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亞洲藝術週都是紐約和倫敦的專利;今個11月,佳士得終於把這項藝壇盛事帶到香港。
如此里程碑時刻,此家龍頭拍行的中國瓷器及藝術品部門自然嚴陣以待,四大專場呈現近300件珍品,橫跨中華五千年藝術長河,將於11月29日隆重舉槌。
三個單一藏家專拍之中,「太一精魄」帶來台灣著名「藍田山房」舊藏古玉,自台北故宮展出後有25年未再公開露面;「嘉木留芳」呈獻「黃花梨女皇」伍嘉恩的「木趣居」曠世珍藏,從八方高香几到大理石圍子羅漢床,見證明式家具不朽美學;「帕默家族典藏」載譽歸來,以乾隆御製雙魚洗領銜,盡見歐洲名門品味所在。
最後是常規專場「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由開一代未有之奇的宣德青花瓷,以及赫赫有名的乾隆百鹿尊,帶大家踏進佳士得全新亞洲總部的拍賣廳。
Lot 1394|明宣德 青花吹簫引鳳圖盌 雙圈六字楷書款|女史珍藏
直徑:19.4 cm
出版:
- 《清翫雅集廿周年慶收藏展-器物》,台北,2012年,頁131,編號43
展覽:
- 國立歷史博物館,《清翫雅集廿周年慶收藏展》,台北,2012年10月20日至12月9日
專場: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估價:HK$25,000,000 - 35,000,000
不少現代浪漫電影之中,男女主角因為音樂而惺惺相惜,繼而締結良緣。其實這樣的愛情故事,在古代亦相當流行,其中一個千古傳頌的便是「吹簫引鳳」。
故事最早見於《列仙傳》,話說春秋時期,有一位叫簫史(又作蕭史)的男子,善於吹簫,簫聲甚至能把孔雀和白鶴都引到庭園聚集。與此同時,「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有一愛女,名曰弄玉,非常愛聽簫聲,所以穆公就把她緣予簫史。
兩人結為夫婦後,簫史每日都教導弄玉,讓她吹出仿如鳳鳴一般的簫聲。弄玉天資聰穎,數年之後演奏之時,竟然引得真正的鳳凰下凡聽樂。穆公得知此事後,便建了一座鳳台,讓女兒和女婿居於其中。
一日,這對神仙眷侶吹奏簫樂以後,雙雙乘上鳳凰飛去。秦人為紀念這位公主,在國都雍城宮殿興建鳳女祠,祠裡後來更不時傳出簫聲。
編按:《列仙傳》為中國首部神仙人物傳記,成書時代爭議頗多,主流傾向認為出自漢代
本品圈足內青花書「大明宣德年製」兩行六字款
隨著後世無數的改編與創作,「吹簫引鳳」的情節與橋段亦變得愈來愈豐富。
例如女主角所以喚作弄玉,是因為幼年抓周時,在芸芸寶物中抓住了一塊碧綠色的美玉;又好像故事尾聲,簫史乘坐的神獸從鳳變成了龍,引伸出乘龍快婿、跨鳳乘龍等成語典故。
傳說記載以外,「吹簫引鳳」亦屢屢成為文人騷客的靈感泉源。南朝詩人鮑照與江總、唐代「詩仙」李白、南宋文豪辛棄疾,統統曾以之寫詩作詞。
本盌外壁繪通景山水樓閣圖,雲氣縈繞仿如仙景,樓閣內仕女吹簫,迎面仙女乘鳳駕雲,正是取材自「吹簫引鳳」,盛載著對美滿姻緣之祈願。
本品局部
本品局部
宣德年間景德鎮窯厰燒造的青花瓷器,燒造技術登峰造極,成就被稱頌為「開一代未有之奇」,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至上地位。成就宣德青花大名,「蘇麻離青」正是此中關鍵。
景德鎮當時採用西亞入口顏料「蘇麻離青」,燒成的青花發色絢麗鮮艷,常見暈散現象。色閃黑藍或深藍者,凝聚處可見自然形成之黑褐色結晶斑,深凹胎骨。
基於「蘇麻離青」的這些特點,宣德青花渲染花鳥、海水、園景時,往往產生一種獨特的朦朧之美,如同在宣紙作畫留下的筆觸墨痕,極富風韻。
即使在芸芸宣窯出品當中,本盌呈色亦是上乘之作。輕微的暈散發而中節,非但沒有令圖紋變得過份模糊,反而更能突出神仙境地的氣氛,恰到好處地襯托出「吹簫引鳳」的情節。
台北故宮近例,很可能與本品原為一對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亭榭納涼圖盌,天民樓舊藏|2023年,佳士得香港
相對元代青花瓷人物圖紋以雜劇為主,宣德官窯人物則有「女多男少」之說,一方面反映兩朝文化之差異,另一方面亦映照出明代內廷女史的優裕生活。
