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藝術學堂|受中國古畫啟迪 David Hockney繪畫中的「逆向透視」

世上文化總是互相影響,藝術亦不例外。例如是趙無極,在杭州藝專畢業後漂洋過海,投入到西方抽象潮流當中;又好像舉世無雙的梵高,就曾經研讀及臨摹東瀛浮世繪,學習其中的色彩與構圖。

至於David Hockney,則深受中國古畫卷軸影響。

乘著他將有大作在香港拍賣的契機,我們一起上一堂5分鐘的課,看看這位英國巨匠的「逆向透視」繪畫。


David Hockney「逆向透視」畫作《Still Life》


《Still Life》局部


《Still Life》局部


《Still Life》局部

David Hockney是一個很有想法、又勇於嘗試的藝術家。早在2010年首代iPad面世時,他就開始拿著這款蘋果平板電腦繪畫。今年初他更出版畫集,專門編錄自己多年來在iPad和IPhone上的創作。

其中一樣他多年來反覆研究的繪畫命題,就是「視角」。

自文藝復興以來,西方繪畫長期確立了單點透視法 - 光影陽光位置有很清楚的邏輯,按照特定角度照入構圖,人和物的大小比例是固定的,視角和主題並不會按觀賞角度而改變。簡單來說,這是一種貼近人類觀看世界的寫實視角。

單點透視法在西洋藝術可說是呼吸一般的常態,但David Hockney卻一直尋求另一條出路,並且在中國古畫卷軸中找到啟發。


英國繪畫巨匠David Hockney

中國傳統書畫視角屬於散點透視,和西方繪畫截然不同。意思是畫面構圖沒有固定視角,焦點隨著觀者的移動與觀賞的角度而一直變換。

這一點在尺幅極長的卷軸尤為明顯,觀者視域範圍無限擴大。如此透視法超脫時空邏輯,更似是能夠察看一切的上帝視角。

早在1988年,David Hockney就與美國藝術家兼電影人Philip Haas合作,拍攝《A Day on the Grand Canal with the Emperor of China》(暫譯:與中國皇帝的大運河一日遊),在影片中藉《康熙南巡圖》解說中國古畫視角。


David Hockney(右)與Philip Haas(左)研究《康熙南巡圖》


《康熙南巡圖》第七卷局部,David Hockney曾以之解說中國古畫視角

《康熙南巡圖》乃康熙帝御旨下令製作,由「清四王」的王翬統領畫師繪畫,一共十二卷,每卷長1.4米至2.6米不等,描繪康熙第二次南巡的各地歷程。

David Hockney在影片中曾以第七卷(惠山、錫山、蘇州)作例。留意上圖紅圈部份,假設閣下置身畫卷世界之中,如果能以畫中角度看左邊民房,那你應該是在畫面右下角望向左上方。

但如果你以畫中角度看右邊民房,那麼你就應該要站在橋上,從左下角望向右上方。

是故,「望向左邊民房」與「望向右邊民房」是截然不同的視角,在現實中不可能同時發生。然而,它們卻毫無違和地描繪在同一幅畫作之上。

透過上述例子,David Hockney闡述他所理解的中國古畫視角。


David Hockney拼貼照片的著名創作《Walking in the Zen Garden at the Ryoanji Temple, Kyoto, February 21st, 1983》

David Hockney把自己挑戰西方單點透視法的手法稱為「逆向透視」(reverse perspective)。80年代,他以拼貼照片的方法嘗試「逆向透視」。

現代攝影的原理,其實和繪畫的單點透視法如出一轍。是故,每幅照片單獨來看,都可以視作一件單點透視法的作品。假設把十幅照片拼貼成一件作品,那麼這件作品裡頭不就有十個焦點,好像散點透視一樣?

與此同時,攝影是捕捉按下快門的一剎那畫面,就像西方單點透視畫作一樣,所以時間是固定的 - 就是那一刻那一瞬。如果把十幅照片拼貼成一件作品,那麼這件作品是否應該就擁有「十個那一刻」,時間由固定變成流動?

David Hockney「逆向透視」繪畫之特點,正正包括非單一視角以及時間的流動性。中國古畫以外,這兩點亦見於日本繪畫以及更早期的西方藝術。他對三者皆有所研究,惟對中國古畫著墨解說最多。


David Hockney《A Picture of a Lion》,2017年


David Hockney《Grand Canyon II》,2017年


David Hockney《Walk Around Hotel Acatlan》,2017年


David Hockney把大量照片作後期處理,創作出這幅包含他本人和一眾六角形繪畫的作品《In the Studio》

2017年左右,David Hockney以「逆向透視」手法創作出一系列畫作,描繪加州洛杉磯、美國大峽谷、以及英國東約克郡的風光。長方形畫布兩邊角落被裁去,成為碗狀六角形。

據他本人解釋,弄成六角形能「擴闊空間感及引進各種鮮活視線……我是在增加角落,而並不是減去角落」- 看來David Hockney找到了加強「逆向透視」之視角的嶄新方法。

談了這麼久,究竟「逆向透視」在畫布上表達時,與傳統繪畫有何分別?以下兩畫正好作為例子:上圖是David Hockney的2017年六角形畫作,下圖則是他靈感來源的15世紀意大利宗教繪畫原作。


David Hockney《Annunciation II, After Fra Angelico》,2017年


Fra Angelico《The Annunication》,約1450年

本年10月秋季拍賣,《Still Life》將於蘇富比「當代藝術晚拍」上陣,乃首幅登上拍賣場的David Hockney六角形系列畫作,估價HK$4,200萬 - 6,200萬(NT$1.56億 - 2.3億)。

今年7月香港春拍,蘇富比帶來David Hockney(霍克尼)鉅作《三十朵向日葵》,結果以HK$1.14億(NT$4.36億)成交,成為亞洲拍賣歷來第二貴的西方藝術品,掀起一時熱話。今次成績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David Hockney《Still Life》壓克力 畫布

創作時間:2017年2
尺幅:122 x 244 cm
展覽(The Value按暫時已知資料整理):

  • 2018年4月5日 - 5月12日,Something New in Painting (and Photography) [and even Printing] ,紐約 佩斯畫廊
  • 2019年8月30日 - 2020年1月5日,大衛·霍克尼:大水花 - 泰特館藏作品及更多,北京 木木藝術社區

估價:HK$42,000,000 - 62,000,000

拍賣行:香港蘇富比
專場: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拍賣日期:2020/10/6|7pm
拍賣地點: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