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吳彬作畫佛堂?與「中國古書畫之王」結緣的萬曆佛像

瓷器不僅僅是日用之物,更是物主生活情趣、精神信仰的依托。即將舉行的嘉德四季第57期拍賣會,帶來一系列瓷器精品。其中一尊萬曆年製的米黃釉布袋和尚像,曾藏於「繡佛齋」,此處到底所在何方?或許就是剛剛憑《十面靈璧圖》榮登「中國古書畫之王」的吳彬曾經作畫之地。

隨著士紳階層壯大,他們成為高檔瓷器的主要消費者。瓷器發展至明代,諸多創作主題都蘊涵著濃郁文人審美情趣,甚至直接署寫文人的名號、齋號,成為書齋雅居之必要裝飾。以下這尊布袋和尚像正是一例。

Lot 2911|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 蔣元裕製漳州窯米黃釉布袋和尚像

尺寸:長21cm
帶座
題識:我好笑,笑世人多顛倒,貪金亡古,藏袋微微笑。甲辰(1604年)秋日蔣元裕製,於繡佛齋藏
來源:

  • 盧芹齋(C. T. Loo)舊藏
  • 底特律藝術館舊藏,館藏編號:52.101

參閱:

  • 《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 - 雕塑編8(瓷塑與泥塑)》,呂成龍、馮賀軍編,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圖57
  • 中國嘉德2011年5月21日春季拍賣會第3258號(成交價6,900,000元)
  •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文物研究叢書 - 瓷器卷(明代)》,中國國家博物館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210-211頁,圖115

參考價:RMB 150,000 - 250,000

這尊布袋和尚像出自福建漳州窯。此窯創燒於明初,臨海的地理位置使之成為明清外銷瓷的主要產地,以青花和米黃釉聞名於世。

明初實行海禁,至隆慶元年(1567年),朝廷才開放漳州月港口岸,成為全國唯一出入港。海禁開放後,外銷瓷器需求大增,繁榮的月港把漳州窯的發展推上高峰,窯火不絕。

此布袋和尚塑像造工精細,衣褶飄逸自然,連笑口中的牙齒細節也一絲不苟。塑像施米黃釉,帶秀緻釉裂開片,色澤如禾稻暖黃,溫潤怡人。


明萬曆 蔣元裕製漳州窯米黃釉布袋和尚像細節


釉下刻款

塑像上有題識:「我好笑,笑世人多顛倒,貪金亡古,藏袋微微笑。甲辰(1604年)秋日蔣元裕製,於繡佛齋藏」。款識刻於釉下,相較素胎刻款者,絕無後添款識的可能。寥寥數句,講出此像的「身世」。

此布袋和尚塑像,袒肩露腹,倚著布袋踞坐,開懷暢笑狀,恰如題識所云「藏袋微微笑」,此種造型的布袋和尚像在晚明頗為流行。布袋和尚即世俗所稱「大肚佛」,又名「歡喜佛」、「笑佛」,乃五代後梁高僧,世傳為彌勒菩薩或彌勒佛之應化身,以手持布袋為身份標誌。大肚能容、笑口常開的形象使其在中國民間廣受歡迎。後來的大肚彌勒佛亦是以此為原型。

漳州窯造像存世品較少,以致有關研究空白甚多。關於製作此布袋和尚像的蔣元裕,現存資料不多,惟可參考北京故宮所藏一尊同為蔣元裕製的布袋和尚像,底部刻有「萬曆年,弟子蔣元裕塑」款。兩者比對,胎體、釉色及釉面開片等細節皆十分相近。


明萬曆 米色釉布袋和尚像,底刻「萬曆年,弟子蔣元裕塑」款|北京故宮藏

據題識,此像曾藏於「繡佛齋」。這齋號有何含意?繡佛,顧名思義是指以彩絲刺繡佛像,亦引申為修行之意。篤信佛教之文人雅士喜以此為其書齋、佛堂起名。那麼,此像所藏的「繡佛齋」到底所在何處?主人又是何許人也?經考據,可能性有三。

一、此乃吳彬寫《十八應真圖》的繡佛居

明代名家吳彬,曾寫《十八應真圖》,卷末題款「乙卯(1615年)春日寫於繡佛居」。據考,吳彬好友米萬鍾在北京建設三座園林,其中湛園建於1597年,是其最早營建的園林,內有一處景點,名為繡佛居。儘管園林今日已廢,甚至無跡可考,但是通過過去的詩文記述,我們依然可窺一二。


