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亞洲藝術週進行得如火如荼,佳士得昨晚帶來芝加哥著名阿爾斯多夫伉儷(James and Marilynn Alsdorf)收藏專場,重磅拍品匯集的第一部份,23件拍品全部成交,斬獲逾US$1,500萬(HK$1.17億;NT$4.4億)總成交額。
成交三甲分別為一尊印度朱羅王朝銅濕婆立像、傳為明代書畫家張瑞圖真跡的水墨紙本冊頁《別有天地》、以及「中國古董教父」Eskanazi舊藏的隋代佛首,足見藏品涵蓋種類之廣。
印度朱羅王朝銅濕婆立像,連佣成交價US$435萬
阿爾斯多夫伉儷
阿爾斯多夫伉儷(James and Marilynn Alsdorf)相知相守近四十載,丈夫是芝加哥著名收藏家兼慈善家,妻子則有「芝加哥藝術界女王」之稱。二人興趣廣泛,收藏可謂無所不及,涵蓋歐亞古今。藏品涵蓋印度及中國佛教雕塑、雍正及乾隆年款單色瓷器,以及各式動物主題石雕與銅雕等,包羅萬有。
其藏品之多,行方為之分成兩部分拍賣。這次我們集中報道匯集重磅拍品的第一部分。23件拍品總估價US$370萬,結果全數易手,總槌價達US$1,230萬,為總估價3倍多,成績斐然。
紐約及香港兩地拍賣官,透過鏡頭即時互動
行方特地安排香港佳士得特設輔助拍賣廳,讓香港及紐約兩地兩位拍賣官即時互動,競價戰亦透過直播越洋展開。其中「中國古董教父」Eskanazi舊藏的隋代佛首,正是由香港方面的電話委託客戶投得。
雖然拍賣期間曾出現兩邊同時喊價的場面,幸拍賣官果斷決定先接受哪方出價,未致引起混亂。事不宜遲,先由本場的成交之冠說起。
成交冠軍 - Lot 806|印度南部 泰米爾納德邦 朱羅王朝 銅濕婆立像
高度:82.3cm
來源:
- William H. Wolff珍藏,紐約,入藏不晚於1972年
- 購自William H. Wolff Inc.,紐約,1974年5月4日
- 詹姆斯及瑪麗蓮﹒阿爾斯多夫伉儷珍藏,芝加哥
估價:US$1,000,000 - 1,500,000
落槌價:US$3,600,000
成交價:US$4,350,000
成交之冠乃一尊印度朱羅王朝銅濕婆立像,此尊立像全場估價最高,估價US$100萬 - 150萬。拍賣官以US$85萬起拍,競價者主要是紐約方面的電話委託客戶。經29口叫價後,拍賣官於US$360萬落槌,連佣成交價US$435萬(HK$3,370萬;NT$1.27億)由南亞現當代藝術部總監Deepanjana Klein替客戶投得。
濕婆Shiva,在梵文中有「吉祥、恩惠、安寧」之意。濕婆神象徵「生育」與「毀滅」,在印度教眾神祇中地位最高,可說是萬神之神。
這尊濕婆像出自印度南部朱羅王朝。印度幅員遼闊,各地造像皆有不同的審美特徵。以朱羅王朝為例,造像的體態較端莊內斂、身型頎長、注重裝飾細節。
這尊濕婆像為「摧毀三城者」樣式。相傳有三座分別用金、銀和鐵建立的魔城,矗立於蒼穹、半空和大地。若要將之殲滅,只能在三城連成直線時以一箭摧毀。最終,由濕婆引弓完成這一壯舉。
朱羅王朝的首一百五十年間,境內戰亂頻仍,政權可謂危機四伏。正因時局動盪,所以濕婆攻克三魔城的戰神形象,分外振奮人心。
