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界近來最火熱的話題,無疑是佳士得全新亞太區總部的開幕,展覽門票瞬間就被預約一空。不少朋友扭盡六壬,都只為求進入The Henderson六樓至八樓的入場券。
隨著開幕展覽結束,開幕拍賣隨之上演。9月26號下午5時,夕陽斜照的香港拍賣廳,「區百齡珍藏:首拍」正式舉槌。
全場19件珍貴瓷器,橫跨宋、元、明、清、民國的千年歲月,悉數出自齡記書店創辦人區百齡雅蓄,結果悉數售出,拿下100%成交的「白手套」佳績,合共斬獲近HK$8,700萬(NT$3.55億),以佳績為佳士得香港翻開新一頁。
至於成交桂冠,則由永樂青花瓷拿下,玉壺春造型,繪四季花卉,歷經一番競逐後以HK$2,760萬(NT$1.12億)易手。
拍賣官陳良玲(Liang-Lin Chen,中國瓷器及藝術品部資深專家兼拍賣主管)舉起象徵100%成交的白手套
Lot 5|明永樂 青花四季花卉紋玉壺春瓶|成交冠軍
高度:25.5 cm
來源:倫敦佳士得,1990年12月10日,拍品167號(封面)
展覽: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區百齡珍藏百件名瓷展覽》,倫敦,1998年,42號
估價:HK$18,000,000 - 25,000,000
落槌價:HK$22,500,000
成交價:HK$27,600,000
永樂玉壺春為世所稀,且大部份皆為公營機構珍藏,能在拍賣場流通的寥若晨星。如此品相全美者,成交價破千萬是必然的。
本品以HK$1,600萬起拍,引起現場、網上、電話席出價競逐,拍賣官陳良玲最終於HK$2,250萬落槌,由Charmie Hamami(亞太區副主席暨印尼董事總經理)為「8035」號牌的電話委託客戶投得,連佣成交價為HK$2,760萬。
Charmie Hamami來自馬來西亞,擁有室內建築學位,精通馬來語、印尼語、英語、日語,與東南亞地區客戶關係尤佳。她於1999年加入佳士得,早期於客戶服務部門工作,此後屢獲升遷,經常在拍場上代表重要藏家出價。
Charmie Hamami(左一)為客戶投得永樂青花玉壺春
中國瓷器及藝術品部於拍賣後鼓掌慶祝
本品頸飾如意及回紋一匝;肩繪卷枝紋;近足處腹底飾疊瓣如意紋;腹繪纏枝牡丹、梔子、菊花、山茶,象徵四季 - 牡丹映春光,梔子迎夏日,菊花沐秋涼,山茶綻冬寒。
從傳世例子可見,永樂青花玉壺春多以花卉為飾,但繪四季花卉者極為罕見。
紋飾相近例者大多見於頂尖博物館,除了台北故宮與上海博物館,德黑蘭伊斯蘭藝術博物館亦有兩例,十七世紀時由伊朗薩法維王朝第五任君主「阿拔斯一世」贈予阿德比爾神廟,上面更刻有一世印記,足見何其受到珍視。此外,神廟本身亦有一近例。
市場上可堪比較者,見傳奇古董商仇焱之舊藏,瓶腹繪纏枝蓮紋,於2021年在佳士得香港舉槌,連佣HK$2,185萬易手。
本品繪纏枝牡丹、梔子、菊花、山茶,象徵四季
上海博物館近例
玉壺春,指造型為撇口、細頸、碩腹、圈足的瓶式。器形歷史悠久,早在隋代已經出現,此後各朝諸窯皆有續燒。
據考究,玉壺春名字相信出自唐司空圖《詩品·典雅》:「玉壺買春,賞雨茆屋」。古代人稱酒為春,買春即買酒,玉壺春最初便是酒器。
傳統古玩圈的品味,是認為玉壺春的曲線,正好代表女性體態之美。與之相對,梅瓶小口豐肩,被視為君子之瓶。
玉壺春在自身千年歲月中,器形屢有變改。例如宋元之時,瓶身較為秀麗輕巧,頸部比例較長;明朝初期則瓶頸較短,重心低移,外觀凝重。亦因為瓶頸變短,不方便用手把握,玉壺春作為酒器的用途逐漸消失,變成觀賞把玩的陳設器。
本場另有一件龍紋玉壺春(下圖),斷代元朝,以HK$81.9萬成交,正好讓我們一覷玉壺春器形之變遷。