儘管宣德官窯人物「女多男少」,但這只是說明男女比例而已,同類主題的宣德官窯在市場仍然是相當罕見。
最近期是去年香港秋拍,佳士得有一例繪「仕女亭榭納涼圖」(上圖),由鼎鼎大名的葛氏「天民樓」釋出。此外是2001年紐約秋拍,佳士得有一例繪「西王母騎鳳圖」,為傳奇古董商仇焱之舊藏,當時逾US$116萬易手。
公共收藏方面,台北故宮有一例,構圖及器型與本品基本一致,很可能原為一對。
Lot 1405|清乾隆 洋彩百鹿雙耳尊 六字篆書款|亞洲家族私人珍藏
高度:44 cm
來源:
- 鴻禧美術館,台北
出版:
- 鴻禧美術館,《中國歷代陶瓷選集》,台北,1990年,圖版165號
專場: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估價:HK$12,000,000 - 25,000,000
乾隆皇帝好古敏求,常以前朝藝術為靈感,再糅合當朝技藝加以創新。赫赫有名的洋彩百鹿尊便是其中經典例子,乃是以明代萬曆五彩百鹿尊為創作原型。
晚明五彩久負盛名,以紅、綠、黃三色為主,不重畫工寫實,以飽和豔麗見稱。由於其時尚未研發出釉上藍彩,藍色部分需以青花代之,故又稱青花五彩。
從萬曆到乾隆的短短一百多年間,瓷器燒製技術得到飛躍性的提升,繪畫工藝受到西方影響而呈現出嶄新面貌,宮廷也陸續研究出七彩繽紛的各色顏料。
本洋彩百鹿尊正是在如此背景下誕生的名品 - 器型端莊,氣勢浩然;紋樣構圖精妙,繪畫立體;色彩細膩,濃淡相宜,可說是乾隆官窯工藝之集大成者。與萬曆版本對比,更見中國陶瓷史在乾隆時期達至另一顛峰。
本品局部
對比萬曆五彩版本,乾隆百鹿尊不但更為碩大,器形亦尤為獨特。由於器身重心在垂腹之處,燒製時容易變形下塌,比偏向垂直的尊形更難成功,相當考驗窯匠功夫。
乾隆三年,皇帝下發153件瓷樣,命令唐英照樣燒造,叮囑「洋彩百祿雙耳樽一件,照樣燒造不要耳子」 - 這是最早一條乾隆帝關於「百鹿尊」的指示。此後燒製的百鹿尊,如本例般肩頭飾有夔龍耳,在器形上起了畫龍點睛之效,更為精彩。由於加耳後造型似鹿頭或牛首,故又稱鹿頭尊或牛頭尊。
夔龍為上古神獸,《説文解字》有言:「夔,神魅也,如龍一足。」早在殷商之世,時人重視的祭祀禮器便飾以夔龍紋飾,兩尾成雙組合為經典的饕餮獸面。
加飾夔龍耳匯古通今,造就了乾隆百鹿尊華麗古雅之姿。描金夔龍耳主要有兩種顏色版本,一為如本尊般的礬紅,另一如台北故宮院藏例子的藍釉。
本品局部
本尊百鹿山水紋樣,皆以洋彩繪製。所謂洋彩,是十八世紀清宮與西洋藝術交流互動下的新技法。傳奇督陶官唐英在《陶務敘略碑記》有言:「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琺琅畫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五部精細入神。」
要做到筆下如有神,畫師借鑒了西洋繪畫技法,在求真寫實的同時,尤其注重明暗光點,舉如花卉葉紋間以白料渲染,以表現出景物的立體感。以本尊為例,通過不同釉色的明暗對比與色彩交錯,使山林鹿景躍然尊上,有層有次。
本尊的山水百鹿圖景致豐富,遠山叠嶂,巍峨高緲,山巒起伏,山路蜿蜒而下;百鹿神態各異,或嬉戲,或奔跑,或小憩,形象生動,自然逼真。鹿毛、岩石、山林質感自然生動,活靈活現。
瓷器上通景繪畫本來就非易事,此尊環形弧面,對繪功要求更是嚴厲。唐英曾言道,畫師須「熟諳顔料、火候之性,始可由粗及細,熟中生巧,總以眼明心細,手準為佳。」也就是説,畫師不但要具備出神入化的繪畫功力,更需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全神貫注,精雕細繪,方能成就巧奪天工的百鹿尊。
本品局部
滿人以騎射開國,武奪天下。入關後,王公貴族、八旗子弟也須繼續操練騎射,故宮廷於近承德熱河處設御用獵場-木蘭圍場。木蘭是滿語,意為哨鹿、即獵人以木哨仿效雄鹿求偶聲音,引誘雌鹿出現。
乾隆帝尊崇祖制,登基第三年恢復祖父康熙所立慣例,定期舉行「木蘭秋獮」圍獵,以承續遊牧傳統,回溯民族根基。
百鹿圖紋除了反映滿族傳統,又取諧音象徵「罄無不宜,受天百祿」,語出《詩經‧小雅‧鹿鳴之什》,意思是萬事稱心如意,接受數不清的天賜。此外,在中華文化之中,鹿自古是代表長壽的瑞獸。
本尊所繪群鹿,神態自然、動靜相隨,畫風使人想到乾隆帝為了生母崇慶皇太后大壽、御筆所畫的《多祿圖》,加上上述眾多吉祥寓意,推測或與乾隆為母賀壽有關。
