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1.6億成交的「一河兩岸」 倪瓚《江亭山色圖》佳士得香港秋拍天價易主

佳士得香港亞洲藝術週昨日(28號)開始舉槌,首日上陣的「中國古代書畫」專場立即就見證本季首宗破億成交。

「元四家」之一倪瓚的《江亭山色圖》,歷經長達45分鐘的馬拉松競投後,以估價6.75倍的HK$1.35億落槌,連佣近HK$1.6億(NT$6.3億)天價易手,令這幅「一河兩岸」經典構圖的鉅作,成為佳士得亞洲史上成交價第四高的中國書畫作品。

古書畫拍賣不時有「黑馬」跑出,今回亦不例外。斷代明朝、書有趙孟頫款的《枯樹賦圖卷》同樣引來熾熱競投,最終以估價68倍的HK$3,400萬落槌,連佣近HK$4,200萬(NT$1.65億)售出。

總結本場成績,131件登場拍品,96件順利覓得新主,錄得73%成交率,合共斬獲近HK$2.72億(NT$10.7億)。


拍賣現場眾人舉起手機,拍下《江亭山色圖》落槌一刻


Lot 653|元 倪瓚《江亭山色圖》水墨紙本 立軸|估價6.75倍落槌,成交冠軍

創作時間:1368年
尺幅:81.8 x 33.4 cm
題識:二月雨聲從子月,三江舟檝住吳江。
春愁不醒如中酒,浪著狂風撼客窓。
戊申(1368年)三月十日叔珪友契邀游僧舍,以此紙索畫。戲冩江亭山色並題近詩右方,瓚。
謝常(14世紀)題跋:江寒碧樹倚蒼煙,亭枕滄浪水接天。
極目鳥飛山色外,雪灘漁唱荻花邊。
躄樵。
鈐印:湖山清氣、謝常、彥銘
藏印:笪重光(1623-1692):江上外史、笪在辛氏
王鴻緒(1645-1723):儼齋秘玩
弘曉(1722-1778):怡親王寶、明善堂覽書畫印記、怡府藏書畫印、冰玉主人珍玩
王季遷(1907-2003):王季遷印、曾歸竹里館
來源:

  • 王己千收藏
  • 現藏家得自上述藏家

估價:HK$20,000,000 - 30,000,000
落槌價:HK$135,000,000
成交價:HK$159,950,000


《江亭山色圖》乃本場的明星拍品,拍賣官陳良玲以HK$1,800萬起拍,引來至少五位藏家出價競逐。

競價戰初期節奏相對明快,不消片刻叫價已達HK$6,000萬。此後,叫價以每口HK$100萬的幅度攀升,演變成漫長的拉鋸戰。當叫價至接近HK$1億關口,藏家變得更加謹慎,叫價幅度收窄至每口HK$50萬。

此時,競價者基本上只餘下兩位,分別由電話席上的Ning Ge(亞太區客戶策略經理)及Harriet Yu(中國資深客戶顧問)代表。雙方梅花間竹出價,各不相讓,毅力十足。競價戰到了HK$1.35億終於劃上句號,Harriet Yu示意放棄,由Ning Ge代表的「8672」號牌電話客戶勝出。

編按:較之其他板塊,書畫競投節奏一般較為緩慢。逾100口叫價的馬拉松競投,對於拍賣官而言,無論是控制節奏、保持專注、乃至清楚分辨出價方面,無疑都是一場考驗。


Ning Ge(佳士得亞太區客戶策略經理)替牌號「8672」的電話客戶投得《江亭山色圖》


Harriet Yu(佳士得中國資深客戶顧問)

倪瓚(1301-1374),號雲林,元無錫人,家富有,好讀書作詩,能書擅畫,明末為董其昌等奉為元朝四大畫家之一。

倪瓚家藏古籍書畫頗富,畫以董源為師,變其山石披麻皴為折帶皴,又參以諸家,與黃公望、王蒙往還友好,切磋取法,得益尤多,於繪畫一道乃得傲然當世。此外還有他的「一河兩岸」山水結構,在書畫上是個很重大的突破,為後世效法。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說:「雲林畫法,大都樹木似營丘(李成)寒林,山石宗關仝,皴似北苑(董源),而各有變局。」

到了元代末年的動亂時期,原本家境富裕的倪瓚,離家漂泊於太湖一帶過着隱逸生活,住在船上一直創作。


本作上的倪瓚題詩


《江亭山色圖》畫作局部

《江亭山色圖》據倪瓚款識畫於:「戊申(1368年)三月十日」,因友人邀遊僧舍以紙索畫,遂有此作。

倪瓚繪作此畫時已是晚年,江南已結束元末以來群雄競逐的戰亂,政歸朱明,建號洪武,社會漸趨安定。這一年倪瓚從雲間回到笠澤,畫作書題甲子,不寫新朝洪武年號,見得倪氏一慣遠離政權的隱逸處世風格。