吳彬《十八應真圖》


卷末題款「乙卯春日寫於繡佛居」

米萬鍾友人顧起元曾寫〈湛園·繡佛居〉一詩,詩中載:「繡佛開清供」,可知繡佛居內供有佛像,是米萬鍾在湛園的佛堂所在地。吳彬就在此處寫下佛教題材畫作《十八應真圖》。晚明士紳多好佛道,米萬鍾與吳彬亦不例外,二人皆自號居士。

天啟年間,米萬鍾為其園林訂燒了一批瓷器,皆署有姓名、齋號等。如有一類青花折枝花卉紋四方出戟花觚,落「天啟年米石隱製」款,極有可能是為米氏園林中佛堂所定燒之物。此尊布袋和尚像是否有可能屬於米萬鍾早期訂燒瓷器?

二、此乃明代重臣王象乾的繡佛齋

王象乾(1546-1630),字霽宇,山東新城人,明代隆慶四年舉人。他出身世家,官運亨通,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太師,乃明代五朝元老。晚明藝壇領袖董其昌(1555-1636)與王象乾曾同朝為官,他作有詩《題王霽宇繡佛齋圖二首》。由此可知王象乾有齋號「繡佛」。

三、此乃梅澹然的繡佛精舍

梅澹然出身名門望族,為明代御史梅國楨之女,自丈夫死后一直孀居,潛心向佛,齋號為繡佛精舍,位於湖北麻城。

她曾拜思想家李贄(1527-1602)為師,李贄在她生日時作有名篇《題繡佛精舍》:「聞說澹然此日生,澹然此日卻為僧。僧寶世間猶時有,佛寶今看繡佛燈。可笑成男月上女,大驚小怪稱奇事。陡然不見舍利佛,男身复隱知誰是。我勸世人莫浪猜,繡佛精舍是天台。天欲散花愁汝著,龍女成佛今又來。」

此布袋和尚像出自哪一處「繡佛齋」,尚待進一步考證,惟以上三種可能性皆有一共通之處,就是主人皆為篤信佛教的文人士紳。來到近代,此布袋和尚像的遞藏歷史亦是非常顯赫,曾為傳奇古董商盧芹齋(C. T. Loo)舊藏,後成為美國底特律藝術館館藏。


傳奇古董商盧芹齋


美國底特律藝術館

盧芹齋乃古董界的風雲人物,英文名字在西方收藏圈可說是無人不識。他從最初轉賣歐洲古董商的貨品,發展到從中國進貨,是20世紀西方收藏家認識中國文物的重要媒介。其經手的藝術品,一部分流散到國外各公私收藏機構,當中又以美國各大博物館為多,包括底特律藝術館(Detroit Institute of Arts)。

底特律藝術館是美國最大、藏品最全的博物館之一。該館的第一幅藏品在1883年入館,現在藏品總數已逾65,000件。其中國藏品十分豐富,如董其昌、文徵明和沈周的書畫;瓷器部分則包括中國早期陶器及明清青花瓷、單色釉瓷器等。

同樣出自盧芹齋及底特律藝術館的,還有以下這尊「清雍正-乾隆 仿哥釉紫金釉布袋和尚小像」。

Lot 2910|清雍正 - 乾隆 唐英風格仿哥釉紫金釉布袋和尚小像

尺寸:長8.5cm
帶座
來源:

  • 盧芹齋(C. T. Loo)舊藏
  • 底特律藝術館舊藏,館藏編號:52.102

參閱:

  • 《嘉德二十年精品錄 - 陶瓷卷》,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編,故宮出版社,2014年,第234-235頁,圖119
  • 北京2009年11月11日十五週年慶典拍賣會第3476號(成交價8,960,000元)
  • 北京2009年11月23日秋季拍賣會第2120號(成交價4,032,000元)
  • 《天津博物館藏瓷》,天津博物館編,2012年,文物出版社,第191頁,圖166

參考價:RMB 30,000 - 50,000

此尊布袋和尚小像為景德鎮窯所製,小巧可愛,盈盈一握。布袋和尚啟口淺笑,自在戲坐,怡然自得。底部露胎處可見胎體淘洗乾淨,細膩潔白,具有清雍正晚期至乾隆早期的時代特徵。

