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百齡瓷器珍藏載譽歸來 第二部份專拍10月佳士得香港舉槌

去年秋季,佳士得亞太總部遷往中環新地標The Henderson後,舉行了一系列矚目的開幕拍賣。其中最受古董藏家關注的,自然是「區百齡珍藏:首拍」。

這場單一藏家專拍帶來19件珍貴瓷器,橫跨宋、元、明、清、民國的千年歲月,悉數出自齡記書店創辦人區百齡雅蓄,結果全部售出拿下100%成交的「白手套」,合共斬獲近HK$8,700萬(NT$3.55億),以佳績為佳士得香港翻開新一頁。

事隔一年,佳士得宣佈為這位頂尖藏家舉辦第二部份專拍,將於今年10月的香港亞洲藝術週隆重舉槌,勢將再掀熱話。

第二部份專拍陣容尚待公佈。乘此機會,本文將一邊盤點去年專拍的重點成交,一邊回顧區百齡(1928-2019)的精彩人生。


區百齡乃是古董瓷器的收藏大家


明永樂 青花四季花卉紋玉壺春瓶|2024年,佳士得「區百齡珍藏:首拍」,HK$2,760萬


去年「區百齡珍藏:首拍」,拍賣官陳良玲舉起象徵100%成交的白手套

1|為養活家人創辦齡記 港人兒時共同回憶


對於許多香港人來說,「齡記」是兒時購買教科書的必到之處,乃共同擁有的集體回憶。

區百齡出身草根家庭,完成小學三年級後,10歲便輟學投身社會,以幫補家計。香港淪陷期間,他以15、16歲之齡創辦「齡記」,以銷售二手鋼筆賺取生活費,令家人得以糊口。

戰後,區百齡自學進修,一方面研讀英文字典,學習口語和書面用語,另一方面飽閱中英文書籍,汲取各類知識。「齡記」成功打破香港教科書被英國壟斷的局面,成為出版界先驅。

此後,集團業務陸續擴展至製造、酒店服務、地產投資、土地開發,在大中華地區、英國、加拿大等地坐擁數十家公司。

區百齡名成利就後,積極參與慈善,回饋社會。佳士得專拍亦延續他飲水思源的精神,把部份收益撥捐區百齡慈善基金會,福澤後世。

 

2|最初收藏的其實是中國書畫


區百齡以瓷器稱霸古玩圈,惟其實最早收藏的卻是書畫。

1998年,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策辦「區百齡珍藏100件官窯瓷器」展覽,乃其自1768年成立以來,首次舉行的單一中國瓷器私人珍藏展覽。當時,區百齡的好友兼顧問、蘇富比傳奇人物朱湯生(Julian Thompson)撰文,介紹展覽的焦點瓷器。

這位官窯權威表示,區百齡很早就喜歡藝術,年少時就有繪畫的習慣,特別愛畫老虎。後來,他進而收藏嶺南畫派的作品,尤其垂青高奇峰的手筆。

高奇峰與兄長高劍父、陳樹人並稱「二高一陳」和「嶺南三傑」,乃清末民初的革命人仕。三人俱為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而革命精神也延伸到藝術領域,以「折衷中外,融匯古今」的宗旨創辦嶺南畫派。

高奇峰專長動物花果,得寫生法,型態神情畢現。筆墨點染,背景渲襯,皆有著落。他天賦畫才,雖一生短促,惟幸畫藝透過眾弟子承傳而得以發揚,其中以趙少昂為首的門人「天風七子」最為人熟悉。


清乾隆 鬥彩描金暗八仙纏枝蕃蓮綬帶紋多耳瓶 六字篆書款|2024年,佳士得「區百齡珍藏:首拍」,HK$1,029萬


清雍正 鬥彩海水異獸紋「天」字罐|2024年,佳士得「區百齡珍藏:首拍」,HK$504萬


清雍正 胭脂紅釉茶圓 單圈六字楷書款|2024年,佳士得「區百齡珍藏:首拍」,HK$441萬

3|與名醫老友逛拍賣而「入坑」瓷器收藏


朱湯生的文章指出,區百齡是於1974年秋季正式踏上瓷器收藏之路。當時,他和一位於東華三院認識的朋友,一起逛香港蘇富比拍賣,燃起了對古董瓷器的興趣。這位讓區百齡「入坑」的老友,便是胡世昌醫生。

胡世昌乃香港第一代兒科聖手,在醫學界備受尊崇。與此同時,他也是聞名中外的漆器收藏家,堂號曰「抱一齋」。雖然胡醫生與區百齡只相差四歲,大家又一樣熱愛藝術,但所謂「同枱食飯,各自修行」,區勳爵愛上的卻是瓷器。

據朱湯生憶述,區百齡當時雖然是首次參與競投,但就一舉買下了最少14件瓷器。有趣的是,區百齡本人曾經承認,其中兩件他開初並不是特別喜歡,原本並沒打算出手。

 

4|作風低調藏品鮮為人知 雞缸盃、汝窯洗聞名天下
 

區百齡作風低調,外界對於他的藏品所知不多。不過單是其中兩件,已經足夠馳騁天下。

著名古董商仇焱之離世後,大批藏品於80年代初藉拍賣釋出市場,引來許多收藏大家出手爭奪,包括區百齡、「船王」趙從衍、以及一眾「敏求精舍」成員。最終,區百齡以HK$418萬奪得成化鬥彩雞缸盃,趙氏則投得伊斯蘭造型的罕見龍紋青花扁壺。

