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香港春拍如箭在弦,焦點書畫拍品陸續揭曉。
今季中國古書畫專場由唐伯虎《層樓拔嶂圖》領銜,來源顯赫,為書畫鑑藏泰斗王季遷家族舊藏,這次首登拍場,尤值珍視。同場還將呈獻文徵明、祝允明等名家力作,更有唐人寫經等歷代精品薈萃一堂。
至於近現代及當代書畫專場,張大千作為佳士得香港的強項,今季自然亦不會缺席。《扁舟覓桃源》為大千晚年的潑彩力作,凝聚了畫家半生漂泊後對東方寫意精神的深刻領悟。此外還有徐悲鴻、黃賓虹、齊白石等佳構,皆是來自知名的私人收藏。
王季遷家族舊藏
Lot 171|明 唐寅《層樓拔嶂圖》設色絹本 立軸
尺幅:64.2 x 32 cm
題識: 拔嶂懸泉隔世囂,層樓曲閣倚雲霄。杏花灼灼逢寒食,槐葉青青試冷淘。唐寅。
鈐印:唐居士、南京解元
藏印:
- 劉恕(1759-1816): 劉氏寒碧莊印、蓉峰鑑賞
- 王季遷(1906-2003): 王季遷家珍藏、曾歸竹里館、王季遷海外所見名迹
- 蕭壽民(20世紀):蕭壽民秘笈印
- 其他:義強珍賞
一印漫漶
出版:
- 鈴木敬編,《中國繪畫綜合圖錄卷1:美國及加拿大篇》,東京大學出版社,1983年,東京, 第I-332、I-470頁,圖版A30-014
- 田洪,《二十世紀海外藏家-王季遷藏中國歷代名畫》上卷,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天津, 2013年11月,第271、579頁,圖版157
估價:HK$8,000,000 - 12,000,000
「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家喻戶曉,而歷史上的唐寅的確也是一位狂傲不羈的才子。唐寅自幼天資聰敏,年僅16歲就考中蘇州府試第一,成為了名震蘇州城的天才少年。可惜,後來他捲入科場舞弊案,絕於仕途,自此寄情詩文書畫之中。他的筆墨秀潤清雅,構圖匠心獨運,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列「明四家」的一代大家。
《層樓拔嶂圖》以高遠取勢,主峰矯然而起,有扭動之姿。前景巨石上盤據著蔚然雜木,樹葉層層疊疊,繁而不亂。溪岸邊可見茅舍水榭,一派悠然之景。
蜿蜒而上的巨石,前景綴以繁木,是唐寅常見的繪畫構圖。這種手法乃是來自唐寅對北宋巨碑式山水的學習。
《層樓拔嶂圖》局部
《層樓拔嶂圖》上鈐「唐居士」、「南京解元」兩方印章
唐寅的皴法獨具新意 - 他師法南宋李唐、馬遠、夏珪的斧劈皴和拖泥帶水皴,並將斧劈的側鋒用筆改為中鋒行筆,形成細勁爽利的線條,順著山石造形由上往下拉長展延。這種皴法既保留了南宋院體的剛健力度,又融入了文人畫靈動的風姿。
畫上鈐「唐居士」、「南京解元」兩方印章,道盡唐寅大起大落的一生。
弘治十一年,唐寅在南京鄉試中高中解元,「南京解元」一印見證了他人生最輝煌的時刻。晚年他歷盡坎坷後皈依佛門,自號「六如居士」。「唐居士」應是他信佛後所刻的印,映照出他看破紅塵的心境。兩方印章可謂濃縮了這位才子從意氣風發,到超然物外的生命歷程。
畫上亦可見「王季遷家珍藏」、「曾歸竹里館」、「王季遷海外所見名迹」三枚重要鑑藏印。王氏為一代鑑藏巨擘,其鑑藏印可謂是一「鈐」定音。
亞洲顯赫私人珍藏
Lot 646|張大千《扁舟覓桃源》設色紙本 鏡框
創作時間:1981年
尺幅:109 x 54.5 cm
題識: 不與世浮沉,豈隨波下上。世已無桃源,扁舟欲何往。八十三叟爰寫於雙溪摩耶精舍,時梅雨初霽,風日軟美,弄筆為樂。
鈐印:張爰之印、大千居士、摩耶精舍、辛酉(1981年)