畫中構圖屬於倪家山水常見的一河兩岸,近岸坡石上前後繪高樹五六株,品類不一,樹下畫小亭一座。畫中間水面留白,形成上下兩岸之間無形空間紐帶的延伸,畫上方以渴筆勾皴遠山層巒連綿,略以濃墨米點,筆墨簡練。


倪瓚《容膝齋圖》,尺幅:74.7 x 35.5 cm|台北故宮藏

與《江亭山色圖》可比的近例,可數現藏台北故宮的《容膝齋圖》,後者屬倪瓚晚年代表作。比較兩幅作品,兩者同樣是倪瓚晚年之作,尺幅相近,同樣採用「一河兩岸」式構圖,畫中山石、小亭的擺位亦相當近似。

本作自上世紀中期以來,出版、展覽十數種,包括1999年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2015及2024年兩度在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展出,已是海內知名倪瓚畫蹟。

除了藝術和學術上的代表性,《江亭山色圖》的來源亦清晰有緒,予人充足信心。此外,私人收藏世界流通的倪瓚墨寶為數極少,也是成就天價的關鍵。


鑑藏名家王己千

畫面左方有「躄樵」謝常題詩一首,謝氏元末明初吳江人,受業於楊維禎,隱居震澤。至清初有笪重光、王鴻緒諸家收藏,清中期為怡親王弘曉所寶,至近代為王己千(原名王季遷)得於美洲。

王己千乃中國當代水墨藝術先驅,同時為古書畫鑑藏大家,在藝壇地位崇隆。與此同時,他的藝術成就與貢獻廣為國際認可,其時以「C. C. Wang」之名為西方世界熟悉。

《江亭山色圖》今回由一個美國華人家族釋出。此家族收藏書畫已有數十年之久,跟當地許多重要藏家和學者關係密切,本作就是直接得自王己千。

《江亭山色圖》如今以HK$1.6億拍出,成為佳士得亞洲史上成交價第四高的中國書畫作品。翻查紀錄,頭三位分別為以下鉅作:

  • 宋 蘇軾《木石圖》27.2 x 543 cm|2018年, HK$463,600,000
  • 張大千《碧峰古寺》127.7 x 63 cm|2021年,HK$209,100,000
  • 傅抱石《琵琶行》113 x 66 cm|2017年,HK$204,850,000


蘇軾《木石圖》(局部)|2018年,佳士得香港,HK$4.63億成交


張大千《碧峰古寺》|2021年,佳士得香港,HK$2.09億


傅抱石《琵琶行》|2017年,佳士得香港,HK$2.04億成交



請橫置手機觀看

Lot 652|明 趙孟頫(款)《枯樹賦圖卷》水墨紙本 手卷|估價68倍落槌,成交亞軍

尺幅:27 x 213 cm
題識:枯樹賦。(文不錄)
貞觀四年十月八日為燕國公書。
大德三年九月二日吳興趙孟頫臨。
鈐印:趙氏子昂
孟淳、謝希曾、白珽、陳渙、九山人崈古、錢翼之、周天球、黃姬水、彭年、梁孜、文嘉、王世貞、文伯仁、黎文表、呂需同、沈伯麐、董其昌、徐渭仁題跋,共鈐印三十二方。
畢沅(1730-1797)、畢瀧(1733-1797)、謝希曾(18-19世紀)、謝蓉初、謝屺望、徐渭仁(1788-1855)等藏印共七十四方,半印二方。
潘奕隽(1740-1830)題簽條:趙文敏枯樹賦真跡。潘奕隽題。
鈐印:奕隽
徐渭仁題跋: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甲辰冬至上海徐氏從吳門西百花巷謝蓉初家購得,用價七十串錢壹千兩。
鈐印:徐渭仁
錦套簽條:元趙文敏公臨褚河南《枯樹賦》。
元明諸家題跋,真跡上上品。長洲逸圃生謝屺望書。
鈐印:逸圃生
來源:小川為次郎珍藏
估價:HK$500,000 - 800,000
落槌價:HK$34,000,000
成交價:HK$41,980,000


