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贗品博物館」匆匆閉門|醜聞始末與最新發展(10/24更新)

10月15日,「重慶大學」四字以石破天驚之勢,成為內地互聯網熱搜關鍵詞。起因卻不是甚麼好事,而是這間著名學府耗資RMB 600多萬興建的博物館,竟然被指是「贗品博物館」,而展出的低仿假貨更是由該校教授捐出。

事情一發不可收拾,一時間烽煙四起:博物館慌忙關閉、涉事教授有賣假畫前科、館長原來是涉事教授的兒子、博物館原來從未獲得文物局審批……The Value按時間線為大家整理風波始末,並持續更新最新消息。



內地傳媒拍攝的重慶大學博物館開幕展照片


重慶大學博物館揭幕禮

10月7日|90年校慶 隆重揭幕

重慶大學博物館隆重揭幕,同時舉辦開幕展「大象有形 - 中國古典造型藝術展」。由於今年是重慶大學90年校慶,故新建博物館被視為其中的重要慶典。據《新京報》報道,博物館展廳總投資RMB 605萬,建築面積1494平方米,位於虎溪校區藝術樓,由連廊改造而成,包含展廳、會議室、辦公室、精品儲藏間等等。

當地傳媒報道,展覽呈獻「佛教造像、玉器、青銅器等400餘件展品。展館牆壁上,還有系統介紹青銅器歷史、製玉工序、各種紋飾圖案含義的文字說明和圖表等,充分展現中國古典造型藝術的發展脈絡和傳統文化魅力。」而這些展品,乃是由該校教授吳應騎捐出。

翻查資料,吳應騎捐贈予重慶大學博物館的藏品逾600件。當中300多件於2016年捐出,另外342件於今年2月捐贈,涵蓋青銅器、陶器、瓷器、玉器等。2016年捐贈時,他曾向傳媒表示,「這些文物都是經過相關專家鑑定的,非常珍貴的文物佔到60%以上。我希望重慶大學的博物館能建設成全國高校中一流的博物館。」



涉事「元代瓷器」展品,截圖自《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


涉事「漢代玉跪人」展品,截圖自《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

10月14日|微信文章爆出贗品門風波

展覽開幕首周,氣氛平靜,內地媒體不見有後續採訪。直到10月14日,微信公眾號出現了一篇名為《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的文章,平地一聲雷,把重慶大學博物館推上了風浪尖上。

全文3,000餘字,雖然以嘻笑怒罵的行文來指責展品是低仿假貨,但筆者不但圖文並茂點出展品問題所在,更不時以著名博物館的展品作比較,明顯做足功課。圖片來源方面,似乎有網絡流傳的,以及筆者拍攝的。

文章筆者自稱老江,指近日到訪重慶大學博物館,保安和職員卻千方百計不讓他拍照,令他心生疑竇。結果一看之下,駭然發現滿館都是贗品。以下為文章段落節錄,主角是一乘銅馬車展品:


涉事銅車馬展品,截圖自《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


涉事銅車馬展品,截圖自《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


涉事銅車馬展品,截圖自《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


秦始皇陵銅車馬,現藏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國家一級文物

「……粗略看過幾十件展品後,我好像是明白一點了。尤其是那件改裝版秦始皇陵銅車馬映入眼簾時,一個大膽的想法突然從腦子裡閃過:莫非,吳教授捐給重慶大學的,竟然是幾百件贗品,而重大耗資數百萬建立的,居然是一座贗品博物館?這太匪夷所思了,我差點就嚇死了自己……

改裝版銅車馬體量碩大,通體錯銀。在馬的造型和車的製式上,完全模仿秦始皇陵銅車馬中的一件,儘管形製有些彆扭,做工頗感粗糙,細節也不怎麼講究,但人家馬多呀,比秦始皇座駕還多了兩匹馬。四前兩後,整整六匹,馬力強勁。秦皇漢武,輸掉哪裡只是文采……

