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憲珍藏 解構HK$3,000萬估價的「宣德青花夔龍罐」

今年5月,各地收藏家都忙過不停。首先是紐約的現當代藝術拍賣周,再來是北京春季拍賣,最後一站則是香港。

佳士得香港春拍,古董版塊共三個專場,帶來玉器、明清家具、瓷器等200多件拍品。其中以「宣德 青花夔龍紋罐」估值最高,名古董商兼收藏家張宗憲(Robert Chang)珍藏,估價HK$3,000萬 - 5,000萬(NT$1.06億 - 1.78億),將於5月28日隆重舉槌。

接下來,我們為大家解構這件極為罕見的明朝官窯瓷器。


Lot 2985|明宣德 青花夔龍紋罐 雙圈六字楷書款

高度:18.3cm
來源:

  • 倫敦佳士得,1988年12月12日,拍品173號(封面,張宗憲以約£3萬投得)
  • 張宗憲珍藏

估價:HK$30,000,000 - 50,000,000


對一直留意拍賣市場的「瓷友」而言,此款明朝官窯瓷器相信並不陌生。2017年,另一件宣德青花夔龍罐在香港蘇富比拍賣,以低估價的HK$3,000萬落槌,連佣HK$3,553萬售出。

可是這並非說它是很常見的。相反,綜觀公私收藏紀錄,包括上述蘇富比罐,與是次的張宗憲罐,處宣德款的青花夔龍罐總共也僅五例而已。

另外三例如今皆屬公營收藏:一是陶瓷鑑賞界泰山北斗孫瀛洲(1893-1966,耿寶昌的師傅)舊藏,現藏北京故宮;另一為旅英華裔名古董商吳賚熙舊藏,現於劍橋斐茲威廉博物館;最後一例則在中國國家博物館。


在印度,摩竭是守護通道和入口的奇獸,常見於寺廟、宮殿門戶裝飾


南宋 龍泉梅子青摩羯魚雙耳紙槌瓶

提起夔龍,古董愛好者自然想到商朝青銅器上的夔龍。不過宣德罐上的夔龍,卻非源自中華本土,而是從印度異鄉而來。

此類夔龍原型為印度神話生物摩竭(又稱摩伽羅)。這種水獸造型多變,前身可為鹿、象、鱷魚等陸地動物,尾部則為魚、海豹等海洋生物。在印度,摩竭是守護通道和入口的奇獸,故常見於寺廟、宮殿門戶裝飾。

據學者研究,摩竭有可能是隨著佛教傳播而融入中華文化。早期之時,摩竭仍然保持著原本的造型,例如宋朝龍泉窯就燒製過摩竭雙耳的瓷器。及至後來,摩竭就逐步演變成宣德罐上的夔龍模樣。

永樂、宣德兩朝的青花瓷之所以名滿天下,藍頭發色是一大主因。

永宣兩朝使用來自西亞的入口顏料「蘇麻離青」,燒成的青花發色絢麗鮮艷,常見暈散現象。由於顏料含鐵量高,在青花色彩上常自然形成不均勻的黑藍結晶斑點,深凹胎骨,與艷麗的藍色相互映襯,更增藝術魅力。

基於「蘇麻離青」的這個特點,永宣青花雖然少有描繪人物,但渲染花鳥、海水、園景卻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同在宣紙作畫留下的筆觸、墨痕,極富風韻。

張宗憲的此件夔龍罐,正是永宣青花典型例子。接下來讓我們用同款宣德夔龍罐作對比,看看青花發色分野。


張宗憲罐


蘇富比罐


故宮罐

上述圖片,分別屬張宗憲罐、蘇富比罐、故宮罐。

三罐大小相當,張宗憲罐高18.3cm,其餘兩罐則高19cm。器形和圖紋設計,三罐亦是相同:直口,鼓腹,內圈足。頸、肩部飾如意頭紋,腹部繪兩只首尾相連的銜花夔龍,近底處繪一周仰蓮瓣紋,圈足內青花書「大明宣德年製」六字雙行楷書款。

發色方面,張宗憲罐與故宮罐的「蘇麻離青」特徵都非常清晰。相對而言,蘇富比罐的藍頭則有所不同,也許顏料是使用了國產料,或國產料與「蘇麻離青」合用之故。


是次香港拍賣圖錄封面

據紀錄,宣德夔龍罐首次拍賣是1988年,獲倫敦佳士得選為專場圖錄封面,由張宗憲以約£3萬(當時折合約HK$43.2萬)投得。

來到2021年,此件明朝重器登上香港佳士得,為「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圖錄封面,亦是這個專場唯一估價逾千萬港元的拍品,估價HK$3,000萬 - 5,000萬(NT$1.06億 - 1.78億),收益將撥捐「張宗憲教育及藝術慈善基金會」。

張宗憲今年迎來95歲生日,這位名古董商兼收藏家表示,將把自己部分收藏一分為三,分別捐予三個對他意義非凡的城市:上海(出生)、蘇州(父母祖籍)、香港(事業發跡)。


張宗憲將把夔龍罐收益,撥捐名下慈善基金會


拍賣詳情

拍賣行:香港佳士得
專場: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拍品數目:152
預展及拍賣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預展日期:2021/5/21-27|10:30am - 6:30pm
拍賣日期:2021/5/28|2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