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絕代清瓷的靈魂設計師 盛世御器雲集中國嘉德春拍

喬布斯名滿天下,被譽為「時代教主」,惟他其實不是工程師,也從不動手寫程式,而是以總設計師的身份指點江山,領導團隊打造出一件又一件令人驚嘆的產品,成就了蘋果盛世。

康熙御窯也有這麼一號人物,雖然遠不及後輩唐英般為人熟悉,也未有過督陶官之銜,但著名「臧窯」出品的樣式,其實便是出自此設計大師手筆 - 他的名字叫劉源。

本季嘉德春拍帶來諸般珍玩,就讓我們從這位康熙朝時代教主的創作的談起。


劉源名聲不大的主要原因,是大家一向對他所知甚少,即便生卒年也不得而知,肯定由他所製的傳世名品也寥若晨星,只得北京故宮珍藏墨硯,頗有點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味道。幸而近年在學術界努力考證下,我們愈來愈能描繪出他的廬山真面目。

劉源,字伴阮,號秋官,漢軍鑲紅旗籍,推斷明末崇禎年間出生,卒於康熙三十年以前。這位河南人官至刑部主事,再監督蕪湖鈔關,本與製瓷毫無關聯,是後來遭彈劾丟官,返京供奉內廷時意外獲得展露才華之機。

據學者考究,康熙二十至二十七年內務府徐廷弼、工部臧應選等督造的「臧窯」,瓷樣設計師便是劉源。當中包括搖鈴尊、柳葉瓶、馬蹄尊、蘋果尊、日月罐、雙陸瓶等器,造型新穎,一洗明末以來的粗糙笨重,下開雍正雋秀精緻造型的先河,風格凝重典雅、端莊穩重。

無論是青花、釉裡紅、乃至豇豆紅等單色釉,都具備統一設計格調,展現了明末清初以來之文人風尚。

Lot 2812|清康熙 青花團鳳紋奩式疊盒「大清康熙年製」六字三行楷書款

尺寸:高18.8 cm;直徑11.8 cm
來源 :

  • 中國嘉德,2003年7月13日,lot 1065 
  • 北京拍賣會,2011年6月5日,lot 7243

著錄 :

  • 《嘉德二十年精品錄 - 陶瓷卷》,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編,故宮出版社,2014年,第78、79頁,圖32 
  • 《延薰秀色 - 康熙瓷器與宮廷藝術珍品特展》,梁曉新、李嘉偉主編,2011年,第34、35頁,圖Ⅰ -02 
  • 《御賞拾珍 - 元明清官窯瓷器珍藏》,北京東方保利文化藝術有限公司,2015年,第48-51頁

展覽 :

  • 《延薰秀色 - 康熙瓷器與宮廷藝術珍品特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1年4月29日 - 5月18日,編號Ⅰ -02 
  • 《御賞拾珍 - 元明清官窯瓷器珍藏特展》,時間博物館,2015年5月20日 - 6月10日

估價:RMB 3,200,000 - 5,200,000


器底呈玉璧狀,中心內凹處青花書「大清康熙年製」六字三行楷書款,字體遒勁清秀,加上外圍無圈,屬標準臧窯款識,也就是劉源主理設計之佳作。

此式奩式疊盒於景德鎮窯中始現於明朝中葉,應是仿宋代漆製奩盒,惟數量稀少。盒圓筒形,隆起蓋面飾青花團鳳,每層均以幾何紋為邊飾,配以大面積留白營造空間感,與現代盛行的簡約主義不謀而合,可謂劃時代美學。

瓷器三足若有特別造型,一般不是取獸首獸足,便是雲頭如意。此盒三足別出心裁以瑞兔為形,不但稀罕,更收畫龍點睛之效。三兔目光炯炯,作踞伏負托之狀,憨態可掬,討喜可親,通體毛髮根根分明毫不馬虎,更顯畫師功夫之細膩。古時中國,各地若發現白兔,多要載歌載舞獻給朝廷,顯示君主賢明、海內大治。

