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御筆水仙冊、畫壇正宗山水名跡雙領銜 開拍國際1月5日北京隆重舉槌

香港秋拍才落幕不久,北京的拍賣場亦變得熱鬧起來。開拍國際CUPPAR 2022秋拍將於1月3日至5日在北京舉行,其中1月3-4日為現場預展,1月5日將隆重舉槌,地點為北京燕莎中心凱賓斯基飯店。

今回開拍國際精心策劃「中國書畫」及「現代藝術」兩大專場,張大千、齊白石、傅抱石等名家悉數在列,至為矚目。The Value從中精選幾件值得關注的拍品,為大家稍作介紹。從盛世帝皇的閒情繪事,到第一代留法藝術家的油畫,展現中國藝術的各種路向。


「中國書畫」專場,由帝皇御筆及「正統派」山水雙雙領銜。乾隆親繪《水仙圖冊》,讓我們一探盛世之君的閒情繪事。「四王」之一的王原祁作仿古山水,統領清代畫壇百年。兩者皆來自顯赫收藏,殊為難得。

在宮廷、正統以外,還有追求個性、獨創的藝術家。佼佼者如張大千,言及借鏡特立獨行的偶像石濤,實繪自己心中桃源。更有罕見的王陽明書法,行雲流水,直抒胸臆。


Lot 516|乾隆(1711-1799)《水仙圖冊》紙本鏡心

創作時間:1770年
尺幅:13 x 26.5 cm x6
款識:

  1. 人間六出花惟此。
  2. 金玉其相,足以擬之。
  3. 白石粼粼,素心可共晨夕。
  4. 橫斜影,固宜尚,友寒梅。

鈐印:叢雲、垂露、德充符、萬有同春、會心不遠、研露、幾暇怡情、寫生
鑑藏印: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太上皇帝之寶、石渠寶笈所藏
著錄:

  1. 《欽定石渠寶笈續編》第六十三卷,淳化軒藏(二),皇上御筆書畫(二),“御筆畫水仙一冊”,清王杰、董誥、阮元等奉敕纂輯,1793年。
  2. 《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合編》第 6 冊,《石渠寶笈續編》(四),第3121 頁,上海書店,1988 年版。
  3. 《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彙編》第 6 冊,《石渠寶笈續編》(四),第3121 頁,北京出版社,2004 年。

注:《石渠寶笈續編》共八十八卷,乾隆《御筆水仙冊》著錄於第六十三卷中。《石渠寶笈》系列書自編就之後至今,經多次出版,最早是1918年涵芬樓將《石渠寶笈》初編和續編石印出版,後來又有有正書局石印本、開平譚氏影印本等;至1969年台北故宮博物院將《石渠寶笈》三編影印出版,並且加上了索引,得以使公眾了解該書的全貌和方便使用。現較流行的是上海書店1988 年出版的《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合編》和北京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彙編》。
出版:

  • 《比利時尤倫斯夫婦藏中國書畫選集》,第66-69頁,故宮博物院編,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 《宋元明清中國古代書畫選集》(二),第17-18頁,保利藝術博物館編,2010年10月
  • 《傳承 - 名家遞藏中國書畫》,第70-71頁,保利藝術博物館編,2012年11月

展覽:

  • 「比利時尤倫斯夫婦藏中國書畫展」,故宮博物院,2002年5月
  • 「遊藝 - 比利時尤倫斯夫婦藏重要中國繪畫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09年4月8-26日
  • 「宋元明清中國古代書畫大展(二)」,保利藝術博物館,2010年10月
  • 「傳承 - 名家遞藏中國書畫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2年11月2-10日

說明:

  • 比利時收藏家尤倫斯夫婦舊藏。尤倫斯男爵是古曼東方美術館、巴黎卡地亞藝術基金會、英國泰特美術館等多所國際博物館和藝術中心的董事成員,比利時國際藝術世界公司總裁。尤倫斯男爵 20 世紀80年代開始了中國古代書畫作品的收藏。
  • 北京故宮博物院 聶崇正:弘曆(1711-1799),即乾隆皇帝,愛新覺羅氏,清代入關後第四代皇帝,為雍正皇帝第五子,廟號高宗。年25時(1735)登極,是清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乾隆在位期間,文治武功,使清朝達到鼎盛。弘曆本人雅好文詞書畫,也經常揮毫作些小品畫,雖不見得十分出色,卻也頗有韻味。《水仙圖》冊就是乾隆皇帝這樣的作品之一。本圖共四頁,筆墨疏淡,色澤儒雅,體現了傳統文人畫的審美趣味,而無絲毫的富貴氣息。水仙這種植物本身就以清雅幽香為特色,再用清淡輕柔的筆墨畫出,顯得很是合拍妥貼。