乾隆皇帝為生母崇慶皇太后大壽所繪的《多祿圖》|北京故宮
有別於常見百鹿尊,本尊所繪鹿隻體型較大,營造近距離觀賞的效果,近例見北京國家博物館藏,另有一對於2008年在倫敦佳士得舉槌(下圖)。
這幾件百鹿尊的共通點,是畫師除了透過鹿隻的大小比例來表現景深外,還利用河流的描繪增強空間感。
2017年巴黎佳士得亦有一例,鹿隻體型較小,屬於較常見的百鹿尊,45 cm高,同樣配礬紅夔龍耳,當時估價僅€50萬,結果以遠超預期的€415萬成交。
清乾隆 粉彩百鹿雙耳尊 一對|2008年,倫敦佳士得
Lot 1066|西漢 綠松石辟邪
長度:10.2 cm
來源:
- 雲中居,台北,1994年11月2日
出版:
- 鄧淑蘋,《羣玉別藏續集》,台北,1999年,頁234,圖版153號
展覽:
- 國立故宮博物院,《羣玉別藏續集》,台北,1999年
專場:太一精魄 - 藍田山房舊藏古玉
估價:HK$5,000,000 - 7,000,000
論收藏,最受垂青的自然是達到「最」的古董。本品即為現今所知尺寸最大、工藝最為精湛的漢代綠松石辟邪。
拆解這件辟邪之「最」,我們首先從材料入手。
早於新石器時代,綠松石已廣為各區域文明開採使用。舉如二里頭文化至商代中期,綠松石常用於聯片製作為禮器;緊接著的商代殷墟文化至戰國時代,綠松石多以聯片方式與青銅器結合。
由此可見,在上述逾二千年歲月之中,綠松石無論作為禮儀性器具,或是金屬器裝飾,基本上俱以嵌片方式呈現,且大多作為輔助點綴的角色,如本辟邪般獨立雕刻的例子則極為罕見。
即使偶有獨立雕刻之例,包括商朝絕代王后婦好、乃至東漢中山穆王劉暢的墓葬動物雕塑,亦是體量細小且雕刻簡單。及至漢代,也未曾見過本品般如此生動且複雜的圓雕例子。
二里頭時期 銅嵌綠松石獸面紋牌飾|2015年,佳士得香港
東漢中山穆王劉暢墓出土的綠松石圓雕,高度介乎1 cm - 2 cm之間
辟邪一詞,見於西漢《急就篇》:「射鬾、辟邪除羣凶。射鬾、辟邪皆神獸名也……辟邪,言能辟禦妖邪也,謂以寶玉之類二獸之狀以佩帶之,用除去凶災而保衞其身也。」
先民認為獅虎凶猛,可除凶祟,所以用這種神獸來看守闕門和神道。事實上,古代對辟邪一詞的使用,或獅或虎並不嚴格。
以四川私漢高頤墓為例,墓前其中兩頭石獸,外形是獅子,惟前臂有翼,學者判斷更可能是神獸辟邪。然而同樣在四川,又有出土漢代石雕,老虎造型,也標記為辟邪。
此外亦有研究認為,帶翼獅子的模樣,或許是受到西亞遠古傳說生物獅鷲的影響。
本品局部
從玉石雕刻角度來看,漢代圓雕動物擺脫了以往式樣化的風貌,轉而強化活潑寫實之創作手法。題材選擇也充滿活力,不但模擬真實存在的生物,也有本品般的幻想瑞獸。
與此同時,漢代不少設計亦打破了傳統對稱平衡的習慣,動物形象伸張有度,扭曲有勢,盡見靈動之感。
本品正是箇中佳例,作回首低鳴狀,雙角捲貼,體軀瘦長,扭轉有力。雙翼夾於身側,長尾分為數絡。下顎靠在身軀上稍作歇息,養精蓄銳,準備下一刻的奔騰跳躍。玉匠成功捕捉神獸處於動與靜之間的剎那,體現了漢代最頂尖的雕刻工藝。
值得一提的是,漢代圓雕辟邪多見仰首挺胸或低首匍匐之狀。本品呈回首姿態,亦是另一點珍罕之處。
2022年,佳士得香港帶來一件西漢玉辟邪(下圖),長7.2 cm,與本品同樣曾為「雲中居」所有,當時估價HK$800萬,終在熾熱競投下以HK$2,685萬易主。
西漢晚期 玉辟邪,出自「雲中居」收藏|2022年,佳士得香港
東漢 玉辟邪|台北故宮
Lot 1009|良渚文化 鳥立神壇紋玉璧
直徑:24.8 cm
來源:
- 雲中居,台北,1991年10月4日
出版:
- 鄧淑蘋,《羣玉別藏續集》,台北,1999年,頁97,圖版23號
展覽:
- 國立故宮博物院,《羣玉別藏續集》,台北,1999年
專場:太一精魄 - 藍田山房舊藏古玉
估價:HK$2,000,000 - 3,000,000
藍田山房乃台灣著名私人古玉收藏,此次單一藏家專場以「太一精魄」為主題,75組拍品悉數於1999年台北故宮《羣玉別藏續集》展出,此後25年未再公開展示,直到如今在佳士得亮相。
這75組古玉,包括上述綠松石辟邪與本件玉璧,基本上皆由「雲中居」於90年代為之掌眼購入。