來源:香港佳士得,中國近現代畫,2012年11月26-27日,編號1119
估價:HK$10,000,000 - 15,000,000
這幅《扁舟覓桃源》,是張大千晚年潑墨潑彩藝術爐火純青之作。時年83歲的大千先生已在台灣摩耶精舍定居多年,歷經半生漂泊,其藝術風格也由轉向更具東方意蘊的寫意境界。
作品潑寫兼施,肆意潑彩與細膩勾勒之融合愈加熟練。畫面主山以大片石青石綠潑灑而成,在多重礦物顏料的揮灑、層疊、交融之下,既顯露出厚重如寶石的濃郁,又有細微色差所產生的微妙肌理,遠觀仿如落日餘暉映照半山,營造出如夢似幻的仙境氛圍。畫家再以寫意筆法勾勒亭台樓閣及小舟人物,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躍然紙上。
《扁舟覓桃源》局部
《扁舟覓桃源》局部
自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問世以來,「桃源」成為隱逸仙境的代名詞,為後世文人不斷吟詠。大千並未直接描繪桃花源的具體景緻,而是以大膽的潑墨潑彩營造出如夢似幻的意境,讓桃源始終保持著神秘、迷人的氛圍。
相較於大千「巴西時期」那種璀璨套目、氣勢恢宏的抽象風格,80年代他在台灣創作的潑墨潑彩多帶有一種靜謐的詩意,彷彿回歸到中國傳統文人所追求的隱逸。例如此作中,山頭可見傳統皴法回歸,亦加入了樓閣小舟等具象點景元素,都反映出畫家晚年回歸中國文化本源的創作取向,與早期純抽象創作之趣味儼然不同。
張大千
摩耶精舍內中式庭園
題識「世已無桃源,扁舟欲何往」道出畫家一生的追尋與感慨。此句本是大千年輕時的一句畫跋,當時戰亂頻仍,他輾轉流離,渴望一方淨土而不可得。此後數十年間,無論身在巴西、美國或台灣,他始終以園林築夢,從聖保羅的「八德園」、加州的「環蓽庵」到台北的「摩耶精舍」,每一處中式庭園都是他對心中桃源的追求。
事隔多年,風霜滿鬚的大千回台定居,卻也無緣再回故鄉。他再以此句題畫,似是回顧一生,頗有感慨無奈之意。但末句又題「梅雨初霽,風日軟美,弄筆為樂」,又不失其一貫的樂觀通達。
「中國古代書畫」專場焦點:
小聽颿樓選萃
Lot 177|明 祝允明、王鐸及諸家《集明人小楷扇冊》水墨金箋 冊頁八開
尺幅:每開約16 x 46.5 cm
(一)祝允明(1460-1526)
題識:祝允明臨,時乙酉(1525年)春二月望。
鈐印:允明
(二)王鐸(1592-1652)
題識:崇禎二年(1629)前四月倣曹娥、樂毅像□破邪論、度人陰符經。經季直宣示十三行□□□□。覺斯。
鈐印:王、鐸
(三)邵彌(1597-1642)
題識:春晚與立先生見訪,辱稱余舊所為詩,以相勗□□詞兄。錄其三,並祁勉因賦四章申志,為政。瓜疇小弟邵彌。
鈐印:邵彌之印、僧彌
(四)薛明益(1563-1640)
題識:萬曆辛亥(1611年)五月十日櫟園對雨書。河東薛明益。
鈐印:明益私印、虞卿
(五)王寵(1494-1533)
題識:嘉靖壬辰(1532年)秋九月既望,雅宜子王寵書于白雀寺行窩。
鈐印:王寵私印、履吉之印
(六)文徵明(1470-1559)款識:徵明。
鈐印:徵、明
(七)彭年(1505-1566)/周天球(1514-1595)/文嘉(1501-1583)/文彭(1498-1573)
題識:右閒居漫興二首書呈沙塘翰望先生覽咲。彭年。
鈐印:孔嘉、隆池山人
病起二首,周天球書呈沙塘先生。
鈐印:周、天球
呂潭西方伯城南煙社作,呈沙塘先生覽正。文嘉。
鈐印:休承
春興二首呈沙塘戶部先生覽教。隆慶元年(1567)十月,文彭。
鈐印:文彭印、文壽承氏
(八)董其昌(1555-1636)題識:顏魯公書,其昌。
鈐印:昌
