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數百年風霜的歷史文物,定期需要修補並非罕見事。但能否把文物修復至原本的模樣,卻是一大難題。近日中外皆因修復文物及藝術品而鬧出笑話,甘肅省法鏡寺石窟兩尊佛像,修繕後變成表情滑稽的「笑佛」,掀起網絡熱話。事隔數日,西班牙亦發生同類事件,一幅巴洛克時期的聖母畫作經修復後變得面目全非,令人啼笑皆非。
畫作修復後,畫中聖母面目全非
穆里羅畫作《無玷聖母》原貌
兩尊佛像修復後變成表情滑稽的「笑佛」,成為網絡熱話
巴洛克時期西班牙畫家穆里羅(Bartolomé Esteban Murillo)畫作《無玷聖母》,近日被私人藏家送往修復。豈料畫中聖母經過兩次修復後,變得面目全非。據指,這位來自瓦倫西亞的藏家花了€1,200,找了一位修復傢俱的工匠幫忙修復畫作。結果證明這位藏家所託非人,破壞了畫作原貌。
事實上,早於2012年西班牙曾發生同類事件。當時一位八旬老婦,自發修繕東北部一所教堂內的耶穌壁畫《守望人》(Ecco Homo),結果卻把耶穌畫成猿人樣貌,令人啼笑皆非。不過,當事件廣為各地媒體報道後,壁畫所在的小鎮意外成為旅遊熱點,掀起另類商機。
《守望人》(中)畫中基督修復後變成猿人模樣
至於在內地掀起熱話的「笑佛」,位於甘肅省西和縣法鏡寺石窟。此石窟位於石堡村五台山支脈崖壁上,因此又名石堡石窟。唐代詩人杜甫路經此處時,曾寫下《法鏡寺》一詩,描寫此地的山崖古寺風光。
法鏡寺石窟的確實建造時間有待考證,但一般認為建於北魏時期。由於石質鬆散,法鏡寺石窟不宜精雕細刻,所以採用石雕、石胎泥塑、彩塑創作。經過數百年自然風化及人為原因,石窟現存只餘下14尊造像。
引發事件的兩尊佛像看起來相當滑稽,眼睛彎曲狹長,嘴巴似笑非笑的樣子,與一般佛像寬懷慈悲的形象大相逕庭。甚至有網民看後形容,佛像變得貌似卡通人物。
佛首修繕後眼睛彎曲狹長,嘴巴似笑非笑
佛首修繕後眼睛彎曲狹長,嘴巴似笑非笑
法鏡寺石窟乃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率先發現這兩尊「笑佛」的網民指出,佛像頭部曾經受損,泥皮脫落,身體僅存石胎。當地村民自發出資修繕,惟效果並不理想。事件引起關注之後,當地文化站站長石堡鎮文化站站長汪娟奎作出回應,指村民在1998年發現佛像頭部損毀,且有泥皮脫落情況,於是發起籌款聘請匠人進行修繕。
汪娟奎指出,修繕工作未有改變佛像原貌,只是在修復時替佛像加了點顏色,臉部有一點變化,但變化不大,總括來說是根據原貌修復。至於佛像修繕後帶著滑稽笑容,汪娟奎解釋指,大佛名叫「寒山笑世佛」,「笑」是這些佛像的特徵之一。
「寒山笑世佛」雖然真有其佛,但不久便有網民發現,它位處法鏡寺石窟的13號窟,並非這次修繕的22及23號窟。另有網民引用一份2008年法鏡寺石窟的調查簡報,當中列明22及23號窟於2000年7月,被當地村民用水泥重新修補,面目全非。
網友拍下這兩尊「笑佛」,掀起熱話
法鏡寺石窟現存另一尊立佛(圖片翻攝自央視片段)
早在數年前,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曾拍攝專題節目介紹法鏡寺石窟。考古人員在節目上指出,洞窟佛像頭部並非有所損壞,而是全部由當代人重新塑造,並塗上了厚厚的泥皮和鮮豔的顏料。
他們形容佛首「粗俗不堪,毫無藝術價值」,並批評這種行為增加後世考證這些造像、雕塑的難度。節目並解釋,當地的佛教徒將這種修飾佛像的行為稱作「替佛像洗臉」。這種在他們眼中的功德善舉,結果卻令佛首原貌徹底改變,難以再考證其原貌。從這個意義上理解,讓一般老百姓學懂基本文物知識,是彌補傳統文化缺失的重要方法之一。
這裡衍生一個問題,到底誰才有資格去修復藝術品?以西班牙為例,當地法例沒有禁止任何人修復藝術品,即使他們未有具備相關專業知識,仍可動手修復。西班牙專業修復及保育人員協會(Acre)亦發聲明譴責,指當地法例未能提供足夠保護文物,又形容最近出現的事情形同破壞。
從中國的「笑佛」及西班牙的「聖母」及「耶穌」畫像,我們可歸納出一點。或許人們是抱著善心,自發出一分力去修復文物。但若然缺乏專業知識胡亂修補,最終會為文物帶來無法補救的破壞。畢竟,修復文物是一項非常嚴肅的工作,有助我們保存珍貴的文化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