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香港書畫焦點巡禮|古今雄奇互應 當潘天壽的虯松遇上王鐸草書

佳士得香港春拍舉槌在即,焦點拍品陸續亮相,集合眾多來源有序的名家筆墨。

近現代及當代書畫部分,由潘天壽的巨幅作表作領銜,雄奇倔強,畫如其人。其他市場中堅如張大千的青綠仿古、林風眠的仕女圖、吳冠中的白牆黑瓦,亦將同時登場。

古書畫則以一系列明代書法至為矚目:王鐸的草書立軸縱橫跌宕,氣勢凌盛;祝允明的長卷豪邁奔騰,更有書畫鑑定泰斗徐邦達題跋。此外,上鈐「王季遷審定真跡」的沈周山水、收錄於權威專書的八大山人晚年力作,皆值得珍視。



潘天壽(1897-1971)《虯松高士》設色紙本 立軸

創作時間:1944年
尺幅:244.5 x 61 cm
估價:HK$24,000,000 - 35,000,000


二十世紀中國書畫家中,潘天壽之為人,以及其作品之雄奇、倔強、堂正,向為時人所稱譽。他作畫極講究佈局,往往苦心經營,構圖出奇制勝,以「險絕」著稱。

這位國畫大師一向善作大畫,《虯松高士》畫幅達244.5 cm之巨,氣勢撼人。此巨幅作於1944年新春,潘天壽時任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該校是今日中國美術學院的前身,雲集各路菁英,連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李可染也是學子之一。能夠出任校長,潘天壽的藝壇地位可想而知。

《虯松高士》畫一棵古松,盤曲而蒼古。虯枝強拗轉屈斜下,呼應著前景尖角的向上的石塊。松樹用筆奇崛果斷,線條如篆隸書法般堅毅。松針叢簇,於濕墨處加乾筆重墨,層次分明,顯現出沉甸甸的厚重感。松下石塊盡是急轉線條及皴折,筆力剛勁雄健。


潘天壽

在一片老辣奔放的筆墨中,一禿頭老僧持書閒坐於石上,更顯其遺世獨立。潘天壽常以「禿壽」為號,畫中老者當是畫家自喻之筆。

落款題詩的佈置更是巧妙,穿插於密松之間,刻意寫於常人不敢下手之處。灑脫的行草自上而下,如行雲流水。

在書畫市場中,潘天壽早已是「億元俱樂部」的一員,個人拍賣紀錄高達RMB 2.87億天價。近年拍場大多只見潘天壽的小幅作品,如今《虯松高士》巨幅於春拍隆重登場,殊為難得。



張大千(1899-1983)《倣宋人劉永年烏騮圖》設色紙本 鏡框

創作時間:1945年
尺幅:99 x 47.5 cm
估價:HK$12,000,000 - 20,000,000


張大千一直是佳士得香港的強項,今季自然亦不會缺席。《倣宋人劉永年烏騮圖》作於大千盛年工筆創作的高峰期,更是他罕見的畫馬題材。

此作寫於1945年,彼時大千已自敦煌臨摹壁畫歸來,寓居成都。他從敦煌藝術優美莊嚴的造型、瑰麗生動的色彩中學習,畫風迎來突破 - 線條越趨遒勁、設色富麗、格局更見氣魄。


《倣宋人劉永年烏騮圖》局部

畫中烏騮神態從容,俯身欲有飲水之意,又似揚首直視觀者,極為生動傳神。大千以細緻線條勾勒出馬健美的輪廓,又以濃墨反覆渲染出黑亮毛髮,充分再現了韓幹、李公麟、趙孟頫等古代畫馬大家神韻。而題跋中提到的宋人劉永年《烏騮圖》原作,今日或已佚失。

畫面底色由石綠層層堆疊渲染而成,前景用紅葉點睛,佐以石青點綴,華貴富麗。背景處地面裂縫的處理別出心裁,使構圖更具變化及韻律感。

縱觀大千寫馬作品,另有二幅現知與此作同本:同年秋月作《烏騮圖》,現存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以及1946年初作的《唐人控馬圖》。據此推測,本幅應為已知相似題材中最早。