綜觀全球各大公共收藏,未能尋獲相同例子,足見此器何其稀有。類似的多層瓷器,由於可分體使用,故在歷史長河中往往有所佚失。此盒三層連原裝蓋悉數齊備,殊為難能。


唐英,自然是瓷器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16歲就進入內務府,並在造辦處做畫樣設計,對日後的榷窯事業影響甚大:一方面培養他繪畫功底和藝術修養,其次是能夠對聖上心意心領神會。

雍正六年,唐英被派往景德鎮,名義上是協助當時的督陶官年希堯;實際上,卻是窯務的真正負責人。

督陶官並非正式官職,反而更像是皇帝指派的一門兼職差事。年希堯的正式職務是淮安關使,分身乏術,只是間中到景德鎮巡視。唐英則是真正的駐場指揮,誠如他在奏摺所言:「奉差江西督造瓷器,一切燒造事宜,俱係奴才經營。」

他放下身段深入窯場,甚至與窯工們同吃同住。經過三年刻苦鑽研,從製瓷門外漢蛻變成深諳門道的大師。

由唐英主理的「年窯」,無所不工,仿古之餘,兼有創新,成就雍正時期秀巧雋永、格調高雅的製瓷高峰。乾隆二年,唐英正式成為督陶官,真正名實相符的「唐窯」自此開始,奇巧之品更是層出不窮,可謂一代傳奇。

Lot 2815|清雍正 內洋彩瑞果紋外胭脂紅釉茶圓 「大清雍正年製」六字雙行楷書款 

直徑:9.5 cm
來源:

  • 玫茵堂舊藏
  • 香港拍賣會,2012年4月4日,Lot 1

著錄:

  • 《玫茵堂藏中國陶瓷》第二冊,康蕊君著,倫敦,1994-2010年,第270頁,圖957

展覽:  

  • 《玫茵堂收藏中國陶瓷》(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大英博物館,1994年6月-9月,編號172

估價:RMB 3,000,000 - 5,000,000


此茶圓胎薄體輕,器型玲瓏俊秀。杯外壁滿施胭脂紅釉,釉色柔美,色若絳霞。

胭脂紅釉創燒於康熙末年,是一種以微量黃金作呈色劑的低溫紅釉,由於頗似女子化妝的胭脂之色,故有此名。這種紅料是從歐洲轉入,清宮檔案又稱之為「西洋紅」。雍正十三年(1735 年)唐英所撰《陶成紀事碑記》中,記載當時歲例貢御的57種釉、彩,當中便有「西洋紅色器皿」。


《玫茵堂藏中國陶瓷》第二冊著錄

此後歷朝均有燒造,但無論是品質抑或呈色,雍正一朝的作品皆是冠絕古今。從傳世品看,多作盤、碗、杯等小件,造型靈秀。

此茶圓來自大名鼎鼎的瑞士玫茵堂舊藏,不僅外壁釉色細膩悅目,內壁亦有乾坤。內施白釉,上以洋彩繪瓜子、葡萄、香瓜等各式瑞果,畫工秀麗,色彩明快,寓意吉祥,兼收畫龍點睛之效。如此作品,比起杯心光素者,顯然檔次更高,也更為稀見。


Lot 2816|清雍正十二年(1734 年) 唐英製珊瑚紅釉湖水綠釉描金供盤「普陀山圓通殿」、「雍正甲寅年瀋陽唐英敬製」楷書款

直徑:20 cm
來源 :

  • 揚州文物商店舊藏
  • 北京拍賣會,2013 年 3 月 31 日,lot 1605

著錄 :

  • 《天物館藏瓷》第二集,上海天物館文化藝術品有限公司編,文物出版社,2012 年,第 202-207 頁

估價:RMB 1,200,000 - 2,200,000


唐英一生成就輝煌,世人記得他是傳奇督陶官,記得他所製的瑰麗御器。然而,作為一位有血有肉的人,他也有喜樂、有哀戚。此供盤正是研究其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密鑰。

他在景德鎮督造的器物大致有三類:上供宮廷的御器固然是第一大宗,其次也有自用或為友人訂燒作品。還有一種是他供奉廟宇之器,與為家人祈福相關,多作青花,此供盤屬於此類中絕無僅有的彩瓷作品。