吳榮光(1773-1843)題跋:此冊自枝指生以至王覺斯,
鈐印:吳榮光印、吳氏伯榮
潘寶鐄題簽: 集明人小楷扇冊。聽颿樓故物,孫寶鐄購回謹藏。望瓊僊館。
鈐印:寶鐄私印、茮堂伯子
絹套簽條:集明人小楷扇冊。
鈐印:望瓊僊館秘藏
藏印:
- 潘正煒(1791-1850):季彤審定(二次)、季彤翰墨、季彤心賞、季彤鑑定珍藏、潘氏季彤珍藏、潘氏聽颿樓藏、聽颿樓藏、季彤平生真賞、季子所藏
- 潘寶鐄(1853-1892):聽颿樓故物孫寶鐄購復珍藏(九次)
- 其他:養芷鑒賞、半印
- 一印不辨
著錄:
- 潘正煒,《聽颿樓書畫記》卷四,見《藝術叢編第一集第二十冊:聽颿樓書畫記》, 世界書局,台北,1980年5月,第289-304頁。(第1、3、4、6、9、11幅)
- 潘正煒,《聽颿樓書畫記》卷四,見《中國書畫全書》第11冊,上海書畫出版社,上海,1997年4月,第854-857頁。(第1、3、4、6、9、11幅)
估價:HK$3,000,000 - 5,000,000
佳士得今季特別策劃「聽颿餘芳:小聽颿樓書畫選萃」專題,呈獻潘氏家族此一近代廣東最重要的書畫收藏,包括明代名家小楷扇冊與王鐸書法等。
自18世紀起,潘氏同文行作為當時廣州十三行中最大的外貿公司,家族生意蒸蒸日上,累積大量財富。第三代傳人潘正煒熱愛文藝,以「聽颿樓」為齋名,收藏大量書畫珍品。聽颿,意為「聽帆聲」,象徵行商的宏偉氣勢和海上貿易帶來的財富。他更精心編撰《聽颿樓藏書畫》五卷,為藝術史研究留下了寶貴的文獻資料。
至20世紀初,潘氏家族成員定居香港。潘祖堯繼承了部分聽颿樓藏品,進一步擴充收藏。堂號取名「小聽颿樓」,以示對先輩的敬意。潘祖堯不單是著名建築師,更曾任頂尖收藏家組織敏求精舍主席。
祝允明扇面
王寵扇面
文徵明扇面
董其昌扇面
此套《集明人小楷扇冊》歷經「聽颿樓」至「小聽颿樓」雅蓄,來源有序。此冊囊括祝允明、王鐸、邵彌、薛明益、王寵、文徵明、彭年、周天球、文嘉、文彭、董其昌書跡,皆是明代最具代表性的名家。
各家小楷書風各異,比如祝允明取勢微扁,醇古簡靜;文徵明筆筆到家,清雅秀美;董其昌用筆巧中寓拙,疏朗空靈。此小楷扇册集合各家墨寶,蔚為大觀。
日本重要私人珍藏
Lot 156|明 文徵明《存菊圖》設色紙本 手卷
創作時間:1522年
尺幅:28 x 235 cm
題識:嘉靖改元(1522年)八月,長洲文徵明畫。
鈐印:神品、徵、明
畫後題識:
- 文徵明(1470-1559):西風采采弄秋黃,種菊人遙菊未荒。老圃尚餘清節在,殘英長抱故枝香。愁侵九日還逢雨,寒入東籬忽踐霜。珍重孤兒偏護惜,百年手澤自難忘。達卿先生不忘其先府君菊菴之志,因號存菊,友生文徵明為賦此詩並奉拙畫。鈐印:停雲、徵明、徵仲
題跋:
- 王寵(1494-1533):江南秋色好,十月似春還。仙萃凌霜發,寒英著雨鮮。黃金簇縷細,白玉綴球圓。並作東籬賞,相看晚節妍。雅宜子王寵。鈐印:王履吉印、韡韡齋
- 羅振玉(1866-1940):文衡山先生為友王達卿作《存菊圖》凡數卷,弟一弟二卷皆在寒齋。達卿名聞,其父愛民、愛菊,自號菊庵,故達卿乞衡山先生作《存菊圖》以志孝思。弟一卷後有杜子開先生啟存菊堂記,記其事。此則弟二卷也。弟一卷用水墨,極淡雅,此卷則仿趙文敏,用青綠,各極筆墨之妙,至於此知古文人變化不常,彼似一槮求古人者,所見殊不廣也。康德三年(1936)春,貞松羅振玉。鈐印:羅振玉
藏印:
- 程雪坪(19-20世紀):雪坪心賞、新安程雪坪父鑒定
- 其他:棣村心賞
簽條:文衡山先生山水真跡。壬戌閏月望日,春田太守持贈於旌德營次,
著錄:
- 《雪堂類稿》戊,長物薄錄(二),遼寧教育出版社,沈陽,2003年,第584頁
