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中國古玩網拍熱賣 宋朝瓷枕估價29倍成交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關係,全球拍賣紛紛移師網絡,結果令人驚喜。以日前結束的「古今|網上拍賣:中國藝術集珍」為例,近半拍品超越估價範圍易手,刷新佳士得同系列網拍的成交額紀錄。至於冠軍拍品 - 北宋青白釉瓷枕以HK$437,500(NT$165萬)成交,更足足是估價的29倍之多。


「古今|網上拍賣:中國藝術集珍」專場官方封面照片

專場網羅古玩瓷器、玉器、銅器、織繡、文房,吸引超過300位收藏家登記參與,斬獲HK$767萬(NT$2,900萬)成交總額。新客戶當中,近80%都來自亞太地區。全場91件拍品,78件成功售出,成交率達86%。

古玩價值甚受狀況/品相影響,收藏家出手競投前一般都要先看實物。由於現在難以安排實體預展,故對古玩網拍來說是一大挑戰。今次佳士得交出好成績,無疑是一支強心針。

拍賣前夕,The Value挑選了部份精品作介紹,現在為大家報道它們的成交結果。



Lot 58|北宋 青白釉褐斑玄武座蓮葉枕(本場冠軍拍品)

尺寸:16.5cm
來源:林保照先生珍藏
估價:HK$15,000 - 30,000
成交價:HK$437,500

瓷枕是非常有趣的古代藝術品。現代人一看,覺得材料這麼硬不可能真的用來睡,很自然認為瓷枕是陪葬用器。

這算答對了一半。

瓷枕為宋代、金朝常見瓷器,用途廣泛:既有活人日用的,亦有隨仙人陪葬用的。當時瓷業發達,燒造瓷枕的窯口遍佈大江南北:北方以磁州窯、鈞窯、定窯,以及山西等地的窯場為大宗;南方則以景德鎮的青白瓷枕尤為有名。

瓷枕當時是受歡迎商品,款式自然不勝枚舉:形狀不一,有方形、花形、心形、甚至塑造成嬰孩或動物;規格不等,高有10-20多cm的,長有20-40多cm;裝飾多樣,有嬰孩可能是求子,飾美女或許是要吸引男性顧客。

說了這麼久,瓷枕究竟是怎麼用呢?首先因為材料關係,所以古人會在夏天用作枕頭乘涼。古人髮型不像我們般隨便,大都是束髮高髻,所以瓷枕位置相信是給頸部枕用,而非直接把頭部睡在上面。另外也有研究指出,瓷枕也可用於擱手,方便醫師把脈。

最後就是家居陳設,像下圖的金朝瓷枕,同樣為香港收藏家林保照舊藏,形作雙獅,威武相當,正適合鎮宅辟邪。


Lot 59|金 山西黃釉綠斑印蜂巢紋雙頭獅枕

尺寸:29.5cm
來源:林保照先生珍藏
估價:HK$15,000 - 30,000
成交價:HK$162,500



Lot 1|清康熙 青花山海麒麟紋棒槌瓶

尺寸:45.8cm
來源:私人藏家
估價:HK$200,000 - 300,000
成交價:HK$250,000

棒槌瓶的名字乃是取其形而來。北方人說「棒槌」,通常是罵人頭腦簡單,或是形容不懂規矩的外行人之意。這裡的「棒槌」,則是指洗衣時用來捶打衣服的工具「棒槌」。棒槌瓶創燒於康熙一朝,深具此時期古拙、凝重、質樸的瓷器造型特徵。

康熙青花素負盛名,由於技術上的突破,僅用一種青花色料便可充分描繪出景物的陰陽向背、遠近疏密,使畫面富立體感。這種多色階青花,層次分明,突破傳統平塗之單調,便青花繽紛多姿,故有「五彩青花」的美譽。



Lot 53|清 藍釉及白釉瓷製壽石清供各一件

尺寸:26.3cm
來源:嘉木堂珍藏
估價:HK$50,000 - 80,000
成交價:HK$200,000

所謂「清供」,原意指清雅的供品。舊時習俗,但凡節日、祭祀,古人都會用用清香、鮮花、清蔬等為供品。

後來在文人世界,「清供」一詞含意有所演變擴充,專指放於案頭觀賞的擺設,例如是各種盆景、插花、奇石、古玩、文房等等,為廳堂、書齋增添生活情趣。清朝詩人黃景仁《元日大雪疊前韻》有曰:「不令俗物擾清供,祇除哦詩一事無」。