林風眠(1900-1991)《四美圖》設色紙本 鏡框     

尺幅:69 x 69 cm
估價:HK$4,000,000 - 6,000,000


林風眠筆下的仕女,或坐臥,或站立,或凝思,或梳妝,或彈琴,儀態萬千,堪稱中國現代藝術的經典。然而,除了部分戲曲題材繪雙人相對外,大多是單人構圖,三人以上者非常少見。如此《四美圖》更是屈指可數。

此作來源清晰可靠,乃黃振邦醫生1980年直接購自畫家本人。時間回到70年代末,林風眠初來香港,生活頗為拮据,在同鄉的介紹下結識了黃醫生。後者出於支持藝術家生活的善意,委託林風眠作畫,題材不限。1980年,林風眠畫成此幅《四美圖》,並特意添加上款相贈,這在林氏生涯作品中並不常見,盡顯畫家感激知遇之恩。

因此,《四美圖》的精心經營便可以理解。畫面橫列四仕女,人物雖多,唯仕女站姿、眼神微微轉向中央,使畫面具有凝聚感。背景之帷幕設色絢麗,左側置宮燈,為林風眠仕女題材中之繁複精妙者。



吳冠中(1919-2010)《墻內竹林》設色紙本 鏡框

尺幅:67 x 63.5 cm
估價:HK$3,500,000 - 4,500,000


白牆黑瓦、凝練的江南山水,是吳冠中極具辨識度的畫面語匯。此幅《墻內竹林》,明顯是吳老的典型風格,卻又別具特色。

竹園向來是很難表現的題材,筆直的竹子成群,容易畫得生硬呆板。吳老此幅的處理精妙:用各種綠色層層堆疊,筆觸富動勢,烘托出竹林的蓊鬱。其上以爽利的線條勾勒出竹子及竹葉,更顯清勁。竹林之下布置白牆黑瓦,巧妙地平衡了濃郁的綠彩。

如此構圖,吳老只畫了一次,起初無意出售。然而,當時書畫老字號榮寶齋苦苦相求,畫家才不得已出讓。後來《墻內竹林》輾轉成為新加坡藏家傅金洪及陳秀芳伉儷雅蓄。自傅氏夫婦榮休後,兒子傅凱立傳承二人衣缽,繼續管理和拓展家族收藏。

今季佳士得香港推出「傅氏家族珍藏中國書畫」專題,傅氏家族決定,包括此《墻內竹林》在內,拍賣所得將撥捐慈善,幫助患有自閉症、有特殊需要的兒童,以及有認知能力障礙的老年人。


于非闇(1888-1959)《紅杏文禽圖》設色紙本 立軸

創作時間:1944年
尺幅:100.5 x 49 cm
估價:HK$800,000 - 1,500,000


在20世紀的工筆花鳥畫領域,于非闇是開宗立派的大家,也是京津繪畫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門生眾多,影響廣泛。

于非闇早年曾拜師民間畫師王潤暄習畫。不過,這次拜師學畫,並非如大家想像般的閉門弄墨、逐筆切磋,王潤暄帶他栽花、豢鳥、養蟋蟀蟈蟈,繪畫則一筆未教。

這些看似「不務正業」的學習,卻為于非闇的花鳥畫打下堅實基礎。他對花卉、蟲鳥的形態都了然於心。更重要的是,他從王潤暄處學會了製作顏料的技法,這使他作品設色的技巧與運用尤為優秀。