《枯樹賦圖卷》帶有元朝巨匠趙孟頫的款,斷代卻是明朝,意味行方傾向認為此作是明代書畫家所仿摹的。正因如此,估價才會只定於HK$50萬水平。

此作引來至少四位藏家競逐,競價戰持續逾半小時,最終由現場手持「912」號牌的買家勝出。拍賣官陳良玲以HK$3,400萬落槌,連佣近HK$4,200萬易手。能夠以如斯高價成交,有兩個可能:一、藏家相信此作實為趙孟頫真跡;二、藏家認為此作非常出色,即使並非趙孟頫真跡,亦必然出自後世名家手筆,絕對值得這個價錢。

以今次的情況而言,第一個可能性比較高。

談及元代書法,當推趙孟頫為「書壇泰斗」。他不僅是元初四大家之一,更兼書法家、畫家、詩人、文學家與政治家於一身,是公認的藝苑領袖人物。他的書風影響深遠,啟迪唐伯虎、文徵明等明代才子,甚至連乾隆皇帝亦是他的粉絲。

《枯樹賦》本身由南北朝文學家庾信所撰。庾氏頗擅文學,然時命多舛,因國滅而終生羈留北方。《枯樹賦》一文乃藉物寓人,以樹木之榮枯,歎己身之遭際,賦文低回纏綿,感慨良深。


《枯樹賦圖卷》局部


《枯樹賦圖卷》書法部分,請橫置手機觀看

《枯樹賦》後世臨習者眾,由唐代書法家褚遂良,到今次所述的趙孟頫,乃至明代董其昌,清代姚孟起等,均有墨蹟或刻帖傳世。曾有評論比較褚遂良與趙孟頫的翰墨:「褚書既極秀逸,有美女嬋娟,不勝羅綺之態;趙則穩密端潤,往往得筆外意,俱在山陰堂室間,正不當以時代論也。」

清末民初鑑藏家裴景福在《壯陶閣書畫錄》裡記載,曾見多卷趙孟頫《枯樹賦》,其中一卷亦有白珽、龔璛、董香光跋,或謂即畢秋帆刻入《經巡堂》本。本卷後跋紙有畢沅、畢瀧藏印多方,或為刻入《經巡堂法書》第六冊之原作也。

此作來自日本重要私人收藏,曾為小川為次郎(1851-1926)舊藏。出生於東京的小川為次郎,曾任第百三十國立銀行副行長,後出任阪神電氣鐵道公司社長。

1911年清朝覆亡後,大量宮廷文物被皇室變賣,小川為次郎正是在這一時期開始構建其收藏體系。他受到羅振玉和京都帝國大學漢學家內藤湖南的深刻影響,其收藏包括5件日本國寶和32件重要文化財產。其中一件為人熟悉的藏品,乃王羲之後人智永禪師所寫的《真草千字文》冊。


其他重點成交


Lot 677|明 陳淳 草書李白《襄陽歌》水墨紙本 手卷

創作時間:1542年
尺幅:27 x 722 cm
釋文:
落日欲沒峴山西,倒著接蘺花下迷。
襄陽小兒齊拍手,攔街爭唱《白銅鞮》。
傍人借問笑何事,笑殺山公醉似泥。
鸕鷀杓,鸚鵡杯。
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
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醱醅。
此江若變作春酒,壘曲便築糟丘台。
千金駿馬換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
車旁側掛一壺酒,鳳笙龍管行相催。
咸陽市中歎黃犬,何如月下傾金罍?
君不見晉朝羊公一片石,龜頭剝落生莓苔。
淚亦不能為之墮,心亦不能為之哀。
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鐺,李白與爾同死生。
襄王雲雨今安在?江水東流猿夜聲。
題識:嘉靖壬寅(1542年)道復書于城南草堂,時值多乖,無怪其□足觀也。
鈐印:白陽山人、陳氏道復
江兆申(1925-1996)題跋,共鈐印四方。
藏印:江兆申(1925-1996):茮原私記(十次,騎縫印)、靈漚館、欹枕時驚落蠹魚、足吾所好翫而老焉、即事多所欣將我心換你心始知相憶深
一印殘缺
江兆申題引首:
鴻飛獸駭。陳道復書李青蓮《襄陽歌》後第四百二十九年茮原江兆申用乾隆紙補為題首。
鈐印:江兆申印、略兼止辭、人謂之樗
江兆申題簽:陳淳草書李白《襄陽歌》長卷。辛亥(1971年)冬兆申。
鈐印:兆申、茮原