元朝青花龍紋玉壺春瓶,同場以HK$81.9萬成交
陳良玲(Liang-Lin Chen,中國瓷器及藝術品部資深專家兼拍賣主管)與本品合照
永宣青花譽滿天下,藍頭發色是一大主因。兩朝使用西亞入口顏料「蘇麻離青」,燒成的青花發色絢麗鮮艷,常見暈散現象。
由於顏料含鐵量高,常自然形成不均勻的黑藍結晶斑點,深凹胎骨,與艷麗的藍色相互映襯,更增藝術魅力。
基於「蘇麻離青」這個特點,永宣青花雖然少有描繪人物,但渲染花鳥、海水、園景卻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同在宣紙作畫留下的筆觸、墨痕,極富風韻。
本品胎體緻密,釉面瑩潤,青花呈色濃艷,黑藍結晶形態自然,暈散程度發而中節,正屬經典永宣青花出品。
區百齡雖為頂尖瓷器藏家,惟行事作風相當低調
1998年「區百齡珍藏100件官窯瓷器」特展宣傳海報
區百齡雖然是世界頂尖的瓷器藏家,普天之下難逢敵手,但由於作風低調,外界對其藏品所知不多。
其中一次極為罕見的公開亮相在1998年,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策辦「區百齡珍藏100件官窯瓷器」特展,乃其自1768年成立以來,首次舉行的單一中國瓷器私人珍藏展覽,彰顯區氏珍藏的超然地位。
展覽期間,著名學者兼策展人康蕊君(Regina Krahl)接受傳媒採訪,被問及區百齡的古董收藏價值究竟有多高,她如此回答:「這些藏品的價值相當驚人。如果要估算總數,我們談的將會是很多個『零』- 差不多接近£1億吧(當時折合約HK$13億)。」
當年在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展出的官窯,有兩件今次在佳士得舉槌,分別為本品和接下來介紹的乾隆朝鬥彩瓶。
Lot 18|清乾隆 鬥彩描金暗八仙纏枝蕃蓮綬帶紋多耳瓶 六字篆書款|估價2.7倍落槌|成交亞軍
高度:23 cm
來源:倫敦蘇富比,1974年4月2日,拍品321號
展覽: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區百齡珍藏百件名瓷展覽》,倫敦,1998年,72號
估價:HK$3,000,000 - 5,000,000
落槌價:HK$8,200,000
成交價:HK$10,297,000
此乾隆朝鬥彩瓶器形殊特,附設四耳而非常見的雙耳;紋飾描繪精細,以暗八仙紋襯托纏枝蕃蓮。翻查各地收藏資料,迄今未見相同之例,應為孤品。
另一點相當難得的,是描金狀況極為良好。須知這種低溫釉上彩保存不易,過往有藏家曾在寓所陳設藍地描金器,工人經年用雞毛撣清潔灰塵,結果不幸地讓靜電把大部份金彩統統帶走。
是故,此瓶引起熾熱爭奪就不足為奇了。
鬥彩瓶以HK$300萬起拍,電話席第一口叫價就喊出HK$500萬,此後再獲得約10口出價競逐,最終由「99」號牌現場人士以HK$820萬落槌價投得,連佣近HK$1,030萬(NT$4,215萬)易手,成為本場另一件破千萬成交。
景德鎮御窯瓷器使用的宗教紋飾,最常見是佛教八吉祥,道教八仙則相當鮮見。八仙又何分為「明八仙」和「暗八仙」。
所謂「明八仙」,顧名思義就是直接描繪道教八仙。至於「暗八仙」,則是以八仙法器取代他們的人物形象,分別為漢鐘離的團扇、張果老的魚鼓、 何仙姑的蓮蓬、藍采和的花籃、鐵拐李的葫蘆、曹國舅的陰陽板、呂洞賓的寶劍、韓湘子的笛子。
飾暗八仙紋的重器,除了本品以外,近年有兩件見於拍場,同樣為乾隆朝出品。
一例為鬥彩加粉彩暗八仙福壽紋八方盤口大瓶,高43.8 cm,2021年在保利香港舉槌,HK$5,520萬成交;另一為鬥彩萬福慶壽雙螭龍耳大瓶,高52.7 cm,2022年於佳士得香港上陣,HK$3,405萬易主。
