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香港亞洲藝術週將於本月底揭幕,The Value決定暫時把市場分析置之高閣,純粹以藝術愛好者的身份出發,從中國瓷器及藝術品部、中國書畫部、印度、喜馬拉雅及東南亞藝術部這三大部門,物色心儀拍品。
為了這項特備企劃,編輯部仝人廢寢忘餐,通宵達旦,各自把幾百頁厚的圖錄看得滾瓜爛熟,挑選出十二件專業推介,從明式到北歐的設計美學、到失落王朝的雪域守護者、乃至一卷荷風的玩味節奏,希望有朝一日能成為藝術界的米芝蓮(米其林)指南。
這份充滿藝術熱情的Wishlist,現在就與諸君分享,大家多多指教。
編按:本篇為中國瓷器及藝術品,另外兩篇精選即將陸續奉上,敬希垂注
雍正皇帝的脫俗品味
Lot 935|清雍正 五彩李鐵拐渡海圖葫蘆瓶|編輯Ryan之選
高度:39.4 cm
來源:倫敦佳士得,2007年11月6日,拍品205號
專場:區百齡珍藏第二部分
估價:HK$700,000 - 1,500,000
古董收藏圈之中,大家喜歡把帝王的藝術審美分門別類。以雍正來說,就是高雅脫俗。
若然讓我非常粗略地用兩類瓷器主觀地說雍正的脫俗品味。第一種會是單色釉,代表作我選十二色菊瓣碟,器形與顏色堪稱靜雅秀美的絕配,如果當年在民間量產銷售,必然像今日「Le」字頭的廚具般風靡全球。
第二種是有紋飾的彩瓷,很少會整件器物圖案畫得滿滿的,留白通常很充足,讓佈局擁有呼吸的空間,尤其突顯當朝精細畫工。這件雍正五彩器正是一例,佈局疏朗,風格清雅,一改他父皇康熙時期濃豔奪目的特點。
鐵拐李身世有許多說法,有指他因病離世後,雖然被呂洞賓復活,惟肉身已遭火化,只得依附一名餓死貧民的軀體。此人蓬頭垢面,跛足殘疾,鐵拐李形象自此而定。亦有說他本來就是乞丐,為人所賤,卻得道成仙。
無論如何,他絕非俊美男子,而是既怪且醜的一號人物。這件葫蘆瓶的畫師則是非常高明,活靈活現地刻劃出鐵拐李形象的同時,又讓人感到他骨子裡別有不同的神仙風範,成功把「醜」化成藝術上的「美」。愚見認為,這種層次要比畫一個美男高得多。
鐵拐李神氣地乘著葫蘆渡海,顯然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場面。藥壺中飄出一縷仙氣,上有仙鶴翔飛,一派祥瑞。從圖片看來,仙鶴共七頭,各自唅著寶劍、花籃、玉板等器物。
八仙紋飾分為「明八仙」和「暗八仙」,前者直接繪畫八仙人物,後者僅以法器象徵八仙。那麼這件葫蘆瓶是否罕有地融合了這兩種手法?用仙鶴所唅法器代表其他七仙?當然,這只是筆者猜想,不代表官方意見,有機會再向佳士得專家請教。
圖錄那麼厚,大家未必每頁都會翻開,但這件真的要留意:「區百齡先生非常珍視此瓶,並相信是由督陶官唐英打造。暫時未見另外一件相同例子,有可能是孤品。」
文房雅趣的現代詮釋
Lot 816|清乾隆 御製松花石旭日東昇池硯及雙色松花石鳳凰雲紋蓋盒 單方框「乾隆年製」篆書刻款|編輯甄蔓之選
硯背款:以靜為用,是以永年
鈐刻:乾隆年製
尺寸:12.6 cm
來源:拍賣於香港佳士得,2001年10月30日,拍品609號
專場:愛蓮堂珍藏-御用文房雅製
估價:HK$2,400,000 – 3,500,000
幾年前讀過一位女生的文章,說母親是位閉月羞花的才女,年輕時追求者眾,卻偏偏選了其貌不揚、看似平庸那位當丈夫。
長大後她才明白,原來父親只是為人低調,其實是相當博學的。更重要的是,他總是願意花費心力精神,和家人好好地過生活 - 家中要配襯甚麼風格的陳設;各個時節要欣賞甚麼品種的花卉;不同節日要作怎樣的打扮;下雨天要作畫還是寫詩……這些日常生活中的情趣,一點一滴累積下來,正是一家三口的幸福泉源。
這件乾隆御製的池硯,就是我很想放在書房的情趣。
此硯由長白山下的松花石所製,紋理自然天成,色呈淡綠,與赭黃配象牙色的盒蓋相當襯配;半月形墨池下刻雲紋,和雙鳳傲翔雲間的蓋面亦是有所呼應。
松花石製地與滿族發祥地同源,溫潤如玉、堅硬細密,發墨極佳,甫經發現即被定為御用硯材,成為清宮文房之寶。
石硯背面銘刻「以靜為用,是以永年」,出自〈家藏古硯銘〉,乃北宋文人唐庚從硯台中體會出守靜之方,方得延年之道。
父母自小教授寫字書法,就是想讓我這個整天活蹦亂跳的小孩,能夠兼備一些文靜的修養。現在我最想的就是下雨天時,在我那石屎森林圍繞的小書房中,用這個巧同造化的池硯發墨,寫一首趙孟頫的書法。
從明式到北歐的設計美學
Lot 1081|清十七/十八世紀 黃花梨四出頭方材官帽椅|編輯K之選
尺寸:104 x 59 x 49.5 cm
