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淩家灘與紅山文化玉龍 分析後世龍形象演變(上)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喜歡以龍的形象來代表自己,更稱自己為「龍的傳人」。雖然西方國家的傳說中也有「龍」這種幻想生物,但跟中國的龍卻是大相逕庭。 中國的龍被視作神聖,更是皇族天子的化身。


明 永樂青花龍紋天球瓶,台北故宮藏

傳說龍是由華夏民族的先祖 - 炎帝死後化成,因此中國人會認為自己是龍的後代、龍的化身。不論帝皇家或是貴族富人、勢力人士都喜歡以龍形的器物作裝飾之用;而西方傳說中,龍不單不被視為神聖,更被人視為邪惡、會帶來災厄,也是戰爭、力量的象徵,一般只有戰士或是騎士團才會以龍作為紋飾。

而且兩者的形象也不盡相同,西方傳說中的龍以石器時代的恐龍作為幻想原型,一般會以翼龍的形象展現而成為常見的有翅膀的龍;而在中國,在《廣雅·釋螭》中提及:「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五角曰螭龍。」


漢 玉螭龍紋系璧,台北故宮藏

另外,《說文解字》中也有提及:「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由此可見,中國的龍形象多變,因此所呈現在器物的外形和紋飾也會有各式各樣的變化。

玉為石之美,有五德,是備受讚賞和歌頌的寶石。《詩》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玉器有各式各樣的功能,有的作為身份地位的象徵、有的是作禮樂祭典、辟邪祈福、也有令人死後屍體不朽的意味,把龍的形象以美好高潔的天然玉石展示,以展其神聖和守護象徵。


凌家灘文化 玉龍

從新石器時代開始,已有龍形玉器的出現,當中以上圖的凌家灘玉龍最為受注目,因為在目前為止,不把另一件玉龍首璜計算在內的話,凌家灘文化出土的玉龍就只有這一件。

在距今約5300年的凌家灘文化,所出土的玉龍形象竟如此仔細。不單仔細地雕出眼、耳、鼻,還有龍身上用陰刻呈現的背脊和龍鱗,可見當時的工藝已經相當超卓。玉的質地堅硬,要雕琢出各種精美的紋飾和造型並不容易。


攝於深圳博物館

如上圖所示,古代製玉普遍使用圓盤形的砣具,配合解玉砂用於切割、琢紋、鏤空、打孔等工序上,而於當時,卻能在大小只有直徑4.4cm的玉龍上,雕刻仔細的造型和紋理。更甚的是,雖然凌家灘玉龍的厚度只有0.2cm,卻能做出圓雕的效果。


右為紅山文化玉龍

相對地,在跟凌家灘文化相約時期的紅山文化,出土的玉龍明顯較多......(待續)

 



參考書目:
1.薛貴笙主編:《中國玉器賞鑑》
2.柳志青:《夔龍是青銅時代龍的主要形象-從玉文化論中華龍圖騰的起源與演化》,淅江大學
3.江美英:《中國新石器時代玉龍初探-一個考古/歷史、族群文化、科技/藝術的跨域思索》
4.《讀解凌家灘、紅山文化玉龍的社會文化內涵——兼談史前文明因素特點》,巢湖學院學報, 編輯部郵箱 2007年01期