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俗文化中的十二生肖,與神話、圖騰有什麼聯繫?

十二生肖作為每個人生而有之的代表性符號,與每一個人都有著密切的關係,其獨特的文化內涵中,寄託的是人們對生活最美好的期望。


明代 黃玉雕十二生肖璧 直徑7cm

2019年,我們即將迎來的是豬年。

由於與人類密切的關係,豬在中國民俗文化中被視作「富貴」、「福氣」、「吉祥」的象徵。逢年過節,豬的形象總會出現在各種民俗活動之中。人們過年的飯桌上常常會有被捏成小豬模樣的年糕、麵點;“肥豬拱門​​”也成為年畫剪紙的常用題材……這些具體而寓意豐富的民俗活動逐漸沉澱為各種形式的民俗藝術,將生活在一定區域中的人們所依附的社會習俗和傳統濃縮於其中。所以,民俗活動或民俗藝術中豬的形象,可以說就是一種人們對自身生活認知的投射。


河姆渡文化 豬紋黑陶缽 1973年 河姆渡遺址出土現

總之,民俗藝術離不開民俗活動,而節日又集中了各種民俗活動,成為民俗藝術的傳播載體。神話又作為一種語言民俗,常常在祭祀、民間節日活動等民俗環境中被傳唱,成為許多與人類生活有關的社會儀式與活動的源頭。

在民俗以及民俗藝術的聯通下,我們現代社會的人似乎也能夠聽到農耕文明下先民們的耳語,那是一種遠古情感與信仰的質樸告白,這個告白就是神話。

遠古時期,人們“貧乏”的生活實踐經驗,這也恰好成全了他們沒有邊際的想像力。對於不可解釋的超自然現象,先民們選擇用幻想來解釋與記錄它們。


清同治 剪紙 豬八戒 陝西銅川

《山海經》作為中國古代神話系統中的代表之作,其中記述了許多遠古人民的禮儀信仰與生活習俗。 《山海經》中記載了一個奇怪的國家——貫匈國,這個國家裡的人們胸口都有一個拳頭大小的洞。這是為了讓竹竿之類的東西穿能夠過去,方便自己被抬著出行。也許正是根據這個傳說,後人們才發明了滑竿一類的交通工具。其實,從這個故事也可以看出先民們在交通工具缺失的情況下,對創造出便捷交通工具的迫切渴望。

說到神話就不能不說到動物。在中外大部分神話故事中,神常常可以化為各種動物,而動物們也會經歷艱辛的修煉,以期化作人形,比如《白蛇傳》中的白娘子。在這些古代神話中,人類、動物和眾神語言共通、有著雖然不同卻並未隔離的生活空間。在古代社會以​​人為上,畜為下的觀念下,為什麼古代神話中動物們卻有著並不低的地位呢?


唐 青銅四飛仙十二生肖葵花鏡 直徑12.5cm

漁獵時期,動物成為人們維持生產生活的主要來源:魚骨可以做成梳子,虎、豹、熊等獸類的皮毛可以用來製衣禦寒,更不用說它們的肉可以用來充飢,是維持生命的必需品。即使後來發展至農耕時期,人類的生活也依然離不開牲畜,牛車、馬車成為那時人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人們務農更少不了牲畜的「幫忙」。人們一面認為自己征服了動物,另一面又必須依賴著動物身上高於自身的生命能量而生活,這種生命能量成為人類所推崇的對象。


元明時期生肖八卦背龜蛇七星花邊形花錢一枚

《山海經》中的神獸當康就是一個野豬神秘化的例子。當康又稱牙豚,傳說它「吉形如豬,身長六尺,高四尺,渾身青色,兩隻大耳,口中伸出四個長牙,如像牙一般」,如果哪裡發現當康,哪裡就會農業豐收。野豬被神秘化為豐收瑞獸當康,主要是因為,體型巨大的野豬是漁獵時期人們主要獵取的對象,人們好不容易將其捕獲,自然認為這是一種豐收。所以,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聯想逐漸成為一種隱喻,引申到農業的豐收。

神話傳說​​將動物在人心中的神秘性放大,人類先民的動物崇拜也在其中有所展露。當這些動物崇拜有了更清晰的方向性時,一些動物形象就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動物圖騰。而動物圖騰是與人類的氏族、親族意識有關的。


無款 十二生肖設色絹本 十二開冊20.6×16.6cm(每幅)

圖騰崇拜與母氏製相共存,在氏族公社時期,原始人開始懵懂地意識到彼此間的血緣關係,並希望了解自身的來源。先民們為了給自己一個解釋,他們開始相信,自己所在的氏族應該是發源於某種動植物,其中動物居多。比如北方少數民族鄂溫克人,將鷹、天鵝、老虎等視作民族的起源,其中被稱為「使鹿部」一支的鄂溫克人是以熊作為自己的圖騰。他們將公熊稱作「合克」,母熊稱作「額沃」,即「曾祖父」、「曾祖母」之意。這樣的稱呼表示他們是將熊尊為祖先,而自己則是熊的“後裔”。

也許,正是動物與人命相相結合的神秘化趨向,以及動物圖騰與人類最初生育意識的這種相關性,使得一些學者認為十二生肖的源頭,與這種動物崇拜、動物圖騰有關。認為“各民族多以某一個與自己有著某種特殊聯繫的生肖動物作為自己的圖騰信仰”。


清乾隆 青白玉雕羊生肖 高4.8cm

在我國的神話民間傳說中,十二生肖可追溯到上古時期的黃帝。從殷代甲骨文中的殷歷甲子表可知,我國自殷商時代就已經開始使用“天干”和“地支”來進行紀年了,當時不叫「干支紀年」,而稱甲子。司馬遷的《史記》也有黃帝的史官大撓創制了甲子紀年的記載。

中國漢文化中最主要的紀年法就是「干支紀年法」。除去利用「天干地支」紀年,中國歷史上還有一種紀年法——「動物紀年法」。有人認為“動物紀年法”最初源於中國古代西北地區的游牧民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清代學者趙翼,他認為:「竊意此本起於北俗」。另外,四川大涼山地區的彝族至今流傳著十二獸紀日曆法。由此,許多學者將十二生肖的起源視為動物崇拜、圖騰崇拜的盛行與乾支紀年法的運用的結合。又因為彝族和黃帝同樣出自古羌,因此,有人認為生肖文化應該起源於黃帝之前。但還有觀點認為十二生肖應起源於“十二地支”之後,大約在於商周時期。


清乾隆 白玉甲子萬年十二生肖璧 直徑10.3cm

可見,對於生肖的起源,紛繁龐雜,至今沒有定論。除了上述這些說法,還有觀點認為十二生肖起源於古巴比倫等。列舉這些,只是想說明,十二生肖以動物形像作為紀念符號,其中有著千迴百轉的緣由,也許確與圖騰崇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對於生肖的起源,不能僅以圖騰之說以偏概全。


原文作者: 李奕辰
原文來源:《藝術品鑑》2019年1月刊《神話、圖騰與生肖》(因篇幅問題,原文有刪減)
《藝術品鑑》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文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