自2019年秋季起,佳士得香港先後為「雲中居」主人張偉華舉辦了4場專拍,舉槌玉器橫跨新石器時代、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漢盛世,引發激烈乃至瘋狂的競投爭奪,合計斬獲近HK$2.65億成交額,成為收藏圈佳話。
其時的重點成交當中,也有好些是藍田山房舊藏。
「雲中居」主人張偉華
據統計,全球各地公私收藏的良渚玉璧之中,只有13件帶有符號,而其中12件的符號、包括本品在內,俱與鳥相關。
良渚文化距今約5,300至4,300年,分佈於長江下游的太湖流域,建有規模宏大的城都、功能複雜的水利系統、乃至等級極高的玉製禮器,先進程度不亞於同時期的古埃及、蘇美爾文明,被譽為「中華文明史的聖地」。
良渚人觀念裡,玉器主要用來祭神,並作爲權力與身分的象徵,是標明身份的禮器。
在芸芸良渚玉器之中,帶有鳥符號的玉璧尤其引人入勝,許多學者都試圖揭開它的神秘面紗。其中的關鍵,就在太陽之上。
本品上刻鳥立神壇紋
左為本品鳥立神壇紋的放大圖,右為本品鳥立神壇紋的勾勒圖
太陽是蒼穹上最亮的天體,帶來的光明與溫暖,又是萬物賴以生長的必要條件,所以為先民所崇拜。《禮記‧郊特牲》便有曰:「天之諸神莫大於日,祭諸神之時,日居諸神之首。」
主流學術界相信,由於鳥能飛行,所以在古代被視為溝通天地的信使,同時也是太陽的代表。是故,藉由鳥圖騰的崇拜,也就表達出對太陽的崇拜。
本件良渚玉璧所刻的鳥立神壇紋,神鳥可能象徵天帝或太陽,而鳥立高杆的造型或許即為後世鳩杖的濫觴。另外亦有意見認為,這種紋飾或為巫師與神祇溝通的密碼,因而故意刻得輕淺難識。至於神壇入面難以明辨的符號,則推斷是統治者或部落領袖的象徵。
至於為何同類良渚鳥紋玉璧,神壇基本上都作三層設計,這一點還有待進一步考究發掘。
華盛頓弗立爾美術館(Freer Gallery of Art)的近例
Lot 1103|晚明 黃花梨四足葉紋八方高香几
尺寸:寬50.5 cm;深37.7cm;高103.3 cm
來源:
- 鍾華培舊藏(香港敏求精舍成員),香港,1990-1997年
- 木趣居珍藏,香港
出版:
- 香港藝術館,《好古敏求– 敏求精舍三十五週年紀念展》,香港,1995年,頁281,編號253
- R‧P‧畢格史,「會議展覽評論」,《Orientations》,1995年2月刊,香港,頁69
- 伍嘉恩,《明式家具二十年經眼錄》,北京,2010年,頁18-19
- 伍嘉恩,《木趣居–家具中的嘉具–上》,北京,2017年,頁70-73
- 伍嘉恩,《明式家具三十年經眼錄》,北京,2024年,頁22-23
展覽:
- 香港,嘉木堂,《家具中的家具–明式家具私人珍藏精選》,1994年12月
- 香港藝術館,《敏求精舍三十五週年紀念展》,1995 年12月22日至1996年2月18日
- 香港蘇富比,《木趣居‧家具中的嘉具》,2017年9月29日至10月2日
- 香港佳士得,《「木趣居」明式家具曠世珍藏特展》,2024年10月11至15日
專場:嘉木留芳 -『木趣居』精選明式家具
估價:HK$12,000,000 - 22,000,000
拍賣界近年掀起「黃花梨熱」,以這種名貴木材製作的家具多次刷新紀錄,而佳士得正是其中重要推手。無論在西方還是東方舉槌,俱是有口皆碑,叫好叫座。
來到今季香港秋拍,佳士得更上一層樓,首次把伍嘉恩(Grace Wu)「木趣居」的藏品帶到拍場,呈獻這位「黃花梨女皇」精挑細選的15組曠世明式家具。
當中領銜者為本件形制獨特的高香几,與「明式家具泰斗」王世襄舊藏、現歸上海博物館之例(下圖)如出一轍,原為一對。
存世明代香几成對者,普天之下就只有這麼一對。
此圖為王世囊舊藏之例,現藏上海博物館,與本拍品原為一對
伍嘉恩與恩師王世襄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這件高香几,曾經令伍嘉恩牽腸掛肚,也見證了她追求珍品的毅力與決心。
時間回到90年代初,伍嘉恩一日收到友人蔣念慈來電,說對面店家早上收了一批貨運,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蔣念慈是上環摩羅街一間古董店的少東,對面店家是大雅古董號,主要經營酸枝家具與雜項,亦是頗有規模。
伍嘉恩聞言後趕到大雅,「第一眼就看到了四根弧形修長的腿足,第二眼就看到了八塊葉形牙子」,認出眼前高香几與王世襄家裡的極為相似。她興奮無比,連忙與店主洽商,豈料對方原來早與老主顧談好了價錢,只待收款送貨。這位老主顧,乃是玉器收藏大家鍾華培。