估價:RMB 8,000,000 - 12,000,000


乾隆作為一代盛世之君,自幼飽讀詩書,篤學好古,同時雅好文藝。以今天的話形容,就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文青皇帝」。乾隆的藝術修養,可不只是附庸風雅而已,例如,他對瓷器的年代判斷,經常和現今藝術史、考古學的研究成果頗為相近,其鑑賞能力,堪稱一流。舉凡詩詞文章、書法繪畫都涉足頗深。


(清代)佚名《乾隆帝寫字像》北京故宫藏

能夠擁有此般學養,實有賴內府龐大的藝術收藏。清代皇室收藏,在質量、規模上,皆為歷代之冠。乾隆收有琳瑯滿目的珍貴書畫名跡,使他有常人難以企及的學習資源。

在政務之暇,乾隆時有繪畫自娛,以山水、花卉題材為多。山水喜作平遠小景,花卉常作折枝小品畫。雖非專業畫家,但落墨不俗,涉筆成趣。大部分乾隆御筆繪畫都留在清宮,少數則透過賞花流出宮廷。

此《水仙圖冊》有畫四開,面貌不一,各具其趣。

第一開,以墨筆勾勒花卉外形,根莖略用淡墨渲染,然後敷上淡色,分別以花青、石綠色表現出葉片的正反面,花心處點染藤黃,花朵周圍烘染淡墨以突出花片的潔白。花朵形態正側、俯仰兼具,展現出花開花落的生長周期。


第一開


第二開

第二開純以水墨寫成,花卉空勾,坡石略加皴擦,豎點作苔,完全是文人墨戲的手法。

第三開以沒骨法為之,以筆蘸色,直接畫出水仙的根莖與莖葉,花朵部分則勾勒敷色,筆法精緻而富有層次。設色淡雅,整體有惲壽平的韻味。

第四開師法趙孟堅,莖葉勁挺,花朵飽滿,雙鉤染墨,分出陰陽向背,略施色澤。


第三開


第四開


此冊著錄於《石渠寶笈》

此冊著錄於《石渠寶笈》,上有「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太上皇帝之寶」、「石渠寶笈所藏」鑑藏印。《石渠寶笈》紀錄了清宮重要書畫收藏,向來是當今拍賣場上的黃金認證。

值得一提的是,此《水仙圖冊》為比利時收藏家尤倫斯(Ullens)夫婦舊藏,來源顯赫。

有關注中國當代藝術的朋友,必定聽過北京798藝術區內的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這先鋒藝術陣地的創辦人,正是尤倫斯夫婦。尤倫斯男爵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購藏中國古代書畫作品,逐漸建立起一流的收藏體系;2002年,更在北京故宮舉行展覽,此件《水仙圖冊》亦赫然在列。


尤倫斯夫婦合影

尤倫斯眼光獨到,舊藏向來在拍賣場中備受追捧,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定要數北宋大文豪曾鞏《局事帖》。2009年11月,《局事帖》於北京拍賣,以RMB 1.08億成交,創下了中國書法拍賣世界成交紀錄。7年後,此帖再度上拍,成交價高達RMB 2.07億。

這次尤倫斯舊藏乾隆《水仙圖冊》現身拍場,亦引起眾多藏家關注,令人期待。



Lot 517|王原祁(1642-1715)《仿梅道人山水》紙本立軸

創作時間:1702 年
尺幅:120 x 50.5 cm
款識:康熙壬午九秋仿吳仲圭筆,王原祁。
鈐印:王原祁印、麓台、期仙廬、西廬後人
題簽:

  1. 王麓台仿梅道人山水真跡,梅景書屋珍藏。
  2. 王麓台仿梅道人真跡神品,吳氏梅景書屋舊藏。

鑑藏印:吳湖帆潘靜淑珍藏印、吳湖帆、吳潘靜淑、吳氏梅景書屋圖畫印、寸心萬緒只尺千里、曾為夢安李氏珍藏
出版:《教育部第二次全國美術展覽專集.第一種.晉唐五代宋元明清名家書畫集》NO.316,商務印書館,1937年
著錄:

  • 《教育部第二次全國美術展覽會展品目錄》,南京國府路國立美術陳列館,1937年
  • 石守謙:《「四王」研究的範式轉移》,收入《四王暨清前期書畫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故宮博物院,2018年。另同見《故宮博物院院刊》第205期,第4-17頁,2019年

展覽:「教育部第二次全國美術展覽會」,國立南京美術館,1937年4月1-23日
說明:

  • 徐俊卿、吳湖帆舊藏
  • 吳湖帆題簽

估價:RMB 8,000,000 - 12,000,000


王原祁是「四王」之一。四王是指明末清初畫壇四位王姓畫家 - 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他們受到皇帝及官府的賞識,被視為當時的畫壇正統。

所謂「正統派」,可追溯至明代畫壇領袖董其昌,提倡復古,崇尚古人的筆法、氣韵和構圖方法,再由「四王」繼承、發揚光大。

王原祁堪稱是正統派的「嫡系傳人」:他的爺爺王時敏,正是董其昌的弟子。王原祁自幼被當成是正統派的繼承人來培養,加上天資聰穎,很快就成為清初的藝壇盟主。

他繼承了董其昌以來對形式的追求,關注畫面中的山體動勢;作畫用筆骨力雄健,自稱「筆端有金剛杵」,在四王中別出一格。他喜用乾筆焦墨,層層皴擦,有蒼茫淋漓之氣。正統派所提倡的復古,並非亦步亦趨的模仿,而是透過運用古人筆墨,把繪畫當成是純粹的形式美學。


王原祁《仿梅道人山水》局部

此幅《仿梅道人山水》,即師法自「元四家」之一的吳鎮。畫面繼承了董源、吳鎮一路的畫風,淡墨皴擦,濃墨點苔,顯得秀麗空靈。此作並無上款人,僅落款「康熙壬午九秋仿吳仲圭筆,王原祁。」很可能是王原祁研究、練習吳鎮風格時所繪的作品。

談到此幅山水,就不得不提其來源。此作曾為徐俊卿、吳湖帆舊藏,俱是赫赫有名的鑒藏大家。

徐俊卿,書齋號「陶庵」,是「虛齋」龐元濟之重要掌眼人之一。他收藏作品頗具眼力,其藏品與吳湖帆、龐元濟多有重疊。

至於吳湖帆,則是藝壇宗師,書畫創作、鑒賞皆精。他不但收藏王原祁的作品,也臨摹學習。對於此作,他是極為珍視的,有自題簽「王麓台仿梅道人山水真跡,梅景書屋珍藏」,且全不吝嗇用印,「吳湖帆潘靜淑珍藏印」、「吳湖帆」、「吳潘靜淑」、「吳氏梅景書屋圖畫印」全數加蓋,可知此為其心愛珍藏。


吳湖帆與潘靜淑合影


《教育部第二次全國美術展覽專集.第一種.晉唐五代宋元明清名家書畫集》



Lot 548|張大千(1899-1983)《仿石濤山水》紙本鏡心

創作時間:1940年
尺幅:132.5 x 67 cm
款識:

  1. 我嘗於古人中羞稱筆墨,猶恐筆墨之難明,又於今人中不言至道,猶恐至道之難見。非古今之筆墨絕響於人也,因人絕響於古今也。是以至道之言不見,筆墨之用不明,亦嘗怪古人之不識,非一方之不識也。古人之不言,非一家之不言也。以一家之言應天下,以一方之識遍寰宇,何以能之。古人自居一家,以天下為一家也,雖所見愈大,所行愈化,所識愈遠, 所言愈近,所以亟稱不識,托形絕聞,我則不得不言之瑣瑣也。清湘大滌子極。
  2. 庚辰二月青城山中漫臨,大千居士爰試所製麻紙、闇然室墨。