值得細看的是此像的施釉,別具匠心。整體罩青白釉,布袋和尚所披的僧衣則為仿哥釉,金絲鐵線仿如衣服紋飾。而束帶及布袋則施紫金釉,呈棕紅色。


清雍正 - 乾隆 唐英風格仿哥釉紫金釉布袋和尚小像細節

雍乾時期,此類細作景德鎮造像以粉彩居多。據清宮檔記載,紫禁城的養和精舍內有瓷質羅漢供奉,極有可能便是此類羅漢像,而此時期御窯所製應由唐英督製。

除此類山石羅漢像外,雍乾時期還有一些製作極其精細的瓷塑造像,如北京保利2009年秋季拍賣之粉彩善財童子、女龍像各一件,善財童子的開臉便與此尊布袋和尚小像頗為神似。


粉彩善財童子|北京2009年11月23日秋季拍賣會第2120號


「唐英敬製」款白釉觀音|天津博物館藏

唐英所製瓷塑造像的風格,可參考天津博物館藏「唐英敬製」款白釉觀音,此尊造像亦為單色釉裝飾,以墨彩裝飾髮絲。其開臉、雙耳、衣褶及手足等特徵,均與此尊布袋和尚小像相似。


除以上兩尊布袋和尚像,中國嘉德今次拍賣亦帶來其他瓷器精品:

Lot 2847|明宣德 白釉雞心大碗

「大明宣德年製」款
尺寸:直徑21.1cm
來源:

  • 南美私人舊藏,購自20世紀早期

參閱:

  • 《孫瀛洲的陶瓷世界》,故宮博物院編,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第93頁,圖46

參考價:RMB 320,000 - 520,000

白釉是明代永宣時期所推崇的單色釉之一,尤其是「永樂甜白」,名聲顯赫。而此宣德白釉器不僅承襲了永樂甜白釉的精湛工藝,釉面素潔瑩潤,而且呈現細小橘皮棕眼,獨具時代特色。


Lot 2846|清康熙 白釉暗刻雲龍紋碗

「大清康熙年製」款
尺寸:直徑16cm
來源:

  • 法國尼古拉·夏爾·烏迪諾元帥(1767-1847)舊藏
  • 法國2017年6月13日Malicorne城堡遺產拍賣會第26號

參閱:

  • 《鮑爾藏瓷(Chinese Ceramics in The Baur Collection)》, John Ayers著,1999年,第66頁,圖187

參考價:RMB 300,000 - 500,000

此碗內外通施白釉,胎潔釉潤。外壁暗刻雲龍紋,龍躬身翻騰雲中,氣宇軒昂,是十分典型的康熙時期龍紋形象,刻工精湛。胎體輕盈,迎光可透,頗具永樂甜白之風韻。


雲龍紋

此碗為法國尼古拉·夏爾·烏迪諾元帥(Nicolas Charles Oudinot)(1767-1847)舊藏之物,曾安放於坐落在薩爾特河岸邊的Malicorne城堡之中,這座中世紀的堡壘是烏迪諾元帥之女在1850年時購入並改建的,並將父親的諸多藏品帶入城堡。

烏迪諾元帥是法國軍事歷史上的標誌性人物。 1808年,拿破崙授予他帝國伯爵的稱號。後他又被授予法國元帥和雷焦公爵的頭銜。


法國尼古拉·夏爾·烏迪諾元帥


此碗陳設於Malicorne城堡(左)


Lot 2852|清咸豐 黃地粉彩吉慶綿長開光漁樵耕讀人物故事圖碗一對

「大清咸豐年製」款、帶舊包裝
尺寸:直徑14.7cm
來源:

  • 黃民三博士舊藏

參考價:RMB 250,000 - 350,000

此對粉彩碗內心以芝仙祝壽為飾,外壁四開光內繪以「漁樵耕讀」圖,紋飾清新自然,頗具文人氣息和畫意。「漁樵耕讀」是中國古代社會最為重要的四種生業,代表了中國古人的基本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


清咸豐 黃地粉彩吉慶綿長開光漁樵耕讀人物故事圖碗細節


清咸豐 黃地粉彩吉慶綿長開光漁樵耕讀人物故事圖碗細節


黃民三博士

咸豐一朝,清廷面對內憂外患,燒造御窯瓷器亦困難重重,數量極少。此對粉彩碗乃為數不多的咸豐御窯佳作。此外,其又承國父孫中山先生好友、香港知名收藏家黃民三博士舊藏,歷劫不損,成對保存至今,殊為不易。