估價:HK$3,000,000 - 5,000,000
落槌價:HK$11,000,000
成交價:HK$13,920,000


請橫置手機觀看

Lot 639|明 祝允明 行草《閒情賦》、《古風》水墨紙本 手卷

創作時間:1510年
尺幅:30 x 549 cm
釋文:閒情賦。
初,張衡作《定情賦》、蔡邕作《靜情賦》,
檢逸辭而宗澹泊,始則蕩以思慮,而終歸閒正。
以抑流蕩之邪心諒有助於諷諫。綴文之士,奕代繼作;
因並觸類,廣其詞義。余園閭多暇,復染翰為之。
雖文妙不足,庶不謬作者之意乎。
夫何瑰逸之令姿,獨曠世以秀群,表傾城之艷色,期有德於傳聞。
佩鳴玉以比潔,齊幽蘭以爭芬。淡柔情於俗內,負雅志於高雲。
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長勤。同一盡於百年,何歡寡而愁殷!
褰朱幃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纖指之餘好,攮皓袖之繽紛。
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曲調將半,景落西軒。
悲商叩林,白雲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鳴弦。
神儀嫵媚,舉止詳妍。激清音以感余,願接膝以交言。
欲自往以結誓,懼冒禮之為愆;待鳳鳥以致辭,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寧,魂須臾而九遷;願在衣而為領,承華首之餘芳;
悲羅襟之宵離,怨秋夜之未央。願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
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願在髮而為澤,刷玄鬢於頹肩;
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而枯煎。願在眉而為黛,隨瞻視以閒揚;
悲脂粉之尚鮮,或取毀於華妝。願在莞而為席,安弱體於三秋;
悲文茵之代御,方經年而見求。願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
悲行止之有節,空委棄於床前。願在晝而為影,常依形而西東;
悲高樹之多蔭,慨有時而不同。願在夜而為燭,照玉容於兩楹;
悲扶桑之舒光,奄滅景而藏明。願在竹而為扇,含淒飆於柔握。
悲白露之晨零,顧襟袖以緬邈。願在木而為桐,作膝上之鳴琴;
悲樂極以哀來,終推我而輟音。考所願而必違,徒契契以苦心。
擁勞情而罔訴,步容與於南林。棲木蘭之遺露,翳青松之餘音。
儻行行之有覿,交欣懼於中襟;竟寂寞而無見,獨捐想以空尋。
斂輕裾以復路,瞻夕陽而流歎。步徙倚以忘趣,色淒慘而矜顏。
葉燮燮以孤歸,獸索偶而不還。悼當年之晚暮,恨茲歲之欲殫。
思宵夢以從之,神飄飄而不安,若憑舟之失棹,譬緣崖而無攀。
於時畢昴盈軒,北風淒淒,炯炯不寐,眾念徘徊。
起攝帶以侍晨,繁霜粲於素階。雞斂翅而未鳴笛流遠以清哀;始妙密以閒和終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茲托行雲以送懷;
行雲以逝而無語,時奄冉而就過。徒勤思以自悲,終阻山而滯河。
迎清風以怯累,寄弱志于歸波。尤《蔓草》之為會,誦《召南》之餘歌。坦萬慮以存誠,憩遙情於八遐。
古風。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王風委蔓草,戰國多荊榛。
龍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聲何微茫,哀怨起騷人。
揚馬激頹波,開流蕩無垠。廢興雖萬變,憲章亦已淪。
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聖代復元古,垂衣貴清真。
群才屬休明,承運共躍鱗。文質相炳煥,眾星羅秋旻。
我志在刪述,垂輝映千春。希聖如有立,絕筆於獲麟。
蟾蜍薄太清,蝕此瑤台月。圓光虧中天,金魄遂淪沒。
蝃蝀入紫微,大明夷朝暉。浮雲隔兩曜,萬象昏陰霏。
蕭蕭長門宮,昔是今已非。桂蠹花不實,天霜下嚴威。
沉歎終永夕,感我涕霑衣。
代馬不思越,越禽不戀燕。情性有所習,土風固其然。
昔別雁門關,今戍龍庭前。驚沙亂海日,飛雪迷胡天。
蟣虱生虎蟣,心魂逐旌旃。苦戰功不賞,忠誠難可宣。
誰憐李飛將,白首沒三邊。
題識:庚午(1510年)夏六月避暑於竹堂精舍,元和徵士攜酒餉我,出素卷索書,汗雨如注,勉為書此。枝山居士祝允明。
鈐印:祝允明印、睎哲父
藏印:張純修(1647-1706):古燕張純修見陽圖書、見陽圖書
羅振玉(1866-1940):羅振玉印、松翁鑒藏
其他:字喜臣、復菴、李起元
一印漫漶
估價:HK$1,000,000 - 2,000,000
落槌價:HK$6,000,000
成交價:HK$7,620,000