他醉心宋元兩代的花鳥,創作尤重古意,用筆剛柔相濟,著色艷而不俗。此《紅杏文禽圖》,為畫家拿手的工筆雙勾重彩,精細而雅麗,一片春意盎然。



明 王鐸《草書五言詩》水墨綾本 立軸

創作時間:1641年
尺幅:233 x 49 cm
估價:HK$6,000,000 - 8,000,000


王鐸的書法在近代備受推崇,向有「神筆」之稱,吳昌碩曾作詩贊曰:「有明書法推第一,屈指匹敵空坤維」。日本書壇更是極其欣賞王鐸,還因此衍發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他們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更提出了「後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此《草書五言詩》為綾本立軸大字,乃明代書法家最喜歡的樣式。王鐸上朔魏晉,下逮唐宋,篆分真行草諸法兼備,尤以行草書名聞當時及後世。此軸書於1641年,時值他五十歲,書風已趨成熟之時。


王鐸善用「漲墨」

作品筆力雄強,凝重渾厚,結字經常呈外放之勢,縱橫跌宕,氣勢凌盛,節奏張馳有度。此外,王鐸還善用「漲墨」,即是墨在綾布上自然暈化,表現出變化萬千、渾然天成的墨趣。

此軸巨構佳作曾經哈麐(1856-1934)舊藏,哈氏乃民初上海工商巨子,曾兩度前往日本,擅畫精鑒,兼富收藏,曾繼吳昌碩任西泠社長。此軸自日本回流,頗有可能是哈麐當年携去彼邦。



明 祝允明《草書詩卷》水墨紙本 手卷

創作時間:1521年
尺幅:29 x 590 cm 
估價:HK$3,000,000 - 6,000,000


祝允明,號枝山,因生六指,故自號枝指生。這位蘇州人五歲能寫勁尺大字,九歲能詩,稍長更以古文聞名吳中,有「無所不學,無所不詣」之譽。才華橫溢的他,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祝允明早慧,17歲即中秀才,但之後卻要至33歲方中舉人,最後的殿試更是屢試不第,他內心的鬱結便化成跌宕起伏的狂草。


祝允明《草書詩卷》局部


祝允明《草書詩卷》局部


徐邦達題跋

此卷草書作於1521年,乃祝允明晚年之作。卷長近六米,寫錄十首七言律詩。用筆快速,線條使轉停按節奏感極強,墨氣濃濕枯淡分明。一行寫來連貫避讓有度,字體有時斜筆曳出,承上連下而又不失規矩,尤其用點最是巧妙。

此卷曾經明末清初常熟王澧收藏,卷上可見其鑑藏印四枚,共鈐六次。近代徐邦達更於卷末題絕句一首,並云「叔羊兄(沈叔羊)出示真跡」。徐邦達乃書畫鑑定泰斗,有「國眼」、「徐半尺(意指他只需把畫軸展開半尺,便知真偽)」之譽。此卷得徐氏如此題跋,尤見珍貴。



明 沈周《仿趙吳興山水》設色紙本 手卷  

創作時間:1496年
尺幅:29 x 164 cm
估價:HK$5,000,000 - 8,000,000


沈周乃吳門畫派的開山宗師,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

他出生於一個書香門弟,受家學薰陶,加上自幼聰穎過人,沈周年少時就以詩、書、畫深為時人所重。縱然才學甚豐,沈周一生卻隱居不仕,過著優游林下、吟詩作畫的生活。

沈周以山水畫著稱,有細、粗兩種面貌。早年主宗王蒙,上追董巨,以細筆為主;四十歲以後博取諸家,著意於黃公望,風格逐漸變粗,景致由繁變簡。


《仿趙吳興山水卷》局部


《仿趙吳興山水卷》局部


《仿趙吳興山水卷》局部

是次春拍亮相的《仿趙吳興山水卷》,作於弘治九年(1496)春天,畫家時年七十歲。畫卷是沈周應客人索畫之請,故畫心僅164 cm,在他的手卷裡不算太長,但筆鋒細膩秀潤,近山遠峰依次皴染,水岸屋榭勾勒筆筆用心,屬於難得一見的細沈精作,秀潤清雅,與常見的疏簡粗沈迥異。

畫卷後有明末吳偉業,清何元英、郭奎先等題跋,卷中並有畢沅、畢瀧昆仲藏印,流傳有序。至上世紀王季遷增鈐「王季遷審定真跡」及其餘三枚重要鑑藏印,王氏為一代鑑藏巨擘,此印一「鈐」定音,尤值珍視。