搞這麼大排場,大概是循了"天子駕六"的意思。 《尚書》《春秋》《史記》都曾經曰過:周天子的座駕有六匹馬。但真正的"天子駕六",卻只在河南洛陽出土過一處早已朽壞的東周真車真馬遺跡,而且,六匹馬是一字排開的……


涉事軺車展品,截圖自《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

除了這個,展廳裡還有一件迷你版軺車,電鍍工藝,新潮輪轂,嵌玉鑲寶。車上坐著一土財主模樣的人,抄著雙手,縮頭縮腦,神情呆滯。一副生無可戀、信馬由韁,愛特麼去哪兒去哪兒的樣子……

據我所知,這種軺車一般是沒有後車箱板的。這顯然不太符合當今的安全規範,萬一乘客不小心摔下來咋辦?所以,廠家對車箱結構進行了合理改進,車蓋的柱子加粗了好幾倍,還加裝了厚實且完全焊死的防撞後擋。這樣一來,雖然上下車會有些不便,但安全性絕對是有提升的。而且一舉多得,平時拉個貨、買個菜什麼的,也特別實用……


涉事「漢代雁魚銅燈」展品,截圖自《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


西漢彩繪雁魚銅燈,現藏陝西歷史博物館


涉事展品,截圖自《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

高達一米多的漢代雁魚銅燈plus!造型來自平朔秦漢墓或海昏侯墓出土文物,省掉了不少細節,體積卻比它們大了十倍有餘。這麼龐大的銅燈,重博竟有一對兒,興許是漢代大街上當路燈用的吧……

鍍金鑲人工合成綠松石以及不知名合成寶石的烏龜,把電鍍工藝和人造寶石的歷史向前推進了兩千多年……」


涉事「商代獸面紋鼎」展品,截圖自《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


涉事「漢代琉璃」展品,截圖自《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


涉事「漢代琉璃子母龍水滴」展品,截圖自《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


涉事「唐代絞胎騎馬俑」展品,截圖自《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

此外,懷疑是低仿假貨的展品還有許多,包括「商代青銅器」、「漢代琉璃」、「漢代玉器」、「唐三彩」、「元代瓷器」、「清代官窯瓷器」等等,五花八門,令人目瞪口呆,大呼不可思議。

文章同時指出,「所有藏品均由重慶大學教授、著名收藏家吳應騎捐贈」,以及「據說,吳教授的公子和兒媳現在都供職於重大博物館(即重慶大學博物館),分別擔任館長和展覽部主任,全家人都在為博物館事業做貢獻!」

同日夜晚,有內地媒體聯繫上文章筆者。筆者直指展品是仿製品,工藝粗糙,顛覆文物常識,普通參觀者也能發現破綻,稱願意為自己說的話負責。



涉事「三彩駱駝載樂俑」展品,截圖自《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


涉事「唐三彩仕女俑」展品,截圖自《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

10月15日 下午|博物館閉門、文物局調查、館長與捐贈人是父子

上述文章一石激起千重浪,「重慶大學贗品博物館」成為內地互聯網熱搜詞彙,以逾600萬搜尋登上百度搜索熱點三甲位置,內地傳媒當然亦加入報道採訪行列。

眾報道當中,《澎湃新聞》尤為全面。首先,記者實地走訪,證實重慶大學博物館已經暫時閉館。這間上海媒體引述曾任職內地著名博物館的文物專家,指展品「絕大多數已經是假冒到荒唐的地步」,及「就重慶大學博物館這樣的展品,這就不是爭議了,而是假得離譜」。報道又引述重慶市文物局消息,指重慶大學博物館是民間博物館,未在該局報備審批,局方已介入調查事件。

同日下午,事件主角 - 吳應騎教授的女兒 - 吳曉妮向《澎湃新聞》確認,重慶大學博物館現任館長吳文廈是她的兄長,亦即是吳應騎兒子。她稱,父親吳應騎從來沒有利用職務權力,把兒子調到身邊。至於哥哥吳文廈,在重慶大學工作十多年,「資歷沒有問題,在這點上我們問心無愧」。