鬥彩乃是結合釉下彩與釉上彩的工藝。匠人先以青花於瓷胎上勾勒圖案輪廓,再罩上透明釉,第一次入窯以高溫燒製。此後,畫匠再於輪廓線中填入一種到多種的彩料,二次入窯低溫烘燒而成。
故此,當我們仔細觀察一件鬥彩器時,可以想像,即使沒有加彩,青花部分依然能獨立成圖。
鬥彩濫觴於明代宣德,極盛於成化,以雞缸盃聞名天下,然晚明陷入低潮,至康熙朝才得以復興。雍正時期,鬥彩瓷燒造取得不輸成化之成就,為後世製作打下堅實基礎。及至乾隆一朝,更把技藝發揮至極致,惟當時多屬盤、碗等類別,如本品般的立件則相對鮮見。
Lot 11|清雍正 鬥彩海水異獸紋「天」字罐|估價4倍落槌|成交季軍
高度:10.3 cm
來源:
- 戴潤齋珍藏
- 《Important Chinese Ceramics Sold for the benefit of the J.T. Tai Foundation》,香港蘇富比,1985年5月21日,拍品23號
估價:HK$1,000,000 - 2,000,000
落槌價:HK$4,000,000
成交價:HK$5,040,000
成化鬥彩自古即為收藏界的夢幻逸品,除了雞缸盃以外,「天」字罐亦是稀世名品。放諸今日市場,成化「天」字罐是一罐難求;即使在北京故宮逾30萬件陶瓷珍藏之中,亦是難得絕品。
清帝敏求好古,官窯經常追摹前朝重器。本品即為一例,乃雍正朝追仿成化的鬥彩「天字罐」。
天字罐造型相同,尺寸相近,皆為直口短頸,豐肩圓腹,高度在8至13 cm之間,造型秀巧,胎體輕薄,通體施瑩潤白釉,外壁鬥彩為飾,圖案佈局亦見相近。
肩上和足部分別繪覆、仰蓮瓣,腹部繪海水雲龍、海獸、海馬、夔龍、纏枝蓮等紋飾,外底青花書「天」字款,據究是從《千字文》開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中取「天」字為名。
是次拍賣的雍正朝「天」字罐
成化本朝的鬥彩「天」字罐|台北故宮(2001年拍賣之例,與此品相似,然頸口磨平且缺蓋)
海獸可說是明代御窯的代表圖紋,鮮見於其他朝代出品。看到海獸,自然會聯想起明初鄭和下西洋的壯舉。然而,明代長期奉行海禁政策,故亦有學者認為,海獸其實與《山海經》更有關聯。
成化本朝的「天」字罐,如今只有不足20件存世,當中大部份由兩岸故宮、大英博物館等頂尖文博機構珍藏,市場流通的則是鳳毛麟角。
2001年,倫敦蘇富比有一例舉槌,雖為殘器,頸口磨平且頂蓋佚失,但仍然以£75.1萬(當時折合約HK$860萬)高價成交,由「中國古董教父」Eskenazi投得。
雖然成化本朝的「天」字罐稀世難求,但區百齡作為「天字第一號」的瓷器收藏家,筆者絕非說他珍藏中並無此等寶物。
白手興家的故事,往往充滿傳奇。區百齡(1928-2019)便是其中一位主人翁。
他出身貧苦,小時輟學投身社會,還未成年便於香港淪陷期間創辦「齡記」,賣二手鋼筆養活全家,戰後把業務從教育出版擴展至製造、酒店服務、地產投資等範疇,公司散佈全球各地,成為香港一代商賈。
由於區百齡行事低調,外間鮮有談及他的另一個身份 - 世界頂尖的古董藏家。乘著今次難得機會,我們一邊看本場其他成交瓷器,一邊談區百齡七件鮮為人知的情事。
Lot 12|清雍正 胭脂紅釉茶圓 單圈六字楷書款|估償2.9倍落槌
直徑:9.3 cm
來源:香港蘇富比,1977年5月16日,拍品155號
估價:HK$1,200,000 - 2,000,000
落槌價:HK$3,500,000
成交價:HK$4,410,000
Lot 8|清康熙 釉裏紅加彩月季紋蘋果尊 三行六字楷書款
高度:8.8 cm
來源:Hugh Moss(傳)
估價:HK$2,000,000 - 3,000,000
落槌價:HK$3,500,000
成交價:HK$4,410,000
Lot 19|清嘉慶 青花金紅彩龍紋「懋勤殿」銘大印盒 六字篆書款