從明確款識可知,此器於雍正十二年燒製,供於普陀山圓通殿佛前。檢索公私資料,存世僅此一件,且見載於耿寶昌《明清瓷器鑑定》一書,極為珍罕。

供盤由承盤及高柱座兩部分構成,造型融合商周青銅豆及戰國時期漆木豆,典雅雋巧。內外均施湖水綠釉,高柱座外施珊瑚紅釉,以仿朱漆色澤,別出心裁。

唐英的婚姻坎坷非常,元配、續妻皆早逝,無可相依。曾納一妾可姬,為他誕下一子,可惜產後數日亦撒手人寰,令唐英悲痛欲絕。

此供器於雍正十二年燒造,恰逢可姬有孕待產之時。我們不難想到,此番燒製、供奉,正是出於唐英祈求家庭圓滿的樸實願望。經歷妻室早逝之痛後,虔誠敬獻,為求普陀山菩薩保佑,可姬母子平安。


劉源、唐英巧思層出,堪稱譜寫了盛清一代的美學基調:上溯前代風華,承傳漢文化底蘊,旁採西洋新意,展現當朝精工。景德鎮御窯廠自此進入空前絕後之盛景,往後的宮廷工藝繼往開來,百花齊放。

除了上述幾件,本季嘉德春拍帶來眾多珍品,無論是青花、彩瓷,抑或單色釉器,甚至是瓷器以外的銅器、漆器,都將盛清的獨特美學發揮得淋漓盡致。

青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追慕永宣風韻

早於元代,景德鎮已能燒製成熟的青花瓷器,可惜流傳至今者若吉光片羽。元青花造型壯碩而簡潔,富遊牧民族色彩。裝飾紋樣靈感主要來自中國傳統題材,如牡丹、束蓮、龍鳳、麒麟、松竹梅等。

青花發展至明代永樂、宣德二朝,憑著獨特風韻,獨步古今。

兩朝使用西亞入口顏料「蘇麻離青」,燒成的青花發色絢麗鮮艷,常見暈散現象,如同在宣紙作畫留下的筆觸、墨痕。加上顏料含鐵量高,自然形成不均勻的黑藍結晶斑點,深凹胎骨,與艷麗的藍色相互映襯,更增藝術魅力。

清代青花,猶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趨完美。清帝慕古,御窯廠著力重現永宣青花這一代名品。即使所用青料不同,亦刻意營造「蘇麻離青」之效。

Lot 2374|元 青花鳳穿牡丹圖大罐

直徑:34.5 cm
來源:

  • 玫茵堂舊藏
  • 香港蘇富比,2012年10月9日,lot 34
  • 北京拍賣會,2016年12月5日,lot 2244

著錄:

  • 《玫茵堂藏中國瓷器》,第二冊,康蕊君著,倫敦,1994-2010年,第25頁,圖642

估價:RMB 2,000,000 - 3,000,000


此罐器形在元青花器中極具代表性,聞名天下的「鬼谷子下山圖罐」即屬此類。

通體以蘇麻離青料繪製,圖案自上而下達六層之多。這種多層裝飾,在元青花器中非常常見。畫工豪放自然,青花發色豔麗,濃重處見鐵鏽斑。

元青花器其中一個明顯的時代特徵,便是足脛處的蓮瓣紋。各花瓣間並不相連,留有一定空隙,觀感疏朗。發展至明代,各瓣才連成一氣,中間的縫隙逐漸消失,變得更飽滿繁密。

更難得的是,此罐為瑞士玫茵堂舊藏,並著錄於《玫茵堂藏中國瓷器》,來源清晰。


《玫茵堂藏中國瓷器》著錄


Lot 2373|元 青花高士圖玉壺春瓶

高度:26 cm
來源:

  • 徐展堂先生舊藏
  • 北京拍賣會,2011年6月5日,lot 7088

著錄:

  • 《文物粹珍 - 徐氏藝術基金藏陶瓷青銅器選》,徐氏藝術基金,1992年,圖75

展覽:

  • 《文物粹珍 - 徐氏藝術基金藏陶瓷青銅器展》,新加坡文物館,1992年,編號75

估價:RMB 1,200,000 - 2,200,000


《文物粹珍 - 徐氏藝術基金藏陶瓷青銅器選》著錄


Lot 2853|明永樂 青花開光折枝蓮紋菱口大盤

直徑:38 cm
來源 :

  • 中國嘉德,2005 年 11 月 4 日,lot 474

估價:RMB 3,400,000 - 5,000,000


Lot 2802|清康熙 - 雍正 青花雙清四喜圖魚淺

直徑:65.5 cm
來源 :

  • W.W. Winkworth(1897-1991) 舊藏(傳)
  • 水松石山房(Hugh Moss)舊藏
  • J&J 舊藏,得自於 1970 年代
  • 李公偉先生(James K. Li)舊藏
  • 香港佳士得,2019 年 5 月 29 日,lot 3107

估價:RMB 2,000,000 - 3,000,000


Lot 2801|清乾隆 青花纏枝蓮托八寶紋大鋪首尊「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高度:48.8 cm
來源 :

  • 雲南省文物總店舊藏(據標籤)
  • 雲南典藏,2002 年 9 月 8 日,lot 207
  • 北京翰海,2005 年 12 月 12 日,lot 2996
  • 中國嘉德,2012 年 5 月 12 日,lot 2656

估價:RMB 4,800,000 - 6,800,000


此青花大尊的造型源自上古青銅器,兩側貼塑鋪首銜環耳,器形端正,體量碩大,彰顯出威嚴的皇家氣度。

通體紋飾以青花繪就,採用模仿明代永宣「蘇麻離青」效果之點染畫法,發色濃郁明快,翠妍欲滴。

器上青花紋飾集清代美學之大成,既有傳統纏枝蓮紋,亦見來自西方的巴洛克式花卉紋樣,還有富佛教色彩的八寶圖案。

佛教八寶又稱八吉祥,分別為法輪、法螺、傘、華蓋、蓮花、罐、雙魚、盤腸,象徵佛法勝外道、圓融無盡;法音警世,降伏眾魔之意。清帝篤信藏傳佛教,故此八寶紋樣在宮廷瓷器上非常盛行。

此種形制的青花鋪首尊有大小兩種尺寸,大者較為少見。由於體量碩大,製作難度高,燒造成本巨大,因此隨著乾隆以後國力下降,燒造也隨之斷絕,僅有雍、乾兩朝作品。

市場上不難找到類似的青花鋪首尊,然而細看之下,這次拍賣的一件卻非比尋常。獨特之處在於纏枝蓮紋中心書有一團壽字。這與乾隆早期唐英為北京地藏王菩薩殿、天仙聖母廟供奉之青花花觚上的蓮花紋飾一致。如此細緻的巧思,應是唐英督窯時所創。


唐英所製青花花觚之蓮花紋飾


彩瓷:百彩千色 盛世錦繡山河

清代是彩瓷發展的高峰,鬥彩、粉彩、洋彩、琺瑯彩等,絢麗繽紛,蔚為奇觀,恰若康雍乾盛世的錦繡山河。有賴於高超的製瓷技術,匠人得以在瓷胎上盡展畫意。無論是傳統典故,還是洋花洋草,皆躍然瓷上。

Lot 2832|清雍正 鬥彩纏枝花卉紋碗一對「大清雍正年製」六字雙行楷書款

直徑:13.5 cm
來源 :

  • 香港私人珍藏
  • 香港蘇富比,2019 年 10 月 8 日,lot 3103

估價:RMB 4,800,000 - 6,800,000


鬥彩,具體做法為先於瓷胎上以青花繪製紋飾輪廓,罩以透明釉高溫燒造,再於釉上輪廓內填以各種彩料,入窯低溫烘烤而成。

鬥彩濫觴於明代宣德,極盛於成化,以雞缸盃聞名天下。彩瓷設色尤難 - 太濃,流於媚俗;太淡,則失卻本意。成化鬥彩雖然鮮艷,畫面卻不失清澹雅逸,成為一代名品,後世多有摹仿,佳作迭出,其中最突出者首推清代雍正一朝。