伍嘉恩知道無法強人所難,唯有失望而回。接下來的好幾年,她對高香几念念不忘,每次看到王世襄著作《明式家具珍賞》,就想起這件坐落鐘宅的美器。以至於1994年,「嘉木堂」慶祝搬遷新址舉辦《家具中的家具》展覽時,亦專誠向鍾氏借來高香几展出。
一直到了1997年,香港的古董成交量急速上升,伍嘉恩把握機會與鍾氏幾經磋商,方把這件心頭好收入囊中。
本品束腰及葉形牙子乃是一木連造
本品几面
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如斯說:「富貴之家,或置廳堂,上陳爐鼎,焚蘭煴麝;或置中庭,夜色將闌,仕女就之祈神乞巧。道宮佛殿,也設香几,焚香之外,兼放法器。」寥寥數語,道出了香几之用途及美態。
本品之獨特設計,尤其突顯出明式家具雕塑般的美學特徵,以及空間融合之美。
八方几面攢邊打槽平鑲獨板面心,下裝一根穿帶出梢支承。框面冰盤上部平直,自中上部下斂至底壓窄平線。束腰與沿邊起皮條線的葉形牙子一木連造,互相銜接,並向上與邊框結合。四根修長的方材三彎腿足弧形舒斂有致,於底向外微翻֨蹄足,足底出榫納入帶有小足支承於四角的微弧形長方托泥。
存世明式家具數量不少,惟香几卻是鮮見,屢屢成為拍場焦點。例如2022年香港秋拍,一件曾由「嘉木堂」經手的黃花梨五足圓香几在佳士得亮相,估價HK$600萬,結果引來多位藏家爭奪,最終以逾HK$7,132萬高價易手。
本品另一角度照片
Lot 1109|晚明 黃花梨五屏風攢邊嵌理石圍子羅漢床
尺寸:寬198.5 cm;深90 cm; 高98.7 cm;座高49 cm
來源:
- 嘉木堂,香港,2007年
- 木趣居珍藏,香港
出版:
- 伍嘉恩,《明式家具二十年經眼錄》,北京,2010年,頁238-239
- 伍嘉恩,《木趣居–家具中的嘉具–下》,北京,2017年,頁374-379
- 伍嘉恩,《明式家具三十年經眼錄》,北京,2024年,頁234-235
展覽:
- 香港蘇富比,《木趣居‧家具中的嘉具》,2017年9月29日至10月2日
- 香港佳士得,《「木趣居」明式家具曠世珍藏特展》,2024年10月11至15日
專場:嘉木留芳 -『木趣居』精選明式家具
估價:HK$3,000,000 - 6,000,000
存世的大理石圍子羅漢床,基本上都是清代中晚期作品,多以紫壇木、紅木、或其他木材所製。本品誕生於明朝晚葉,圍子俱是原裝原配,彌足珍貴。
羅漢床是中式臥具的一種,可臥可坐,既可小睡其上,賓客到訪,羅漢床中又可放置小几,與客人對坐品茶聊天,在明清時期廣受歡迎,乃文人雅士書齋中不可缺少的家具。
明人文震亨《長物志》中道:「古人製几榻,雖長短廣狹不齊,置於齋室,必古雅可愛,又坐卧依憑,無不便適。」意思就是,在羅漢床上怎樣坐、怎樣躺,皆舒適稱心。
若論「最著名的羅漢床使用者」,非乾隆皇帝莫屬。在《是一是二圖》之中,這位天子身穿漢服,脫了其中一隻鞋,舒泰地踞坐羅漢床上,背後是山水屏風,周圍盡是古物珍玩,體現出他儒雅的生活情趣。
《乾隆皇帝是一是二圖》|北京故宮
本羅漢床與上述高白几
本件黃花梨羅漢床,與《是一是二圖》的家具配置可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 同樣有「山水屏風」,不過是與羅漢床連成一體。
明式家具以簡約美學見稱,在結構造型的妙思以外,也很著重呈現自然紋理。本品床圍子可裝可卸,均鑲嵌大理石心板。石材紋理猶如水墨佳構,雲霧山巒,濃淡有致,起伏連綿,連成一氣卻又景觀各異,渾然天成。此等神韻意境,與明式家具背後的哲學不謀而合。
床面格角榫攢邊,四框內緣踩邊打眼造軟屜,下裝三根彎帶支承,現用舊蓆是更替品。邊抹冰盤沿自中上部上舒下斂,抹頭可見明榫。高束腰與直素牙條一木連做,與腿足連結。
腿足上端收窄凹入接合束腰,出榫納入床面邊框底部,向下至着地處成三道線腳的方形足墊作結束。牙條內安穿銷上貫床座邊框底部加強穩固,長邊一雙,短邊一枚。邊框上角內外踩線條柔婉的委角。下雕別緻舒緩的壼門輪廓牙子。兩側圍子構造相同,前端加添造型精致的抱鼓墩形站牙,用走馬梢與後圍子接合。
1996年,加州文藝復興山莊的中國古典家具博物館舊藏於紐約佳士得舉槌,107件家具歷經場場爭奪戰後悉數售出,斬獲逾US$1,120萬成交額,寫下中國藝術品單場拍賣紀錄。其中的17世紀黃花梨嵌大理石插座式屏風,便成為拍賣史上首件衝破百萬美元大關的中國家具。