直徑:23 cm
來源:倫敦蘇富比,1977年12月13日,拍品539號
估價:HK$2,500,000 - 3,500,000
落槌價:HK$3,500,000
成交價:HK$4,410,000
1|最初收藏的其實是中國書畫
區百齡以瓷器稱霸古玩圈,惟其實最早收藏的卻是書畫。
1998年,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策辦「區百齡珍藏100件官窯瓷器」展覽,乃其自1768年成立以來,首次舉行的單一中國瓷器私人珍藏展覽。當時,區百齡的好友兼顧問、蘇富比傳奇人物朱湯生(Julian Thompson)撰文,介紹展覽的焦點瓷器。
這位官窯權威表示,區百齡很早就喜歡藝術,年少時就有繪畫的習慣,特別愛畫老虎。後來,他進而收藏嶺南畫派的作品,尤其垂青高奇峰的手筆。
高奇峰與兄長高劍父、陳樹人並稱「二高一陳」和「嶺南三傑」,乃清末民初的革命人仕。三人俱為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而革命精神也延伸到藝術領域,以「折衷中外,融匯古今」的宗旨創辦嶺南畫派。
高奇峰專長動物花果,得寫生法,型態神情畢現。筆墨點染,背景渲襯,皆有著落。他天賦畫才,雖一生短促,惟幸畫藝透過眾弟子承傳而得以發揚,其中以趙少昂為首的門人「天風七子」最為人熟悉。
2|與名醫老友逛拍賣而「入坑」瓷器收藏
朱湯生的文章指出,區百齡是於1974年秋季正式踏上瓷器收藏之路。當時,他和一位於東華三院認識的朋友,一起逛香港蘇富比拍賣,燃起了對古董瓷器的興趣。然而,文章沒有說明這位好友是誰。
直到早前,在「區百齡珍藏 - 首拍」的預展上,安蓓蕾(Pola Antebi,佳士得,中國瓷器及藝術品部國際總監)告訴筆者,這位讓區百齡「入坑」的老友,是胡世昌醫生。
胡世昌乃香港第一代兒科聖手,在醫學界備受尊崇。與此同時,他也是聞名中外的漆器收藏家,堂號曰「抱一齋」。雖然胡醫生與區百齡只相差四歲,大家又一樣熱愛藝術,但所謂「同枱食飯,各自修行」,區勳爵愛上的卻是瓷器。
據朱湯生憶述,區百齡當時雖然是首次參與競投,但就一舉買下了最少14件瓷器。有趣的是,區百齡本人曾經承認,其中兩件他開初並不是特別喜歡,原本並沒打算出手。
安蓓蕾也向筆者表示,她和區百齡認識了二十多載,非常佩服這位白手興家的一代商賈、自學成才的大收藏家。她相當懷念和區氏一起鑑賞古玩的時光,也為佳士得取得他的藏珍委託而倍感榮幸。
Lot 17|清雍正 粉青釉葫蘆瓶 雙圈六字篆書款
高度:32.8 cm
來源:香港蘇富比,1978年5月23日,拍品227號
估價:HK$3,000,000 - 5,000,000
落槌價:HK$3,500,000
成交價:HK$4,410,000
Lot 7|明正德 青花內朵雲外雙龍趕珠紋盤 雙圈六字楷書款|估價2.1倍落槌
直徑:17.5 cm
來源:Marchant,倫敦,1988年6月12日
估價:HK$1,500,000 - 2,500,000
落槌價:HK$3,200,000
成交價:HK$4,032,000
Lot 3|明洪武 青花纏枝花卉紋菱口盞托|估價3.75倍落槌
直徑:19.5 cm
來源:香港蘇富比,1992年10月27日,拍品31號
估價:HK$800,000 - 1,200,000
落槌價:HK$3,000,000
成交價:HK$3,780,000
3|鋼琴上也放滿瓷器的「瓷聖」寓所
想知道大收藏家的逸事,自然得向名古董商打聽。
香港「永寶齋」創辦人翟健民,曾經到訪區百齡的半山寓所。他憶述當時情況:「我那時到區百齡家中作客,門打開一看,不得了,滿屋都是瓷器,不單是房間或展櫃,就連走廊兩旁也擺滿了,就留下窄窄的通道,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