雍正帝以品味高雅脫俗著稱,審美要求近乎苛刻,當朝鬥彩瓷燒造不輸成化。成品逸麗,蕩漾婉約之氣,與成化作品可謂形神俱似。

此對碗的器形正正以成化宮碗為摹本,卻不拘泥於前作。碗壁以洋花洋草入飾,巧妙融入了十八世紀清宮盛行的西洋風,效果新奇別緻。慕古與創新同見於一體,歷經數百年,依然成對保存,殊為不易。


Lot 2789|清雍正 鬥彩花蝶圖天雞鈕盉碗「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三行楷書款

帶木座
直徑:19.3 cm
高度:24 cm(含座)
來源 :

  • 紐約蔡特藝廊(Ralph M. Chait Galleries)舊藏(據標籤)

估價:RMB 1,500,000 - 2,500,000


另一件匠心獨具的雍正鬥彩,還有此盉碗。

碗呈倒置馬蹄形,蓋與碗子母口相接。外壁以鬥彩為飾,構圖巧妙:碗身由兩道弦紋一分為二,其上通繪洞石花蝶,生趣盎然,其下繪纏枝花卉,花團錦簇。兩者畫意相通,又各自成畫,倍添層次。蓋頂中央飾綠彩天雞鈕,蓋面同作鬥彩洞石花蝶圖,與碗外壁互相呼應。


明宣德 青花纏枝蓮紋盉碗|北京故宮藏

盉碗又名「合碗」,始見於明代宣德御窯,北京故宮藏有一例,作青花纏枝蓮紋。此盉碗與故宮的宣德作品器形完全一致,惟加飾天雞蓋鈕。而且落款於碗心,而不在碗底,嚴格參照宣窯盉碗之制。由此可知,此器乃追慕宣窯所出。

行方根據款識字體判斷,此盉碗為雍正早期「安窯」之作。「清」字右下的「月」字,中間一橫變為一豎,這個是安窯特有的寫法。

安窯主理者傳為康熙重臣明珠的管家安尚義,在康熙五十五年(1716 年)至雍正八年(1730 年)為內廷燒造瓷器。安氏以鹽業起家,富甲一方,其子安岐為著名書畫收藏家、鑑賞家。


Lot 2839|清乾隆 黃地洋彩穿花夔鳳紋吉慶昇平耳瓶「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帶銅鎏金座
高度:37.8 cm;43 cm(含座)
來源 :

  • D. A. Bailey 夫人舊藏,墨爾本
  • 倫敦蘇富比,2005 年 7 月 13 日,lot 268
  • 北京翰海,2007 年 6 月 25 日,lot 2452
  • 北京拍賣會,2018 年 6 月 20 日,lot 607

估價:RMB 4,200,000 - 6,000,000


來到乾隆時期,國家承平已久,加上帝皇本人性喜奢靡、好奇嗜新,御窯以不惜工本著稱,開一代未有之奇。此一黃地洋彩瓶,正好詮釋了這一時期宮廷藝術的美學特徵。

洋彩為清朝所創,圖案主要是西洋花卉類,並採西洋光影繪法,層次立體。與琺瑯彩瓷器一樣,都是清宮最為珍貴、最受皇帝重視的品種,尤其是黃地洋彩,更是皇家專屬,尤為珍稀。

此瓶外壁通體以黃地洋彩裝飾,精繪穿花夔鳳紋,腹部正中雙鳳擁花,昂首對立,周身花團錦簇,花葉採西洋繪畫技巧,以白料渲染出光影明暗。

瓶頸兩側各飾金彩戟耳,上添綬帶及寶磬裝飾,寓意「吉慶昇平」。綬帶造形、線條自然流暢,觀乎有如綢緞柔軟。整器極盡富麗堂皇,紋飾繁縟而佈局考究,中西藝術合璧。

查閱公私典藏,傳世未見與此完全一致者。如此富麗的重器,原本陳設何處?