鈐印:張氏季子、未始有極、張大千、三千大千
題簽:大千居士仿石濤上人設色山水。
出版:

  • 《大千歸來 - 張大千書畫作品集》第60-61頁,四川美術出版社,2021年
  • 《張大千山水技法圖解》第62頁,上海書畫出版社,2021年

展覽:「張大千畫展」,(西安)西京招待所禮堂
估價:RMB 3,000,000 - 4,000,000


二十世紀初的畫壇,以四王風格為代表的「正統派」沒落,人們轉而推崇追求獨創的「個性派」畫家,比如石濤、八大山人等,風靡一時。而張大千,便是石濤的忠實崇拜者。他學畫之初,從明清兩代入手,對「大滌子」石濤情有獨鍾,多有臨摹,幾可亂真,騙倒不少鑒賞大家。

此《仿石濤山水》,不論用筆、用墨,皆可見大千極為準確地領略了石濤作品的神韻與意境。

此作寫於1940年,屬大千親赴敦煌以前的早期作品。當時正值抗戰,烽煙四起,大千自七七事變後,飽經顛沛之苦,最終隱居四川青城。青城風光幽甲天下,給予畫家極大慰藉和創作靈感。身處淨土,大千精研繪事,勤於筆墨,留下不少精品佳作。


1938年,張大千在青城山


張大千《仿石濤山水》局部

作品畫面呈現一派安定和樂:人群聚居於山中村舍,一人肩扛鋤頭務農方歸,旁側幼童席地圍坐玩耍,山野田園之樂畢現。作品雖言為臨仿石濤,但描繪的景緻卻極似四川百姓於山中安居樂業的景象,勾勒出一片大千心中的蜀地桃源。

據畫中款識「庚辰二月青城山中漫臨,大千居士爰試所製麻紙、闇然室墨」,可知此作用紙特殊。其時因抗戰方殷,物資奇缺,作畫用的紙張、筆墨均極短缺。於是,大千在1939年前往夾江縣參與改良造紙的工藝,並親自設計紙簾、紙樣,此作用紙便由此而來。

大千於1940年代在多地舉辦畫展,更會在畫展上請攝影師為拍攝作品,用於饋贈親友及售賣,因此也為這些珍品留下寶貴的影像資料。此幅《仿石濤山水》,就有幸留下當時拍攝的銀鹽照片。


此作出版品



Lot 513|王陽明(1472-1529)《自作詩殘卷》紙本鏡心

尺幅:29 x 39.5 cm
釋文:陽光散巖壑,秋容淡朝暉。雲梯掛青壁,仰見蛛絲微。長風吹海色,飄遙送天衣。峰頂動笙樂,青童兩相依。振衣將往從,凌雲忽高飛。揮手若相召,丹霞閃餘輝。凡軀無肉羽,悵望未能歸。
鈐印:伯安
說明:王陽明作五律《登岳》,又名《登泰山五首其一》,載於《泰安縣志》。首闕「曉登泰山道,行行入煙霏」遺失,原作或為自作詩稿手卷, 後殘損。
估價:RMB 2,000,000 - 3,000,000


能夠展現個性的,不只繪畫,還有「字如其人」的書法。

王守仁,字伯安,世人更熟悉他的號 – 陽明。他是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不但能統軍征戰、保國安民,而且通儒釋道諸家,建立心學體系,學說影響遍及東亞,是中國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在學說以外,王陽明也寫得一手好書法。明代大才子徐渭曾評:「古人論右軍(王羲之)以書掩其人,新建先生(王陽明)乃不然,以人掩其書。」他書法的光芒總是被其他成就蓋過。今季秋拍,開拍國際帶來王陽明的珍貴手跡,讓我們得以一睹這位全能大儒的書法造詣,格外珍貴。


