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桂林日出》領銜 佳士得近現代及當代書畫斬獲HK$1.39億

佳士得進駐位於The Henderson的亞太總部後,首度在香港舉行亞洲藝術周。今日(28日)舉槌的「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專場,就為這間龍頭拍行斬獲接近HK$1.39億(NT$5.8億)。

吳冠中描繪桂林景色的油畫《桂林日出》,在藏家爭持下,連佣以近HK$1,250萬(NT$5,220萬)成交,冠絕全場。

這次亞洲藝術周,佳士得把全球各地多個私人珍藏的中國書畫帶到香港,舉如來自比利時藏家的林風眠戲曲人物繪畫《霸王別姬》、南洋檳城華人領袖駱清泉的徐悲鴻《搔著癢處》,悉數以超越估價範圍的價錢成交,足見來源有緒的書畫作品,市場反應叫好叫座。


Lot 721|吳冠中(1919-2010)《桂林日出》油彩木板 鏡框|成交冠軍

創作時間:1978年
尺幅:35.3 x 54.1 cm
題識:荼,七八
來源:

  • 香港太古佳士得,中國十九二十世紀繪畫(II),1990年3月19日,編號219。
  • 現藏家1990年6月15日於香港購入此畫。

估價:HK$4,500,000 - 6,500,000
落槌價:HK$10,000,000
成交價:HK$12,475,000


摘下成交冠軍的《桂林日出》,正是來自歐洲收藏。據行方圖錄,收藏此作的歐洲貴族,與20世紀下半葉寓居香港的奧地利友人聯繫密切,受其影響,對中國文化、美食、傢俱、絲綢,甚至日用品深感著迷。

出於對藝術的熱愛,此家族流連於博物館、畫廊、私人藏家和藝術品行家之間。他們亦曾親赴香港搜集中國藝術品。此幅《桂林日出》便是家族於1990年從香港購得。

家族成員對於當年香港購買的藝術品抵達家中,拆箱查看時的興奮場面,仍歷歷在目。


吳冠中

吳冠中,把油畫與水墨表現得淋漓盡致的現當代大師,以獨創「彩墨畫」聞名於世,與朱德群、趙無極合稱「留法三劍客」。過去,中國油畫在藝壇沒有甚麼地位。全憑吳老的精彩畫作,像火車頭般拉動這股藝術潮流,中國油畫方能達至今日的位置。

最初期的香港拍賣,只有中國書畫,而沒有中國油畫。直到1989年,吳冠中小幅油畫《庭院小景》在香港上陣,成為史上首幅通過拍賣售出的中國油畫,改變了整個市場。自此,吳老一直是亞洲藝術市場的長青樹,亦是拍賣界的中國油畫第一人。

《桂林日出》繪於1978年,水色淋漓的桂林風光可說是吳老的創作標誌。吳老在畫幅之間舉重若輕地將峻峰、青江、民居巧妙匯於一隅。以俯瞰的視角將江景、山景、村景收於咫尺畫面並非易事。


《桂林日出》局部


《桂林日出》局部


《桂林日出》局部

吳冠中曾說:「大山懷抱人家村落,藏鮮艷色塊於黑壓壓的深谷中,景色宜人,風光入畫。但果真要在畫幅中表現此江山勝景,導遊人探幽,則僅寫生某一角落只窺其一斑,不見全豹。我一味想捕獲全豹,便前、後、左、右、山上山下採各種視角形象構建畫面,兩日之工專心於構建、繪寫,那是七十年代中期。

中國南方風景水色淋漓、氣象氤氳,以水墨滲化渲染最容易表現出這種古典山水之美。油彩雖然濃稠渾厚,但在吳冠中的掌握下,亦表現出墨法的枯、濕、濃、淡,可見畫家對中西藝術的掌握游刃有餘、融會貫通,既有油彩豐厚的層次,亦有水墨悠遠的意境美。



Lot 640|吳冠中(1919-2010)《歲寒三友》設色紙本 鏡框|成交亞軍

創作時間:1993年
尺幅:68.5 x 137.1 cm
題識:歲寒三友舊傳統,翠竹青松梅花瘦,雪裡共享太陽紅。一九九三,吳冠中。
鈐印:吳冠中印、九十年代
來源:

  • 香港佳士得,近現代中國書畫,2000年4月30日,編號105。

估價:HK$5,000,000 - 7,000,000
落槌價:HK$7,000,000
成交價:HK$8,820,000


本場的亞軍拍品,同樣出自吳老手筆。繪於1993年的《歲寒三友》,以超越估價範圍的HK$882萬(NT$3,690萬)易手。不同於《桂林日落》,此作可見吳老在1990年代的作品,明顯更為抽象。

回首他的創作生涯,70年代,吳老專注油畫,藉西方油畫之色感,表達中國情意的風景,實現「油畫民族化」。80年代,他開拓彩墨,使中國水墨寫意之情懷,流淌於風景油畫創作,達至「中國畫現代化」的突破。

90年代開始,吳老的藝術表現變得更加大膽,創作出更為抽象、尺幅更大的作品。以點、線、面組成畫面主體,題材超出了過往常作的山水局限,此幅《歲寒三友》便是一例。


《歲寒三友》局部


《歲寒三友》局部

「歲寒三友」出自宋代林景熙的《王雲梅舍記》,其後歷代文人讚頌在嚴寒中依然堅強生長的松竹梅,象徵著在逆境中堅韌不拔的可貴品質,成為歷來畫家筆下的題材。

吳老先用墨線勾勒出輪廓結構,然後用色彩點綴不同元素:用淡綠色筆觸描繪松針和竹葉,用粉紅和深紅點綴梅花,展現出吳老無拘無束的筆法、大膽的構圖,以及對他對題材的大膽革新和突破。



石嘉雯(Carmen Shek Cerne)|佳士得香港 中國書畫部 部門主管


Lot 642|林風眠(1900-1991)《霸王別姬》設色紙本 鏡框|並列成交季軍

尺幅:65.4 x 64 cm
款識:林風眠。
鈐印:林風瞑印
來源:

  • 直接得自藝術家,並由家族承傳。

估價:HK$2,600,000 - 3,600,000
落槌價:HK$4,500,000
成交價:HK$5,670,000


林風眠的戲曲人物繪畫《霸王別姬》以HK$567萬(NT$2,370萬)成交,遠超預期。

林風眠乃中國首批留法藝術家,深受西方藝術思潮影響,大膽結合中國畫的寫意情懷與西洋畫的濃重色彩。他筆下的戲曲人物畫作,強調畫面結構與色彩上的現代性,憑此探索中西結合的現代藝術之路。

1950年代初,林風眠移居上海,受好友關良影響,開始接觸傳統戲曲。兩人既愛看戲,也愛畫戲。藝術追求上,良公忠於舞台,著迷於戲曲的表演方式與故事情節,通過寫意方式集中表達人物的動作與傳神。

林風眠筆下的戲曲人物戲劇性非常豐富。通過形狀的重疊、顏色的重疊,項羽和虞姬躍然紙上,兩者好像在互動一樣,令人感到仿如置身劇場。


《霸王別姬》局部

這幅《霸王別姬》畫面許多不同的形狀,例如四邊形、長方形,甚至虞姬樣貌的橢圓形,都是林風眠很有名的創作風格。

此作來自比利時家族 - 范羅斯布魯克(Van Roosbroeck)珍藏。這位銀行家於1948年來到上海,擔任比利時華比銀行上海分行經理。

他的太太是位韓國人,很喜歡畫畫。她找老師教授繪畫期間,認識了林風眠,其後直接從這位大師手上購下他的一批作品,包括這幅《霸王別姬》。


范羅斯布魯克夫婦,背後懸掛為林風眠《霸王別姬》

事實上,林風眠在日記裡也有寫道,他在50年代就已經與范羅斯布魯克認識,又指對方介紹了許多其他藏家給自己買畫,足見兩人關係。

林風眠在自傳中提到:「1956年愛人隨女兒、女婿因生活關係,同他們到巴西去了(女婿系奧地利人)。他們離開上海之後,我還是繼續賣畫,此時由我自己直接和外國人接洽,在我愛人未離開上海時,有比利時人羅斯布洛常來賣(買)畫,因此我也認識了他,後來有外國人要來買畫時,多由他介紹認識的。