此濕婆像身段頎長,一足踏蓮,另一足則踏在侏儒背上。侏儒象徵無知,踩在腳下,意味著濕婆將掃除一切盲目與愚蠢。值得一提的是,當濕婆以其他形象(例如「舞王相」)出現時,多以右腳踩侏儒,唯獨在「摧毀三城者」樣式中,會用左腳踏之。
濕婆攢髮盤髻,寶冠成塔,裝飾繁複,為典型朱羅王朝的造像風格。四手舒展,纏蛇形臂釧,分持戰斧與鹿,另外兩手原應握著弓箭,可惜弓箭一般為另行鑄造,時至今日,大多數造像的弓箭經已遺失。戰斧為濕婆的戰鬥武器,顯示濕婆的毀滅力量。鹿則代表濕婆為自然與動物之主。
這些裝飾與手持物源自一個神話故事:某日,濕婆來到一群仙人聚集的靜修林外,忽然情不自禁地舞蹈,引得仙人們的妻子都跑來觀看,並深深為之吸引。仙人們妒火中燒,變出猛虎、鹿、毒蛇和燒紅的鐵攻向濕婆。濕婆並不懼怕,不但抓住鹿和蛇、剝下虎皮,更把燒紅的鐵收為自已的武器。自此,濕婆便以肩披虎皮、身纏毒蛇、手執躍鹿及戰斧的形象出現。
濕婆四手舒展,纏蛇形臂釧,分持戰斧、鹿
濕婆一足踏蓮,另一足則踏在侏儒背上
據行方考據,此尊濕婆像應為神廟長年供奉之物,證據有二。
首先,濕婆的半裙頗為陳舊,很多細部亦漫漶不清,這些都是由於僧人日常法供而造成的磨損。此外,每次寺外巡遊之後,僧人都會用棕欖果肉和籽實擦洗銅像,久而久之,銅像表面會形成一層獨有的金色光澤。
第二個證據是雙眼和眉毛經過修整。印度教的日常禮拜規定,信徒須凝神定睛,與神像對視,方能承其恩澤庇佑。故此,神像的雙目格外重要,僧人會命人適時修整,以保神采。此尊濕婆像其他細部已有磨損,但眉目仍然清晰有神,可知因長期供奉而曾由寺廟翻新。
成交亞軍 - Lot 811|明 張瑞圖(傳)《別有天地》冊頁十四對開 水墨灑金紙本
創作時間:1625年
尺寸:29.2 x 34.8 cm(每開)
內藤湖南(1866-1934)題引首:別有天地。內藤虎。
鈐印:湖南、藤虎、字炳卿
鑑藏印:益齋(十四次)、公孫大孃(二次)、益齋文房長物、定
來源:
- 日本繭山龍泉堂
- 法國外交官 Jean Daridan (1906-2002) 私人珍藏至1970年
- 1970年9月10日購自巴黎 J.C. Moreau-Gobard
- 詹姆斯及瑪麗蓮﹒阿爾斯多夫珍藏,芝加哥
估價:US$100,000 - 150,000
落槌價:US$2,650,000
成交價:US$3,210,000
這張傳為明代書畫家張瑞圖真跡的水墨紙本冊頁《別有天地》,則以黑馬姿態奪下本場成交亞軍。此作估價US$10 - 15萬,拍賣官以US$6.5萬起拍,競投氣氛熱烈,紐約、香港兩地乃至網上買家相繼出價,不消片刻叫價已突破US$50萬,此刻叫價增至每口US$5萬。
此後的競價戰主要為身在的香港的中國瓷器及藝術品部專家唐晞殷(Sherese Tong),與身在紐約的中國書畫部專家周時健(Sophia Zhou)之爭。雙方為各自的電話委託客戶越洋競價。經28口叫價後,拍賣官終在US$265萬落槌,連佣成交價US$321萬(HK$2,490萬;NT$9,390萬)。由周時健為客戶投得。
行方定下相對保守的估價,原因在於始終無法100%確定此冊頁為張瑞圖真跡。至於冊頁最終高價拍出,則反映買家對冊頁信心十足,確信它是張瑞圖真跡。張瑞圖到底是何許人,他的真跡又如何別具價值?