王陽明朝服像

此《自作詩殘卷》所書內容,乃王陽明吟詠泰山之詩。

弘治十七年(1504)八月,正值壯年的王陽明北上主持山東鄉試,工作結束後,乘興遊覽泰山,詩興大發,寫下五首詠泰山之詩。遊覽返歸,王陽明即抄寫組詩分送師友。

此作現為單開冊頁,缺首句。據行方考證,此作或本為長幅手捲,後殘,未署名款,下鈐有「伯安」朱文印。

王陽明現存最早年書跡為弘治辛酉(1501)仲冬所書《和九柏老仙詩》拓本。書風勁健,行摻草體,流麗倜儻,與此《自作詩殘卷》相近。

將此卷中的單字「風」、「海」等,與北京故宮藏品《龍江留別詩卷》(1516年作)比較,可見筆勢、結體一致。


(左)《龍江留別詩卷》局部(1516)北京故宮藏;(右)拍品《自作詩殘卷》局部



Lot 451|徐悲鴻(1895-1953)《奔馬圖》紙本立軸

創作時間:1944年
尺幅:63 x 50 cm
款識:甲申仲春,悲鴻。
鈐印:東海王孫(白)
來源:原為洛克菲勒基金會遠東辦公室Dr.Marshall C Balfour(1896-1976)於1946-47年間在北京購得,後由家人保存。是畫裝裱籤條鈐印:“徐悲鴻教授贈予金陵大學理事院口化口口口口口口”。 2011年出版於《徐悲鴻作品集續二》
估價:RMB 2,800,000 - 3,500,000


徐悲鴻賦予「奔馬」以時代精神,筆墨中既可見中國傳統寫意畫的簡潔與凝練,又結合西畫的塊面與光影,明暗表現充分,深得西方寫實主義精髓,殊為可珍。此《奔馬圖》原為洛克菲勒基金會遠東辦公室 Dr. Marshall C Balfour (1896-1976)於 1946-47年間在北京購得,後由家人保存,可謂傳承有緒。

是畫裝裱籤條鈐印“徐悲鴻教授贈予金陵大學理事院口化口口口口口口”。其中多字已無法辨認,其有可能是在1947年售與Marshall C Balfour時塗改掉的,也或是年代久遠,字跡缺殘。

不論如何,這幅《奔馬圖》最終在1947年被Marshall C Balfou收藏並帶回美國,直至半個多世紀後的今日,重新由其家人釋出,而透過畫面、題款、籤條背後所能追索的故事,或許遠遠比我們今日拼湊的豐富的多。


1954年,左一及右二為約翰·洛克菲勒三世夫婦,左二為 Marshall C Balfour,中間為時任印度健康部長


「現代藝術」專場同樣精彩,鋪陳出中國藝術兩大發展道路:有取法西方者,如「留法先鋒」秦宣夫;與此同時,亦有鑽研傳統筆墨,極力將之昇華者,如傅抱石、齊白石等。然殊途同歸,皆迸發出中國藝術的活力花火。


Lot 455|秦宣夫《廬山會議舊址》布面油彩

創作時間:1980年代
尺幅:81 x 100 cm
款識:宣夫 80
展覽:

  • 「秦宣夫畫展」,江蘇省美術館,南京,1985年
  • 「秦宣夫百年誕辰畫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2006年
  • 「抱朴自然:秦宣夫藝術展」,中國美術館,北京,2013年

出版:《秦宣夫畫集》,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年,第122頁、268頁
著錄:《秦宣夫研究》,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年,第284頁
估價:RMB 5,000,000 - 8,000,000


秦宣夫生於1906年,至1998年以92歲高齡仙逝,差不多見證了整個二十世紀。

他自小接受中西合璧的新式教育,更考入清華大學外語系,是清華改為大學後的第一屆學生。大學畢業後,秦宣夫就前往當時西方繪畫最繁榮之地 – 巴黎花都,學習繪畫五年,乃中國第一代留法藝術家。

回國後,他投身美術教育,先後於在北平藝專、清華大學、國立藝專任教。


秦宣夫與《廬山會議舊址》合影


《廬山會議舊址》收錄於作品全集之中

《廬山會議舊址》是這位藝術先驅晚年的代表作,具有里程碑意義。從畫面可見,秦宣夫吸納了西方後印象派的風格,重構成事物形態的基本元素 – 點、線、面、色塊。

此作從題材、取景、構圖上,都別具匠心。在取法西方的同時,重點突出松樹此一傳統文人畫母題。松樹有常青之意,樹形孤高凜立,又有「文人樹」之稱。

對秦宣夫而言,此作極具意義,成為藝術家百年誕辰展的展品,並收錄於權威作品全集之中。



Lot 452|劉海粟《玉泉觀魚》布面油畫  

創作時間:1935年
尺幅:54 x 44 cm
簽名:海粟1935  
出版:《宏約深美—上海美專的西畫活動》P51,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2008年。
說明:本拍品曾懸掛於劉海粟住所客廳,附畫家家屬對於本拍品回憶訪談視頻及與本拍品合影。
估價:RMB 2,000,000 - 3,000,000