此對清供,以瓷仿石,藍白相映,討喜趣緻,斷代清朝,乃「黃花梨女王」伍嘉恩(Grace Wu)嘉木堂之舊藏。




Lot 3|清雍正 青花纏枝花卉紋盤 雙圈六字楷書款

尺寸:27.2cm
來源(經The Value整理):

  • 英國私人收藏,約1950年入藏,後於家族承傳
  • 倫敦邦瀚斯,2018年11月8日,拍品149號(£8,750成交)

估價:HK$50,000 - 70,000
成交價:HK$175,000

明代永樂、宣德兩朝,由於顏料「蘇麻離青」(又稱蘇尼勃青)自西亞傳入,令此朝青花極富特色,名滿天下。以此藍料燒成的青花瓷,不論著色深淺,發色都絢麗鮮艷。色閃黑藍或深藍者,凝聚處可見自然形成之黑褐色結晶斑,深凹胎骨。

基於「蘇麻離青」的這個特點,永宣青花雖然少有描繪人物,但渲染花鳥、海水、園景卻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同在宣紙作畫留下的筆觸、墨痕,極富風韻。至有清一代,雍乾二帝追摹前朝藝術,遂下旨製作了不少仿傚永宣風格的青花瓷器。

這件雍正青花盤正是一例,藍頭發色明顯仿傚永宣風格,纏枝花卉亦是永宣青花盤的常見紋飾。此盤於約1950年歸入英國私人收藏,至2018年以£8,750(約HK$88,000;NT$340,000)在倫敦邦瀚斯成交。

口沿有明顯崩裂,最長裂紋約24cm。當然,這樣一件有來源的雍正青花盤,如果品相完美,估價絕不可能是HK$50,000 - 70,000水平。



Lot 79|明十六世紀 堆朱剔犀如意紋蓋盒 後加「張成造」針刻款

尺寸:10.9cm
來源:私人收藏
估價:HK$120,000 - 180,000
成交價:HK$162,500

芸芸中國傳統藝術品之中,論製作之困難、技術之複雜、成本之高昂,漆器可說是佼佼者。

剔犀又叫雲雕,日本稱屈輪,為相當不容易的漆器工藝。匠人先以兩(多為朱、黑)或三種色漆相間髹於器物胎骨之上,每一色漆都由若干道漆髹成,堆疊至相當厚度。雕刻時,刀鋒斜下,剔刻出劍環、回紋、香草、雲鉤之類的紋飾。最後通過打磨,顯出光澤,剔犀始成。

單單是逐層刷漆,待之乾透,才再刷漆的循環步驟,過程隨時以周、月計算。如此工藝之下,刀口斷面可以看出不同色層,彩線如帶,隨著紋飾輪廓回轉。

張成為元朝漆雕工藝大師,對後世匠人及工藝影響深遠,故仿其名款之作多如雨後春筍。此件漆盒斷代明朝十六世紀,上面的「張成造」為後加款。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朝廷已經設有專責種植漆樹、生産生漆的「漆園」。時至明代,宮廷為滿足漆器需求,更專門設立製作御用漆器的官辦機構,專門負責圍屏、擺設、造辦填漆、雕漆等漆器,令漆器工藝達至顛峰。





Lot 10|清十八世紀 青花海水留白模印暗花龍紋膽瓶

尺寸:45.8cm
來源:私人藏家
估價:HK$80,000 - 120,000
成交價:HK$150,000

膽瓶為花器,屬經典瓷器造型,因形如懸膽而得名,多為直口、細長頸、削肩、肩下漸碩、腹下部豐滿。由於線條簡潔流暢,造型挺拔,尤其適合清供單枝長莖植物。早在宋朝,膽瓶就被引入佛堂齋室,成為清淨之所的陳設;至明朝,士大夫階層壯大,膽瓶遂成達官新貴彰顯身份與品味的器物。

有別於一般青花瓷器,此膽瓶的主體圖紋 - 四爪龍不以顏料繪之,反而留白,改以凹凸暗花呈現。這種鈷藍釉地白花裝飾的手法,始見於元朝景德鎮,成熟於明代永宣兩朝。藍白相映,各臻其妙,紋飾鮮麗生動。

觀乎口沿狀況以及整個瓶身的比例,瓶頸或者曾經斷裂修復。此瓶斷代清朝十八世紀,紋飾繪畫風格有仿永宣青花之效。





Lot 56|明嘉靖 白釉暗刻蓮紋高足盌

尺寸:11cm
來源(The Value整理):

