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今季有好幾場瓷器拍賣,當中的「桑頓醫生珍藏」專場,有估價逾千萬的粉彩盌,也有幾百萬的鬥彩盤,但The Value專家團隊看中的,卻是估價僅HK$30萬 - 50萬的康熙豇豆紅。
豇豆紅為康熙晚期出現的紅釉品種,因色調淡雅宜人,造型輕靈秀美而聞名於世。豇豆紅器釉質都勻淨細膩,含有粉質。釉色上乘者,名「大紅袍」或「正紅」,釉色明快鮮艷,通體一色。至於今次上拍的印盒,色如豇豆皮,含深淺不勻的斑點,甚是柔和悅目,是第二佳的釉色。
事實上,豇豆紅釉器極難燒製,僅限宮廷御用,成品的釉色高低分野明顯。有色調晦暗渾濁者,被稱為「榆樹皮」或「乳鼠皮」。更甚者,器身呈灰黑不均的「驢肝」色,或是器下部呈黑釉焦泡的一類,皆為最次之品。
盒沿有若干綠斑,有人看上去覺得像「發霉」,認為是種缺憾。其實這些苔點因窯爐燒造氣氛而成,乃是豇豆紅特色,稱為「美人醉」或「美人霽」。對於收藏家及鑑定家來說,這是種「缺憾美」,不是「缺憾」,是加分而非減分。
康熙 豇豆紅太白尊,台北故宮
康熙 豇豆紅萊菔瓶,北京故宮
豇豆紅以文房用具為主,少有中型盤和碗杯,絕無大件器。康熙一朝有所謂「八大碼」,即一套八件的御用豇豆紅文房用具,例如是柳葉瓶、萊菔瓶、太白尊、蟠龍尊、印盒等等。
印盒真品有一特點,就是盒身與盒蓋的接合處,會有那麼一點凹進去。如果是完美無縫接合,那就要多加留意了。
雍正 祭紅釉梅瓶,香港嘉德,2015
豇豆紅創燒於康熙,應是從「祭紅釉」變化而來。晚清著名學者趙汝珍著有《古玩指南》,入面指「祭紅之正色有鮮紅、寶石紅兩種。至豇豆紅、美人祭、娃娃臉、楊妃色、桃花片、桃花浪、蘋果紅等,皆由祭紅之變化而來者。」
乾隆 祭紅釉蓮子盌 《大清乾隆年製》款,香港蘇富比,2016
祭紅釉為明初創燒之高溫釉,以宣德一朝最為著名,故亦稱「宣燒」。由於燒製難,加之材料告缺,宣德以後日漸衰落。至清康熙成功重新燒製,雍乾時重達高峰。
此次上拍的扁圓形印盒,圈足內青花書「大清康熙年製」三行六字楷書款,小巧玲瓏,線條優美,釉色如豇豆皮,斑點深淺不勻,柔和悅目,誠為佳品。來源方面亦有所保證,為盧芹齋(1880-1957)繼承人Frank Caro舊藏。
在古玩界吒咤一時的盧芹齋
估價僅HK$30萬 - 50萬,但The Value專家認為這只是「入場費」,槌價極有可能超越百萬關口。至於盧芹齋這位充滿爭議的風雲人物,有機會我們再撰文談之。
清康熙 豇豆紅釉印盒 六字楷書款
拍品編號:2801
直徑:7.2cm
來源:
- Frank Caro,盧芹齋繼承人,1960年代
- 詹姆斯.桑頓醫生(Dr. James D. Thornton)珍藏
估價:HK$300,000 - 500,000
拍賣詳情
拍賣行:香港佳士得
拍賣場次:詹姆斯.桑頓醫生珍藏中國重要瓷器
拍品數目:16
預展時間:
2017/11/24|10am - 8pm
2017/11/25 - 28|10am - 6:30pm
拍賣時間:2017/11/29|2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