1935年的秋天,40歲的劉海粟剛從歐洲回國不久,他像往常一樣迫不及待的來到杭州寫生,似乎要把在歐洲所學盡情揮灑在中國的風景之中。歸國後的劉海粟油畫技巧相當嫻熟,已經進入了自由抒發的境界。他的寫生作品常常以廣闊的視角描繪所見風景,而此次來到杭州的寫生作品,可謂別出心裁,尤其是他繪製的《玉泉觀魚》小景。

從《玉泉觀魚》中能明顯看到劉海粟吸取後印象派在大自然中作畫的特點。畫面中構圖緊湊,層次分明,疏密有至,右上方有一處古塔基座,下方紅鯉魚在湖中絢麗多彩,魚躍清泉,與湖水顏色交相呼應,色彩熱烈飽滿,筆意灑脫激情,描繪出鯉魚在湖中戲遊的靈活輕巧,充滿藝術的生命力,展現出劉海粟觀察自然的過人能力。

劉蟾女士與《玉泉觀魚》合影

在與劉海粟《玉泉觀魚》的接觸中能深刻感受到他博大精深的藝術才華與超人的品質,時隔87年後,從畫中仍然可以聽到,劉海粟先生在杭州寫生創作時觸景生情的心聲,也展現了他當時歐遊歸來後創新嘗試的那份堅定信念。



Lot 470|張光宇(1900-1965)《江南風味》(六件一組)紙本水彩

創作時間:1955 年
尺幅:27 x 38 cm、27 x 39 cm、29 x 38 cm、27 x 39 cm、29 x 38 cm、39 x 27 cm
展覽:張光宇藝術回顧展,百雅軒畫廊,北京,2012年
出版:
1.《瞻望張光宇:回憶與研究》,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年,第9頁
2.《張光宇集·繪畫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年,第296、298、305、308、311、313頁
來源:

  • 張光宇家屬收藏
  • 北京拍賣會2015秋拍
  • 現藏家得自上述拍賣

估價:RMB 1,800,000 - 2,200,000


江南山明水秀,人傑地靈,自古便是文人騷客魂牽夢縈之地,亦孕育出眾多藝術家,張光宇便是其一。

1900年,張光宇出生在江蘇無錫的一個杏林世家。年輕的時候,他在上海渡過了一段黃金歲月:他自辦畫報、自由攝影、創作漫畫,成為中國現代漫畫運動中的旗手和奠基人之一。事實上,他在美術史、工藝、出版、設計、美術教育等領域,均有很深造詣,堪稱跨界才子。

江南風光,一直是他的創作養分。他曾回憶道:「我生長在江南,對家鄉的房屋居室園林等一直留下很深的印象,特別是那垛粉刷的白牆,對它更有好感。」

此套《江南風味》水彩作品,一組六件,尺寸不一。每幅都記錄了藝術家深深留戀的江南景致 - 從白牆黑瓦的矮房、門前樹木,到靜謐的魚塘,乃至專注的民間手藝人。在張光宇的水彩渲染下,光與影、虛與實,揉合得恰到好處,呈現出江南獨有的溫婉與生趣。

這一幀幀風光,一方面是屬於大眾的,準確勾勒出人們對江南溫潤的浪漫想像;另一方面,又是屬於畫家個人的,是張光宇私密的故鄉回憶,承載著他對此地的愛念。如此作品,畫成後一直由畫家家屬珍藏,直至近年才浮出市場。



Lot 453|傅抱石(1904-1965)《後赤壁賦圖》紙本鏡心

尺幅:40 x 30 cm
款識:新喻傅抱石金陵寄寓寫。
鈐印:抱石私印、往往醉後
說明:原法國使館專員舊藏,其於1948年至1952年間任職於南京及上海
估價:RMB 3,200,000 - 3,800,000