床圍子可裝可卸,均鑲嵌大理石心板
石材紋理猶如水墨佳構,雲霧山巒,渾然天成
本品側面
Lot 1206|清雍正 粉彩過枝秋水芙蓉蜻蜓圖盤 雙方框六字楷書款|R.H.R. 帕默珍藏
直徑:13.5 cm
來源:
- 山中商會,倫敦,1937年3月,據R.H.R.帕默帳本
- 雷金納德暨莉娜.帕默伉儷珍藏,編號473
出版:
- 東方陶瓷學會,《Exhibition of Enamelled Polychrome Porcelain of the Manchu Dynasty 1644-1912》,倫敦,1951年,編號187
- 邦瀚斯,《Reginald and Lena Palmer, Their Collection and 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 1921-1970》,倫敦,2021年,頁72-75,編號22
展覽:
- 倫敦東方陶瓷學會,《Exhibition of Enamelled Polychrome Porcelain of the Manchu Dynasty 1644-1912》,1951年5月23日至7月21日
- 倫敦邦瀚斯,《Reginald and Lena Palmer, Their Collection and 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 1921-1970: A Loan Exhibition》,2021年10月25日至2021年11月2日
專場:帕默家族典藏中國藝術
估價:HK$5,000,000 - 8,000,000
最後為大家介紹的,是載譽歸來的帕默家族典藏中國藝術專拍。
這個家族有份創辦的「亨特利與帕默餅乾」(Huntley and Palmer's),曾為全球最大規模的餅乾製造商之一,鼎盛時期總部員工數目超過8,000,並一度為英國、法國、比利時王室的御用供應商。
帕默家族的中國藝術建立於19世紀晚期,名列歐洲私人收藏界頂尖之列,可謂當地名門品味的代表。為之掌眼把關的,俱是大腕級別的古董商,舉如Bluett & Sons、Spink & Son、John Sparks、山中商會等等。
去年香港春拍,佳士得為帕默家族舉辦「博古紹裘」專拍,63件拍品之中,56年覓得新主,成交率近90%之高,斬獲HK$2,747萬成交額。今季專場可說更是精挑細選,拍品雖然只有25件,但佳器眾多,份量絕不比往年遜色。
左圖為Reginald & Lena Palmer伉儷,右圖為本拍品於藏家展櫃
粉彩是由琺瑯彩衍生而成的新品種,於康熙中期出現。它在色料中摻以鉛粉並加施玻璃白,有意令色彩不那麼濃艷。用分水淡洗法塗飾花紋層次,色階繁多,色調溫潤柔和。
雍正時期白瓷質量極高,胎薄體輕,胎釉似玉般溫潤細膩,更能突出線條纖細、色彩柔和的紋飾,本盤正是箇中佳例。
芙蓉花夾雜幾縷蘆草,花葉扶疏,玲瓏過枝,枝幹纖柔若不勝清風。芙蓉兩朵盛放,如美人醉後相對含笑;蓓蕾幾枚,則若含羞待放。空中蜻蜓,振翅飛舞,身體微弓,似要落於花朵之上。
蜻蜓秀巧,薄翅紋路縝緻;芙蓉綺麗,彩調宛轉曼妙。藍綠釉拼凑明快,精妙渲染攢簇枝頭的蒼翠茂葉,配合「過枝」技法之運用,佈局更見獨運匠心。
過枝又稱「過牆」,圖案自盤外壁攀延過盤邊伸展,鋪陳於盤心,使內壁和外壁相通,兩者圖案獨立成章的同時,又渾然一體。
本品局部
本品局部
本品畫意猶如和風拂面,加上留白空間感拿捏得恰到好處,紋飾不會過於繁複,盡顯雍正帝高雅脫俗的審美。除此以外,各種圖紋其實也隱含吉祥寓意。
「蜻」取「清」、「慶」諧音,可喻清正、喜慶。彩繪紋飾中,蜻蜓多配蓮花或海棠,有別於本品所見之木芙蓉。「芙」與「富」、「蓉」與「榮」,指富貴、榮華。内壁右側攀沿招展的「一蘆」與「一路」同音,交織出「一路富榮」之意。
至於「過牆枝」音諧「長治」,則借喻政通人和、長治久安。
雍正御製芙蓉蜻蜓紋盤極為罕見,鮮有傳世。2022年北京春拍有一例,直徑同為13.5 cm,同樣以過枝芙蓉為飾,構圖亦相似,但並沒有繪就蜻蜓,當時以RMB 1,127萬易手。