Lot 2853|清道光 粉彩過枝癩瓜紋蓋碗一對

「大清道光年製」款
尺寸:直徑11cm
來源:

  • 中國嘉德2017年6月20日春季拍賣會第2806號(其一)
  • 北京2017年6月20日春季拍賣會第825號(其二)

參閱:

  • 《清代瓷器賞鑑》,錢振宗編,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年,第235頁,圖308

參考價:RMB 400,000 - 600,000

此式蓋碗為道光御窯經典樣式,採用「過枝花卉」畫法,以粉彩繪過枝癩瓜圖,使器物內壁、外壁、器蓋紋飾渾然一體,宛如花枝越過牆頭,妙趣橫生。此種裝飾方法自乾隆起盛行,此後歷朝傳承不衰。

癩瓜乃果中珍品,狀似荔枝而大,又名錦荔枝,在民間有多子多福的象徵意義。此品蓋、碗成套,成對保存完好,可賞可玩,且寓意吉祥,乃道光御窯精品。


Lot 2921|清乾隆 青花纏枝蓮紋賞瓶

「大清乾隆年製」款
尺寸:高37.5cm
參考價:RMB 800,000 - 1,200,000

「賞瓶」是清朝獨有器物,顧名思義就是皇帝用以賞賜有功大臣、皇親國戚的特製瓷瓶。賞瓶線條柔美、比例協調,深得清朝歷代君王喜愛。傳世品形制基本相同,乾隆後每朝相襲,延用至宣統時期。

此瓶直頸,肩部飾凸弦紋三層。通體以青花為飾,自上至下分飾蕉葉紋、迴紋、如意云頭紋、纏枝蓮紋、變形蓮瓣紋及卷草紋等。紋飾勾勒精細,層次清晰,青花色澤雅緻,濃淡相宜,凸起弦紋裝飾更為器身線條增添了幾分韻律。


 

Lot 2804|清雍正 黃釉暗刻折枝花卉雲龍紋大盤

「大清雍正年製」款
尺寸:直徑32.2cm
來源:

  • 歐洲私人舊藏
  • 倫敦邦瀚斯2017年5月11日拍賣會第149號

參閱:

  • 《清康雍乾名瓷》,台北故宮博物院編,1986年,第74頁,圖37

參考價:RMB 50,000 - 80,000

此盤通體施黃釉,釉色淡雅嬌嫩,盤外壁暗刻雲龍紋,氣勢遒勁。盤內壁暗刻各式花卉紋,盤心則飾二龍戲珠紋,刀法細膩純熟。雍正時期的黃釉瓷器發色明快清新,乃收藏上選。

黃釉是以鐵為呈色劑的低溫鉛釉,創燒於明初景德鎮窯,在明清官窯中佔有重要地位。因「黃」與「皇」諧音,明清宮廷對黃釉瓷的使用有嚴格的等級規定,地位低者不得僭越。此盤為內外皆黃釉,不僅為御用,更是皇家尊貴身份的象徵。


Lot 2955|清光緒 黃釉登一對

「大清光緒年製」款
尺寸:高25.8cm
參閱:

  • 《皇朝禮器圖式》,清允祿、蔣溥等纂修,清乾隆武英殿刊本
  • 《關氏所藏晚清官窯瓷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1983年,第139頁,圖147

參考價:RMB 20,000 - 30,000

同樣彰顯皇家氣勢的黃釉器,還有這一對瓷登。

此類有蓋高足碗名曰「登」,應從青銅豆演變而成。蓋為半球形,頂有圓珠鈕,器腹渾圓,立於垂直空心柱足之上,下承拱形圈足。登為祭器,僅為皇家壇廟而燒製,祭祀時用以裝盛湯品,置供桌中央,正對神位。清代祭祀用的瓷登有兩款,分別是單色釉及黃地多彩。

大部分瓷登均施單色釉,不同的祭祀埸所各自有其對應的釉色。此式黃釉登為地壇祭祀之用,黃釉祭器意取《易經》中「天玄而地黃」之色。


拍賣詳情

嘉德四季第57期拍賣會

專場:

  • 海右山房藏瓷器珍玩(Lot 2801 - 2827)
  • 甌軒藏瓷(Lot 2831 - 2860)
  • 百瓷集韻 - 四季瓷器夜場(Lot 2871 - 2970)

拍賣日期:2020/11/9|7pm起
拍賣地點:嘉德藝術中心 拍賣B廳|北京王府井大街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