鬥彩始於明代宣德時期,臻於成化。鬥者,湊也。鬥彩意思即是色之湊合,既是以紅、綠、黃原色為主要彩釉相拼,也是釉下青花勾勒兼裝釉上諸色。成化帝把鬥彩與子母雞圖結合,成就絕世雞缸盃,名絕天下。

時至今日,公認無疑的成化雞缸盃不足20件,大部份都由台北故宮等頂尖博物館收藏。2014年,另一件成化鬥彩雞缸盃在香港拍賣,由上海龍美術館創辦人劉益謙以HK$2.81億天價投得,一度刷新瓷器拍賣紀錄。


區百齡與其珍藏的雞缸盃


清康熙 釉裏紅加彩月季紋蘋果尊 三行六字楷書款|2024年,佳士得「區百齡珍藏:首拍」,HK$441萬


清嘉慶 青花金紅彩龍紋「懋勤殿」銘大印盒 六字篆書款|2024年,佳士得「區百齡珍藏:首拍」,HK$441萬

「汝、官、哥、定、鈞」,汝窯位居宋代五大名窯之首,向來為收藏界的夢幻逸品。公認傳世品不足百件,多為兩岸故宮所收藏,私人能夠擁有的真箇是寥若晨星。

1992年,一件北宋汝窯天青釉洗在紐約佳士得上陣,區百齡力挫群雄,以US$154萬(HK$1,200萬)投得,打破中國瓷器拍賣紀錄。

這件汝窯來源有緒,乃民國傳奇古董商盧芹齋(C.T. Loo)舊藏,後為匈牙利裔收藏名家瓊肯三世(Stephen Junkunc III)雅蓄。

2017年,另一件北宋汝窯天青釉洗於香港蘇富比舉槌,由劉益謙以HK$2.94億天價投得,一度成為拍賣史上最貴瓷器。

 

5|鋼琴上也放滿瓷器的「瓷聖」寓所
 

想知道大收藏家的逸事,自然得向名古董商打聽。

香港「永寶齋」創辦人翟健民,曾經到訪區百齡寓所。他憶述當時情況:「那時到區百齡家中作客,門打開一看,不得了,滿屋都是瓷器,不單是房間或展櫃,就連走廊兩旁也擺滿了,就留下窄窄的通道,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

他的子女還有一部三角琴。那時候琴蓋是關起來的,上面同樣放滿了古玩,也不知道平日要怎樣打開。與其說是寓所,我覺得更像是一所博物館。

一個人愛瓷器愛到這個地步,愛到生活上每時每刻都要與瓷器一起,區百齡真的可以稱得上是『瓷聖』。」


翟健民形容區百齡堪稱「瓷聖」

 


明成化 鬥彩花鳥紋高足盃|2024年,佳士得「區百齡珍藏特展」亮相(非拍賣品)

6|截至1998年,藝術藏珍估值最少HK$13億


上文提到,倫敦皇家藝術學院於1998年策辦「區百齡珍藏100件官窯瓷器」大展。當時,策展人、著名學者康蕊君(Regina Krahl)接受傳媒採訪,被問及區百齡的古董收藏究竟價值有多高,她如此回答:

「這些藏品的價值相當驚人。如果要估算總數,我們談的將會是很多個『零』- 差不多接近£1億吧(當時折合約HK$13億)。」

康蕊君又透露,區百齡最初並不是很願意讓收藏公開展覽,後來幾經遊說後才首肯。即便如此,當專家處理和鑑賞展品時,區百齡也堅持要在現場監督,可見他如何珍視藏品。

 

7|兩度計劃出版收藏圖錄,惟終未成事


區百齡收藏一直蒙上神秘面紗,其中一個原因是未有出版圖錄。然而,他其實曾經有此打算。

古董圈第一次收到消息,得知區勳爵要推出收藏圖錄時,反應自然是「shut up and take my money」,立即課金預訂。然而,大家不久後就收到退回來的訂金,出版計劃取消了。

出版收藏圖錄絕非一件簡單的事情,尤其是像區百齡這樣位於世界頂尖級數的人物,故眾人儘管有感失望,但也沒有放在心上。

後來,區百齡再計劃出版收藏圖錄,金額每套是五位數港幣。大家熱情不減,仍然是立刻落訂,皆因如此份量的圖錄,一方面非常值得珍藏,另一方面也是學習鑑賞的教科書了。

可惜這一次計劃,最後也是無疾而終。區百齡藏品的全貌,相信要待逐步釋出市場,加上在特備展覽亮相的可能,方有機會慢慢揭曉。


佳士得去年為區百齡珍藏拍攝的宣傳照片


清雍正 粉青釉葫蘆瓶 雙圈六字篆書款|2024年,佳士得「區百齡珍藏:首拍」,HK$441萬


明洪武 青花纏枝花卉紋菱口盞托|2024年,佳士得「區百齡珍藏:首拍」,HK$378萬


南宋 龍泉青釉葵口盤|2024年,佳士得「區百齡珍藏:首拍」,HK$302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