- 薛龍春編著:《王寵年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07頁
- 清莫友芝,《莫友芝全集》第8冊《書畫經眼錄》附錄卷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12月,第1397頁
估價:HK$4,000,000 - 6,000,000
據此卷的落款與題跋,可知這是文徵明於1522年寫贈「達卿先生」之作。經考證,這位「達卿先生」即王聞(字達卿,號存菊)。他是蘇州地區名醫,也是文徵明弟子王穀祥的從兄。文氏為其繪圖,並賦詩以贈,故名《存菊圖》。
文徵明的山水畫以文雅清秀著稱,充滿文人書卷氣息。他的畫風主要分為「細文」和「粗文」兩類,前者是指他的細筆青綠及淺絳山水,後者則指他率簡粗放、筆墨蒼勁的一類作品。
《存菊圖》局部
《存菊圖》局部
《存菊圖》局部
此幅《存菊圖》屬「細文」風格,設色典雅,用筆細密,結構嚴謹。文徵明受黃公望、王蒙、倪瓚及趙孟頫影響甚深,他把黃公望筆法的鬆活、王蒙的綿密、倪瓚的簡約化合為一,師古而不泥,開自家面貌。
畫中草堂一景,描繪主人與客相聚品茗,悠然自得。值得注意的是,畫中主人頭戴葛巾,正是歷代畫家展現陶淵明的典型形象。文徵明藉此巧妙呼應陶淵明愛菊的典故,又暗合受畫者「存菊」之號,足見其構思之妙。
日本顯赫私人珍藏
Lot 138|清 金農《仿唐宋八大家山水冊》設色金箋 冊頁八開
尺幅:每開19.5 x 13.8 cm
題識:
- 群峰起舞。仿趙大年。金農。
- 雲嵐泉壑。仿馬遠筆。
- 仿李晞古雲山無盡一角。
- 層巒立壁。仿王晉卿筆。
- 深林蕭寺。仿米海嶽。金農。
- 乾坤草亭圖。仿王右丞筆。金農。
- 秋林聳翠。仿關仝筆。
- 崇巖譚道圖。仿郭河陽。乾隆元年(1736)應舉至都門,謁張司寇,司寇出觀唐宋千金冊,恍若塵區之外,別有世界,使人神襟湛然,遊賞無窮。嶰谷先生出金箋八幀屬畫,他日似可並駕馳驅也。金農畫記。
鈐印:農(八次)
鶴孚、雙鶴山人對頁書法。
簽條:冬心先生仿唐宋八大家山水真蹟。鶴孚題。
鈐印:鶴
木盒題識:金冬心仿唐宋八大家山水畫冊。附鶴孚各體書,題簽亦孚所署。
杉溪言長(1865-1944)、日下部鳴鶴(1838-1922)、永坂石埭(1845-1924)、富岡鐵齋(1837-1924)題木盒內蓋,共鈐印七方。
出版:
- 《金冬心先生仿唐宋八家山水畫冊》,聚樂社,東京,1956年6月,限量印刷本
- 森田子龍編,《墨美》第256期,墨美社,京都,1975年,第32-33頁,圖版34-40
估價:HK$2,000,000-3,000,000
此《仿唐宋八大家山水冊》乃「揚州八怪」金農所作。
所謂「揚州八怪」,是指清朝時活躍於揚州地區的一群新興畫家,亦稱「揚州畫派」。他們大多主張無法而法,強調自創新格、抒發己意。繪畫題材多取自現實生活及雅俗共賞之內容,時有針砭社會現狀與官場陋政。
至於「八怪」具體是指哪八位畫家?自晚清以來,各種記載的名單不一,入列的藝術家有15人之多。不過,無論是哪一個版本的「八怪」名單,金農必定在列,更被推為「八怪」之首。
金農博學多才,善詩、古文,精於鑑別金石、書畫,又能篆刻。書畫方面皆有成就:書法上獨創「漆書」,繪畫則以墨竹梅花聞名。
此冊名曰「仿唐宋八大家」,筆意雖簡,卻展示出畫家對畫史傳統的理解。據最後一開的題識,此冊緣起於「嶰谷先生」拿出八幀金箋請金農作畫。嶰谷即馬曰琯,是揚州鹽商巨富、藏書家,與弟馬曰璐並稱「揚州二馬」。他建「小玲瓏山館」,藏書甚富,著名學者如全祖望、厲鶚、金農、鄭板橋、陳章等皆是館中常客。
請橫置手機觀看
Lot 140|唐 重遷《妙法蓮華經卷第三》水墨紙本 手卷