來源:香港私人珍藏
專場:重要中國及亞洲工藝精品
估價:HK$600,000 - 800,000
曾幾何時,因為一本室內設計雜誌的關係,我對北歐家具極為著迷。Kaare Klint、Ole Wanscher、Hans Wegner……和朋友聊天時,一眾巨匠的名字和作品自然是如數家珍。
直到一次舊同學聚會,那位向來寡言的班長突然說:「有些經典北歐家具,是受到明式家具影響,你不如研究一下?」好奇心驅使下,我把雜誌換成了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珍賞》,豈料自此一頭栽了進去。
明式家具和北歐家具,兩者都奉行「少即是多」的原則,追求簡約的設計和優雅線條,著重表現木材的色澤紋理。在藝術價值以外,家具本身乃日常用器,所以實用和舒適也很重要。
官帽椅是明式家具經典款式,筆者也欣賞/坐過好一些。不過這張卻真的是與眾不同,讓我看了官網圖片許久。
官帽椅因酷似古代官帽而得名(有說宋代官帽,有說是明朝),搭腦(頂端橫樑)像官帽兩側展翅,扶手和椅背亦似前低後高的官帽形狀。四出頭者,是指搭腦和扶手皆伸探出頭,有說法認為隱含官場「士出頭」的意思。
常見官帽椅,無論方材還是圓材,整體造型多以直線為主,予人正規大氣、莊重威儀之感。如果用擬人法,在我想像中就是位剛正不阿的能幹官吏。
這張官帽椅形制則是相當罕見。首先看上半部份,異於常見圓棖,以方材為棖,雖然線條剛勁,但孤度卻比常見的更大,與 圓婉流暢的靠背板相映 – 以方材表現彎曲,堪見匠人功力。
下半部變化更是巨大,不但拿走了常見的「步步高趕棖」(四腳之間用以加固的木方,有點像一圈圍欄),直線四腳也換成內彎馬蹄足,頗有寶座架勢。此外,還是有束腰和用上了「霸王棖」(椅面下連接腿部的彎曲部件)加固。和上半部一併欣賞,風格可說是剛柔並濟,而且傳世的同類例子確實鳳毛麟角。
編按一:網上有人創作了一幅很過癮的圖 - 先畫一個戴官帽的古代官員,再把官帽椅縮少得像頭盔般戴在上面,讓人對比官帽和官帽椅形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
編按二:論家具木材,沒有比得上黃花梨的。筆者和大家一樣暫時只看到圖片,很期待預展時欣賞看看實物的木材紋理
磁州黑釉的當代對話
Lot 909|金 磁州窯黑釉剔花玉壺春瓶|編輯Ken NG之選
高度:28.5 cm
來源:倫敦蘇富比拍賣,1999年11月17日,拍品734號
專場:區百齡珍藏第二部分
估價:HK$240,000 - 550,000
我主要是負責現當代藝術的,欣賞藝術品時往往都會想及家居佈置;挑選中國古董,我也更傾向從這個角度出發。
我夢想中掛在家中牆上的,是山口長男的單色畫和蘇拉吉(Pierre Soulages)的抽象畫。如果一起放一件古董瓷器,首選這件黑釉剔花玉壺春瓶,雖然年代風格文化種類完全不同,但在我眼中是異曲同工,令我感受到一種深邃的美學思想。
同事K跟我說:「你的選擇不太主流。」想起來好像也是。平常同事談的,我們平台報道的,除了唐三彩、青花、彩瓷等等,即使是單色釉,也較少提到黑釉。
如今談及中華色彩,大家想起都是紅色、黃色。其實傳統五種「正色」就包括黑色,因為黑色屬水,而秦朝奉行五行中的「水德」,所以國色就是黑色。黑帶微紅者謂之玄色,古代商族相信祖先是天降玄鳥所生。「天玄地黃」,周、漢、唐、明各朝的祭祀禮服都是玄衣。
底部墨書文字,部分難以辨識,當中包含「立祥」二字,或為作坊名字
同事告訴我,磁州窯乃宋金時期著名瓷窯,位於今日河北省,因宋代屬磁州而得名。磁州窯在單色釉橫行的宋瓷中別具一格,黑白對比鮮明,紋飾多取材於自然小景,富有活力和生活情趣。
黑釉剔花是磁州窯代表裝飾技法,匠人先在器物上施白色化妝土,再塗黑釉,然後乘黑釉未乾用工具剔出紋飾,露出白地襯托黑花。要剔除黑釉面層而不傷及化妝土,難度甚高。
為了介紹這件器物,看了很多玉壺春和磁州窯的圖片。我覺得從古董藏家重視的器形而言,線條優美,比例適中,剔花也是明快流暢,整體上比不少磁州窯器都要精緻。
其中一件近似的例子,於2018年紐約佳士得為日本藏家「臨宇山人」舉辦的磁州窯專場舉槌,當時估價US$15,000,最終以近六倍的US$87,500(約HK$68萬)成交。
佳士得香港|2025秋季亞洲藝術週
中國瓷器及藝術品拍賣專場:
預展:2025/10/23-29
拍賣:2025/10/30
地點:中環美利道2號 The Henderson 6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