涉事「清乾隆瓷器」展品,截圖自《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


涉事佛教造像展品,截圖自《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

同日稍後,吳文廈接受《澎湃新聞》訪問,強調自己在重慶大學工作已有十餘年。他擔任館長之前,在該校藝術學院教導繪畫,平時也負責策展工作。重慶大學成立博物館後,他是經過學校考察研究,方得到任命。

吳文廈又表示,其父吳應騎捐獻藏品被指贗品一事,重慶大學正在調查,學校宣傳部門將統一對外發布。重慶大學亦作出官方聲明,指校方「高度重視事件,立即成立專門工作組,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對該情況進行核查,核查結果將及時向社會公佈。」

據重慶大學資料,吳應騎教授為該校「人文藝術學院原副院長,198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青年時嗜收藏,精於鑑賞,喜愛書畫和瓷器,專攻中國美術史。為專業研究曾南下雲南麗江東巴文化、元謀人的發祥地及大足石窟等,並對中國的各主要博物館進行了考察。直接受業於啟功、徐邦達、謝稚柳等名家,又與李可染、劉開渠等大師交往甚篤。」


事件主角吳應騎教授


重慶大學博物館已暫時閉門

《新京報》表示,重慶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曾於2016年1月撰文,指2015年12月時, 重慶大學邀請國內14位博物館建設及文物專家,評估重慶大學教授吳應騎擬捐贈之藏品,並談論籌建重慶大學博物館與重慶大學文博研究院是否可行。

報道同時指出,「中央美術學院前黨委書記、中國美術家協會雕塑藝委會主任盛楊,北京電影學院文物修復與鑑定專業教授胡德智,中國國家博物館專家喬萬寧等表示,『吳應騎藏品種類齊全,數量眾多,體系完善,是承載著中華文明的符號,部分藏品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藝術、社會學研究價值,擬捐贈的藏品具有重要的教育和科研價值,對於我國歷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當代大學生和社會公眾歷史文化知識的普及具有重要意義。』」


10月15日 晚上、10月16日 早上|吳應騎有賣假畫前科、曾客串《天機:富春山居圖》

《新京報》與《澎湃新聞》都刊登了爆炸性訪問。受訪人是原四川美術學院教師林木,與吳應騎那時為同事,直指後者早有賣假畫前科。當時吳應騎是院報《當代美術家》主編,與一位楊姓人士合作開設畫廊。90年代時,兩人曾經以一、兩百元在成都買入一幅傅抱石假畫,再以五萬元轉手售予一位北京買家,結果東窗事發,鬧得沸沸揚揚。


2007年,「吳應騎教授家族收藏展」在重慶舉辦


吳應騎(右)與余秋雨(左)一同客串《天機:富春山居圖》

據訪問內容,買家得悉購得贗品後,把吳應騎告到重慶,當時《重慶商報》也有報道。至於林木本人,稱自己當時寫了一篇《假教授賣假畫》的文章,在北京《文藝報》頭版刊登。為甚麼叫吳應騎做「假教授」?林木回應指,是因為吳應騎在四川美術學院屬於行政部,而非教育部。林木又聯同學院多位老教授聯署,寫信向時任重慶市委書記、市長、教委、新華社上告。最終,重慶教委罷免了吳應騎的職位,而吳應騎也把金錢退還給受害人。

四川美術學院原副院長唐允明接受其他媒體訪問時,也指學院領導班子當時開了黨政聯席會,對吳應騎免職,證實了林木的說法。吳應騎女兒吳曉妮回應《新京報》查詢時,確認上述的假畫事件,但否認父親曾遭免職。

內地傳媒翻查資料時發現,吳應騎曾與著名作家余秋雨,一同客串劉德華主演的電影《天機:富春山居圖》。吳應騎當時向傳媒表示,導演認為片中最後的典禮場景,除了主角以外,亦應該出現一些文化界名人。由於他在「美術史的研究有一定成就」,劇組便邀請他參加拍攝。