清 八大山人《枯木雙禽》水墨紙本 立軸  

創作時間:1701年
尺幅:127.5 x 43.2 cm
估價:HK$3,000,000 - 5,000,000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是明朝宗室後裔。清兵入關,他為逃避政治迫害而出家為僧,隱姓埋名。至近60歲時還俗,以賣畫為生。

他的繪畫風格獨特,寫魚鳥禽獸,皆弓肩縮背,瞪目向天,形象怪異誇張而格調高逸;寫山水,則多荒村孤居,殘山剩水。他還熱愛使用隱喻,作品猶如被加密一樣,難以解讀,晦澀而禪意深幽。

《枯木雙禽》是八大晚年的精品,畫面作對角式構圖,形成繁簡動靜濃淡相映成趣的況味。


《枯木雙禽》局部

八大的名氣大,以致坊間有不少贗品,進而影響藏家購藏的意欲。因此,清晰有序的來源、權威著錄及出版,便顯得尤其重要。

《枯木雙禽》首見於1940年東京聚樂社出版之《八大山人畫譜》,藏家乃日本名古屋人士櫻木俊一。其後分別載於1983年鈴木敬編的《中國繪畫綜合圖錄》及1990年的《荷園主人:八大山人的生命與藝術》。後者是由藝術家兼藏家王方宇,所撰的專著,探討了八大畫作中的各種主題、風格、特色及鈐印,至今仍然是研究八大的權威參考書。



明 法若真《行書七言律》水墨綾本 立軸

尺幅:224.5 x 50.5 cm
估價:HK$2,400,000 - 3,000,000


法若真乃明末清初文人,入清後曾任安徽布政使一職,為政清廉,深得人心。不過,真正使他揚名於世的,當為他的書畫藝術。他善作山水,筆墨富於動感;書法亦頗具特色,可見晚明的浪漫主義書風。

法若真的行草,由魏晉入而遍習歷代諸帖,亦受同時期的書家,如王鐸、傳山等影響,具蒼古質樸之韻。

他的書法作品一直備受收藏圈注意,更時常成為拍賣場的「黑馬」。比如2021年佳士得香港秋拍,他的一軸草書原先估價HK$200萬 - 300萬,最終在熱烈競投下以HK$1,105萬成交,令人驚喜。


在拍賣以外,今季佳士得香港還帶來「丹青冰鑑–黃仲方珍藏中國書畫」特別展,以饗藝術同好。特別展將與香港春拍預展同場舉行,展期由5月25日至30日。

黃仲方(1943-2022)既是書畫家,亦是鑑藏家,對推廣中國書畫藝術不遺餘力。他早歲追隨旅港海派書畫家顧青瑤學畫,至1962年已經在香港大會堂舉辦個人畫展,享譽藝林。而他對書畫的熱愛,很大程度是自幼受家學薰陶,父親黃寶熙亦為著名鑑藏家。

及後,黃仲方在父親「樂在軒」收藏的基礎上繼續發展,並且加入了個人的興趣與見解。他特別關注傳統明清藝術家,又因其原籍上海,故尤為重視晚清的海派書畫。此外,黃氏家族與許多20世紀當代書畫家交好,因而藏有不少精品佳構。這些重要珍藏皆會於本次展覽中亮相,各位書畫愛好者萬勿錯過。


拍賣詳情

佳士得香港

上海預展
預展日期:2024/5/11 - 12
預展地址:佳士得上海藝術空間|上海市中山東一路1號久事國際藝術中心4層

香港預展
預展日期:2024/5/25 - 30
預展地址: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專場: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
拍賣日期:2024/5/31|10:30am(拍賣品編號 1001–1090);2:00pm(拍賣品編號 1091–1206)

專場:中國古代書畫
拍賣日期:2024/6/1|10:30am
拍賣地址:香港灣仔港灣道1號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展覽廰3D-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