他的子女還有一部三角琴。那時候琴蓋是關起來的,上面同樣放滿了古玩,也不知道平日要怎樣打開。與其說是寓所,我覺得更像是一所博物館。
一個人愛瓷器愛到這個地步,愛到生活上每時每刻都要與瓷器一起,區百齡真的可以稱得上是『瓷聖』。」
4|截至1998年,藝術藏珍估值最少HK$13億
上文提到,倫敦皇家藝術學院於1998年策辦「區百齡珍藏100件官窯瓷器」大展。當時,策展人、著名學者康蕊君(Regina Krahl)接受傳媒採訪,被問及區百齡的古董收藏究竟價值有多高,她如此回答:
「這些藏品的價值相當驚人。如果要估算總數,我們談的將會是很多個『零』- 差不多接近£1億吧(當時折合約HK$13億)。」
康蕊君又透露,區百齡最初並不是很願意讓收藏公開展覽,後來幾經遊說後才首肯。即便如此,當專家處理和鑑賞展品時,區百齡也堅持要在現場監督,可見他如何珍視藏品。
Lot 1|南宋 龍泉青釉葵口盤|估價2.4倍落槌
直徑:15.9 cm
來源:
- 倫敦佳士得,1990年12月10日,拍品114A號
- 紐約蘇富比,《Harmony of Form, Serenity of Color: A Private Collection of Song Ceramics》,2011年3月23日,拍品510號
估價:HK$1,000,000 - 1,500,000
落槌價:HK$2,400,000
成交價:HK$3,024,000
Lot 16|清雍正 仿木紋釉缸 六字篆書款
直徑:38.2 cm
來源:香港蘇富比,1977年5月16日,拍品153號
估價:HK$3,000,000 - 4,000,000
落槌價:HK$2,400,000
成交價:HK$3,024,000
Lot 9|清康熙 五彩蓮塘鴛鴦圖盌|估價2.75倍落槌
直徑:17.5 cm
來源:
- T.Y. King,香港
- Bluett & Sons,倫敦,1966年
- Derek Ide,倫敦,1966年
- Bluett & Sons,倫敦
- F.W.A.(Fredrick)Knight,1970年
- Bluett & Sons,倫敦
- 莫士撝,1976年
估價:HK$800,000 - 1,200,000
落槌價:HK$2,200,000
成交價:HK$2,772,000
5|兩度計劃出版收藏圖錄,惟終未成事
區百齡收藏一直蒙上神秘面紗,其中一個原因是未有出版圖錄。然而,他其實曾經有此打算。
古董圈第一次收到消息,得知區勳爵要推出收藏圖錄時,反應自然是「shut up and take my money」,立即課金預訂。然而,大家不久後就收到退回來的訂金,出版計劃取消了。
出版收藏圖錄絕非一件簡單的事情,尤其是像區百齡這樣位於世界頂尖級數的人物,故眾人儘管有感失望,但也沒有放在心上。
後來,區百齡再計劃出版收藏圖錄,金額每套是五位數港幣。大家熱情不減,仍然是立刻落訂,皆因如此份量的圖錄,一方面非常值得珍藏,另一方面也是學習鑑賞的教科書了。
豈料這一次計劃,最後也是無疾而終。區百齡藏品的全貌,如今相信要待逐步釋出市場後,方能一步一步揭曉。
6|目睹西裝男撿垃圾食,決意慈善送米
2008年金融海嘯,香港掀起裁員及減薪潮。當時,區百齡在電視節目中,看到一名西裝男子在街頭垃圾桶找食物吃。這一幕令他十分震驚,憶起了自己於二戰時食不果腹的日子。
香港淪陷的三年零八個月,是這個城市最為黑暗的歲月。在日軍佔領下,無數港人餓死,甚至出現人食人的慘況。區百齡出身貧苦,當時尚未成年便創辦「齡記」,靠賣二手鋼筆支撐全家生計,讓家人得以免於餓死。
