區的關係更是複雜。
以三國時期為例,高句驪為求生存,一度在曹魏、東吳、以及鄰近的遼東軍閥公孫家族之間遊走。隨著局勢變化,高句驪一度選擇和曹魏合作,共同消滅公孫家族勢力。可沒有了公孫家族這個緩衝區,雙方很快變成敵人,高句驪幾乎為曹魏所亡,蟄伏了好一段時間。
司馬氏篡奪曹魏王朝後,中原雖然短暫進入西晉這個大一統時期,但局面仍然極為紛亂。西晉歷經八王之亂後亦急速衰敗,引發五胡亂華,下啟多國分立的南北朝時期,中原對東北控制力大減。
高句驪把握時機東山再起,達至巔峰時期,與朝鮮半島南方的百濟和新羅三國鼎立,直到公元668年被唐朝和新羅聯軍所滅。
古代文獻之中,基本上沒有高句驪向西晉朝貢的記載。然而,隨著出土的「晉高句驪率善仟長」、「晉高句驪率善伯長」等印,乃至是次拍賣的「晉高句驪歸義侯」金印,可見西晉與高句驪的宗藩關係確實存在。
左上為本品,其餘為存世的同類綬印,包括「晉高句驪率善邑長」、「晉烏丸歸義侯」、「晉鮮卑歸義侯」
- 《漢書》:典客,秦官,掌諸歸義蠻夷
- 《後漢書》:旄牛徼外白狼、樓薄蠻夷王唐繒等,遂率種人十七萬口,歸義內屬
- 《後漢書》:四夷國王、率眾王、歸義侯、邑君、邑長皆有丞,比郡、縣
從上述記載可見,歸義者,即歸附大義、歸附正義之意,古代中國政權會以之向藩屬國和少數民族封官賜爵。各地出土文物與館藏中,就有「漢匈奴歸義親漢長」、「晉鮮卑歸義侯」等同類綬印。
本品印文「晉高句驪歸義侯」乃刊鑿而成,筆劃勻落整飭,線條方起方收,清朗工緻,屬西晉典型印風。暫時所知,存世「晉高句驪」類綬印約有7方,本品以外還有「晉高句驪率善邑長」,以及上述的「晉高句驪率善伯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