Lot 654|明 周臣《豳風詩意》設色紙本 立軸

尺幅:54.7 x 38.6 cm
款識:東邨周臣。
鈐印:周氏舜卿
乾隆(1711-1799)題畫:東郭接西鄰,姓惟朱與陳。
相逢皆至戚,不擬喚嘉賓。
穀賤雞猶喜,糯收酒亦醇。
每圖豳雅意,真弗愧周臣。
癸巳(1773年)季秋下瀚,御題。
鈐印:乾、隆
藏印:
乾隆:乾隆御覽之寶、乾隆鑒賞、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石渠寶笈
張慶麟(19-20世紀):張慶麟印、師竹齋主人收藏書畫印、紱卿
長尾甲(1864-1942)題木盒:東村畫法宋院體,一時稱為作家。是幀豳風詩意,人物雞犬備悉姿致,屋宇樹石並極妙構,通靈入神,精詣絕俗,筆意蒼勁,直逼晞古。曾入乾隆睿鑒上題御製,不知何時流落人間,遂超海東來為松陰先生所獲。竊慶先生庋架又加一寶矣。大正辛酉(1921年)孟冬,長尾甲觀因識。
鈐印:雨山、長尾甲印
來源:

  • 方聞教授收藏
  • 現藏家得自上述藏家

估價:HK$2,000,000 - 3,000,000
落槌價:HK$2,600,000
成交價:HK$3,302,000


Lot 671|明 董其昌 臨懷素《千字文》水墨絹本 手卷

創作時間:1613年
尺幅:27.5 x 1405.5 cm
題識:臨唐懷素千字文。
涇州刺史孫正甫自上計歸,以秦碑懷素千文見貽,因臨此本素書,雖稱顛寔不踰法,雖稱瘦實不露骨,如聖母碑亦唐時所刻,猶存此意。自叙帖稍有出入,前人疑信半矣。張長史千文潭帖刻八十餘字,有龍蛇飛動之勢,正可與素師千文並參。自二王行草外,獨此自標勝會,所謂鑿溷沌而獨創者。是癸丑(1613年)八月望前一日書於寳鼎齋中。董其昌。
鈐印:太史氏、玄宰氏
董其昌(1555-1636)題引首:字中禪。醉素千文源得逃禪之意。余漫參之。董其昌。
鈐印:太史氏、董氏玄宰、玄賞齋
藏印:
吉綸(?-1826):止齋吉綸
吳子深(1893-1972):吳漁邨綠野兄弟同賞
其他:大中承章、灝文堂供養
裱邊吉綸(?-1826)藏印:止齋吉綸、時年七十有七
簽條:董文敏臨素師千文卷。譽研齋藏。
來源:香港佳士得,中國古代書畫,1996年11月1日, 編號329
估價:HK$2,600,000 - 3,600,000
落槌價:HK$2,600,000
成交價:HK$3,302,000


Lot 675|明 張瑞圖 草書《書評》水墨絹本 手卷

創作時間:1629年作
尺幅:27.5 x 471 cm
題識:崇禎己巳(1629 年)書於白毫庵中,平等居士瑞圖。
鈐印:審易軒、果亭山人、張瑞圖印、白毫庵主
吳平(1920-2019)題跋:丁丑(1997)季秋餘姚堪白吳平識。
鈐印:吳平、堪白
藏印:
潘恭壽(1741-1794):蓮巢
其他:
光霞鑒賞、天然如意齋書畫印、研山珍藏、蔭方珍玩、悅目賞心、小蓮、茀庭、黃鎧審定、鐵卿家藏
簽條:果亭山人草書真蹟。
鈐印三方。
布盒鈐印:□□在外、春在善藏
估價:HK$2,000,000 - 4,000,000
落槌價:HK$2,600,000
成交價:HK$3,302,000


Lot 697|清 袁江 《消夏圖》設色絹本 鏡框

創作時間:1716年
尺幅:119.5 x 163.5 cm
題識:
軒外長溪溪外山,捲簾空曠水雲間。
高齋有問如何答,清夜安眠白晝閒。
丙申(1716年)三月擬趙清獻句,邗上袁江。
鈐印:文濤、袁江之印
來源:倫敦Sydney L. Moss Ltd,1983年
估價:HK$800,000 - 1,200,000
落槌價:HK$2,500,000
成交價:HK$3,175,000


拍賣總結

拍賣行:佳士得香港
專場:中國古代書畫
拍賣日期:2025/10/28

拍品數目:131
成交:96
未成交:35
成交率:73%
總成交額:HK$271,981,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