如是者,區百齡在2009年創辦「區百齡慈善基金會」,並與香港青年協會共同建立了「送米助人計劃」。時至今日,基金會已經送出超過320萬公斤白米,幫助6萬多個貧困家庭渡過難關。
捱餓的日子,令區百齡在慈善上尤其關注糧食問題。或許也是這個原因,基金會曾特別贊助大學的農業科研計劃。順帶一提,是次佳士得專拍的部份收益,亦會撥捐予基金會,福澤後世。
Lot 6|明正德 白地綠彩刻龍紋盤 雙圈六字楷書款|估價2.6倍落槌
直徑:17.5 cm
來源:香港蘇富比,1986年5月22日,拍品214號
估價:HK$600,000 - 800,000
落槌價:HK$1,600,000
成交價:HK$2,016,000
Lot 15|清雍正 檸檬黃地凸雕綠彩夔龍紋盌 雙圈六字楷書款|估價2倍落槌
直徑:23 cm
來源:香港蘇富比,1978年5月23日,拍品168號
出版:《香港蘇富比二十週年》,香港,1993年,圖版368號
估價:HK$800,000 - 1,200,000
落槌價:HK$1,600,000
成交價:HK$2,016,000
Lot 13|清雍正 檸檬黃釉茶圓一對 雙圈六字楷書款
直徑:8.2 cm
來源:香港蘇富比,1976年5月12日,拍品243號
估價:HK$2,000,000 - 3,000,000
落槌價:HK$1,600,000
成交價:HK$2,016,000
7|加拿大興建「區家鎮」
戰後,齡記成功打破香港教科書被英國壟斷的局面,成為出版界先驅。接下來,集團業務逐步擴展至製造、酒店服務、地產投資、土地開發,在世界各地坐擁數十家公司。
翻查資料,區百齡的商業王國,最遲於1990年便進軍加拿大。不久後,他在當地興建了一個新城鎮,取名「區家鎮」(Auguston)。
區家鎮位於西岸卑詩省,距離溫哥華約1小時車程,周圍是樹林綠地等大自然風光,頗為予人自成一國之感。現時,區家鎮的四至五房寓所(約2,000至3,000平方呎)售價介乎CA$110萬 - 130萬,七房寓所(約7,300平方呎)則大概為CA$240萬(HK$1,340萬;NT$5,650萬)。
Lot 10|清康熙 五彩龍鳳呈祥紋盤 雙圈六字楷書款
直徑:25.1 cm
來源:
- 日本私人珍藏
- 香港佳士得,2006年11月28日,拍品1533號
- 美國私人珍藏,香港佳士得,2010年12月1日,拍品3048號
展覽:S. Marchant & Son,《Recent Acquisitions》,倫敦,2003年,圖錄5號
估價:HK$1,200,000 - 1,800,000
落槌價:HK$1,100,000
成交價:HK$1,512,000
Lot 2|元 青花龍紋玉壺春瓶
高度:28.5 cm
來源:
- 香港蘇富比,1998年4月28日,拍品726號
- 香港佳士得,2011年6月1日,拍品3805號
估價:HK$500,000 - 800,000
落槌價:HK$650,000
成交價:HK$819,000
Lot 20|清光緒 凸雕礬紅彩描金魚龍幻化圖天球瓶
高度:53.5 cm
估價:HK$500,000 - 800,000
落槌價:HK$600,000
成交價:HK$756,000
Lot 21|民國 粉彩喜上眉稍紋瓶|估價3.3倍落槌
高度:32 cm
來源:香港蘇富比,1977年5月16日,拍品227號
估價:HK$150,000 - 250,000
落槌價:HK$500,000
成交價:HK$630,000
拍賣總結
拍賣行:佳士得香港
專場:「區百齡珍藏:首拍」
拍賣地點:佳士得亞太區總部(香港中環The Henderson)
拍賣日期:2024/9/26
拍品數目:19
成交:19
成交率:100%
成交總額:HK$86,97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