涉事「漢代青銅鳳凰」展品,截圖自《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


涉事展品,截圖自《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

10月16日|吳氏家族經營多間藝術公司

根據「天眼查」手機app(內地工商單位徵信用),吳氏家族擁有多間公司,父親吳應騎3間、女兒吳曉妮7間、兒子吳文廈2間。這些公司大多與藝術有關,而且有所相互重疊。

其中一間名為「重慶國立美術研究院」,三人曾共同擔任法人,後來吳文廈退出。公司如今由吳曉妮(持股64%)及吳應騎(持股36%)擁有。內地傳媒指出,含「中國」字眼或「國」字作首的商標審查,一般十分嚴格。

「重慶國立美術研究院」註冊資本RMB 50萬,業務包括瓷器及工藝品的零售。有內地網民質疑,吳應騎捐贈的藏品,會否就是這間公司的零售工藝品。吳曉妮回應說,「有人說就讓他們說吧,越離譜越好」。



涉事「漢代琉璃龍紋壁」展品,截圖自《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


涉事「漢代琉璃龍紋壁」展品,截圖自《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

10月17日|專家與捐贈者關係密切,究竟有否鑑定過藏品?

內地傳媒翻查資料,找到紀錄說「2015年,重慶大學邀請國內14位博物館建設及文物專家,評估重慶大學教授吳應騎擬捐贈之藏品。」可是這次評估活動的其中一位專家 - 前中央文化管理幹部學院副教授曾陸紅,卻否認有鑑定過這些藏品。

曾陸紅接受《中國新聞周刊》訪問,指當天並不是去鑑定,只是去看看吳應騎捐贈之物,「當時現場沒有做出茫麼鑑定和評價,我們去主要就是看了他(吳應騎)的藏品,然後對這些藏品,做了一些藝術上的漫談,談談自己的感受和它的藝術性就這些。」

《中國新聞周刊》又指出,參與這之評估的專家與吳應騎關係不淺。舉例說,中央美術學院前黨委書記盛楊,現任「劉開渠藝術研究院」之院長。據「天眼查」系統,吳應騎就是「劉開渠藝術研究院」的法人兼執行院長。



涉事「漢代俑」展品,截圖自《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


涉事「玉豬龍」展品,截圖自《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

10月23日|內地藏家認為吳應騎是「國寶幫」

《中國新聞周刊》指出,吳應騎一直經營工藝品生意,且被不少內地藏家歸納為「國寶幫」。據報道內容,吳應騎於90年代晚期,在重慶旅遊局開辦的購物中心租了一個近300平方米的店面,取名「重慶畫院」,賣些「古玩」,後因拖欠租金被封店。

2003年,他和女兒成立「重慶國立美術研究院」,經營範圍包括藝術品諮詢,零售瓷器、工藝品等等。事實上這個「研究院」,是位於重慶珊瑚公園的私人展館,面積約1,000平方米,曾展出147件私人藏品。報道指出,「多位圈內去看過的人回來後,都當作笑料談。」而不少收藏真品的藏家,都認為吳應騎是「國寶幫」。

國寶幫是收藏界用語,《鳳凰財經》對此有相當傳神的解釋:「收藏理念執著並非常自信,囤積了大量贗品的民間收藏者。因認為在地攤上能夠撿漏收到『國寶』而得名。」

國寶幫中,有真心以為自己買到珍品的人士,但亦有藉此心理來欺騙百姓的生意人。報道引述一位資深收藏家稱,「吳應騎一直在做流通,是比如說誰想要頂級官窯,他就可以提供,他相當於是個供貨方。」重慶收藏家孟言旭接受訪問時表示,「他們這麼做的邏輯是:你看我的東西,博物館專家都認同了,說明我很厲害嘛。『我的家裡面還有藏品,比這還好。』我就可以忽悠下一個買家。」

事情若有進一步發展,我們會再更新此文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