堪與本品比較之例,多為乾隆摹仿雍正風格燒製的版本。例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下圖),直徑和紋飾與本品相當,然蜻蜓用色淺淡,花卉發色亦略為欠佳。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的乾隆朝近例
Lot 1218|清乾隆 青白玉御題詩雙魚弦紋洗 「乾隆年製 」隸書刻款|R.H.R. 帕默珍藏
直徑:18.4 cm
詩文:
雙魚同漢式,圓洗異周金。
貯水色如一,非銅味不侵。
堪欣漸還古,弗致日趨今。
設展羲經對,應知君子心。
乾隆丙午閏秋御題
鈐印:古稀天子、猶日孜孜
來源:
- Spink & Son,倫敦,1934年12月(據R.H.R.帕默帳本)
- 雷金納德暨莉娜.帕默伉儷珍藏,編號116
專場:帕默家族典藏中國藝術
估價:HK$10,000,000 - 15,000,000
乾隆御洗內壁雕仿古雙魚者存世三例,其中帶乾隆紀年御題詩者更只得兩例。一例為收藏名家歐雲伉儷(Florence & Herbert Irving)收藏,2019年經紐約佳士得釋出,估價US$100萬,結果以近三倍的US$289.5萬(約HK$2,260萬)易手,摘下該夜晚拍成交桂冠。
另一例便是本洗。
本洗與歐雲伉儷藏洗的年款、題詩、紀年完全相同,兩者均有「乾隆年製」四字底款,款外圍環扣四十字的乾隆御製五言律詩,題記首尾中間鈐刻方印「古稀天子」、「猶日孜孜」。
乾隆帝敏求好古,用現代語言來形容的話,就是愛懷舊的好文青。本玉洗雙魚造型簡約古樸,御題詩開首即云「雙魚同漢式,圓洗異周金」,說明是按漢朝青銅雙魚洗而造。
乾隆宮廷圖譜《西清古鑑》收錄的其中一件漢代雙魚洗
漢代 長宜子孫雙魚洗|上海博物館
雙魚圖紋,自古有之,青銅器以外,還有更遠古的雙魚陶器。所謂「浩浩者水,育育者魚」,古人觀察到魚類生殖力之盛,故以之祝喻子孫繁多,「魚」自此成為工藝中的圖騰象徵,至今日未息。
雙魚圖案,往往與道家思想有關。例如是太極圖,形如雙魚糾纏,故又稱「陰陽魚太極圖」。道家代表人物莊子,亦喜歡用魚來說道。除了人所熟知的「知魚之樂」以外,更有「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之理。
雙魚涵義古渺,玉洗滿水之時,仿如雙魚游曳其中,隱隱透露「魚水和諧」之奧妙哲理。
歐雲伉儷舊藏的玉洗
本洗外底環扣乾隆御製詩,配「古稀天子」、「猶日孜孜」印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即乾隆帝七十大壽之年,這位天子借用詩聖杜甫名句「人生七十古來稀」,令人刻製「古稀天子」印。他又借儒家典籍《尚書》所言之「惟日孜孜,無敢逸豫」,把之稍加修改成為「猶日孜孜」,作為「古稀天子」的副寶相配使用。
同年,乾隆帝特意撰寫了一篇《古稀說》,總結在位執政以來的功積,認為千古帝王之中,年登古稀的明君只有他一人而已。
由此可見,「古稀天子」與「猶日孜孜」,代表著乾隆帝對自己的嘉許認可。此兩印同銘於本洗之上,可見乾隆對之如何珍視喜愛。
其他精選拍品
Lot 1408|清雍正 青花如意折枝花果紋天球瓶 六字篆書款|士紳珍藏
高度:58 cm(連盒)
來源:
- 香港蘇富比,2006年10月8日,拍品1054號
專場: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估價:HK$10,000,000 - 15,000,000
Lot 1416|清乾隆 紫檀圓包圓裹腿畫桌一對|美國顯赫私人珍藏
尺寸:高88 cm;寬218 cm;深64 cm
來源:
- 寒舍,台北
出版:
- 蔡辰洋,《紫檀》,台北,1996 年,頁94-95
專場: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估價:HK$10,000,000 - 15,000,000
Lot 1363|清乾隆 鬥彩八吉祥夔鳳紋大盤 六字篆書款|藝德堂珍藏
直徑:51.1 cm
來源:
- 香港蘇富比,1990年11月13日,拍品346號
- 香港佳士得,2001年4月29日,拍品599號
出版:
- 《香港蘇富比二十周年1973-1993》,頁187,圖版240號
專場: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估價:HK$3,000,000 - 5,000,000