創作時間:660年
尺幅:26 x 960 cm
釋文:妙法蓮華經卷第三。(文不錄)
題識:顯慶五年(660年)五月十四日,濟法寺沙門重遷,師奉為師僧父母法界倉生敬造。
藏印:木齋審定(李盛鐸,1858-1937)
附方廣錩先生鑒定證明一頁。
估價:HK$3,000,000 - 5,000,000
這次春拍還可見一卷珍貴的唐代寫經。
《妙法蓮華經卷第三》巨卷全長達965 cm,寫於顯慶五年(660年),採用染潢紙書寫,淡淡的烏絲欄格依然清晰可見。最特別的是,卷末題記明確記載了書寫時間、書寫者以及書寫緣由:「顯慶五年五月十四日,濟法寺沙門重遷,師奉為師僧父母法界倉生敬造」。這樣詳細的題記在存世唐代寫經中十分罕見,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從書法角度的看,這卷寫經展現了唐代官方寫經的典型風格。字跡端莊工整,筆畫細膩靈動,既有法度又不失生氣。比如「者」字的長撇如刀削斧劈,「怠」字最後兩點輕盈跳躍,讓人聯想到褚遂良《雁塔聖教序》的靈動韻致。
根據史料記載,書寫這卷經書的「濟法寺」位於唐代長安城的布政坊。在敦煌遺書中,亦有發現濟法寺寫經兩例。
「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專場焦點:
重要南洋私人收藏
Lot 748|徐悲鴻《天馬行空》水墨紙本 鏡框
創作時間:1948年
尺幅:99 x 54.5 cm
題識:天馬行空。悲鴻。
鈐印:悲鴻、戊子(1948年)
崔大地(1903-1974)題簽:天馬行空。悲鴻先生作,
來源:直接得自畫家,並由家族傳承
估價:HK$2,800,000 - 4,000,000
徐悲鴻的馬、黃胄的驢、李可染的牛、齊白石的蝦,並稱為20世紀中國水墨四絕。徐悲鴻曾於上世紀30年代末前往印度講學,途中遊歷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麓的大吉嶺,為高原上高大驍勇的野馬所深深打動。透過觀察和寫生,徐悲鴻對馬的肌理、神情、姿態皆瞭然於胸,筆下駿馬千姿百態,飛揚飄逸,成為水墨經典。
此幅《天馬行空》,描繪一匹駿馬四蹄騰空、鬃毛飛揚的英姿。馬兒步伐輕盈,仿佛要破紙而出。此作寫於1948年,不知是否寄托了畫家對抗戰勝利的喜悅之情?
此作的原藏家乃檳城華人領袖,醉心藝術,對各地來南洋藝術家熱心支持。1940年代初,徐悲鴻來檳城舉辦抗日籌賑畫展,二人一見如故。此後,無論徐悲鴻身處檳城還是返回中國,這位藏家都持續獲贈其畫作,形成南洋最重要徐悲鴻作品收藏之一。
香港三益書店舊藏
Lot 742|張大千《青城味江》設色紙本 立軸
創作時間:1962年
尺幅:97 x 51.8 cm
題識: 青城之味江。
壬寅(1962年)二月,橫濱偕樂園寫寄莘農道兄教正。
大千弟張爰。
鈐印:蜀郡、張爰印、大千唯印大年
高嶺梅題簽: 青城味江。大千八哥壬寅年春作,莘農吾兄珍藏。嶺梅題簽。
鈐印:高
來源:
- 姚克(1905-1991)舊藏,直接得自畫家
- 三益書店舊藏,1970年代直接得自姚克
- 三益書店創始人蕭建金家族後人,保存至今
估價:HK$2,500,000 - 4,000,000
此幅寫四川青城山之味江,是張大千1962年在日本橫濱旅居時所作。上款「莘農」是著名戲劇家姚克。他是張大千摯友,曾將大千對國畫的論述翻譯成英文,助其打開國際知名度。
作品以俯瞰形式構圖,但已初見潑墨風格融入,以寫意之揮灑筆觸,表現青城山一帶林木蔥郁之景,別有新意趣。