查找清宮瓷器檔,則有跡可尋。

乾隆五十九年(1794 年),距離這位十全老人讓位歸政,還有不足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貢檔進單》載:「(奴才)福英跪進……交寧壽宮,黃地洋彩夔鳳觀音瓶成對……」此瓶或為貢單所列成對者之一,原陳設於寧壽宮中。

寧壽宮初建於康熙年間,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改建,乃乾隆為日後退休準備的居所。由此可以推想,陳設於寧壽宮之物,都是皇帝心愛的珍寶,以便頤養天年時賞玩。


本品(左)與故宮藏品(右)底款對比
Lot 2836|清乾隆 粉彩三星圖觀音瓶「乾隆年製」四字雙行篆書款

高度:39 cm
來源 :

  • 北京拍賣會,2011 年 12 月 5 日,lot 2885

著錄 :

  •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60 週年古陶瓷珍品展銷會》,北京光華路五號藝術館,2009 年,圖 47
  • 《天物館藏瓷》第一集,上海天物館文化藝術品有限公司編,廣陵書社,2011 年,第 232、233 頁

展覽 :

  •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60 週年古陶瓷珍品展銷會》,北京光華路五號藝術館,2009 年 10月 12 日 -11 月 12 日,編號 47

估價:RMB 1,500,000 - 2,500,000


前面看過融和西洋藝術的富麗洋彩,此瓶則是傳統漢文化的典雅體現。

滿人雖是遊牧出身,但入主中原後亦尊崇漢文化,以鞏固統治。順治後的清帝皆深受漢文化薰陶,熟讀漢傳經典,乾隆當是表表者。他雅好詩文丹青,甚至在宮中穿漢服自娛。

此觀音瓶以粉彩繪三星圖,構圖盡展漢文化之吉祥典故。

福祿壽三星起源於漢人對於遠古星辰的自然崇拜。明代以後,漢人常將壽星與福祿二星一同祭祀,是民間信仰的重要組成部分。瓶身並繪三組嬰戲,對應三星,構思巧妙。

此外,各種細節皆有吉祥寓意,如瓶頸繪紅蝠,即「鴻福齊天」。還有瓶身童子所持之物:

  • 手捧花瓶,內置一戟,上墜玉磬,寓意「平生吉慶」
  • 一手持蓮花,一手抱笙,意為「連生貴子」
  • 持如意、折桂枝,即「折桂如意」

畫工細膩寫實,人物開臉、鬚髮處理細緻入微。瓶底落青花「乾隆年製」篆書款,有別於常見乾隆御窯書款方式。此或屬乾隆早期之作,款識書寫尚處探索階段;結合紋飾描繪,或屬唐英督製,亦未可知。


單色釉:純淨一色 無畫處皆成妙境

中國畫論謂:「無畫處皆成妙境。」宋人製瓷,同樣追求此境界,首重純淨釉色之美。宋人對顏色的執著,無出其右,成就單色釉的黃金時代,各大名窯的出品為後世所趨之若鶩。而清代燒造仿宋器水準之高,達至「仿古暗合,與真無二」。

Lot 2791|清康熙 天藍釉柳葉瓶 「大清康熙年製」六字雙行楷書款

高度:16.3 cm
來源 :

  • 徐展堂先生舊藏
  • 香港佳士得,1997 年 11 月 5 日,lot 861

估價:RMB 1,500,000 - 2,500,000


此天藍釉柳葉瓶,不論器形還是釉色,皆是康熙時期新創。

柳葉瓶的設計者正是上文提過的劉源。由於造型纖細優雅,修長如柳葉,故得名。除柳葉外,又似窄肩的纖弱美人,所以也被稱為「美人肩」。

天藍釉,以氧化鈷為呈色劑在高溫中燒成,呈色淡雅勻淨,可深可淺。淺者如鈞窯月白,深者如汝窯雨過天青,大有追慕宋代名窯之意。

此瓶所施的天藍釉厚潤瑩亮,色調淡雅宜人,碧若穹蒼。配合玲瓏秀巧之器形,顯得更為嬌美。

康熙御窯所製的此類文房小品,歷來備受藏家喜愛。此柳葉瓶來源顯赫,曾為大藏家徐展堂雅蓄。這位香港富商有「古董大亨」之譽,藏品極豐,亦深慕康熙文房器。綜觀私人收藏世界,他是唯一有紀錄能夠集齊一套康熙豇豆紅「八大碼」的人。


