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5月拍賣周王者出爐 乾隆蒼龍教子抱月瓶HK$1.08億成交

5月30日下午兩時半,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三樓的拍賣廳人山人海,坐無虛席。在場的收藏家與古董商,都期待佳士得帶來的清宮御瓷,能否拍出天價。

結果並沒有令大家失望。

乾隆朝的鬥彩「蒼龍教子」抱月瓶,存世近例僅二、三,歷經一番競投爭奪後,連佣HK$1.08億(NT$4.2億)易手,摘下香港5月拍賣周的成交桂冠。


安偉達 Marco Almeida|佳士得 中國瓷器及藝術品部 主管


Lot 2903|清乾隆 鬥彩蒼龍教子圖夔龍耳抱月瓶 六字篆書款

高度:51 cm
來源:

  • Phillips,倫敦,1991年6月12日,拍品116號(封面)
  • Joseph Chan,香港
  • 香港佳士得,1995年5月1日,拍品699號
  • Gammon Art,香港,1995年
  • 香港私人舊藏,1998年
  • 大仁堂,東京
  • 重要亞洲私人收藏

估價:HK$80,000,000 - 120,000,000
落槌價:HK$91,000,000
成交價:HK$108,025,000


拍賣由陳良玲主持,這位中國瓷器及藝術部資深專家以HK$7,500萬起拍,第一口的HK$8,000萬來自一位現場男士。

此口叫價後,抱月瓶成為兩個電話委託之爭,分別為戴岱(中國瓷器及藝術品部 資深專家)及馬睿(Nico Ma,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部,負責客戶聯絡溝通)的客戶。

兩人梅花間竹鬥了8口喊價,陳良玲最終於HK$9,100萬落槌,由Nico Ma為「8036」號牌客戶投得抱月瓶,連佣成交價為HK$1.08億。


抱月瓶於HK$9,100萬落槌


馬睿(舉手者)為「8036」號牌客戶投得抱月瓶

物以罕為貴,古董尤甚。大型的乾隆鬥彩蒼龍教子抱月瓶,已知存世僅三例,此為其一。

另外兩例,一為北京故宮珍藏,一曾為香港著名古董商「永寶齋」經手。三者高度相若,然構圖略異。故宮與永寶齋之例,幼龍皆接近水平面,佳士得瓶幻龍則盤旋空中。

北京故宮另藏一件小型的乾隆鬥彩抱月瓶,現借予香港故宮展出,設色與本品相近,惟圖紋是雙龍戲珠,而非蒼龍教子。綜觀全球公私收藏,其他類近的乾隆朝鬥彩抱月瓶,所飾者皆為單龍。

 


北京故宮的大型乾隆朝例子,49.5 cm高


永寶齋曾經手的大型乾隆朝例子,圖中為永寶齋少東翟凱東


北京故宮收藏的小型乾隆朝例子,飾雙龍戲珠

抱月瓶是瓷器界的經典名物,創燒於明代,器形曲線圓滑,頸部細直,附帶雙耳,器腹扁圓,故得名「扁壺」。由於形似滿月,又雅稱「抱月瓶」或「寶月瓶」,來源的主流說法有二:

  1. 器形源自波斯、西亞伊斯蘭地區,本為盛水裝酒用的金屬器具:上方口部漸收,可防液體溢出;兩側繫耳綑綁繩索,吊繫於人、馬、駱駝之上,方便移動。器形傳到中土後,因文化差異而轉化成瓷器,實用不再,自此成為陳設裝飾器。
  2. 歷史可追溯至西夏之陶製馬掛瓶,流行於宋元期間,左右雙繫,掛於馬鞍之側。

抱月瓶器腹寬廣,撇足小巧,足與腹交接處尤窄,燒製本就不易。尤其是尺寸碩大如本瓶(51 cm)者,更是容易於窯內崩坍碎裂,或因頭重腳輕而倒下。


是次拍賣的抱月瓶


是次拍賣的抱月瓶

本瓶以鬥彩為飾,匠人先用青花勾勒精細輪廓,讓之入窯高溫燒造一次,接著再填釉上彩,第二次入窯以低溫燒造完成,燒製難度亦因而進一步增加。

器身以礬紅精繪威武霸氣的五爪游龍,其左前足下方畫一尾較小的五爪青龍,分別象徵皇帝和皇太子,即為皇室經典的蒼龍教子圖。

對乾隆皇帝來説,蒼龍教子圖是發人深省的畫像。兩龍穿梭於雲海之間,寓意乾隆對盛清寄予厚望,提醒著他身為人父,以及作爲一國之君所背負的重任。

乾隆三十八年,高宗皇帝秘密建儲,決定將來把皇位傳給十五子顒琰、即後來的嘉慶帝。雖然乾隆沒有公開皇儲身份,但是實際事務之中,他對顒琰格外器重,一直重點教導和培養這位兒子。