抗戰期間,張大千為避戰亂入蜀,寓居青城山。此地風光幽甲天下,給予畫家極大慰藉和創作靈感。1940年,他首次以味江美景入畫。然而自40年代末期後,這一題材便鮮少出現在他的作品中,使得這幅創作於60年代的《青城味江》更顯珍貴獨特。
張大千於青城山
此作繪成的同年,香港大會堂舉辦「張大千近作展」,由高嶺梅策劃,圖冊由姚克作序。展件清單中第23號名《青城味江》,與此作契合。加上此作上有策展人高嶺梅題簽,與高氏梅雲堂中數幅參與此展的作品題簽形制相似。推斷此幅應是參展作品23號,或是大千在展前邀請姚克代序時附贈此作。
此作後由香港老字號三益書店收藏。這家創立於1941年的書店,專營二手書籍、手稿和書畫作品,至1997年結束營業前,一直是香港文化界的重要地標。
新加坡百虹樓主人陳景昭藏書畫
Lot 726|黃賓虹《山水》設色紙本 立軸
創作時間:1952年
尺幅:134.7 x 34 cm
題識: 漢魏六朝,畫重丹青。唐分水墨、丹青。南北二宗,北宋雲中山頂,董元巨然畫江南山。元季四家變實為虛,明代枯硬,清多柔靡,至道咸而中興。壬辰(1952年),賓虹年八十又九。
鈐印:黃賓虹、會心處、綠雲軒、黃山山中人
出版:
- 《黃賓虹先生遺作展覽會紀念刊》,中華美術研究會、南洋美術專科學校,1955年6月3日,圖版7
- 蘇立文,《20世紀中國藝術》,加州大學出版社,1959年,扉頁
估價:HK$2,200,000 - 3,500,000
黃賓虹,是中國近現代藝術的開山祖師。他早期的筆墨精秀,體現新安畫派疏淡清逸的畫風,後來作品落筆大膽率性,以積墨法層層積染,黑密厚重,由「白賓虹」變成「黑賓虹」。
此幅山水寫於1952年,時年87歲的黃賓虹飽受眼疾困擾,右眼幾近失明。令人驚訝的是,這位國畫大師仍筆耕不輟,作品反而展現出一派前所未有的靈光。筆墨雖趨於粗簡,不再追求精準輪廓與細膩刻畫,卻呈現出一種返璞歸真的老辣與曠達。
著名美術史家蘇立文(Michael Sullivan)在其權威著作《20世紀中國藝術》中,更特別選用此作為扉頁插圖,充分顯示了此作的代表性。
此幅山水乃黃賓虹弟子陳景昭舊藏。陳氏不但是新加坡著名書畫家,且藝術收藏甚豐。他收藏黃賓虹作品達百幅以上,所以他的寓所又稱「百虹樓」。
新加坡百虹樓主人陳景昭藏書畫
Lot 723|齊白石《長壽圖》設色紙本 立軸
尺幅:90.3 x 46.3 cm
款識:白石老人。
鈐印:齊白石
估價:HK$1,000,000 - 2,000,000
此幅齊白石《長壽圖》同樣來自陳景昭家藏。
齊白石初到北京時,學八大山人冷逸的風格,後來聽從畫家好友陳師曾的建議,借鑒趙之謙、吳昌碩等的金石大寫意畫風,終成畫壇巨擘。
白石老人作畫善借物寓情,偏愛日常平實之物,所繪題材極富生活氣息,尤其是帶有吉祥寓意的。
白石老人愛畫桃,他的祝壽畫亦以桃爲最多。他先以沒骨大寫意法,直接用洋紅畫出碩大桃實,間以少許檸檬黃點染;繼而以花青、赭墨揮寫枝葉;最後用濃墨勾勒葉筋,設色濃重艷麗。畫面左上還有一雙綬帶鳥與桃實相呼應,綬與壽諧音,更添福壽綿長之美意。
拍賣詳情
佳士得香港
台北預展
預展日期:2025/4/19 - 20
預展地址:台北市樂群二路199號台北萬豪酒店3樓博覽廳
香港預展
預展日期:2025/4/25 - 30
預展地址:中環美利道2號The Henderson 6樓
專場:中國古代書畫
拍賣日期:2025/4/30|2pm
專場: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
拍賣日期:2025/5/1|10:30am
拍賣地址:中環美利道2號The Henderson 6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