Lot 1015|石家河文化至夏代 白玉神人像
長度:8.6 cm
來源:
- 雲中居,台北,1994年12月15日
出版:
- 鄧淑蘋,《羣玉別藏續集》,台北,1999年,頁117,圖版43號
展覽:
- 國立故宮博物院,《羣玉別藏續集》,台北,1999年
專場:太一精魄 - 藍田山房舊藏古玉
估價:HK$800,000 - 1,500,000
Lot 1108|晚明 黃花梨獨板面霸王棖翹頭桌
尺寸:寬198.6 cm;深45.8 cm;高88.9 cm
來源:
- Gangolf Geis舊藏,香港,至2003年
- 《The Gangolf Geis Collection of Fine Chinese Furniture》,紐約佳士得,2003年9月18日,拍品44號
- 木趣居珍藏,香港
出版:
- 伍嘉恩,「明式家具二十年經眼錄之四–桌類」,《紫禁城》,北京,2008年11月,第166期,頁135
- 伍嘉恩,《明式家具二十年經眼錄》,北京,2010年,頁49
- 伍嘉恩,《木趣居–家具中的嘉具–上》,北京,2017年,頁142–147
- 伍嘉恩,《明式家具三十年經眼錄》,北京,2024年,頁54
展覽:
- 香港蘇富比,《木趣居‧家具中的嘉具》,2017年9月29日–10月2日
- 香港佳士得,《「木趣居」明式家具曠世珍藏特展》,2024年10月11–15日
專場:嘉木留芳 -『木趣居』精選明式家具
估價:HK$2,500,000 - 4,500,000
Lot 1214|御製松花石嵌貝長方硯及銅胎畫琺瑯虞美人石竹圖蓋|R.H.R. 帕默珍藏
長度:硯10 cm;蓋11 cm
來源:
- Spink & Son,倫敦,1933年4月,據R.H.R.帕默帳本
- 雷金納德暨莉娜.帕默伉儷珍藏,編號18
出版:
- R. Soame Jenyns and W. Watson,《Chinese Art: The minor Arts II: Textiles, Glass and Painting on Glass, Carvings in Ivory and Rhinoceros Horn, Carvings in Hardstones, Snuff Bottles, Inkcakes and Inkstones》,倫敦,1965年,頁310-311,圖版207號,圖1
- M. Gillingham,《Chinese Painted Enamels: An Exhibition held in the [Ashmolean Museum] Department of Eastern Art》,牛津,1978年,頁25,編號22
- 邦瀚斯,《Reginald and Lena Palmer, Their Collection and 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 1921-1970》,倫敦,2021年,頁106-109,編號34
展覽:
- 牛津大學阿什莫林博物館,《Chinese Painted Enamels, An Exhibition held in the Department of Eastern Art》,1978年6月至7月
- 倫敦邦瀚斯,《Reginald and Lena Palmer, Their Collection and 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 1921-1970: A Loan Exhibition》,2021年10月25日至2021年11月2日
專場:帕默家族典藏中國藝術
估價:HK$6,000,000 - 8,000,000
佳士得香港|2024亞洲藝術週|中國瓷器及藝術品
地址:中環美利道2號 The Henderson 6樓
預展:2024/11/22 - 28|10:30am - 6pm
專場:太一精魄 - 藍田山房舊藏古玉
拍賣:2024/11/29|10:30am
專場:嘉木留芳 -『木趣居』精選明式家具
拍賣:2024/11/29|2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