Lot 2846|清乾隆 仿汝釉觀音瓶一對「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高度:21 cm
來源 :

  • 亞洲私人舊藏
  • 香港蘇富比,2008 年 10 月 8 日,lot 2502

估價:RMB 2,800,000 - 3,800,000


宋代汝窯聞名天下,有「青瓷之魁」美譽。後世不少帝王都深陷於汝窯之美,自明代宣德主政時就開始仿燒;清朝則起於雍正,且可分為「魚子紋汝釉」和「無紋汝釉」兩類。

至乾隆一代,御窯廠在父親雍窯的基礎上,技術也更為純熟,仿宋器之燒製取得空前成就。

此觀音瓶通體施仿汝釉,溫潤似玉,不見開片,色澤沉然靜謐,當屬「無紋汝釉」一類。更細緻的是,圈足露胎處塗施黑褐色護胎釉,表現宋瓷「銅骨」特點,饒有意趣。

翻查清宮檔案,在《佛堂收供玻璃磁琺瑯各樣供器帳》中,有以下記載:

「乾隆三十年(1765 年)五月初七日收造辦處呈覽 :……汝釉觀音瓶一對,紫檀座。」

文獻中提及「汝釉觀音瓶一對」所指即為此式。由此可知,此類作品於乾隆時期乃供器,成對供奉內廷佛堂,地位顯赫。


精銅、厚漆 極盡繁華的宮廷御器

不只瓷器,清宮其他工藝品亦秉承同一審美基調,博古採今。乾隆時更是不惜工本,奢侈華麗之器。

Lot 2865|清乾隆 銅浮雕雲龍紋獸耳銜環瓶「大清乾隆年造」六字單行楷書款

高度:42.6 cm
重量:15220g
估價:RMB 1,200,000 - 2,200,000


此器亦屬乾隆宮廷仿古之作,器形參照高古青銅器。體量碩大,以精銅為材,皮色介於栗棗間,鑄造精良。頸飾兩獸耳,銜橢圓環。腹部裝飾二龍戲珠紋,紋飾高聳,鑄造精細,龍身鬚髮、鱗甲無不精細入微。

此器造型規整穩重,兩條游龍神態威武靈巧,盡顯皇家氣派。如斯銅瓶,應是宮廷所用的佛前五供之一。五供,顧名思義,就是祭祀時使用的五件一套供器,由一對花觚或環耳瓶、一對燭台,加上一件香爐組成。

在紫禁城慈寧宮的咸若館,陳設了一套五供,當中即見有此式銅瓶。慈寧宮是清代后妃禮佛、祭祀先皇之所,可知此類作品在清宮乃作供器之用。


Lot 2874|清乾隆 剔紅八仙故事圖梅花式捧盒

闊度:32.6 cm
估價:RMB 400,000 - 600,000


剔紅是漆器中成本最高、工序最為繁複的一種飾法,於宋元時期漸見成熟,大盛於明清兩代。

這種飾法極費工費時,製作時間動輒經年。先要逐層髹漆,塗堆到適當厚度,才可雕花修磨,一刀刻錯,前功盡棄。

乾隆一朝,國力強盛,要製作如此工本高昂的奢侈品,自然不成問題。史載乾隆三十六年至四十年左右,宮廷密集地製作了各式剔紅寶盒,漆器發展到達頂峰。

此捧盒作五瓣梅花式,髹漆厚重,蓋面剔雕八仙人物故事圖,併三種錦紋地。刀法利落乾脆,構圖繁縟而頗具法度,巧奪天工。


拍賣詳情

拍賣行:中國嘉德
拍賣地點:嘉德藝術中心 B1 層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 王府井大街 1 號
預展日期:2022/6/22 - 25
預展地點:北京金茂萬麗酒店

瓷器及古董珍玩集萃(瓷器 玉器)
拍賣時間:2022/6/27|10 am(Lot 2301 - 2591)

春雨齋藏瓷
拍賣時間:2022/6/27|7:30 pm(Lot 2786 - 2794)

宸賞 - 明清御瓷珍玩
拍賣時間:2022/6/27|7:30 pm 順延(Lot 2796 - 2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