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升值285倍 由HK$7萬到2,000萬的明朝景泰藍

拍賣市場瞬息萬變,要是買對了藝術品,價格可在短時期內暴升暴跌。尤其是如今的現當代藝術,大師作品在短短一至兩年內升值一倍也非不可能。

古董市場價值波幅則一向較為穩定,傳統上轉手出售周期大約是四至五年。不過時移世易,今季香港拍賣有一件明朝掐絲琺瑯(即景泰藍)僧帽壺,估價達HK$2,000萬(NT$7,450萬)。然而,此壺於2019年在巴黎拍賣時,估價僅€8,000(HK$7萬;NT$27.5萬),意味一年之年升值了285倍之多,絕對是驚為天人。

時間回到2019年6月,巴黎佳士得「亞洲藝術」專場中,有一件22.5cm高的掐絲琺瑯僧帽壺。由於既無斷代,又無來源,行方亦無撰文介紹,估價僅€8,000(HK$7萬;NT$27.5萬),故拍賣前夕並無惹起甚麼關注。

可是拍賣之時,僧帽壺引來頗為激烈的競投,結果以高價€32.2萬(HK$285萬;NT$1,110萬)易手,成為爆冷黑馬。對比成交價和估價分野,很明顯買家認為僧帽壺絕非無斷代的普通工藝品,而是真正古董。

事隔一年,收到蘇富比香港春拍圖錄,驚覺一模一樣的僧帽壺成為了今季「中國藝術珍品」專場封面,估價更達HK$2,000萬 - 3,000萬之高,足足是一年前巴黎拍賣估值的285倍之多。


 

明初 掐絲琺瑯開光蓮紋僧帽壺|西藏博物館


仇國仕 Nicolas Chow|蘇富比亞洲區主席

如今成為封面拍品,待遇自然不能同日而語。蘇富比為僧帽壺拍攝多角度高清照片,請學者撰寫三千字專文介紹之,並以西藏博物館的同類藏品作比較,以突顯它如何珍貴。

圖錄上的其他資料大致相同:無來源,22.5cm高度等等……不過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僧帽壺再非無斷代藝術品 - 蘇富比專家判斷它製於明朝初期,是貨真價實的古玩。

對比兩次拍賣圖錄的官方圖片,僧帽壺似乎曾經清洗,如今更顯耀目。


左為蘇富比2020年圖錄,右為佳士得2019年圖錄

談中國古玩,「景泰藍」可謂無人不識的名字。這種工藝正式名稱為「掐絲琺瑯」,雖然以明代中期「景泰」一朝命名,但其實早在元朝就自西亞傳入中土。經明朝初期永樂、宣德兩朝的積極發展,至景泰時製作已相當純熟精緻。由於所用琺瑯釉以藍色為主,古董商與收藏家都稱之為「景泰藍」,沿用至今。

景泰藍向以色鮮妍麗,光彩耀目著稱,且具固久防滲等實用特質,在明清兩代時多為帝王朝堂陳設用器,金絲纏身,甚具王者之氣。

製法是先將銅絲盤出花紋,黏固胎上,後填施各色琺瑯釉料在花紋框格內、外,入窯烘燒,如此重複數次,待器表覆蓋的釉層至適當厚度,再經打磨、鍍金等手續始成,工藝相當繁複。

今次在蘇富比上拍的明朝景泰藍,器形是瓷器愛好者很熟悉的「僧帽壺」,相當優美。


明 宣德 寶石紅釉僧帽壺|台北故宮


明 永樂 甜白釉僧帽壺|北京故宮

據考究,僧帽壺造型可追溯至藏傳佛教法會所使用的金屬或木製執壺,因壺口像僧侶頭上戴的帽冠而得名。瓷製僧帽壺在元朝已有,及至明清兩朝官窯一直都有燒製,當中以宣德的寶石紅釉僧帽壺、以及永樂的甜白釉僧帽壺最為有名。

僧帽壺多為藏傳佛教供器,之所以深受明清宮廷歡迎,和兩朝帝皇的宗教信仰,以及當時中土和藏地的地緣政治都有所關係。

是次這件明初帶蓋僧帽壺,主要以蓮花紋為飾,除了景泰藍常用主色外,更用上罕見的粉紅料。有趣的是,粉紅料並非用於壺身,而是用於柄上香草龍鼻吻下方,猶若點晴,更顯龍紋獨特。

近年中國古董拍賣之中,估價達如此級數的景泰藍並不多見。2018年蘇富比香港拍賣有一例 -「明永樂至宣德 掐絲琺瑯纏枝蓮八吉祥藏草瓶」,25.5cm高,著名古董商Speelman舊藏,估價HK$2,000萬 - 3,000萬,結果以HK$2,172萬成交。

至於今季的這件無來源景泰藍僧帽壺,最終能否讓拍賣官順利落槌,成為價格翻倍的「仙丹」,我們拭目以待。


Lot 3626|明初 掐絲琺瑯開光蓮紋帶蓋僧帽壺

高度:22.5cm
估價:HK$20,000,000 - 30,000,000


拍賣詳情

拍賣行:香港蘇富比
專場:中國藝術珍品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拍品數目:88
預展時間:
2020/7/5|2pm - 5:30pm
2020/7/6 - 10|10am - 6:30pm
拍賣時間:2020/7/11|2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