Lot 772|徐悲鴻(1895-1953)《搔著癢處》設色紙本 立軸|並列成交季軍

創作時間:1939年
尺幅:128.5 x 75.3 cm
題識:清泉兄存玩,廿八年(1939)舊作。悲鴻。
鈐印:悲鴻之印
簽條:徐悲鴻先生搔著癢處。駱清泉藏。
來源:

  • 直接得自藝術家,並由家族承傳。

估價:HK$3,000,000 - 5,000,000
落槌價:HK$4,500,000
成交價:HK$5,670,000


同樣以HK$567萬(NT$2,370萬)成交者,還有徐悲鴻的《搔著癢處》。

徐悲鴻畫馬最為聞名,他完美掌握了動物的肌理、神情、姿態,故此他筆下的飛禽與走獸,全都活靈活現。

不同於大部分畫馬作品呈現出馬匹站立或奔馳的英姿,本幅卻是以八尺巨幅,描繪駿馬在樹蔭下俯身搔癢,剛毅中顯悠閒愜意之態。背景隱約見柳葉隨風搖曳,芳草如茵,如感清風拂面,可謂徐悲鴻畫馬題材中的精彩特例。


1941年,駱清泉(左一)與徐悲鴻(左二)、管震民、駱新民、駱覺民攝於檳城

此作來自檳城華人領袖駱清泉收藏。兩人結緣於1941年2月,彼時徐悲鴻應檳城抗日團體之邀,由新加坡至檳城舉辦義展。

負責籌備展覽的駱清泉,將畫展繁瑣的細節佈置得井井有條,飲食安排妥當舒適,徐悲鴻深為感激和讚賞,自此結下友誼,後來更在檳城極樂寺園瑛方丈的主持下,成為結盟兄弟。

二人相差十二歲,同屬羊,情如兄弟,肝膽相照,徐氏相贈畫作不斷,後更收駱氏長子駱拓為義子,接去北京讀書生活。


《搔著癢處》上款

駱清泉珍藏的徐作品,數十年來鮮有公開。這幅《搔著癢處》讓我們有機會了解兩人關係情誼之深,交往之切。

此作一個有趣之處,就是徐悲鴻在上款點出「清泉兄存玩,廿八年(1939)舊作。」,可見此作是他前往檳城前完成的舊作。

由此可見,這幅《搔著癢處》是徐悲鴻隨身保留,陪伴旅途的得意之作,或是他用於星馬各地展覽之物。



Lot 757|張大千(1899-1983)《觀音造像》設色紙本 鏡框|成交第5位

創作年份:1942年
尺幅:112.2 x 65.2 cm
題識:壬午(1942年)九月十九日,蜀郡清信弟子張大千爰敬造於莫高窟。
鈐印:張爰之印、大千
來源:

  • 香港電影導演李化舊藏。
  • 頌德堂珍藏。

估價:HK$3,800,000 - 5,800,000
落槌價:HK$3,800,000
成交價:HK$4,788,000


近現代書畫的拍賣市場,張大千向來是中流砥柱,是每季都不可能缺席的名字。今回大千敦煌臨摹的《觀音造像》,連佣以HK$478萬(NT$2,000萬)成交。

四十年代,大千遠赴敦煌臨摹壁畫兩年,此行可說是他藝術生涯的轉捩點。大千從敦煌佛像那種秀勁的線條、繽紛古艷的設色中學習,故他往後的工筆畫,也明顯帶有敦煌壁畫的影子。


張大千

在敦煌長達兩年七個月期間,張大千一共臨摹莫高窟壁畫作品約276幅。本幅《觀音造像》題識上註明是一九四二年農曆九月十九日造於莫高窟中,應為上述作品其中之一,也是他這類型較早期的代表作品。

《觀音造像》的衣紋線條飄逸,能看到當中筆觸與毛筆提按的變化。為了更接近壁畫原作,他所用的顏料是特別聘請藏族畫師準備,色彩與原來的壁畫非常相似。畫家因此也學習到對石青、石綠、硃砂等礦物顏料的運用方法,對他後來色彩的發展定下基礎。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農曆九月十九日乃觀音誕,「觀音三會」中的涅槃成佛出家之日,大千特意在此日為觀音菩薩誠心造像,對於曾為百日和尚的大千來說別具深意。