傅抱石向來是書畫拍賣的明星,尤其是他的山水、人物作品,不落常套,享譽藝壇。

傅抱石的國學修養頗深,人物畫多取材自歷史及文學典故,像是屈原、陶淵明、竹林七賢、虎溪三笑、西園雅集等,都是他屢屢繪畫的題材。

為何傅抱石鍾情此類題材?據他本人所言,這是要「營造歷史上若干美的故實」。於他而言,這些高人逸士,不是一般理解的消極避世,而是象徵著樹立數千年的文化精神。他希望藉著繪畫這些「美的故實」,宣揚歷史文脈,以及凜然高尚的人格。

此《後赤壁賦圖》正是一佳例。蘇東坡貶謫黃州時,至少三度夜遊赤鼻磯,寫下了兩篇〈赤壁賦〉,膾炙人口,千年流芳。東坡文中對人生境遇之感懷,讓抗戰時期委身山城的傅抱石找到了心理共鳴,二人成為了「異代知己」。


《後赤壁賦圖》局部

此幅為一尺見方的小品畫,由於尺幅所限,畫家不以表現巍峨壯闊的山水為旨趣,重點在於刻畫人物神貌。畫面居中戴峨冠、抱壺者為蘇東坡,左右各一友人相向而立。人物開臉高古,寬袍大袖以高古游絲描出,沉勁飄逸,高曠出塵。

畫上鈐「往往醉後」印,這是傅抱石常用的閒章,曾言:「往往醉後見天真」。微醺之際,他豪放不羈的性情得以完全釋放,盡見於筆墨。

款署作於「金陵寄寓」,按傅抱石年譜所載,1946年10月傅家一行人乘飛機東下回到南京。這幅畫即為他返回南京後不久所作,時間應在四十年代末。

原藏家為一位法國使館專員,其於1948年至1952年間在南京及上海任職,後來把畫作贈予摯友,祝賀新婚之喜。


原法國藏家居室內景



Lot 460|齊白石(1864-1957)《居高聲自遠》紙本立軸

尺幅:131 x 33.8 cm 
款識:居高聲自遠,寄萍堂上老人齊白石。
鈐印:齊大
題簽:齊白石松蟬圖精品。丙寅秋日匡時署。
鈐印:匡時私印、仲英長壽
來源:遠東藝術畫廊,加州舊金山,香港佳士得,1986年1月13日,拍品編號113
出版:

  • 《The Paintings of Xugu and Qi Baishi》,San Francisco,1993年,第295-298頁
  • 《金石生平契 - 齊白石、周鐵衡藝術特展》,西泠印社美術館,2022年,第126頁

展覽:金石生平契 - 齊白石、周鐵衡藝術特展,西泠印社美術館,2022年
說明:

  • 匡仲英題簽
  • 曹仲英舊藏

估價:RMB 1,200,000 - 1,800,000


白石老人作畫善借物寓情,偏愛日常平實之物,信手拈來皆可成畫,無論是花鳥、水族,抑或草蟲,皆生動傳神,雅俗共賞。

此作畫題「居高聲自遠」,出自唐代虞世南的五言絕句《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此詩借蟬喻人,暗示了詩人對高潔品行的追求。


《居高聲自遠》局部

白石老人取唐詩典故,以精妙之筆繪畫傳統不登大雅之堂的蟲草,化俗為雅。此幅兼具工筆的嚴謹,以及寫意的豪放:蟬的描繪極其工細,尤其是翅膀的刻畫,完美再現了蟬翼的透明質感。松枝以中鋒淡墨寫出,刻畫率意、灑逸,如篆籀筆劃,與細膩的松針形成強烈對比。墨色濃淡乾濕運用自如,富於變化。

此作原為北美收藏大家曹仲英所有。

曹仲英,師從台北故宮前副院長李霖燦學習中國藝術鑑賞,開始收藏書畫。後來定居美國,成為了古董商,以「默齋」之號在海外購藏中國藝術品。他的書畫收藏涵蓋晚明至近現代的作品,共數百幅之多。「默齋」名號在市場上頗受追捧,2021年,曹仲英舊藏的弘仁《書畫合璧冊》,就在香港以HK$1.28億高價易手。


拍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