乾隆帝妃與嘉慶帝幼年像軸|北京故宮



Lot 2902|清乾隆 洋彩錦上添花萬字紋百子龍舟玲瓏轉心瓶 六字篆書款

高度:40 cm
來源:自歐洲私人家族購藏(傳)
估價:HK$20,000,000 - 30,000,000
落槌價:HK$33,000,000
成交價:HK$40,305,000


本特設專場的另一件重器,HK$1,600萬起拍,迅即引來一位現場女士和一位現場男士之爭。

兩人互不相讓,不久就把金額推高至HK$3,000萬水平。然而此時,電話席上的曾志芬(中國瓷器及藝術品部 國際董事)突然兩度出手,成功以HK$3,300萬落槌價為「8026」號牌客戶投得轉心瓶,連佣成交價為HK$4,030萬(NT$1.57億)。


陳良玲擔任拍賣官


曾志芬(持電話)為「8026」號牌客戶投得轉心瓶

乾隆御製瓷器,以奢華著稱。當時乃清朝國力鼎盛之時,加上皇帝本人尤好新奇之物,所以製瓷一事也是極盡所能,不惜工本。乾隆曾經下旨,要求唐英燒造「新擬瓷樣」、「新樣瓷件」。

這位傳奇督陶官挖空心思,終在乾隆八年創燒出轉心瓶,內膽可隨頸瓶旋轉,猶如走馬燈,故又喚作「旋轉瓶」。

他呈上轉心瓶時,心情可是相當忐忑:「其新擬各種系奴才愚昧之見,自行擬造,恐未合式,且工料不無過費,故未敢多造」。可幸乾隆對成品頗為欣喜,表示:「俱各留下」。

不過,聖上又同時降旨:「不必照隨常瓷器一樣多燒,嗣後按節進十數件。」也許是考慮到轉心瓶成本之高昂,即使闊綽如乾隆,也捨不得大量燒製,僅說以後年節時再做幾對就好了。


本玲瓏轉心瓶的X光片


轉心瓶解構分析圖|清乾隆 磁胎洋彩玲瓏旋轉瓶|台北故宮

要製造一件如此奇巧的瓷器,所耗人力物力極多。轉心瓶各部分皆分別燒造,再套疊而成,每一部件尺寸需經過精心計算,反覆燒製,故對胎料把握、成形工藝等皆有極高要求。燒造時的溫度火候控制極為重要,一旦出現少許變形,便會前功盡棄,成品率極低。

從現代的解構分析圖和X光片可見,轉心瓶一般分為四個部份,套口順序如下:

  • 底座擺正,將內瓶內凹的底心套於底座凸心上
  • 將鏤空外瓶套上內瓶。外瓶底圈兩側各有一小凹陷處,與底座內口沿兩小凸翼相互扣合,轉旋後即可固定
  • 最後將器頸套合內瓶口沿固定,器頸與內瓶即連為一體

端午節為清室非常重視的節日,宮中不但大排筵席,又會舉辦大小遊戲活動,上下同慶。其中一個高潮,便是圓明園福海的龍舟比賽。

清朝宗室愛新覺羅·昭槤著有《嘯亭續錄》,當中有如下記錄:「乾隆初,上於端午日命內侍習競渡於福海中,皆畫船簫鼓,飛龍鷁首,絡繹於鯨波怒浪之間。蘭撓鼓動,旌旗蕩漾,頗有江鄉競渡之意。」

清宮《活計檔》載,乾隆十八年五月十二日曾命景德鎮「燒造鬥龍舟打筋斗人轉旋瓶一件」,唐英送到時已為翌年十一月初四,可知轉心瓶自設計、成造,至運輸,需時可達十八個月之久。

是次舉槌的轉心瓶,內瓶亦是飾以龍舟競渡圖。觀賽人群聚集河岸或樓台,隨著內瓶轉動,原本靜止的龍舟也似是活了起來,讓人仿似置身現場,好不有趣。

本場共3件拍品,餘下的1件乾隆朝冠架(下圖),估價HK$500萬,最終未有售出。


 


拍賣總結

拍賣行:香港佳士得
專場:絢彩鬥妍 - 乾隆御瓷三珍
拍賣日期:2023/5/30
拍品數目:3
成交:2
成交率:66%
成交總額:HK$148,3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