《觀音造像》局部

據現藏家所指,這幅《觀音造像》由大千本人自藏年,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才割愛售予粵語片大導演李化。1968年,李化移居澳門,並於1975年離世。

作品後來經由澳門著名書畫中介人蔣超介紹,七十年代初轉手至頌德堂收藏,至今才釋出市場。


其他重點成交


Lot 773|徐悲鴻(1895-1953)《秋風萬里頻回顧》設色紙本 立軸

創作時間:1941年
尺幅:112 x 54.3 cm
題識:秋風萬里頻回顧,認識當年舊戰場。清泉仁兄惠存,卅年(1941)三月,悲鴻。
鈐印:江南布衣、悲鴻
簽條:徐悲鴻先生回顧立馬。駱清泉藏。
來源:

  • 直接得自藝術家,並由家族承傳。

估價:HK$2,200,000 - 3,200,000
落槌價:HK$3,700,000
成交價:HK$4,662,000


Lot 776|傅抱石(1904-1965)《桐蔭讀畫圖》設色紙本 鏡框

創作時間:1941年
尺幅:47.3 x 66.3 cm
款識:抱石寫。
鈐印:傅、抱石得心之作、其命維新

估價:HK$3,000,000 - 5,000,000
落槌價:HK$3,500,000
成交價:HK$4,410,000


Lot 669|張大千(1899-1983)《喬木芳輝》設色紙本 鏡框

創作年份:1981年
尺幅:137.4 x 69.5 cm
題識:七十年(1981)歲不盡日寫頌孝威吾兄壬戌(1982年)開春百福并乞教正,大千弟張爰。
鈐印:春長好、辛酉(1981年)、張爰之印、大千居士、己亥己巳戊寅辛酉、摩耶精舍
來源:

  • 直接得自藝術家,並由家族承傳。

估價:HK$3,200,000 - 5,000,000
落槌價:HK$2,800,000
成交價:HK$3,528,000


Lot 762|張大千(1899-1983)《煙江疊嶂》設色紙本 鏡框

創作年份:1982年
尺幅:40.2 x 84.8 cm
題識:碧樹低雲屋,平岡逆遠天。故山何處是,望極萬重煙。壬戌(1982年)重九登高感賦寫此,爰翁。
鈐印:摩耶精舍、大千豪髮、張爰、大千父

估價:HK$2,500,000 - 3,000,000
落槌價:HK$2,800,000
成交價:HK$3,528,000


Lot 720|林風眠(1900-1991)《山村》設色紙本 鏡框

尺幅:67.7 x 68.6 cm
款識:林風眠。
鈐印:林風瞑印
來源:

  • 香港佳士得,近現代中國書畫,2002年10月27日,編號214

估價:HK$1,500,000 - 2,500,000
落槌價:HK$2,500,000
成交價:HK$3,150,000


Lot 653|黃冑(1925-1997)《歡慶圖》設色紙本 鏡框

創作年份:1958年
尺幅:63.5 x 141.5 cm
題識:黃胄,1958。
鈐印:黃、胄
來源:

  • 梅潔樓珍藏

估價:HK$2,000,000 - 3,000,000
落槌價:HK$2,400,000
成交價:HK$3,024,000


Lot 763|張大千(1899-1983)《攜琴賞菊》設色紙本 鏡框

創作年份:1973年
尺幅:133.1 x 67.3 cm
題識:南渡誠草草,長沙想艱難。松風自度曲,我琴不須彈。遠公香火社,遺民文字禪。雖非老翁事,幽尚亦可觀。客來欲關說,觴至不得言。山谷詩,借題畫上 ,爰翁。
鈐印:大風堂、癸丑(1973年)、張爰之印、大千居士、環蓽盦、一隻眼、得心應手

估價:HK$1,500,000 - 2,000,000
落槌價:HK$1,900,000
成交價:HK$2,394,000


拍賣總結

拍賣行:佳士得香港
專場: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
拍賣日期:2024/11/28

拍品數目:197
成交:167
未成交:30
成交率:85%
總成交額:HK$139,33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