  • 倫敦蘇富比,1996年6月11日,拍品33號
  • 香港家族私人珍藏
  • 香港蘇富比,2017年11月30日,拍品432號(HK$60,000 - 80,000估價;HK$106,250成交)
  • 亞洲私人珍藏

估價:HK$80,000 - 150,000
成交價:HK$137,500

中國歷朝歷代,各有獨到美學,各有所長工藝。明代永樂一朝,瓷業鼎盛,盡主創新,創燒了名聲顯赫、此朝獨有的「甜白釉」,釉質潔白,溫潤似玉,肥厚如脂。永樂帝篤奉佛教,白色於佛事儀式功若丘山,白瓷雅趣遂備受宮廷青睞。

至嘉靖年間,朝政腐敗,國力日降,社會動盪。此時的景德鎮瓷器,大型器物製作日漸增多,但同時愈見粗糙,且不注重修胎,難與前時相比。官窯小件器物則仍見精細,尤其白釉瓷器,雖然器形與細節上難及永樂細緻,但大部份都肥厚光潤,表現超群。釉面偶有不規則的鐵鏽黃黑斑點,亦為此時特色。

高足盌(同碗),元、明、清三朝瓷器俱見,釉色種類甚豐,包括青花、白釉、釉裡紅、青釉、紅釉等等,西藏寺院存世品甚多。許之衡《飲流齋說瓷》: 「碗形而下有柄者名曰靶碗,俗稱高足碗,浮屠喜於佛前貯供品,故又稱佛碗也。」意思就是佛教裡頭盛放供品用的供器。

不過亦有研究認為,供跆可能是傳至藏地後發展出的新用途,高足盌或許本來為茶器是也。





Lot 4|清雍正 鬥彩纏枝蓮花紋印泥蓋盒

尺寸:10cm
來源:

  • Cie Chinoise Tonying,巴黎(根據標籤)
  • 2011年購於巴黎

估價:HK$80,000 - 120,000
成交價:HK$112,500

2014年,玫茵堂珍藏的成化鬥彩雞缸盃在香港拍賣,終以天價HK$2.8億成交。因為這件雞缸盃,明朝鬥彩變得無人不識。

鬥彩濫觴於明代宣德,極盛於同代成化一朝。具體做法是先於胎體上以青花繪製紋飾輪廓,罩以透明釉高溫燒造,再於釉上輪廓內填以各種彩料,入窯低溫烘烤而成。釉下青花與釉上彩色對比鮮明,交相輝映。

雍正一朝,鬥彩燒造取得了不輸成化的成就。乾隆早期有少量生產,或因工序複雜等原因,以後基本消失。清帝慕古,瓷器不時仿前朝工藝風格,偶爾甚至沿用明代落款。此印泥蓋盒正是一例,斷代雍正,意味底部的「大明成化年製」為當時仿款,反映清帝懷舊品味。





Lot 91|唐 鎏金銅觀音立像

尺寸:8.7cm
來源:

  • 歐洲私人珍藏,1990年代購於歐洲
  • 佳士得倫敦,2004年11月4日,拍品95號

估價:HK$60,000 - 120,000
成交價:HK$87,500

鵝蛋臉,頭梳高髻,上半身袒裸,穿天衣瓔珞,下身著長裙,左手下垂,持握淨瓶,雙腳立於蓮台。綜觀整個造型,此像應為「楊柳觀音」。上舉的右手應該輕捻著楊柳枝,髮髻中央本來亦應該有較清晰的化佛,不過俱已遺失於歷史之中。

楊柳觀音之造型,來自東晉時翻譯的《請觀音經》。經中提到,毘舍離(印度城市,佛陀時繁盛至極)人民遭到惡疾,醫生束手無策,一眾長者於是向釋尊求救。釋尊表示,西方有無量壽佛和其兩位脇侍 - 觀音和大勢至菩薩,慈悲為懷,只要誠心禮迎即能得見。

眾人祝禱下,無量壽佛三尊來到毘舍離救苦救厄。大家將楊枝與淨水瓶獻給觀音,兩物自此成為觀音菩薩的重要持物。


拍賣總結

拍賣行:香港佳士得
專場:古今|網上拍賣:中國藝術集珍
拍品數目:91
成交:78
未成交:13
成交率:86%
成交總額:HK$7,67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