冊頁中的詩文,只有上圖一首為張瑞圖所創作
張瑞圖(1570-1641),字長公,號二水,又號果亭山人,福建晉江人。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探花及第,天啟七年(1627年)召入內閣,惟終因捲入魏忠賢閹黨一案遭罷黜。
張瑞圖擅長行草書,書法奇逸,學鐘、王。山水畫學黃公望,蒼勁有骨。與董其昌、邢侗、米萬鍾齊名,時稱晚明四大家。
行方在拍品專文形容這冊頁:「體現了張瑞圖筆勢生動、峻峭奇逸的書法風格,及其重抒宋元以來文人畫筆墨濃淡寄情於山水之間的繪畫理想。」
首幅對開畫作中,張瑞圖摘錄李白《題東谿公幽居》中的詩句
這本水墨冊頁《別有天地》,十四開冊頁共收錄十一首詩文,當中只有一首為張瑞圖所創作,其餘十首則摘錄引用自李白、陶淵明、陶弘景、柳宗元、蘇軾等中國歷代文壇巨擘之作。
本作有六幅對開的山水畫作,並有五幅題有詩句。畫面與詩文相互呼應,達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例如在首幅對開畫作中,張瑞圖摘錄李白《題東谿公幽居》中的詩句:「宅近青山同謝脁,門垂五柳似陶潛。」
從頁面可見,畫中深遠處有一棟民宅座落於深山中,幾棵巨大的柳樹不合比例地矗立在前門旁。相同意象的構圖重複出現於畫面中遠處,有兩位高士在湖邊的涼亭中清談著,一棵柳樹的拱形枝幹從涼亭上方越過屋頂,形成一種框架效果。
漢學家內藤虎(內藤湖南)為此卷作題引首「別有天地」
此冊頁作於1625年,上款人為朱完,字季美,號白岳。據《書史會要》卷九所載:朱完,「萬曆(1573-1620)時人。隸書嚴整,清勁獨步一時,楷書作顏體,行草亦佳。」意即冊頁作於朱完逝世後,惟整本冊頁未見任何說明,講述張瑞圖與朱完之間的關係。
至於冊頁題引首「別有天地」則由漢學家內藤虎(內藤湖南)所作;卷尾則附有著名漢學家、書法家、畫家、收藏家、篆刻家長尾甲鈐印。
成交季軍 - Lot 809|隋 大理石雕佛首
高度:29.9 cm
來源:
- David David-Weill (1871-1952年) 珍藏,巴黎,入藏於1925年以前
- 納粹德國佔領法國期間經羅森柏格特別小組(Einsatzstab Reichsleiter Rosenberg〔ERR〕)搜刮後於1943年6月28日移至國立網球場現代美術館(ERR編號DW2492)
- 1946年3月4日回歸法國後交還于David David-Weill
- 倫敦蘇富比,David David-Weill珍藏,1972年2月29日,拍品編號14
- 埃斯卡納齊,倫敦,1979年2月12日
- 詹姆斯及瑪麗蓮﹒阿爾斯多夫伉儷珍藏,芝加哥
估價:US$500,000 - 700,000
落槌價:US$1,850,000
成交價:US$2,250,000
成交季軍的隋代大理石雕佛首,同樣引來紐約、香港兩地買家激烈爭逐。佛首估價US$50萬 - 70萬,拍賣官以US$42萬起拍,經27口叫價,最終以US$185萬落槌,達估價3.7倍,連佣成交價US$225萬(HK$1,740萬;NT$6,580萬)。這次的競價戰則由香港方面勝出,由香港中國瓷器及藝術品部國際總監安蓓蕾(Pola Antebi)替電話委託客戶投得。
此佛首妙相莊嚴,面頰飽滿,弓眉皎淨,慈目輕垂,下頦纖巧,雙唇微攏,笑容溫婉,耳垂豐厚,螺髪細密,肉髻渾圓,盡見隋代佛教造像之美。
除了佛首本身,它的來源故事同樣充滿趣味。佛首於20世紀初,原屬巴黎猶太裔銀行家David David-Weill收藏。他的收藏範圍極廣,西方有繪畫、雕刻、家具、金銀器,東方則有宋代瓷器、高古玉、青銅器等等。至於David的佛像收藏,正正包括我們今次談的隋朝佛首。
巴黎猶太裔銀行家David David-Weill
「中國古董教父」Eskenazi
二戰期間,納粹德軍佔領巴黎,城中猶太人成為納粹搜捕目標。雖然David帶同家人成功逃往法國西南部的村落,裝成基督徒避過一劫。但是包括佛首在內的藝術收藏,就被德軍專門掠奪敵對國家的文化財產和藝術珍藏的「羅森柏格特別行動組」(ERR)奪去。
據指,當時一共有2,687件David收藏的藝術品落入納粹手中,收藏份量可見一斑。二戰結束後,佛首於1946年歸還予David。晚年,他把大量藝術品捐予羅浮宮、吉美博物館待公共收藏機構。此隋朝佛首則一直留在David收藏之中,直到他身後於1972年在倫敦蘇富比拍賣。
1979年,佛首為「中國古董教父」Eskenazi納入囊中,再繼而進入芝加哥著名收藏家阿爾斯多夫伉儷(James and Marilynn Alsdorf)藏竇,直至今次再次登上拍賣。
拍賣詳情
拍賣行:紐約佳士得
專場:崇聖御寶 - 詹姆斯及瑪麗蓮·阿爾斯多夫珍藏(第一部分)
拍賣日期:2020/9/24
拍品數目:23
成交:23
未成交:0
成交率:100%
總成交額:US$15,06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