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藏半世紀培根「教宗」畫作 重現倫敦佳士得

繼上次公佈,估價£700萬 - £1,000萬的《舉臂男子頭像》後,倫敦佳士得的戰後及當代藝術晚拍,再有一件培根(Francis Bacon,1908-1992)巨作,估價£7,000萬的《紅色主教習作》。The Value有幸請來其部門專家王涵怡(Han-I Wang),為大家親自介紹這兩幅以教宗為主題的畫作。



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909-1992)《舉臂男子頭像》
創作年份:1955年
尺寸:61 x 50.7cm
估價:£7,000,000 - 10,000,000


佳士得戰後及當代藝術專家王涵怡(Han-I Wang)

王:這是培根(Francis Bacon)於1955年畫的《舉臂男子頭像》。因他常以西班家畫家Diego Velázquez(1599-1660)與荷蘭黃金時代畫家林布蘭(Rembrandt,1606-1669)的畫作為靈感,所以被視為歷史畫家。培根以Velasquez的教宗庇護十二世(Pope Pius XII)畫像為藍本,畫了這幅教宗肖像。


Diego Velázquez,《Portrait of Pope Innocent X》(左);培根,《Study after Velázquez's Portrait of Pope Innocent X》(右)

問:為何培根會以教宗為主題?

王:1955年,是歐洲歷史的重要時刻,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重建時期。當時攝影已是流行的媒介,你可看見此畫中,教宗正在舉起手的動感。以攝影手法入畫,是培根最為人熟悉的特點。教宗是反映世界現況的象徵,但卻與現實脫離,培根想要捕捉這一點,讓畫中教宗被置於一個無時間、地域的空間,遠離一切。

問:與現實脫離?


教宗庇護十二世(Pope Pius XII)

王:一向被人崇敬的教宗,在這個重要時期不聞不問,人民受苦也毫不理會,只是被樞機抬到椅子上。就算在英國,人民都嘗試重建社會,重返生活,而此畫所畫的就是那個遠離當時社會問題的教宗。

問:此畫用色有何特別?

王:此畫用色簡單而嚴峻,反映1950年代的教宗和社會。這裡培根用了有機調色盤,而不是他於70年代常用的顏色。他捕捉了50年代倫敦的動勢,這亦是他在50年代畫作中常用的顏色。
 



問:此畫結構如何?

王:培根把教宗置於籠牢般的結構中,你能看到柵欄圍繞著教宗。但同時,這非常矛盾,因他與你相當接近,卻沒有在掙脫這籠牢似的結構。此畫與他充滿活力的60、70年代畫作不同。50年代培根還在接受學術訓練,鑽研畫作、歷史,捕捉主題和意念,探索自己的風格。而眼前此畫,就是培根50年代畫作的最好的例子。



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909-1992)《紅色主教習作,1962年,1971年第二版》
創作年份:1971年
尺寸:198 x 147.5cm
估價:£70,000,000

王:畫中人物臉部這樣扭曲,任由顏料混合成的臉部結構,是非常獨特、成熟的培根風格。與1955年那幅相比,可見其風格的自然演進。他非常熱衷於人體解剖學,很多畫作都讓人物輪廓保留原有的樣子,並結合顏色與動勢。

問:畫中所繪何人?

王:畫中有兩個人物,這是教宗諾森(上圖左),這是George Dyer(上圖右)。George Dyer是跟培根一起8年的情人,他於1971年自殺。


培根與他的情人George Dyer

問:畫這兩人有何特別含意?

把這兩個人物放在一起,就像永生與死亡的對比。因教宗被視為「神」的代表,傳揚基督精神,但他看著鏡子,反映的卻是已經自殺的George Dyer也在看著他。這同時亦呈現對立的狀態,人類因宗教、關係、人性而掙扎。

問:中間的燈象徵甚麼?

王:畫中的燈象徵培根本人,他在點出、傳遞這世界的真貌。因此他在畫中加入自己,用以連結George Dyer與教宗。

 


拍賣詳情

拍賣行:倫敦佳士得
場次編號:14442
拍賣場次:戰後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拍品數目:64
預展時間:
2017/9/30|11am - 5pm
2017/10/1|11am - 5pm
2017/10/2|9am - 5pm
2017/10/3|9am - 4pm
2017/10/4|9am - 4:30pm
2017/10/5|9am - 6pm
2017/10/6|9am - 4pm
拍賣時間:2017/10/6|7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